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關燈
銀子買一個鸨母做。

    論她的本性決不壞,不過天下的鸨母跟天下的烏鴉一樣,不同的是烏鴉黑在身上,鸨母黑在心裡。

    阿霞成了蘇幫堂子裡的“讨人”,處處受制,不知何日才得出頭?恻隐之念一動,她覺得從此時開始,就應該為阿霞說話。

     于是她問:“你說是借阿霞兩千銀子,總有個還清的限期吧?” “那個限期怎麼好定?” “照這樣說,一輩子還不清,她就苦一輩子?” 小王媽臉一紅,“那也不緻于。

    ”她說,“我看三、五年總也可以了。

    如果她命好,遇着個好客人,有心拔她出火坑,也是很容易的事。

    ” “隻要你不是萬兒八千的獅子大開口,吓得人不敢沾手,當然就容易。

    ” “小姐,你看我是不是這樣的人?” 有此一語,藹如暗暗為阿霞慶幸。

    轉念又想,這樣的話最好不說,既已出口,就索性說得實在些,即令傷了小王媽的感情,至少對阿霞有好處,才不枉自己的一番苦心。

     “我也知道你不是這樣的人,不過這件事沒有我,你做不成功,所以我對阿霞也有責任。

    前世作孽,今生落得這個地步;我要修修來世,今生再不能作孽了。

    ” 這幾句話說得很重,小王媽的臉色大變;卻非溫怒,而是凜然心驚。

     “我不會作孽!”她說,“我也不會害小姐作孽!” ※※※ 畫押付銀,一切皆妥,阿霞便正式歸入小王媽的掌握。

    這也是她跟藹如正式見面,少不得要叙個禮,照勾欄中的規矩,也是“先進門為大”,應該管藹如叫“姊姊”。

    可是藹如不願依從俗套,主張彼此以名字相稱;同時替阿霞改名為“霞初”——本來是取唐詩“雲霞出海曙”的意思,名為“霞曙”,因為曙字念起來有些拗口,所以改做“霞初”。

     “你呢?”藹如問小王媽,“你們怎麼稱呼?” “我們早已說好了,她叫我阿姨,我叫她阿霞。

    ”小王媽又指着藹如對霞初說,“年紀是你大幾歲,不過真要跟小姐學學。

    人好不必說,一肚子的才情;要寫就寫,要畫就畫!哪裡去找?” “是。

    ”霞初笑道“我看得出來。

    ” 藹如不喜歡人家随口敷衍,便盯着問了一句:“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剛才中人在筆據上寫了個白字,藹如姊姊指了出來,那中人不是很不好意思嗎?還有那個筆筒裡大大小小的筆,不是會寫字的人,要那許多筆做什麼?其實這些都不相幹,隻看藹如姊姊臉上,沒有一肚子的墨水,哪裡來的一臉秀氣?” 這娓娓言來的一篇話,說得藹如心說誠服,激賞不已,隻是有一點,“我說過,大家名字相稱。

    ”她诘責地說,“你怎麼還是左一個姊姊,右一個姊姊?” “提名道姓的,我不慣。

    ”霞初慢慢地,賠着笑說。

     那婉轉嬌柔的神态,在藹如真是無奈其何,隻好歎口氣:“随你吧!愛叫什麼叫什麼!” ※※※ 不過兩天的功夫,霞初在望海閣就仿佛已經根深蒂固了。

    藹如尤其跟她投緣,第一天就談到深夜,親自送她回樓下的房間。

    第二天亦複如此。

    第三天夜裡疾風暴雨,藹如怕她膽小,索性留她同榻談心。

     提起身世,霞初的眼神就遲滞了。

    她說她是上海城裡人,本姓尤,鹹豐三年“小刀會”作亂,一家人隻逃出兄妹兩個來。

    哥哥不成材,雖在流離之中,依然抽鴉片、好賭;在常熟,五十兩銀子将她賣人青樓,那年她十六歲。

     以後,随着戰局的轉移,到過鎮江、揚州、安慶,最後又回到上海。

    六七年工夫,被轉賣過四次。

     “在上海倒還不錯。

    ‘夷場’上的市面很好,捧場的客人很多,那兩年我替我娘總掙了萬把銀子。

    可是,”霞初黯然搖首:“沒有用!” “怎麼叫‘沒有用’?” 原來霞初最後的一個、也就是跟小王媽打交道那個假母姓張,本是“三姑六婆”中的道始出身,隻為不守清規,引誘良家婦女與人苟合,被告到當官,吃過官司。

