第八節
關燈
小
中
大
戒,才不曾上當,“哪裡,”他說:“總是在上海、在江甯的日子多。
” “在上海,打算住在哪裡?”潘司事解釋他作此問的原因,“我寄信、寄東西,好有個地方。
” 這話看起來不易回答,但也難不倒洪鈞,他這樣答說:“現在還不知道,大概總是住客棧。
等我到上海再寫信告訴你。
” 到了上海,洪鈞隻寫了信給藹如,先叙海行平安,次叙上海近況,然後談他自己,說公事甚忙,連想抽個空回蘇州去省視老母,都不能如願。
接下來問藹如的别後光陰,也問到李婆婆和霞初,以及潘司事回營口以後,可有信來。
最後是告訴藹如,長住客棧的花費甚大,打算借住朋友家;暫時不必來信,因為等她回信寄到現在的客棧,他必已遷離,無法收到。
等他搬定了,會再寫信告訴她。
于是藹如一直在等他的第二封信。
意料中三五天便可收到,誰知一等等了半個月,仍無消息。
愁悶之外,還别有一種無法形容的難堪——霞初不斷來探問:“三爺來信了沒有?”每當此時,藹如總得裝出不在乎的神氣,而且想些理由來解釋洪鈞何以未來信。
到後來,一想霞初見了面會問,幾乎望影而避了。
此外,李婆婆也偶爾問起,這倒比較容易應付,隻答一句:“他的公事忙!何況不久就要回來了,寫不寫信都一樣。
” “小姐!”最後小王媽也在問了,“三爺怎麼來過一封信,就沒有音信了?不是說搬定了就寫信來嗎?” “誰知道呢?”藹如搖搖頭,是不願往下談的表示。
“一定有緣故。
”小王媽作了個推測,“莫非生病了?” 這句話提醒了藹如。
“是啊!”她心裡在想,“不然就沒有理由不來信!” “寫封信去問問看。
”小王媽說:“仍舊寄到客棧裡好了,也許收得到。
” 這是個不妨一試的辦法。
可是就算收得到,一來一往,也得十天功夫,而她是恨不得即時就能知道,洪鈞到底病了沒有? 自她的臉上,小王媽猜到了她的心裡,因而又作了一個建議:“關帝廟的簽靈得很。
小姐倒去求校簽,問一問。
” “不必!”藹如又不願涉于張皇,“我想這兩天總該有信來了。
” 話雖如此,到底放心不下。
她用那副“月老神簽”,焚香虔祝,占得第五十簽。
一看簽條,藹如大吃一驚,手腳發冷了——簽文是:“雖有善者,亦無如何矣!”明明是說:洪鈞病勢兇險,雖有名醫國手,亦救不得他的命! 怪不得不來信!她這樣想着,腦中頓時浮起洪鈞逆旅卧病,瘦骨支離,奄奄一息;既無親人,亦無憧仆,在雨夜三更,一燈如豆之中,等待閻王的催命符到的景象。
接着視線模糊了,眼眶一陣發熱,湧出很久沒有流過的淚水。
就在這時候,仿佛聽得叩門的聲音。
拭一拭淚,定一定神,側耳聽時,果然不錯,不但有叩門的聲音,還有說話的聲音:“藹如姊姊,怎麼這麼早就睡了?” 是霞初!她驚覺到滿臉淚痕,急忙答道:“睡了,睡了!不要進來!” 可是答得嫌晚了;門是虛掩着的,一推就開。
藹如急忙背過臉去,而淚痕已落入霞初的眼中。
“來得不巧!”霞初的聲音中,含着無限的歉疚,“剛是你不願人打擾的時候。
” 這句話恰好說到藹如心裡,立刻便有種知遇之感,同時也撤除了心中的藩籬,“你來得正好!”她轉過臉來說,“我心裡煩得很!” 霞初曆盡坎坷,飽嘗辛酸,深知她此時的心境。
她所需要的是一個充分同情她的遭遇,能傾聽她的申訴,并且全心全力為她分憂的人。
自己不見得能替她分憂,但既然她不讨厭,就至少可以讓她有個發洩的機會,因而鼓勵地說:“藹如姊姊,你把你心裡的煩悶說出來,說出來就好過了。
” “剛才我求了個簽,很不好!”藹如說,“小王媽猜得不錯,一定是病了,恐怕病得很重!”接着便将求得的那支簽文,解釋給霞初聽。
霞初聽得心驚肉跳;但一開始便定了主意,非推翻她所求的那支簽不可!“月下老人隻管人婚事,不管人生病。
你求的這支簽,一定不靈。
