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關燈
小
中
大
他轉;他來了我們不當他客人看待,什麼開銷都不要,豈不甚好?”
“你的心腸真熱,真會替人打算。
”洪鈞笑道:“既然如此,以後我倒要多給你寫信;好讓他師出有名多來幾趟。
” “對了!”藹如也得意地笑道:“這正就是我逼你多寫信的法子。
” “我一定多寫,不過你的筆頭也不能懶。
” “我不比你。
扛筆如鼎,寫封信比做什麼都吃力。
” “也不一定要寫信,填首詞、作首詩給我,讓我知道你的心境,就是我客中最大的安慰。
” 藹如點點頭問說:“這一趟要去多少時候?” “一兩個月總要吧!” 結果去了半年,直到歲暮,方始賦歸。
※※※ 回到煙台那天,正是送竈的日子。
衙門已經封印,關上清閑無事。
同住的僚友,大半都已回家;偌大座洋樓,冰清鬼冷,在洪鈞的感覺中,不可以片刻居。
放下行李,連臉都顧不得洗,便到了望海閣。
“咦!”藹如又驚又喜地問:“你怎麼*來了?不留在京裡過年嗎?” “想想還是煙台好。
” 這時望海閣中上上下下,聞聲畢集,但興趣是注在阿培身上。
首先小王媽便捧着兒子的臉左看右看,說他黑了,但胖了些。
阿翠又問他京中如何好玩兒?還傻嘻嘻地問他:“見到了皇帝沒有?” 此言一出,無不大笑;霞初很機警地向藹如使了個眼色,意思是這裡沒有她跟洪鈞的事,何妨到裡屋去談心? “怎麼不先寫封信回來?我要托你帶藥。
” “我也是想到就走,來不及寫信。
你要帶的藥,無非同仁堂的‘老鼠矢’之類,我都帶來了。
等明天打開行李,就替你送來。
” “不忙!”藹如執着他的手問道:“潘道台托你的事料理妥了?” “本來沒有什麼事。
”洪鈞答說,“倒是我自己,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認識了好些仰慕已久的人,也聽了好些稀奇古怪的新聞。
” “好啊!”藹如高興地說,“年底下沒事,細細講給我聽。
” “要講給你聽的事很多。
”洪鈞問道:“煙台怎麼樣?你母親的病,想來又有起色?” “嗯!”藹如很滿意地:“我娘可是大好了。
”她停下來想了一下,突然又說:“你可知道,小潘下關東了!” “下關東”是渡海到遼東去開墾做苦力,這豈是潘司事所能勝任的?而況又何必出此末路?所以洪鈞愣在那裡作不得聲。
藹如知道他誤會了,歉然笑道:“我話沒有說清楚,他是上營口做買賣去了。
” “這也很突然。
”洪鈞困惑地,“從未聽他在我面前露過口風。
” “那是機會湊巧,連他自己都說:做夢也想不到會下關東。
” “那麼做什麼買賣呢?” “我也不十分搞得清楚。
”藹如答說,“事情他倒是跟我詳細談過;不過做買賣的事我不懂,聽說是替人去管什麼‘爐房’。
” 一聽這話,洪鈞大為驚異。
什麼叫“爐房”,藹如不懂洪鈞懂。
所謂“爐房”又叫銀爐房,專門替客戶将碎雜銀兩,回爐熔鑄成五十兩一個的“官寶”。
這行買賣全靠信用卓著,籌成的官寶,成色準足,方能取得客戶的信任——爐房的客戶,包括專收一省錢糧的藩司衙門在内,是很神氣的一行生意。
而且爐房也跟錢莊一樣,非領得戶部所發的執照,不能營業。
錢莊隻要資本收足,領部照不算困難;爐房則設置有定額,視地方大小,市面繁簡,規定準設兩家或三家,額滿就不再發照。
所以爐房差不多都是世襲的買賣,隻要謹慎安分,不出亂子,可以坐享其成,數世衣食無憂。
一般的爐房已是如此,營口的爐房更自不同。
原來營口當遼河入海之處,向來通江南的沙船,是個百貨出納的大碼頭。
三口通商以後,更有海舶出入。
但是,山西的票号,江浙的錢莊,與關外向不通彙,市面大宗交易,結賬都用現銀,以“官寶”為準。
官寶隻有藩庫才有,流入市面不多;關外别成天地,稅制與關内不同,官寶更少。
為了交易方便,隻好用雜色銀子結賬,而成色高下不等,便由爐房間折算。
久而久之爐房無形中負有調劑市面金融盈虛的責任,也就等于兼營了票号錢莊的生意。
如今潘司事替人去管爐房,無異做了票号的掌櫃,錢莊的檔手,出入钜萬,責任甚重。
且不說他是否能夠勝任?那爐房的主人,何以能信任潘司事,将爐房交給他管?在洪鈞的感覺中,先就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等他率直說明了感想,藹如答複他說:“這也是他做人熱心忠厚之報。
