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關燈
小
中
大
反而是牛八爺望眼欲穿;因為他已聽潘司事說過,與霞初有嫁娶之約,渴望一見,隻不斷地問:“怎麼還不來?”
問到第五遍,隻見門帝一掀,影綽綽一條人影,便有人大聲說道:“那不是來了!”
潘司事做主人,背門而坐,扭回頭去,隻眼風掃了一下,看到阿翠,她有時也伴霞初一起出門,有她就不錯了,便對牛八爺笑道:“你好好看吧!”
牛八爺便瞪大了眼張望,臉上現出十分驚異的神色。
潘司事方在奇怪,有人喊了起來:“那不是李藹如?” 潘司事急急回頭去看,可不是藹如?她正含着笑,袅袅行來,秋波到處如春風拂面。
潘司事又驚又喜又不安;在他的記憶中,藹如肯這樣委人以詞色,似乎不曾有過。
“你怎麼來了?” “我替霞初出局。
”藹如答說,“她有點頭痛,我怕她吹了風不好,不讓她來。
可是二爺招呼,又是做主人,怎麼能不來?想一想,隻有我替她。
二爺,幾位都沒有見過,請你替我引見。
” 牛八爺是直性子,聽她一說完,便翹起拇指,大聲嚷道:“潘二哥,你真不含糊!花街柳巷玩兒到你這個地步,可真夠了火候了!” 聽得這幾句話,潘司事臉上像飛了金一般。
想想藹如是何等人物?達官巨賈,雖撒千金,難博一笑,如今是這樣地替自己做面子,不由得滿懷感激,隻不斷地笑着說:“謝謝!” 藹如知道他是謝她,但不宜承認,否則就會害他惹人笑話,因而看着牛八爺說:“謝謝誇獎!不敢當。
”然後轉臉問潘司事:“二爺,這位想來就是你常提起的,極義氣、極愛朋友的牛八爺?” “是啊!正是牛八爺。
” 于是藹如裣衽為禮,殷殷緻問,又逐一請教了座客的姓氏,然後敬了一巡酒。
應盡的規矩一一做到,再坐片刻,方始告罪辭席。
就這一面之識,牛八爺對她已贊賞不絕。
席散之後,跟潘司事商量,打算借望海閣請客,問潘司事的意見如何? “那是個有錢就可以去的地方,她絕不會不歡迎。
不過,”潘司事很含蓄地提醒他,勿作奢望,“名花有主了。
” “喔,跟誰相好?” “是我們蘇州的一位才子,姓洪,是替潘觀察辦文墨的。
” “佳人應該配才子。
”牛八爺說,“這沒有什麼!我心裡有數就是。
” “好!你哪天請客?我回去先代你關照一聲。
或者今天就去開個盤子。
” “今天太晚了,而且你明天要上船,不必再陪我了。
明天下午我自己去吧!” 言訖分手。
潘司事一回望海閣,自是直奔霞初的房間。
隻見她正在替他收拾随身要帶的行李,行動俐落,絲毫不像身體不适的樣子。
“你不是不舒服嗎?” “沒有,藹如特意那樣說的。
”她拉着他的手并排坐下,“藹如說,我們将來是結發夫妻;所以,在你的朋友面前,我最好不要抛頭露面,免得留下一個話柄。
” “原來她替你出局是這麼一個道理!” “她說的話實在不錯,不能不叫人佩服。
” “豈止佩服,應該感激!”潘司事是由衷之言,“我這趟去,非要拿她的大事辦出一個結果來不可!” ※※※ 結果是帶回來一句話,一封信。
洪鈞的一句話是:“我決不負藹如!”一封信密密封固,隻有藹如才看得到。
拆開來方知是投桃報李的四首七絕,一般是集的李商隐詩。
看第一首便覺觸目驚心: 上盡重城更上樓,天河迢遞笑牽牛。
未容言語還分散,埋骨成灰恨未休! 這是為了答複她的“直道相思了無益,他生未蔔此生休”而發的怨苦之詞。
上兩句是說他一樣也在害相思;下兩句表示藹如不容他解釋誤會,遽而決絕,在他是死也不甘心的。
就這一首詩,便使得藹如化恨為憐了。
按捺住鼓蕩不定的一顆心,再看第二首: 霧畹春多鳳舞遲,佳辰長短是參差。
悠揚歸夢惟燈見,來信河梁是别離。
第一句不甚了了,但合第二句一起看,大緻可以意會,是說彼此之間,機緣不巧,好事多磨。
第三句的“歸夢”當然是指夢回煙台而言;唯其夜夜在夢中相聚,所以不信已經别離,或者反疑醒時是夢。
那種疑幻、迷離惝忄兄、全不分明的感覺,可真是為情颠倒了。
