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關燈
小
中
大
官司終于了結。
倪家有了正式表示,當初在霞初身上花的錢不少;如今隻追索一千兩銀子,捐贈當地善堂。
吳恩榮幫忙,做了一個複文,由山東桌司轉往浙江,說将霞初發交官煤價賣,隻值二百兩銀子;已照倪家的意思,發交“福山縣濟民所”具領。
這二百兩銀子,是由潘司事去張羅了來的,但卻歸入洪鈞的名下。
因為潘司事與霞初已有嫁娶之約,必得先瞞着小王媽;如說他為霞初奔走出力以外,還去籌來二百兩銀子,相待何以如此之厚?令人生疑就容易露馬腳了。
彼此歡天喜地回到煙台,洪鈞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由藹如陪着去看李婆婆。
李婆婆快複原了,不但已能起坐,還能扶着桌椅在屋子裡走動走動。
隻是病中寂寞,跟阿翠與另一個做粗活的老媽子,沒有什麼好談的,因此,一見洪鈞十分高興,不等他探問病情,先就接二連三地由他的旅況問到洪老太太的病。
“我家老太太不如你。
”洪鈞答說,“至今癱瘓在床上,帶病延年而已。
” “風癱了躺在床上一二十年的都有;要享夠了兒孫的福,才會壽老歸天。
不過,做小輩的苦一點。
” “就是這話啰!”提到母親的病,洪鈞有些心煩,不願多談,因而緊接着說:“藹如寫信給我,說你中風了,我很奇怪,心裡在想:李婆婆一向健旺,又不太胖,怎麼也得了這個病?” “都是氣出來的!” “氣出來的?”洪鈞真的奇怪了。
轉臉看藹如沒有表示,便問李婆婆:“誰氣了你了?” “唉!”李婆婆歎口氣,搖搖頭說:“别提了!也怪我自己多事。
” 既然她不願談,就不宜再追問。
洪鈞便又談些旅途見聞,以及關于長毛和撚子的種種傳說。
李婆婆一直很有興味地傾聽着,毫無倦容,最後是藹如忍不住打斷她的高興,說洪鈞應該吃飯了。
“啊!”李婆婆歉然失笑,“真對不起三爺!我自己從病了以後,吃得極少,也不按頓數吃,竟忘了三爺應該用飯。
趕快請到那邊去吧!” “那邊”就是望海閣。
剛到就有潘葦如派來的聽差,接洪鈞去商量公事,直到午夜時分,方始歸來。
“真是想不到的事,我馬上就要進京了。
” “怎麼?”藹如詫異地問。
原來洪鈞此來,是應潘葦如之約,想請他到京中去做結交朝士,聯絡感情的工作。
隻為洪鈞要營救藹如與霞初,這件事便緩了下來。
這天活葦如接到京信,知道有人參了他一本,亟待鋪排,故而要求洪鈞,盡快動身。
“那麼哪一天動身呢?” “後天就有船到天津。
” 乍逢又别,藹如不免湧起一片離愁。
不過,表面不露,想了一下問說:“這一趟去,關乎潘大人的前程。
三爺,你可有把握,能把這件事鋪排好?” “我不過傳達一個信息。
”洪鈞答說,“如今我們蘇州的大老是潘尚書潘祖蔭,吳清卿在他那裡做清客。
潘觀察這件事,要托吳清卿轉求潘尚書設法。
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自然最好。
倘或勞而無功,咎不在我,潘觀察不會怪我的。
” “那好,明天替你餞行。
” 不過霞初得到消息,堅持她要作東請洪鈞。
而且十分至誠,一清早帶着阿翠和一個打雜的,親自到菜場裡采辦魚肉蔬果,回來洗剝割切,大部分親自動手。
她跟廚子說:“不是我放着你這麼好的手藝不請教,自己要來獻醜;隻是表表我的心。
” 賓主一共四人,洪鈞與霞初以外,藹如是半主半客;潘司事是半客半主,因而他反倒幫着霞初向藹如勸酒。
而敬到藹如,必定找個說法拉着洪鈞同飲。
這一來無形中泾渭分明,成了兩對。
小王媽冷眼旁觀,到這時方始恍然大悟,霞初與潘司事的交情已很不淺了。
當然,潘司事這樣不避形迹,藹如亦已覺察到了。
她心裡在想,他本來不是望海閣中的常客,最近是因為洪鈞常來,伴在一起,等于做個“鑲邊”客人。
洪鈞一高煙台,他單獨來訪,便得自己花錢。
在海關上所得幾何?而況還要積錢為霞初還債,有限的幾文薪水,何能浪擲在此?倒要想個妥當的計較才好。
因為如此,在席面上反倒不大注意洪鈞的動靜;而洪鈞卻是視線線繞,總不離她的左右,見她神情落寞,不免不安。
“你也動動筷子嘛!”他終于忍不住說了,“這樣不言不語,又不吃東西,是為的什麼?” “還不是離思别愁!”潘司事打趣着說,“如今有了海船,信件來往也方便得很。
