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接大夫!”她望着打雜的說,“接張大夫。
” “哪個張大夫?” “上個月還在這裡請過客!”小王媽呵斥着,“領賞的時候,你倒不問,哪個張大夫!” “喔,喔。
北大街的!”打雜的掉身就走。
“你去煎碗姜湯來!” “還有啥?”廚子問說。
“拿樓底下、樓梯口的燈都點起來。
”小王媽轉臉又對阿翠說:“你到松壽堂去敲門,買一服‘通關散’來。
再問問那裡的司務,急救中風要什麼藥?叫他們拿給你。
” 于是廚子和阿翠亦都下樓而去。
小王媽拿燈到床前,照見李婆婆的臉,紫漲成豬肝色,眼閉口噤,喉頭“呼噜呼噜”地不住上痰,不由得臉色更沉重了。
“要緊不要緊?”藹如眼淚汪汪地問。
“不要緊!”小王媽安慰她說,“是受了氣,一下子閉住了。
”她又不勝悔恨地,“都怪我!黃老爺的話,不說也就好了。
” “不托他更好。
” “不要!”小王媽以指撮唇,然後指一指李婆婆,又搖搖手,意思是,要防着病人仍有知覺,聽見女兒的話,心裡更為難受。
其實藹如又哪裡再會談下去?如坐針氈似地隻覺等藥等醫生的辰光難挨。
好不容易聽見樓下有了人聲,搶着迎到樓梯口問道:“阿翠,藥買來沒有?” “買來了!”阿翠答道:“松壽堂說,藥不好亂吃。
我一定要,吵了半天,給了一包,藥名寫在上面。
” 藹如接到手裡,進屋念給小王媽聽:“蘇合香丸。
九閉證、心痛、卒中、厥逆。
每股二、三包,開水下。
” 小王媽點點頭,先用通關散吹人李婆婆鼻孔,一無效應。
于是隻好撬牙關為病人用溫開水灌入藥。
李婆婆的牙關甚緊,藹如又不敢過分用力,撬撥了半天,尚未能開。
幸虧張大夫趕到——這張大夫亦是藹如裙下的不叛之臣,從睡夢中被喚醒,聽說是李婆婆中風,一破深夜不出門,有急病隻指點學生代診的慣例,親自趕來。
當然,診治得十分盡心,而且醫道也相當高明,望聞問切之後,凝神思索了好一會,方始提筆開了一張方子,君臣佐使,斟酌盡善,到松壽堂會配了藥來,親自看着煎好,撬開牙關,灌了下去。
“痰大概會下去。
隻要痰一下去,就不要緊了!” “多謝張老爺!”藹如由衷地感激,而聲音卻因有抑制而顯得平靜,“等我娘好了,我到府上給張老爺上匾磕頭。
” “上匾不敢當;磕頭更不敢當。
”張大夫說:“我倒是有件事托你,今天沒功夫說,改天詳細談。
” 即使張大夫有意談下去,藹如亦無心聽他。
在她,此時一切都不關心,關心的,隻是母親的病。
口中與張大夫交談,雙眼卻不斷瞟向病榻——看是看不到什麼,聽倒聽出名堂來了。
“張老爺,你聽!”她興奮地說:“痰好像下去了些。
” 于是張大夫細看靜聽,點點頭說:“有轉機了!” 不懂醫道的人也看得出來,李婆婆的病,确是有了轉機。
最明顯的自然是喉頭不再像抽風箱般那樣“呼噜、呼噜”地上痰;眼睛雖還閉着,眼皮卻不時跳動;嘴角也一牽一牽地;在在叫人相信,昏迷的李婆婆是在逐漸恢複知覺之中。
“脈也好得多了!”張大夫提出警告:“不過,雖有轉機,未脫險境,你們要格外當心。
” “是!”藹如答說,“我親自看着。
” “最好輪班看護,這個病最麻煩,不是十天半個月就會好的。
”張大夫很關切地,“你可不要累倒了。
” “不會!”藹如強笑着。
“明天中午我再來。
如果情形有變,即時打發人通知我,不拘什麼時候,無須顧忌。
” “我知道!”藹如感激得要掉眼淚,“什麼叫‘醫家有割股之心’,我今天算是領悟了。