    刑滿出獄,做了鸨兒,養着個漢子,外号“花面狼”,就是霞初叫做“表叔”的那人。

     這“花面狼”不務正業,極其下流。

    霞初所掙的錢,一大半為他送了在骰子骨牌上。

    有一次跟巡捕房的幾個“包打聽”賭牌九,在牌上動了手腳,當場“人贓俱獲”;他的人緣極壞,抓進捕房,被拷打得死去活來,最後是寫了一張“伏辯”,自承詐賭騙了人五千銀子,約期三月歸還。

     “慢點,”藹如打斷她的話說,“上海夷場上,巡捕房的‘包打聽’,無惡不作,我也聽說過。

    不過俗語說得是,‘不怕讨債的兇,隻怕欠債的窮’。

    ‘花面狼’哪裡拿得出五千銀子,伏辯不是白寫?” “原是看準了貨源的,知道我的客人很多,這五千銀子自然着落在我身上。

    可是,進賬再好,三個月也弄不到這筆大數目。

    當時正好有個姓倪的倪二少,要替我贖身,‘花面狼’便出主意;叫我敲二少的竹杠。

    倪二少是真喜歡我,說五千銀子就是五幹銀子;‘花面狼’悔得要死,道是早知如此,跟他要一萬,不也照樣到手了?” “人心不足,都是這樣的”藹如問道:“你既然做了倪家的姨太太,怎麼倒又跟了他們呢?莫非倪家容不下你?” “哪裡,恰恰相反。

    ”霞初切齒說道:“都是‘花面狼’作的惡。

    我到倪家去以前,他們悄悄跟我說了個‘氵忽浴’的法子——” “你說的什麼?”藹如問道:“什麼‘玉’?” 藹如不懂上海話。

    上海人叫洗澡為氵忽浴,而在長三堂子裡,另有一解——姑娘欠了一身的債,無以為計;找個冤大頭下一番虛情假義的功夫,因而論到嫁娶,以替她還清債務為條件。

    及至從良,又複下堂求去,依然故我,但一身債務卻是幹淨了,猶如滿身肮髒,洗了個澡一樣,所以稱為“氵忽浴”。

     聽完霞初的解釋,藹如問道:“既是人家的人了,也不能随你的高興,要下堂就下堂啊?” “所以要有法子。

    ”霞初答道:“他們教我的法子是,一兩個月之後有意挑剔吵架,越吵越兇,吵得他家六神不安,唯恐我不肯走。

    說不定還要另外送一筆錢,就好比兇神惡煞進了門,不燒銀錠是不會走路的。

    ” “那麼你呢?照他們的話做了?” “藹如姊姊,你看我做得出來嗎?” 藹如歉厭地笑道:“當然做不出來。

    ” “人心都是肉做的,上上下下待我都不錯,我怎麼好意思無事生非?這樣過了四五個月,有一天‘花面狼’上門,愁眉苦臉地說我娘病得快死了,隻想臨終見我一面,不然死不瞑目。

    我還沒開口,倪二少倒先答應了,說是‘你就去一趟。

    也可憐,帶二十兩銀子去!’” 聽到這裡,藹如開始有些緊張了。

    顯然的,霞初能嫁倪二,除了名份以外,從哪一點來看,都是可令北裡姊妹羨慕的一個好歸宿。

    而如今依然飄泊,可知中間必定發生了意外的變化。

    這個意外的變化又可想而知的,必然起自“花面狼”。

    這樣想着不由得失聲說道:“你不能跟他走!” “我哪裡願意跟他走?”霞初無限委屈地說:“藹如姊姊,你要體諒我的苦衷!天底下就偏有那種陰錯陽差,不巧湊在一起,逼成一個不能不聽擺布的僵局。