開爐房的姓牛,在營口很有面子;提起牛八爺,從官場到碼頭上全都知道。
牛八爺的買賣很多,到過煙台幾次,潘司事在公事上很照應他,可是從來沒有開口跟他要過好處。
在你進京之後不久,牛八爺又到煙台來了;跟小潘在一起喝酒,小潘談起他打算成家,在關上沒有什麼出息,很想改行做買賣,意思是想在牛八爺那裡搭點股份,有什麼好生意也許一趟就能弄幾百銀子。
誰知道牛八爺問了他一句:你願意下關東不?” 潘司事也像洪鈞初聞藹如提到“下關東”那樣,心存疑慮,無以為答。
及至牛八爺作了進一步的說明,是想延聘他到營口去管爐房,潘司事頓有喜出望外之感。
不過他很坦率地言明在先,知道營口爐房是怎麼回事,對這一行的經營管理,卻是外行,自信得過的,隻有忠實謹慎四字。
牛八爺回答得很好,他就是看中他忠實謹慎;至于爐房的經營,自有多年的熟手負責,他不懂不要緊。
而且相信以他的虛心好學,要成為這一行的内行,亦非難事。
“就這樣三言兩語說定了。
”藹如用欣快的聲音說:“牛八爺待他真不錯,講明一年一千二百兩銀子的薪水;年終花紅作十股派,他得一股半。
另外送他五百兩銀子的安家費;小潘分文不用,全數交給我替霞初還賬。
看樣子有兩年功夫,他跟霞初的好事就可以成功了。
” “這倒真是件好事。
想不到小潘有此意外機緣!”洪鈞為潘司事與霞初高興之餘,不免更有愧對藹如之感,因而不自覺地歎了口氣。
藹如自然感到奇怪,雙目灼灼地望着他問:“好端端地歎什麼氣?” “你不知道我心裡的事!”洪鈞不願多說,顧而言他地問:“小潘去了以後,可有信來?” “有的。
昨天還有一封信來,在我這裡。
” 信是寫給霞初的。
無非雜叙營口的風土人情以及賓主相得的情形;又說年下封銀,牛八爺讓他回煙台過年。
但營口早已封凍,船舶不通,須從營口南行山路三百餘裡,到金州的貌子窩搭船。
預計臘月二十七八,才能到達。
最後當然也問到藹如,又問洪鈞何時歸來? “貌子窩這個地方我知道;明末毛文龍屯兵之處。
海口向南,所以不容易凍。
”洪鈞就說了這兩句,再無别話。
将信交還了藹如,隻是坐着發愣。
“這趟進京,花費不少吧。
” “還好。
”洪
”洪鈞笑道:“既然如此,以後我倒要多給你寫信;好讓他師出有名多來幾趟。
” “對了!”藹如也得意地笑道:“這正就是我逼你多寫信的法子。
” “我一定多寫,不過你的筆頭也不能懶。
” “我不比你。
扛筆如鼎,寫封信比做什麼都吃力。
” “也不一定要寫信,填首詞、作首詩給我,讓我知道你的心境,就是我客中最大的安慰。
” 藹如點點頭問說:“這一趟要去多少時候?” “一兩個月總要吧!” 結果去了半年,直到歲暮,方始賦歸。
※※※ 回到煙台那天,正是送竈的日子。
衙門已經封印,關上清閑無事。
同住的僚友,大半都已回家;偌大座洋樓,冰清鬼冷,在洪鈞的感覺中,不可以片刻居。
放下行李,連臉都顧不得洗,便到了望海閣。
“咦!”藹如又驚又喜地問:“你怎麼*來了?不留在京裡過年嗎?” “想想還是煙台好。
” 這時望海閣中上上下下,聞聲畢集,但興趣是注在阿培身上。
首先小王媽便捧着兒子的臉左看右看,說他黑了,但胖了些。
阿翠又問他京中如何好玩兒?還傻嘻嘻地問他:“見到了皇帝沒有?” 此言一出,無不大笑;霞初很機警地向藹如使了個眼色,意思是這裡沒有她跟洪鈞的事,何妨到裡屋去談心? “怎麼不先寫封信回來?我要托你帶藥。
” “我也是想到就走,來不及寫信。
你要帶的藥,無非同仁堂的‘老鼠矢’之類,我都帶來了。
等明天打開行李,就替你送來。
” “不忙!”藹如執着他的手問道:“潘道台托你的事料理妥了?” “本來沒有什麼事。
”洪鈞答說,“倒是我自己,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認識了好些仰慕已久的人,也聽了好些稀奇古怪的新聞。
” “好啊!”藹如高興地說,“年底下沒事,細細講給我聽。
” “要講給你聽的事很多。
”洪鈞問道:“煙台怎麼樣?你母親的病,想來又有起色?” “嗯!”藹如很滿意地:“我娘可是大好了。
”她停下來想了一下,突然又說:“你可知道,小潘下關東了!” “下關東”是渡海到遼東去開墾做苦力,這豈是潘司事所能勝任的?而況又何必出此末路?所以洪鈞愣在那裡作不得聲。