藹如,你不要難過。
” 藹如笑笑不響,舉着夾了一個肉丸子,放在碟子裡夾成兩半,一半夾給洪鈞。
這是什麼意思?洪鈞在想;他要弄清楚了其中的涵義,才能決定吃還是不吃。
“你也吃啊!”藹如央求似地說,“我一個吃不下,幫我吃半個。
” 于是兩人分着吃完一個肉丸,而洪鈞心裡總有些嘀咕;覺得她神情詭異莫測,非拿它弄明白不可。
藹如卻全然沒有覺察到他的心境。
她的全副心思都在為潘司事着想,反複思考,總覺得以勸他此後少來為妙。
想定了對潘司事說:“三爺以前在蘇州來信,都是由你這裡轉。
我想以後也還是要麻煩你,有信要勞你的駕來一趟。
” “當然、當然!那還用說嗎?” 顯然的,潘司事沒有聽懂她的意思,隻以為經常來往,順便帶封信,又何勞特地囑咐? 見此光景,藹如隻好再作暗示,“潘老爺很忙,來一趟不容易。
”她看一看小王媽又說:“我先謝謝你費心。
” 這就不但潘司事自己,連洪鈞和霞初都知道她的話不是無因而發的了。
席間當然不便細談,潘司事隻唯唯地答應着。
席罷閑坐,一碗新沏的茶還未喝完,霞初催着他說:“你不是要替三爺押行李上船嗎?可以動身了!” “船不是要十二點才開嗎?這會才八點多鐘,早得很。
”藹如說道:“再坐一會兒。
” 潘司事懂霞初的意思,這三個多鐘頭,無異千金春宵;自己一走,便好讓藹如與洪鈞單獨在一起盤桓。
因而仍舊站起身來答說:“早點弄妥當了,大家心安。
”接着又向洪鈞說道:“我就在船上等;不回來接你了。
” “好,好!”洪鈞拱拱手說:“費心,費心!有話我們在船上再談。
” 于是霞村送潘司事下樓;藹如便招呼洪鈞到她卧室中去坐。
一燈雙影,密不可分,洪鈞溫存多時,終于忍不住提到她剛才的神情,“吃飯的時候,我看你心不在焉的樣子。
”他問,“是不是有什麼想說不便說的話?” “沒有啊!”藹如想了一會兒笑道,“喔,你誤會了。
我是在替人家盤算。
” “是替小潘?” “是的。
你一走,這件書就是我義不容辭要管的了。
他一個月才拿幾兩銀子的薪水,哪裡好經常到這裡來充闊佬?如說來了不要他開銷,小王媽會擺臉色給他看,他自己也不肯這麼做。
所以我想還是照從前的樣子好,我們有信往來,都請
倪家有了正式表示,當初在霞初身上花的錢不少;如今隻追索一千兩銀子,捐贈當地善堂。
吳恩榮幫忙,做了一個複文,由山東桌司轉往浙江,說将霞初發交官煤價賣,隻值二百兩銀子;已照倪家的意思,發交“福山縣濟民所”具領。
這二百兩銀子,是由潘司事去張羅了來的,但卻歸入洪鈞的名下。
因為潘司事與霞初已有嫁娶之約,必得先瞞着小王媽;如說他為霞初奔走出力以外,還去籌來二百兩銀子,相待何以如此之厚?令人生疑就容易露馬腳了。
彼此歡天喜地回到煙台,洪鈞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由藹如陪着去看李婆婆。
李婆婆快複原了,不但已能起坐,還能扶着桌椅在屋子裡走動走動。
隻是病中寂寞,跟阿翠與另一個做粗活的老媽子,沒有什麼好談的,因此,一見洪鈞十分高興,不等他探問病情,先就接二連三地由他的旅況問到洪老太太的病。
“我家老太太不如你。
”洪鈞答說,“至今癱瘓在床上,帶病延年而已。
” “風癱了躺在床上一二十年的都有;要享夠了兒孫的福,才會壽老歸天。
不過,做小輩的苦一點。
” “就是這話啰!”提到母親的病,洪鈞有些心煩,不願多談,因而緊接着說:“藹如寫信給我,說你中風了,我很奇怪,心裡在想:李婆婆一向健旺,又不太胖,怎麼也得了這個病?” “都是氣出來的!” “氣出來的?”洪鈞真的奇怪了。
轉臉看藹如沒有表示,便問李婆婆:“誰氣了你了?” “唉!”李婆婆歎口氣,搖搖頭說:“别提了!也怪我自己多事。
” 既然她不願談,就不宜再追問。
洪鈞便又談些旅途見聞,以及關于長毛和撚子的種種傳說。
李婆婆一直很有興味地傾聽着,毫無倦容,最後是藹如忍不住打斷她的高興,說洪鈞應該吃飯了。
“啊!”李婆婆歉然失笑,“真對不起三爺!我自己從病了以後,吃得極少,也不按頓數吃,竟忘了三爺應該用飯。
趕快請到那邊去吧!” “那邊”就是望海閣。
剛到就有潘葦如派來的聽差,接洪鈞去商量公事,直到午夜時分,方始歸來。
“真是想不到的事,我馬上就要進京了。
” “怎麼?”藹如詫異地問。
原來洪鈞此來,是應潘葦如之約,想請他到京中去做結交朝士,聯絡感情的工作。