”她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替你起個牙牌數。
” 牙牌現成,“嘩啦啦”一聲倒在桌上,霞初很熟練地洗了一陣,然後将三十二張牌一字排好,分成幾段翻開——是副極爛的牌,除了一個對子,什麼名堂都沒有。
“對子是三開不是?” “不要緊!”霞初很輕松地說:“牙牌數要後面好,頭一副‘下下’沒有什麼要緊。
” 誰知道第二副也是“下下”!這是霞初怎麼樣也想不到的。
唯其如此,越發緊張,心想再來一個“下下”,萬事休矣!因此,洗牌的手都有些發抖了。
“莫非是我欠誠心的緣故?”她先自己引咎,為推翻自己所起的牙牌數作個伏筆。
然後眼觀鼻、鼻觀心地默禱:“天靈靈,地靈靈,菩薩千萬保佑!” 禱完翻牌,第一段翻開八張,一開頭便是梅花、麼五、紅九這三張牌連在一起,湊成一副“巧合”;藹如不由得欣慰地說:“有四開了!” 翻齊細數,一共十開是“上中”;霞初笑逐顔開地說:“貴人扶持,危而複安!” “你怎麼知道?” 藹如知道她熟于牙牌數,但她不甚識字,隻記得系于每課之下,要言不煩的兩三句話,而不知其詳。
所以自己開抽鬥找出一本名為《蘭閨清玩》的書來,内中就收有牙牌數,翻到“下下,下下,上中”一課,果然占得“貴人扶持,危而複安”;課文是一首七絕:“一文羞澀阮囊錢,心事還如百沸煎;且喜分金逢鮑叔,教人肝膽足圖全。
” 這可以猜想得到,沒有信的緣故,是阮囊羞澀,心緒不佳。
這話不必對霞初說,隻告訴她:“三爺沒有生病。
” “是啊!我也在這麼想。
萬一病了,上海、蘇州那麼近,為什麼不回蘇州去将養?就算在上海,亦總有他家的人在身邊照應,用不着替他擔心。
”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而且是極淺近的道理,藹如奇怪自己何以見不到此?再想一想,不由得臉上發熱。
她平日頗以能“提得起、放得下”自負,不想一涉私情,意亂神迷,方寸之間有這樣深的蔽塞,不能不感覺慚愧。
※※※ 第二封信終于來了。
接到手裡,藹如并不怎麼高興,甚至可說有些失望。
因為薄薄地,已可料定不會超過三張信箋。
打開來一看,比估計還少,隻有兩張八行字。
洪鈞說他發了前一封信的第三天,就回蘇州了,因為洪老太大的“宿疾複發”。
所謂“宿疾”不是中風,是哮喘。
這就是他久久沒有第二封信的緣故。
公事當然延擱下來了。
洪鈞在信中說,“兩月歸期已成虛願”,看樣子四個月也回不了煙台。
接下來便是問問藹如的近況,措詞很簡單。
作為一通問候的信來說,是尺讀中的隽品;可是施之于藹如就不免嫌冷淡了。
看完信,她倒抽一口冷氣。
但有上次那種近乎自尋煩惱的經驗,這一次她比較聰明了,也比較冷靜了。
霞初當然關心,但也深具戒心。
她知道藹如是非常好強的性情,如果洪鈞的來信是可以公開的,她一定自己會說;倘或不說,最好不問。
這樣又過了一個月,才有第三封信來。
這封信比較長,說是因為公事忙,無暇寫信。
又談他自己的“前程”,說要用功,還應該在蘇州,因為“友朋切磋之樂”是煙台所得不到的。
又說他深知藹如對他的期望,所以一定也希望他能住在便于用功的地方。
言下之意,似乎不打算回煙台了。
對于這些話,她都從寬處去想,願意承認洪鈞的打算不錯。
隻有一點,她耿耿于懷,丢不下、抛不掉,洪鈞竟未提起,她何以不給他回信? “罷了!”她終于抛卻心事,自語着,“緣份盡了,不必強求。
” 先還想寫封回信,表明懷抱;再想想,既已緣盡,何必多事?連回信都不必寫了。
她自己以為很看得開,旁人亦看不出她有何心事。
唯獨關懷特深的霞初,冷眼旁觀,發覺她确實有些與往日不同的變化。
變得比較沉默,比較愛一個人想心事——好幾次霞初發覺她一個人坐在窗前,遙望着茫茫無際的海水,眉宇間有着無可言喻的淡淡哀怨。