藹如反複念着“悠揚歸夢惟燈見”這句詩,不由得便在腦中浮現了洪鈞“一千遍搗枕、一萬遍搗床”,輾轉反側,為情所苦的景象,心酸酸地隻是想哭。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既然如此,何以不回煙台?想到他怨忽于“未容言語還分散”,料定下面的詩,必是他解釋的“言語”,急急又看下去: 未知何路到龍津?浪迹江湖白發新!空記大羅天上事,枉緣書劄損文鱗。
途看之下,藹如隻懂得兩句。
“浪迹江湖白發新”有着感歎于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意味。
“文鱗”是用的尺鯉傳書的典故。
這句詩就字面解釋,是說白白寫了一封信,引伸其意便是不如不寫;或者所以不寫。
寫信無用的原因是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上。
藹如不知“龍津”作何解?查了好些書,才知道龍津就是龍門。
這一下,豁然盡解了。
科舉得意,猶如“鯉魚跳龍門”,所以說“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而且試院的正門,就叫“龍門”,這也是藹如聽洪鈞談過的。
所謂“未知何路到龍津”,與下句合看,自是一種“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覺。
至于“大羅天上事”,在這裡當然是指殿試以後的風光而言。
想到上一科的鄉試同年,金殿胪唱,春風得意徒然羨慕而已。
此所以為“空記”。
想到這裡,她完全了解了洪鈞“來是空言去絕蹤”的原因,隻為兩榜未曾及第,一切無從談起,故而遠遠避去,連信都不寫,寫亦無用。
到此算是徹底諒解了,同時也心平氣和了!隻有為洪鈞感到委屈的一種難宣的抑郁,歎口無聲的氣,再看最後一首: 彩服何由得盡同?雪霜多後始青蔥。
念到這一句,大受鼓舞,她不自覺地伸一伸腰,揚一揚眉,再看下去: 天涯海角同榮謝,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二十八個字,在藹如是無比的安慰。
前兩句是為洪鈞想,可以放心了。
雖有牢騷,并未頹廢;而且他也想通了,人世科名,窮通富貴,各有遲早,何得盡同?唯有不堕志氣,不廢所業,經得起風霜雨雪的磨練,則自有青蔥發皇之日。
後兩句是為自己想,可以放心了。
“天涯海角同榮謝”,無異海誓山盟,哪怕在天之涯海之角,終歸要在一起共患難,同甘苦。
她記得洪鈞鄉試那一年,從江甯寄來的四首詩,最後一句集的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那不過是指兩情相感,而這相通的一點靈犀,是說她應有彼此禍福,乃至生死相共的默契。
“難怪他不寫信!原來他是這樣想。
”藹如不自覺地自語着,将那張濤箋細心折好,放在紫檀嵌螺甸的首飾箱裡。
就這時聽得“呀”然一響;心無旁骛,已忘卻身在何處的藹如,不覺一驚。
轉臉看時,原來是霞初在推門。
“我在外面等了好半天了!”霞初滿面含笑,顯得異常快慰地。
“怎麼不進來呢?” “我怕打擾你,不敢進來!”霞初帶些頑皮的神态,“這下可放心了吧?我在外面張望,隻看你一會兒歎氣,一會兒發楞,到最後可是又抹眼淚又笑,也不知怎麼回事?反正隻有你自己知道就是了!” 藹如臉一紅,羞澀地笑着問:“怎麼說我抹眼淚,我自己都不知道。
” “誰知道你自己知道不知道?”霞初一眼瞥見桌上一塊湖色杭紡手絹,趕緊撿起來捏一捏,振振有詞地說:“喏,證據在這裡!看你用的這塊手絹兒,可不是濕的?” 這可賴不掉了。
藹如笑一笑不再多說,隻問:“潘二爺還沒有回來?” 潘司事一下船,就為特地去迎接的牛八爺截住了。
他先派人拿行李和洪鈞的信送了回來,又寫張便條附上,也就是轉告洪鈞所說的不負藹如的那句話。
他自己還跟牛八爺在談事,可能今夜不會回望海閣。
“他不回來最好。
”霞初笑道,“今晚上我們一床睡,聊它一個通宵。
” “發瘋了!有什麼聊不完的,要聊一夜?”