” “真是!”小王媽也說,“像張老爺這樣的熱心腸,不知積了多少陰功?少爺大富大貴的日子在後頭。
” 張大夫矜持地微笑着,别無表示。
藹如送客出門,回到樓上與小王媽計議輪班守護,“四更天了!”她說,“你去睡吧!白天非你不可。
以後都是這樣,你上半夜,我下半夜。
” “這樣也好。
”小王媽接着問道:“明天、後天都有客人定了地方——” “這怎麼行!”藹如不等她說完,便即搶着打斷。
“我也知道,第一,沒有人手;第二,病人要清靜;第三小姐也沒心思應酬。
不過,客人不是這麼想。
” “不這麼想,怎麼想?” 受了搶白的小王媽,不再接口,停了一會說道:“明天一早,得我親自去走一趟;人家帖子都老早發出去了,要趁早請人家改期。
” “改期也不行!不知道哪天才能請客人上門。
” 小王媽的臉色越發陰沉了。
藹如不免奇怪,家有病人,不能如常待客,暫時閉門息個一兩個月,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何以她放出這副嘴臉?倒要問上一問。
“怎麼?有什麼不對?” “沒有什麼?”小王媽避而不答,“等婆婆好點再說。
” 聽她這一說,藹如也就懶得再問了。
等小王媽和阿翠料理茶水,檢點燈燭,掩門而去,東海初日,已經冉冉而升了。
但李婆婆卧室中,卻仍如深夜。
老年人畏風、畏光亮、畏喧耳的濤聲;窗戶密閉,還遮得厚厚的窗簾;即使是在白晝,如果不點燈,亦必是漆黑一片。
此時的藹如,孤燈獨對,守着瀕死而未脫險境的老母,那份凄涼憂懼的心情,是她從未經驗過的。
回想這幾年的飄泊淪落,既未能積下一筆大大的纏頭資,讓母親得以安享餘年;又不能脫籍從良,覓個好好的歸宿。
抛頭露面,忍辱含垢,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樣想着,立刻便對眼前的生涯,起了無限的厭倦之感。
可是“牌子”一日不除,便一日不能拒絕生張熟魏上門。
想起剛才談到暫時謝客,小王媽那種面有難色,不以為然的表情,她不僅深感委屈,而且有些憤懑。
隻等母親病好,得要好好作個計較,再不能這樣子得過且過了!她在想,怎得有個識見高超而又可以肺腑相見的人,促膝深談,為自己籌劃出一條妥善的路子來。
緊接在這個念頭之後,腦中随即出現了洪鈞的影子。
一縷情絲蕩漾,倏忽之間延伸蔡繞,将她一顆火熱的心包得緊緊地,有着抑制不住的思慕;恨不得孤燈的另一面便坐着洪鈞,即令不言,隻默然相對,便是一種無可代替的安慰。
然而這是空想!怅惘之餘,覺得唯有用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辦法,借紙筆片面傾訴那些不肯為他人道的話。
這也是排愁遣悶的好法子。
主意既定,回自己畫室去取來紙筆;先到床前看一看母親,病勢似乎又平伏了些,便越發放心,剔亮了燈,伸紙磨墨,咬着筆管想第一段。
第一段構思很順利,照例的問訊以外,便叙她母親得病的情形,不提黃委員,更不提何百瑞,隻說遭遇意外的拂逆,急怒攻心,因而中風。
初步雖已脫險,卻仍怕會有變化。
接着提到洪老太太的傷寒,說她與洪鈞的境遇相似,卻故意不用“同病相憐”這句成語,隻說由自己此時的心境,體會到洪老太太起病之初,洪鈞的憂急痛苦,才知道他的不進京赴會試真是明智的決定。
不然,亦一定因為心懸兩地,文思窘澀而像吳大澄一樣,虛此一行。
由這裡便轉到洪鈞的動向了。
目的是勸駕,希望能早日相晤。