也有一兩次目光迷茫,定睛仰視,好半天不動,
” “在上海,打算住在哪裡?”潘司事解釋他作此問的原因,“我寄信、寄東西,好有個地方。
” 這話看起來不易回答,但也難不倒洪鈞,他這樣答說:“現在還不知道,大概總是住客棧。
等我到上海再寫信告訴你。
” 到了上海,洪鈞隻寫了信給藹如,先叙海行平安,次叙上海近況,然後談他自己,說公事甚忙,連想抽個空回蘇州去省視老母,都不能如願。
接下來問藹如的别後光陰,也問到李婆婆和霞初,以及潘司事回營口以後,可有信來。
最後是告訴藹如,長住客棧的花費甚大,打算借住朋友家;暫時不必來信,因為等她回信寄到現在的客棧,他必已遷離,無法收到。
等他搬定了,會再寫信告訴她。
于是藹如一直在等他的第二封信。
意料中三五天便可收到,誰知一等等了半個月,仍無消息。
愁悶之外,還别有一種無法形容的難堪——霞初不斷來探問:“三爺來信了沒有?”每當此時,藹如總得裝出不在乎的神氣,而且想些理由來解釋洪鈞何以未來信。
到後來,一想霞初見了面會問,幾乎望影而避了。
此外,李婆婆也偶爾問起,這倒比較容易應付,隻答一句:“他的公事忙!何況不久就要回來了,寫不寫信都一樣。
” “小姐!”最後小王媽也在問了,“三爺怎麼來過一封信,就沒有音信了?不是說搬定了就寫信來嗎?” “誰知道呢?”藹如搖搖頭,是不願往下談的表示。
“一定有緣故。
”小王媽作了個推測,“莫非生病了?” 這句話提醒了藹如。
“是啊!”她心裡在想,“不然就沒有理由不來信!” “寫封信去問問看。
”小王媽說:“仍舊寄到客棧裡好了,也許收得到。
” 這是個不妨一試的辦法。
可是就算收得到,一來一往,也得十天功夫,而她是恨不得即時就能知道,洪鈞到底病了沒有? 自她的臉上,小王媽猜到了她的心裡,因而又作了一個建議:“關帝廟的簽靈得很。
小姐倒去求校簽,問一問。
” “不必!”藹如又不願涉于張皇,“我想這兩天總該有信來了。
” 話雖如此,到底放心不下。
她用那副“月老神簽”,焚香虔祝,占得第五十簽。
一看簽條,藹如大吃一驚,手腳發冷了——簽文是:“雖有善者,亦無如何矣!”明明是說:洪鈞病勢兇險,雖有名醫國手,亦救不得他的命! 怪不得不來信!她這樣想着,腦中頓時浮起洪鈞逆旅卧病,瘦骨支離,奄奄一息;既無親人,亦無憧仆,在雨夜三更,一燈如豆之中,等待閻王的催命符到的景象。
接着視線模糊了,眼眶一陣發熱,湧出很久沒有流過的淚水。
就在這時候,仿佛聽得叩門的聲音。
拭一拭淚,定一定神,側耳聽時,果然不錯,不但有叩門的聲音,還有說話的聲音:“藹如姊姊,怎麼這麼早就睡了?” 是霞初!她驚覺到滿臉淚痕,急忙答道:“睡了,睡了!不要進來!” 可是答得嫌晚了;門是虛掩着的,一推就開。
藹如急忙背過臉去,而淚痕已落入霞初的眼中。
“來得不巧!”霞初的聲音中,含着無限的歉疚,“剛是你不願人打擾的時候。
” 這句話恰好說到藹如心裡,立刻便有種知遇之感,同時也撤除了心中的藩籬,“你來得正好!”她轉過臉來說,“我心裡煩得很!” 霞初曆盡坎坷,飽嘗辛酸,深知她此時的心境。
她所需要的是一個充分同情她的遭遇,能傾聽她的申訴,并且全心全力為她分憂的人。
自己不見得能替她分憂,但既然她不讨厭,就至少可以讓她有個發洩的機會,因而鼓勵地說:“藹如姊姊,你把你心裡的煩悶說出來,說出來就好過了。
” “剛才我求了個簽,很不好!”藹如說,“小王媽猜得不錯,一定是病了,恐怕病得很重!”接着便将求得的那支簽文,解釋給霞初聽。
霞初聽得心驚肉跳;但一開始便定了主意,非推翻她所求的那支簽不可!“月下老人隻管人婚事,不管人生病。
你求的這支簽,一定不靈。
”她自告奮勇地說:“我來替你起個牙牌數。