潘司事方在奇怪,有人喊了起來:“那不是李藹如?” 潘司事急急回頭去看,可不是藹如?她正含着笑,袅袅行來,秋波到處如春風拂面。
潘司事又驚又喜又不安;在他的記憶中,藹如肯這樣委人以詞色,似乎不曾有過。
“你怎麼來了?” “我替霞初出局。
”藹如答說,“她有點頭痛,我怕她吹了風不好,不讓她來。
可是二爺招呼,又是做主人,怎麼能不來?想一想,隻有我替她。
二爺,幾位都沒有見過,請你替我引見。
” 牛八爺是直性子,聽她一說完,便翹起拇指,大聲嚷道:“潘二哥,你真不含糊!花街柳巷玩兒到你這個地步,可真夠了火候了!” 聽得這幾句話,潘司事臉上像飛了金一般。
想想藹如是何等人物?達官巨賈,雖撒千金,難博一笑,如今是這樣地替自己做面子,不由得滿懷感激,隻不斷地笑着說:“謝謝!” 藹如知道他是謝她,但不宜承認,否則就會害他惹人笑話,因而看着牛八爺說:“謝謝誇獎!不敢當。
”然後轉臉問潘司事:“二爺,這位想來就是你常提起的,極義氣、極愛朋友的牛八爺?” “是啊!正是牛八爺。
” 于是藹如裣衽為禮,殷殷緻問,又逐一請教了座客的姓氏,然後敬了一巡酒。
應盡的規矩一一做到,再坐片刻,方始告罪辭席。
就這一面之識,牛八爺對她已贊賞不絕。
席散之後,跟潘司事商量,打算借望海閣請客,問潘司事的意見如何? “那是個有錢就可以去的地方,她絕不會不歡迎。
不過,”潘司事很含蓄地提醒他,勿作奢望,“名花有主了。
” “喔,跟誰相好?” “是我們蘇州的一位才子,姓洪,是替潘觀察辦文墨的。
” “佳人應該配才子。
”牛八爺說,“這沒有什麼!我心裡有數就是。
” “好!你哪天請客?我回去先代你關照一聲。
或者今天就去開個盤子。
” “今天太晚了,而且你明天要上船,不必再陪我了。
明天下午我自己去吧!” 言訖分手。
潘司事一回望海閣,自是直奔霞初的房間。
隻見她正在替他收拾随身要帶的行李,行動俐落,絲毫不像身體不适的樣子。
“你不是不舒服嗎?” “沒有,藹如特意那樣說的。
”她拉着他的手并排坐下,“藹如說,我們将來是結發夫妻;所以,在你的朋友面前,我最好不要抛頭露面,免得留下一個話柄。
” “原來她替你出局是這麼一個道理!” “她說的話實在不錯,不能不叫人佩服。
” “豈止佩服,應該感激!”潘司事是由衷之言,“我這趟去,非要拿她的大事辦出一個結果來不可!” ※※※ 結果是帶回來一句話,一封信。
洪鈞的一句話是:“我決不負藹如!”一封信密密封固,隻有藹如才看得到。
拆開來方知是投桃報李的四首七絕,一般是集的李商隐詩。
看第一首便覺觸目驚心: 上盡重城更上樓,天河迢遞笑牽牛。
未容言語還分散,埋骨成灰恨未休! 這是為了答複她的“直道相思了無益,他生未蔔此生休”而發的怨苦之詞。
上兩句是說他一樣也在害相思;下兩句表示藹如不容他解釋誤會,遽而決絕,在他是死也不甘心的。
就這一首詩,便使得藹如化恨為憐了。
按捺住鼓蕩不定的一顆心,再看第二首: 霧畹春多鳳舞遲,佳辰長短是參差。
悠揚歸夢惟燈見,來信河梁是别離。
第一句不甚了了,但合第二句一起看,大緻可以意會,是說彼此之間,機緣不巧,好事多磨。
第三句的“歸夢”當然是指夢回煙台而言;唯其夜夜在夢中相聚,所以不信已經别離,或者反疑醒時是夢。
那種疑幻、迷離惝忄兄、全不分明的感覺,可真是為情颠倒了。
藹如反複念着“悠揚歸夢惟燈見”這句詩,不由得便在腦中浮現了洪鈞“一千遍搗枕、一萬遍搗床”,輾轉反側,為情所苦的景象,心酸酸地隻是想哭。
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腦海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既然如此,何以不回煙台?想到他怨忽于“未容言語還分散”,料定下面的詩,必是他解釋的“言語”,急急又看下去: 未知何路到龍津?浪迹江湖白發新!空記大羅天上事,枉緣書劄損文鱗。