    當時我還沒有開口,我們那位又補了一句:‘既是最後一面,你不能不去。

    見了這一面,一了百了。

    否則倒像是虧欠了人家什麼似的,心裡嘀嘀咕咕地不舒服,何苦?’一聽這話,把我的心扭過來了。

    當時帶了些銀子在身上,坐頂小轎,由‘花面狼’帶路到了他家。

    一進門就讓捂住了嘴,埋伏在那裡的三四個人,七手八腳地把我弄上了停在後門口的車子,從此就沒有回過倪家。

    ” 藹如大驚,“原來你是這樣子‘氵忽’的‘浴’!”她說,“那不成了背夫潛逃了嗎?” 霞初不答,愁容滿面地看着藹如,似乎還有許多冤苦,不知從何而訴。

     “後來呢?”藹如定定神問道:“就一直往北邊走?” “南邊不能立足,自然隻有往北邊走。

    ” “他們到底是什麼意思?把你騙出來,是想再賣一次?” “可不是!不過高不成,低不就;或者有人看出來路不正,不敢搭手。

    這樣一路飄流到了山東,我受的苦——”霞初哽咽着說,“就不能談了!”即使不言,也可想而知。

    北道上的流娼生涯,所謂“門前一陣騾車過,灰揚;哪裡有踏花歸去馬蹄香?行雲行雨在何方,土坑;哪裡有鴛鴦夜宿銷金帳?”藹如雖未身經,卻曾見過,想起來都覺得窩囊,不道霞初這樣的人,竟亦受此折磨,實在為她痛心。

     “總算還有救!”霞初突然将頭昂了起來,聲音中也顯得很有生氣,“一到煙台,我就聽說有藹如姊姊你這樣一個人,行快仗義,不像女流之輩。

    我心裡就在想,怎麼得能結識這一位姊姊,也訴訴我的苦。

    居然天從人願,就有阿姨托人來找,一見面就看中了我。

    藹如姊姊,你這望海閣,在我看就真正是天堂了!” “你也說得太好了。

    ”藹如握着她的手說,“我也很喜歡你!就跟你不投緣,也得幫你。

    不過,一旦出事,隻怕我幫不了你的忙。

    ” “怎麼?”霞初吓得臉色都變了。

     “你先不要着急!”藹如發覺自己的話說得過份,趕緊安慰她說:“好在地方隔得遠,慢慢可以想辦法。

    你先跟我說說,倪家是怎樣的人家?” “倪家是鄉紳,上代一直做官。

    不過那幾年的家運不大好。

    他家大少爺是安徽的道台,帶兵打長毛吃了敗仗,拿‘印把子’都丢掉了。

    ” “你的‘那位’呢?” “是個舉人。

    ”霞初答說,“闊少爺出身,做不來什麼正經事。

    不過,人倒是好的。

    ” “看你對他還很有意思。

    ”藹如問道:“我來想個法子,看看能不能破鏡重圓?” “不成功!”霞初連連搖手,“藹如姊姊,請你不必白費這個心。

    ” “何以見得不成功?” “第一,人家未必再肯花幾千銀子;第二,我也沒有這張臉,再回倪家。

    ” “你自己不願,可就沒法了。

    ”藹如沉吟着,總覺得霞初對倪家沒有個交代,便是留着一個後患,想來想去不放心,便又問道:“‘花面狼’将你騙了出來,一走了之,倪家倒肯善罷幹休?” “‘花面狼’是算計好了的。

