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關燈
是喝了。

     她一咽酒,他亦舉杯。

    霞初與潘司事都已看到,隔桌相視而笑,卻未曾說話;怕話說錯了,惹藹如着惱。

     “這該你敬婆婆了。

    ”藹如提醒霞初說,“敬我,你是幹了杯的;有例在先,不準偷減,一共要幹四杯。

    ” 霞初尚無表示,潘司事急着想替她分辯,不道剛開口說了個“她”字,就為藹如迎頭攔了回去。

     “潘二爺,你可别幫霞初。

    她的酒量我知道。

    ” 潘司事隻好不響;霞初也少不得硬着頭皮斟滿了酒,誰知意外地出現了“救兵”,是李婆婆。

     “我随意喝。

    ”她向霞初說,“你也随意。

    ” “是!”霞初笑逐顔開,響亮地答應:“聽婆婆的吩咐!” “娘,你怎麼啦?”藹如氣鼓鼓地說:“今天晚上專門跟我作對。

    ” “不是跟你作對。

    ”霞初用極樂的聲音說,“是婆婆疼我。

    ” 聽這一說,李婆婆非常高興,大大地喝了口酒。

    一面夾起潘司事替她舀過來的一枚肉丸,放入口中咀嚼,一面從從容容地說:“我待人最公平不過,霞初孝順我,我就把她看得跟藹如沒有兩樣。

    人心都是肉做的,人家怎麼待我,我怎麼待人家。

    三爺,你說我這話是不是很公道?” “當然很公道。

    婆婆待人,不講虛假,這是我一向知道的。

    ” 這一問一答的弦外之音,在座的人無不了解,但誰也不敢插嘴相擾。

    不過李婆婆極有分寸,話已點到,不肯再多說半句。

    洪鈞倒是想有所表明,隻以不易措詞,也就付諸沉默了。

     等吃完這頓年夜飯,已到二更時分。

    望海閣中的作息時間,向來比别家晚,而況除夕通宵守歲,更覺得夜正未央。

    因而李婆婆、霞初與活司事,都逗留未去;于是洪鈞建議,不如到藹如卧室中去坐。

     一進門便覺得氣氛異樣,頗有了幾分酒意的潘司事,脫口說道:“嘿!真像到了新房裡。

    ” 這句話并未觸犯忌諱。

    洪鈞固然希望大家有此感覺;藹如亦頗珍惜這番布置——特别是那一對洪鈞親自購辦,作為代替歲燭的龍鳳花燭,每一入眼,便有一種無可言喻的虛榮的滿足。

    因此聽到潘司事的話,不由得便嬌羞地笑了。

     “你看,”潘司事悄悄對霞初說,“藹如的臉上,也真像新娘子!” 語聲雖輕,偏偏讓李婆婆聽到了;深看潘司事一眼,想說什麼,卻終于不曾出口,而且神色間顯得有些抑郁了。

     霞初急忙推了潘司事一把,示意他語言檢點;同時為了扶持那份熱鬧歡樂的況味,便用興緻勃勃的聲音說:“今晚上該‘破戒’了。

    ” 望海閣中有一項李婆婆所立的戒條:自己人,不管上下都不準賭錢。

    因為剛立起望海閣這個門戶不久,廚子跟打雜的為了賭錢打架,幾乎鬧出命案,因而以此懸為厲禁。

    但逢年過節,不在此例,所以霞初有這樣的提議。

     “對!一年隻有幾天開禁,不可錯過機會。

    ”藹如是想讓她母親高高興興玩一夜,便提議擲骰子,因為李婆婆隻會玩這個花樣。

     接着,藹如取一個大碗、一副骰子擺在圓桌中間;大家團團坐下,唯有洪鈞袖手。

     “你怎麼不來?” “下人都在吃飯,我代他們伺候茶水。

    ” “不敢當,不敢當!”霞初笑道,“快請坐下!我們擲‘狀元紅’,非三爺你來不可!” “對了!”李婆婆也看着洪鈞說:“你也來試試手氣。

    ” “好!”洪鈞一看有個空位正在藹如旁邊,便坐了下來。

     “是不是擲‘狀元紅’?”藹如問道,“那副籌碼不知擱在哪裡,得要現找。

    ” 原來擲“狀元紅”又叫擲“狀元籌”,另有一副牙籌,以紅多為勝;另外有全色、五子、合巧、分相等等名稱,計籌得彩;最大的六十四柱,就是狀元;其次為榜眼、探花,直到秀才、童生;最小的僅得一柱,與狀元相差六十四倍之多。