途看之下,藹如隻懂得兩句。
“浪迹江湖白發新”有着感歎于歲月蹉跎,時不我待的意味。
“文鱗”是用的尺鯉傳書的典故。
這句詩就字面解釋,是說白白寫了一封信,引伸其意便是不如不寫;或者所以不寫。
寫信無用的原因是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上。
藹如不知“龍津”作何解?查了好些書,才知道龍津就是龍門。
這一下,豁然盡解了。
科舉得意,猶如“鯉魚跳龍門”,所以說“一登龍門,身價十倍”。
而且試院的正門,就叫“龍門”,這也是藹如聽洪鈞談過的。
所謂“未知何路到龍津”,與下句合看,自是一種“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覺。
至于“大羅天上事”,在這裡當然是指殿試以後的風光而言。
想到上一科的鄉試同年,金殿胪唱,春風得意徒然羨慕而已。
此所以為“空記”。
想到這裡,她完全了解了洪鈞“來是空言去絕蹤”的原因,隻為兩榜未曾及第,一切無從談起,故而遠遠避去,連信都不寫,寫亦無用。
到此算是徹底諒解了,同時也心平氣和了!隻有為洪鈞感到委屈的一種難宣的抑郁,歎口無聲的氣,再看最後一首: 彩服何由得盡同?雪霜多後始青蔥。
念到這一句,大受鼓舞,她不自覺地伸一伸腰,揚一揚眉,再看下去: 天涯海角同榮謝,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二十八個字,在藹如是無比的安慰。
前兩句是為洪鈞想,可以放心了。
雖有牢騷,并未頹廢;而且他也想通了,人世科名,窮通富貴,各有遲早,何得盡同?唯有不堕志氣,不廢所業,經得起風霜雨雪的磨練,則自有青蔥發皇之日。
後兩句是為自己想,可以放心了。
“天涯海角同榮謝”,無異海誓山盟,哪怕在天之涯海之角,終歸要在一起共患難,同甘苦。
她記得洪鈞鄉試那一年,從江甯寄來的四首詩,最後一句集的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那不過是指兩情相感,而這相通的一點靈犀,是說她應有彼此禍福,乃至生死相共的默契。
“難怪他不寫信!原來他是這樣想。
”藹如不自覺地自語着,将那張濤箋細心折好,放在紫檀嵌螺甸的首飾箱裡。
就這時聽得“呀”然一響;心無旁骛,已忘卻身在何處的藹如,不覺一驚。
轉臉看時,原來是霞初在推門。
“我在外面等了好半天了!”霞初滿面含笑,顯得異常快慰地。
“怎麼不進來呢?” “我怕打擾你,不敢進來!”霞初帶些頑皮的神态,“這下可放心了吧?我在外面張望,隻看你一會兒歎氣,一會兒發楞,到最後可是又抹眼淚又笑,也不知怎麼回事?反正隻有你自己知道就是了!” 藹如臉一紅,羞澀地笑着問:“怎麼說我抹眼淚,我自己都不知道。
” “誰知道你自己知道不知道?”霞初一眼瞥見桌上一塊湖色杭紡手絹,趕緊撿起來捏一捏,振振有詞地說:“喏,證據在這裡!看你用的這塊手絹兒,可不是濕的?” 這可賴不掉了。
藹如笑一笑不再多說,隻問:“潘二爺還沒有回來?” 潘司事一下船,就為特地去迎接的牛八爺截住了。
他先派人拿行李和洪鈞的信送了回來,又寫張便條附上,也就是轉告洪鈞所說的不負藹如的那句話。
他自己還跟牛八爺在談事,可能今夜不會回望海閣。
“他不回來最好。
”霞初笑道,“今晚上我們一床睡,聊它一個通宵。
” “發瘋了!有什麼聊不完的,要聊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