    倪家大少爺是有罪的人,出不得頭,諒他家不敢報官。

    ” “到底報了沒有呢?” “那就不知道了。

    ”霞初答說,“想來是沒有,不然,早有了麻煩。

    ” 這話說得相當透徹,藹如放心了。

     ※※※ 望海閣中,上上下下興興頭頭的日子,過了兩個月,藹如最初憂慮的事,終于不免。

     原來倪家老大因為兵敗革職的處分,早在上年金陵克複,普降恩命之中開複。

    而且由于李鴻章的照應,成了江南官場中的紅員。

    一朝揚眉吐氣,少不得報複舊怨,偏偏霞初豔幟複張,聲名遠播,有倪家曾見過霞初的一個親戚,識破了她的本來面目,回去一談,倪家立即進了狀子,不分青紅皂白,連李婆婆母女一起告了在内。

     狀子是進在倪家原籍的浙江嘉興縣。

    由于被告是在煙台,管轄以被告所屬地方為準,所以由浙江桌司行文山東桌司,轉饬福山縣拘提被告到案審理。

     福山縣知縣名叫吳恩榮,倒是通情達理的好官。

    隻是為人懦弱,駕馭不住屬下,所以差役狐假虎威,往往拿着雞毛當令箭。

    一看被告是煙台的名妓,就更不肯輕易放過門了。

     于是,藹如與霞初被捕到官,吃了許多苦,花了許多錢,另外賠上潘司事與馬地保的奔走之勞,官司還是不能了結。

    藹如雖準交保,而霞初則交官媒看管。

     果真到了官媒那裡,就算入了地獄,先挨兩天俄,再捱幾頓打,白天盡拴在馬桶旁邊,晚上捆在門闆上。

    受不得這等苦楚,便得拿錢來說話。

     這勒索來的是小錢;掙大錢要等結案。

    因為倪家已有表示,不想讨回這個逃妾,但打算追索身價銀子。

    這一來就必定交官媒價賣,明三暗七,如果霞初值五百兩銀子,吏役官媒便有二百五十兩銀子的好處。

     這是後話,眼前先須救霞初的急,花了五十兩銀于,買得三天的寬限。

    眼看日子已到,而霞初已有暗示,甯死不受辱,送到官媒那裡,遲早會自己結果自己的性命。

    這不但藹如着急,還有兩個人亦是愁腸百結:一個是小王媽心疼投在霞初身上的銀于;再有一個是潘司事,因為就在這奔走官司的一段日子裡,他跟霞初已經打得火熱了。

     誰知天無絕人之路,洪鈞恰好到了煙台,得信趕到福山。

    他與吳恩榮有舊,以前在公事上幫過人家的忙,這就一切都好談了。

    吳恩榮先将藹如開脫;霞初則發交保釋。

    如果倪家不追,案子自然可以從輕發落,要追,亦不過賠個百把兩銀子的事。

     于是,藹如、霞初與潘司事都移住到洪鈞所下榻的天發客棧,靜等結案。

    那裡共是三間屋子,洪潘合住,藹如與霞初相共,空出中間堂屋供起坐。

     等将行李安頓妥當,隻見店夥領着一個穿藍布大褂,戴紅纓帽,一望而知是“跟官的”人進來;後面跟着一個粗漢,挑着兩個食盒,原來是吳恩榮送的菜:一個火腿、栗子炖雞的一品鍋,一隻燒鴨子,四樣點心。

     這是很有面子的事,洪鈞一向講究這些過節,所以很高興地寫了“敬領申謝”的回帖,重重地開發了賞錢,立刻便關照店夥擺桌子燙酒,說是正好為藹如、霞初壓驚。

     話雖如此,仍是洪鈞上座,潘司事居次,藹如和霞初在主位相陪。

    災難将滿,又有盛撰,這頓飯當然吃得非常惬意,然而藹如卻又不免感慨。

     “‘昨為階下囚,今為座上客’,雖然不是吳大老爺請我們,叨三爺的光,吃他送的菜可也就是再夢想不到的事。

    就算世事如棋,這盤棋也變化得太離譜了!” “真是,三爺!”霞初迫不及待地接口,“總算我命中有救,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她略略想一想,又說:“隻有早晚一爐香,求天老爺保佑,三爺下科高中。