     翻檢了半天,不曾找着“狀元籌”,卻翻出來一張“升官圖”。

    這要熟悉官場職名、升遷制度的人,玩起來才有興趣。

    李婆婆于此道不甚了了,那就隻好作牧豬奴戲,用六粒骰子“趕老羊”了。

     玩了有個把時辰,李婆婆神思困倦,說要去歇一歇,便由藹如扶着在後屋床上和衣躺下。

    回到前屋,隻見霞初已将一張“升官圖”鋪在桌上,在分籌碼了。

     “你也會?”藹如問說。

     “不會也不要緊。

    ”霞初指着洪鈞說:“有行家在這裡,随時請教。

    ” “很容易的。

    ”潘司事的興緻也很好,“過年擲‘升官圖’最好玩;一會兒封侯拜相,一會兒革職嚴議,不知道會有什麼奇怪的遭遇?玩這個蔔一年的運氣最靈!” “有這個說法嗎?”洪鈞懷疑,“我倒還是第一次聽見。

    ” “信不信由你。

    來擲!” 于是潘司事和洪鈞對坐,一個管名籌,依骰色行官運;一個管出納,計算輸赢。

    安排停當,擲一粒骰子,以點色分先後;藹如一擲便是個六,以下就無須再擲了。

     “起手最要緊!”潘司事向藹如說:“最好是‘正途’,按步就班去應考,一中進士,點了翰林,升起官來快得很;而且什麼差使都能當,真正無往不利。

    ” “如果起手擲個全色呢?” “那要看什麼全色。

    如是全紅,便封‘衍聖公’,大賀。

    ” “什麼叫‘大賀’?” “就是功德圓滿,不必再玩了,等着收‘賀錢’好了。

    ” “那,”藹如笑道,“我情願不要當衍聖公;在旁邊看你們玩,手癢癢地,多難受。

    ” 說着,脫手一擲,四粒牙骰“嘔當”一聲,在碗中亂轉;停了是一對五,其名為“功”。

     “功也不壞。

    ”洪鈞說道:“是監生,可望從正途出身。

    ” 接下便該洪鈞,巧得很也是一“功”;潘司事便即笑道:“真是,一張床上——” 一語未畢,發覺有人踢了他一腳,将他未完的話踢斷了。

    擡眼一望霞初正在向他使眼色,警告他不可亂開玩笑。

     可是潘司事還是把話說了下去:“一張床上兩監生!”他看着霞初說:“該你了!” 霞初正要擲骰子,藹如突然“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然後急急離桌,伏倒自己床上,縱聲大笑。

     這一下無不詫異,也無不困惑,不知道她為什麼好笑。

    霞初便起身走了過去,也伏倒在她身邊問道:“你笑什麼?一定是想起了什麼笑話。

    來,告訴我!” 藹如隻是笑而不答,禁不住霞初一再央求,方始笑停了,輕聲說道:“傻瓜!你不想想‘一張床上兩監生’是在幹些什麼?”說完又不好意思地笑了。

     霞初也覺得好笑,而且覺得奇怪,不明白藹如何以會有這種匪夷所思的想法。

    剛想發問,藹如翻身而起,不容她開口,便拉着她重新入局;臉上笑容盡斂,與剛才那種近乎放浪形骸的态度相較,益顯得一本正經令人凜然。

    尤使霞初覺得奇怪的,不明白她何以能如此控制自己?好笑有趣的事,說抛開便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