藹如知道他誤會了,歉然笑道:“我話沒有說清楚,他是上營口做買賣去了。
” “這也很突然。
”洪鈞困惑地,“從未聽他在我面前露過口風。
” “那是機會湊巧,連他自己都說:做夢也想不到會下關東。
” “那麼做什麼買賣呢?” “我也不十分搞得清楚。
”藹如答說,“事情他倒是跟我詳細談過;不過做買賣的事我不懂,聽說是替人去管什麼‘爐房’。
” 一聽這話,洪鈞大為驚異。
什麼叫“爐房”,藹如不懂洪鈞懂。
所謂“爐房”又叫銀爐房,專門替客戶将碎雜銀兩,回爐熔鑄成五十兩一個的“官寶”。
這行買賣全靠信用卓著,籌成的官寶,成色準足,方能取得客戶的信任——爐房的客戶,包括專收一省錢糧的藩司衙門在内,是很神氣的一行生意。
而且爐房也跟錢莊一樣,非領得戶部所發的執照,不能營業。
錢莊隻要資本收足,領部照不算困難;爐房則設置有定額,視地方大小,市面繁簡,規定準設兩家或三家,額滿就不再發照。
所以爐房差不多都是世襲的買賣,隻要謹慎安分,不出亂子,可以坐享其成,數世衣食無憂。
一般的爐房已是如此,營口的爐房更自不同。
原來營口當遼河入海之處,向來通江南的沙船,是個百貨出納的大碼頭。
三口通商以後,更有海舶出入。
但是,山西的票号,江浙的錢莊,與關外向不通彙,市面大宗交易,結賬都用現銀,以“官寶”為準。
官寶隻有藩庫才有,流入市面不多;關外别成天地,稅制與關内不同,官寶更少。
為了交易方便,隻好用雜色銀子結賬,而成色高下不等,便由爐房間折算。
久而久之爐房無形中負有調劑市面金融盈虛的責任,也就等于兼營了票号錢莊的生意。
如今潘司事替人去管爐房,無異做了票号的掌櫃,錢莊的檔手,出入钜萬,責任甚重。
且不說他是否能夠勝任?那爐房的主人,何以能信任潘司事,将爐房交給他管?在洪鈞的感覺中,先就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
等他率直說明了感想,藹如答複他說:“這也是他做人熱心忠厚之報。
開爐房的姓牛,在營口很有面子;提起牛八爺,從官場到碼頭上全都知道。
牛八爺的買賣很多,到過煙台幾次,潘司事在公事上很照應他,可是從來沒有開口跟他要過好處。
在你進京之後不久,牛八爺又到煙台來了;跟小潘在一起喝酒,小潘談起他打算成家,在關上沒有什麼出息,很想改行做買賣,意思是想在牛八爺那裡搭點股份,有什麼好生意也許一趟就能弄幾百銀子。
誰知道牛八爺問了他一句:你願意下關東不?” 潘司事也像洪鈞初聞藹如提到“下關東”那樣,心存疑慮,無以為答。
及至牛八爺作了進一步的說明,是想延聘他到營口去管爐房,潘司事頓有喜出望外之感。
不過他很坦率地言明在先,知道營口爐房是怎麼回事,對這一行的經營管理,卻是外行,自信得過的,隻有忠實謹慎四字。
牛八爺回答得很好,他就是看中他忠實謹慎;至于爐房的經營,自有多年的熟手負責,他不懂不要緊。
而且相信以他的虛心好學,要成為這一行的内行,亦非難事。
“就這樣三言兩語說定了。
”藹如用欣快的聲音說:“牛八爺待他真不錯,講明一年一千二百兩銀子的薪水;年終花紅作十股派,他得一股半。
另外送他五百兩銀子的安家費;小潘分文不用,全數交給我替霞初還賬。
看樣子有兩年功夫,他跟霞初的好事就可以成功了。
” “這倒真是件好事。
想不到小潘有此意外機緣!”洪鈞為潘司事與霞初高興之餘,不免更有愧對藹如之感,因而不自覺地歎了口氣。
藹如自然感到奇怪,雙目灼灼地望着他問:“好端端地歎什麼氣?” “你不知道我心裡的事!”洪鈞不願多說,顧而言他地問:“小潘去了以後,可有信來?” “有的。
昨天還有一封信來,在我這裡。
” 信是寫給霞初的。
無非雜叙營口的風土人情以及賓主相得的情形;又說年下封銀,牛八爺讓他回煙台過年。
但營口早已封凍,船舶不通,須從營口南行山路三百餘裡,到金州的貌子窩搭船。
預計臘月二十七八,才能到達。
最後當然也問到藹如,又問洪鈞何時歸來? “貌子窩這個地方我知道;明末毛文龍屯兵之處。
海口向南,所以不容易凍。
”洪鈞就說了這兩句,再無别話。
将信交還了藹如,隻是坐着發愣。
“這趟進京,花費不少吧。
” “還好。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