隻為洪鈞要營救藹如與霞初,這件事便緩了下來。
這天活葦如接到京信,知道有人參了他一本,亟待鋪排,故而要求洪鈞,盡快動身。
“那麼哪一天動身呢?” “後天就有船到天津。
” 乍逢又别,藹如不免湧起一片離愁。
不過,表面不露,想了一下問說:“這一趟去,關乎潘大人的前程。
三爺,你可有把握,能把這件事鋪排好?” “我不過傳達一個信息。
”洪鈞答說,“如今我們蘇州的大老是潘尚書潘祖蔭,吳清卿在他那裡做清客。
潘觀察這件事,要托吳清卿轉求潘尚書設法。
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自然最好。
倘或勞而無功,咎不在我,潘觀察不會怪我的。
” “那好,明天替你餞行。
” 不過霞初得到消息,堅持她要作東請洪鈞。
而且十分至誠,一清早帶着阿翠和一個打雜的,親自到菜場裡采辦魚肉蔬果,回來洗剝割切,大部分親自動手。
她跟廚子說:“不是我放着你這麼好的手藝不請教,自己要來獻醜;隻是表表我的心。
” 賓主一共四人,洪鈞與霞初以外,藹如是半主半客;潘司事是半客半主,因而他反倒幫着霞初向藹如勸酒。
而敬到藹如,必定找個說法拉着洪鈞同飲。
這一來無形中泾渭分明,成了兩對。
小王媽冷眼旁觀,到這時方始恍然大悟,霞初與潘司事的交情已很不淺了。
當然,潘司事這樣不避形迹,藹如亦已覺察到了。
她心裡在想,他本來不是望海閣中的常客,最近是因為洪鈞常來,伴在一起,等于做個“鑲邊”客人。
洪鈞一高煙台,他單獨來訪,便得自己花錢。
在海關上所得幾何?而況還要積錢為霞初還債,有限的幾文薪水,何能浪擲在此?倒要想個妥當的計較才好。
因為如此,在席面上反倒不大注意洪鈞的動靜;而洪鈞卻是視線線繞,總不離她的左右,見她神情落寞,不免不安。
“你也動動筷子嘛!”他終于忍不住說了,“這樣不言不語,又不吃東西,是為的什麼?” “還不是離思别愁!”潘司事打趣着說,“如今有了海船,信件來往也方便得很。
藹如,你不要難過。
” 藹如笑笑不響,舉着夾了一個肉丸子,放在碟子裡夾成兩半,一半夾給洪鈞。
這是什麼意思?洪鈞在想;他要弄清楚了其中的涵義,才能決定吃還是不吃。
“你也吃啊!”藹如央求似地說,“我一個吃不下,幫我吃半個。
” 于是兩人分着吃完一個肉丸,而洪鈞心裡總有些嘀咕;覺得她神情詭異莫測,非拿它弄明白不可。
藹如卻全然沒有覺察到他的心境。
她的全副心思都在為潘司事着想,反複思考,總覺得以勸他此後少來為妙。
想定了對潘司事說:“三爺以前在蘇州來信,都是由你這裡轉。
我想以後也還是要麻煩你,有信要勞你的駕來一趟。
” “當然、當然!那還用說嗎?” 顯然的,潘司事沒有聽懂她的意思,隻以為經常來往,順便帶封信,又何勞特地囑咐? 見此光景,藹如隻好再作暗示,“潘老爺很忙,來一趟不容易。
”她看一看小王媽又說:“我先謝謝你費心。
” 這就不但潘司事自己,連洪鈞和霞初都知道她的話不是無因而發的了。
席間當然不便細談,潘司事隻唯唯地答應着。
席罷閑坐,一碗新沏的茶還未喝完,霞初催着他說:“你不是要替三爺押行李上船嗎?可以動身了!” “船不是要十二點才開嗎?這會才八點多鐘,早得很。
”藹如說道:“再坐一會兒。
” 潘司事懂霞初的意思,這三個多鐘頭,無異千金春宵;自己一走,便好讓藹如與洪鈞單獨在一起盤桓。
因而仍舊站起身來答說:“早點弄妥當了,大家心安。
”接着又向洪鈞說道:“我就在船上等;不回來接你了。
” “好,好!”洪鈞拱拱手說:“費心,費心!有話我們在船上再談。
” 于是霞村送潘司事下樓;藹如便招呼洪鈞到她卧室中去坐。
一燈雙影,密不可分,洪鈞溫存多時,終于忍不住提到她剛才的神情,“吃飯的時候,我看你心不在焉的樣子。
”他問,“是不是有什麼想說不便說的話?” “沒有啊!”藹如想了一會兒笑道,“喔,你誤會了。
我是在替人家盤算。
” “是替小潘?” “是的。
你一走,這件書就是我義不容辭要管的了。
他一個月才拿幾兩銀子的薪水,哪裡好經常到這裡來充闊佬?如說來了不要他開銷,小王媽會擺臉色給他看,他自己也不肯這麼做。
所以我想還是照從前的樣子好,我們有信往來,都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