    ” “言重,言重!這樣說,倒叫我不安了。

    ” “三爺,你這也是積陰功。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照我看,”藹如笑道:“你就專門做這種好事好了!功都不必用了,到時候自然會中。

    ” “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洪鈞也笑了。

     “三爺也不要這麼說,因果報應是有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若是不報,時辰未到。

    ’不然,世界上都是惡人,哪裡有那麼多好人!”說到最後一句,霞初的眼睛瞟向潘司事。

     潘司事恰好低頭在喝酒,不知道她在看他;藹如與洪鈞卻都看到了,相視一笑,藹如更做了個鬼臉。

     這一下倒是讓潘司事發現了,愕然相問:“什麼事?這麼好笑!” “你沒有聽見我們剛才在談些什麼?”藹如反問一句。

     “聽見了!你們在談因果報應。

    這種事我不大相信,所以我喝我的酒,吃我的菜。

    這個一品鍋真好,可惜燒鴨子冷了,不好吃!”說着,潘司事又夾了一大塊肘子,送入口中。

     “潘老爺!”藹如是正經規勸的神态:“你喜歡火腿、肘子炖雞,回煙台我好好做了請你,這時候不要隻顧吃,聽我勸你兩句話。

    ” “喔,”潘司事停着答道:“你請說!我在聽。

    ” “第一别隻顧用口,也要用用眼睛;第二,不要不相信因果報應!要相信了,自然有好處。

    ” 潘司事困惑了。

    明知言外有意,卻不知意何所指?愣了一會問道:“什麼好處?” “那要問你自己,做了些什麼好事?‘行得春風有夏雨’,到時候你自然知道。

    ” “我,”潘司事搖搖頭,“我也不用去想。

    這件事玄得很!” “小潘,”洪鈞問道:“我倒想請問你,你為什麼不相信因果報應?” “我不相信鬼,也不相信神道,因果報應,渺茫得很!” “你這是一概抹煞。

    報應之說,或者渺茫,因果卻不能不信。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很合道理的事。

    ” “對!”藹如接口,“如果不種,瓜也沒得,豆也沒得。

    ” “這話說得好!”洪鈞欣然舉杯,“值得浮一大白。

    ” 他們這樣交談,對霞初來說,未免稍微深奧了些。

    因為不十分聽得懂,便為大家斟酒布菜。

    用薄餅包燒鴨子,加上蔥醬,先敬洪鈞,後敬潘司事;而夾餅的筷子已伸了過去,卻又忽然縮回。

     這就怪了!藹如忍不住問:“怎麼回事?” “我怕潘老爺不愛吃。

    ” “何以見得?” “剛才潘老爺不是說,燒鴨子冷了不好吃。

    ” 這一下,連潘司事都覺察到了。

    無意中一句不相幹的話,她竟隻字不遺地記着;而且如此小心地不敢拂意,這份深情就着實可感了。

     這樣想着,情不自禁定睛看了霞初一眼。

    雖然她裝作不見似地将眼風避了開去,但雙頰朱霞微紅,益顯得皮膚又薄又白,仿佛透明似地。

    不由得便想:不知道她的顔色,較之藹如又如何? 于是他移轉視線,落在藹如臉上,立刻感覺到她們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就像燕趙悲歌慷慨之士,與江南溫文爾雅的白面書生不能在一起相比一樣。

    如果勉強要作個比較,隻能就感想來分:藹如可愛;霞初可親。

     ※※※ 飯罷分兩處喝茶,藹如為了促使潘司事與霞初接近,“移樽就教”到了東屋。

    由于洪鈞表示過,有許多話要跟藹如談,潘司事當然不能在一旁惹厭,因而就自然而然地将他“攆”到了西屋。

     “潘老爺還沒有娶親,是不是?”藹如向與她并坐在床沿上的洪鈞問。

     “你真喜歡管閑事。

    ”洪鈞笑道:“他親是沒有娶;不過,這不是一廂情願的事。

    倪家說不定願意重收覆水呢!” “那當然不談,如果霞初能恢複自由之身,三爺,你看,潘老爺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 “他願意不願意要霞初?” “哪有不願之理。