” 牙牌現成,“嘩啦啦”一聲倒在桌上,霞初很熟練地洗了一陣,然後将三十二張牌一字排好,分成幾段翻開——是副極爛的牌,除了一個對子,什麼名堂都沒有。
“對子是三開不是?” “不要緊!”霞初很輕松地說:“牙牌數要後面好,頭一副‘下下’沒有什麼要緊。
” 誰知道第二副也是“下下”!這是霞初怎麼樣也想不到的。
唯其如此,越發緊張,心想再來一個“下下”,萬事休矣!因此,洗牌的手都有些發抖了。
“莫非是我欠誠心的緣故?”她先自己引咎,為推翻自己所起的牙牌數作個伏筆。
然後眼觀鼻、鼻觀心地默禱:“天靈靈,地靈靈,菩薩千萬保佑!” 禱完翻牌,第一段翻開八張,一開頭便是梅花、麼五、紅九這三張牌連在一起,湊成一副“巧合”;藹如不由得欣慰地說:“有四開了!” 翻齊細數,一共十開是“上中”;霞初笑逐顔開地說:“貴人扶持,危而複安!” “你怎麼知道?” 藹如知道她熟于牙牌數,但她不甚識字,隻記得系于每課之下,要言不煩的兩三句話,而不知其詳。
所以自己開抽鬥找出一本名為《蘭閨清玩》的書來,内中就收有牙牌數,翻到“下下,下下,上中”一課,果然占得“貴人扶持,危而複安”;課文是一首七絕:“一文羞澀阮囊錢,心事還如百沸煎;且喜分金逢鮑叔,教人肝膽足圖全。
” 這可以猜想得到,沒有信的緣故,是阮囊羞澀,心緒不佳。
這話不必對霞初說,隻告訴她:“三爺沒有生病。
” “是啊!我也在這麼想。
萬一病了,上海、蘇州那麼近,為什麼不回蘇州去将養?就算在上海,亦總有他家的人在身邊照應,用不着替他擔心。
” 這個說法很有道理,而且是極淺近的道理,藹如奇怪自己何以見不到此?再想一想,不由得臉上發熱。
她平日頗以能“提得起、放得下”自負,不想一涉私情,意亂神迷,方寸之間有這樣深的蔽塞,不能不感覺慚愧。
※※※ 第二封信終于來了。
接到手裡,藹如并不怎麼高興,甚至可說有些失望。
因為薄薄地,已可料定不會超過三張信箋。
打開來一看,比估計還少,隻有兩張八行字。
洪鈞說他發了前一封信的第三天,就回蘇州了,因為洪老太大的“宿疾複發”。
所謂“宿疾”不是中風,是哮喘。
這就是他久久沒有第二封信的緣故。
公事當然延擱下來了。
洪鈞在信中說,“兩月歸期已成虛願”,看樣子四個月也回不了煙台。
接下來便是問問藹如的近況,措詞很簡單。
作為一通問候的信來說,是尺讀中的隽品;可是施之于藹如就不免嫌冷淡了。
看完信,她倒抽一口冷氣。
但有上次那種近乎自尋煩惱的經驗,這一次她比較聰明了,也比較冷靜了。
霞初當然關心,但也深具戒心。
她知道藹如是非常好強的性情,如果洪鈞的來信是可以公開的,她一定自己會說;倘或不說,最好不問。
這樣又過了一個月,才有第三封信來。
這封信比較長,說是因為公事忙,無暇寫信。
又談他自己的“前程”,說要用功,還應該在蘇州,因為“友朋切磋之樂”是煙台所得不到的。
又說他深知藹如對他的期望,所以一定也希望他能住在便于用功的地方。
言下之意,似乎不打算回煙台了。
對于這些話,她都從寬處去想,願意承認洪鈞的打算不錯。
隻有一點,她耿耿于懷,丢不下、抛不掉,洪鈞竟未提起,她何以不給他回信? “罷了!”她終于抛卻心事,自語着,“緣份盡了,不必強求。
” 先還想寫封回信,表明懷抱;再想想,既已緣盡,何必多事?連回信都不必寫了。
她自己以為很看得開,旁人亦看不出她有何心事。
唯獨關懷特深的霞初,冷眼旁觀,發覺她确實有些與往日不同的變化。
變得比較沉默,比較愛一個人想心事——好幾次霞初發覺她一個人坐在窗前,遙望着茫茫無際的海水,眉宇間有着無可言喻的淡淡哀怨。
也有一兩次目光迷茫,定睛仰視,好半天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