    ”洪鈞想開句玩笑:連我都願意要。

    但話到口邊,忍住未說。

     “光是願意也不行;要讓霞初坐花轎。

    ” “這也可以談的。

    小潘是孤兒,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

    如果堂上有老親,事情就難辦了。

    ” 聽到最後一句話,勾起藹如的心事;臉色不由得就像黃梅天氣那樣,好好的陽光,倏然盡斂,陰陰沉沉,大有雨意了。

     不過,她警覺得快,立即轉臉站起,不讓他發現她的神色不愉;而且一面倒茶,一面問道:“老太太想來已經康複?” “風癱在床上,帶病延年而已!”洪鈞緊接着問道:“你娘呢?昨天一到,我就想去看她的。

    小潘一來,知道了這場官司,就什麼都顧不得了!” “我娘倒還好,能夠起床了。

    ”藹如又說:“虧得你來,如果這場官司料理不清楚,日子拖長了,我娘一定會知道,那時候就不知道會急出什麼亂子來!” “我知道你的心境,不要煩。

    ”洪鈞撫着她的肩說,“像我,今年上半年的日子也不知道怎麼過的。

    到煩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索性抛開,拿樣有趣的東西出來看看,日子也就過去了。

    ” “喔,”藹如轉身問道:“什麼有趣的東西?” “你不知道?”洪鈞解開大襟的紐子,探手入懷,将朱紅絲繩拴着的小玉兔拉了出來,“喏,你看!” 這一下使得藹如有心滿意足之感。

    “倒虧你!”她笑着說,“還帶着。

    ” “還記着你的話呢,‘伴我蟾宮折桂’。

    可惜,折桂而不能折杏。

    ” “急什麼?三年一晃兒就過去了,包你是個探花郎。

    ” 他說“折杏”,她就說“探花”,洪鈞真是從心底喜愛她的靈慧,卻又偏要嘔她:“莫非就不許我中狀元?” “如果你中了狀元,我在煙台各廟的菩薩面前,頭都要磕到。

    不過,”藹如擡眼看着他說:“我想你會中探花。

    ” 洪鈞心中一動,莫非她也知道陳銮與李小紅的故事,說這話是取瑟而歌?因而追問一句:“何以見得?” 藹如笑笑不答,隻說:“你看看去,霞初他們怎麼樣?” ※※※ 霞初對潘司事以禮相待,有着許多周旋的形迹,因而使得潘司事也拘束了。

     當洪鈞在窗下悄然窺望時,他們已談過好些話了。

    洪鈞所聽到的,恰好是關于他與藹如的議論。

     “也不知聽藹如多少遍提到洪三爺,今天總算讓我見到了!” “你覺得他怎麼樣?” “那還有什麼說的,郎才女貌!”霞初加重了語氣說:“真正是天生的一對。

    ” “喔!”潘司事放下茶杯,兩臂靠在桌上,很關切,也很有興味地問:“藹如怎麼說?有沒有在你面前露過什麼口風?是不是要等洪三爺中了進士,才肯嫁他?” 霞初不即回答,隻咬着嘴唇,兩眼一眨一眨地望着燈火,那副不知何以為答的神情,使得洪鈞大為緊張,豎起耳朵連大氣都不敢喘。

     “我想她是說說的,到時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說什麼?”潘司事等于替窗外的人問了一句:“她不肯嫁他?” “那倒也沒有說,不過,她要是說的真話,事情可有些麻煩。

    ”霞初答說:“她說她不願給人做小;又說洪三爺是有太太的。

    這兩句話合在一起,潘老爺你想,不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