但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為洪鈞設想,煙台舊遊之地,賓主相得,氣候宜人,是讀書用功,準備下科出人頭地的好地方。
再一種是從自己這方面着筆,直截了當地說:如今老母病重,前路茫茫,不知何以為計?自覺可與商議大事的,隻有洪鈞一個人。
倘或堂上已占勿藥,盼他早早回煙台。
前一種說法太泛,後一種說法則又太切。
藹如握筆躊躇,反複考量,終于發覺,最好的說法,是将兩者合而為一。
這樣的長信,又有許多事實,無限深情,要委婉地含蓄在内,在藹如自是件煞費經營的事;而況還要照料病榻,所以斷斷續續一直到第二天才寫完寄出。
幸喜李婆婆大緻是轉危為安了。
舉家上下,還有張大夫,無不欣慰。
話雖如此,張大夫還是千叮萬囑: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中風全靠調養看護,越周到越細心越好。
因此,藹如絲毫不敢疏忽。
這樣半個月下來,李婆婆已能夠開口說話,模模糊糊地大緻可曉。
左半身雖無知覺,右手右足,總算可以動彈,而藹如卻快累得病倒了。
“小姐!”小王媽不能不提醒她了,“你自己要當心;照照鏡子看!” 攬鏡自顧,藹如吓一跳!鏡中是自己的影子嗎?她忍不住驚疑,臉色黃黃地,兩頰和眼眶都凹了下去,雙唇沒有血色,頭發缺少光澤。
似乎隻有一雙黑眼珠和一副白牙齒沒有變化;可是相形之下,黑的太黑,白的太白,反而顯得有些怕人。
雖知憂能傷人,而。
瞧淳一至于此,藹如也不免心驚肉跳。
可是有什麼法子能長保豔光呢?“吃不下,睡不好!”她歎口氣:“唉!” “小姐,我有個念頭,轉了好幾天了。
我先說出來,你看行不行?不行,我們再商量。
” “你說!” “我在想,養病要靜。
現在客人是少得多了,不過三天兩頭還有人來打茶圍,婆婆在床上聽見了,難免操心,再說——”小王媽欲言又止,卻瞪着藹如看,希望她能意會。
“怎麼不說下去?” 看她确是茫然,一點都摸不到自己的意思,小王媽覺得非直說不可了,“婆婆在這裡養病,就不能擺酒。
”她說,“支撐一個門戶不容易,總不能靠當當過日子!” 這一下,藹如恍然大悟;連母親得病的那晚上,提到謝客,小王媽何以在詞色之間,表示不對,亦都明白了。
想想也難怪她,母親一倒下來,她就是望海閣的當家人。
開門七件事,上下十口人,加上母親的醫藥費用,這筆開支不輕;讓小王媽一個人去張羅,負擔是太沉重了些。
于是藹如省悟到自己的責任,沉着心神,細想了一會說道:“把我娘放錢的箱子打開來!” “不用開箱子!沒有現錢,我知道。
”小王媽說:“當當過日子的話,是說說的。
這一陣子的開銷,都是我墊着。
我不是怕婆婆跟小姐少我的錢,我是想着将來的日子。
小姐,我還有幾句話想說,就怕你不愛聽。
” “你說好了!我們母女又沒有拿你當外人。
” “原是這樣,我才不能不着急。
小姐,吃到這碗飯,沒有什麼好名聲的!不圖名,就圖利;圖利也不是容易的事。
趁風頭上,眼明心快,多撈幾個;風頭沒有幾年,錯過了就沒有了!不比洪三爺那樣,今科不中,還有下科!” 語氣未完,而意思是容易明白的。
朱顔一逝,白發漸生;填巷華驺,風流雲散。
到那時縱使降格,無人相求;隻怕想過粗茶淡飯的日子亦不可得。
“當然我也不是說,眼前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婆婆買了金子,買了田,我都知道。
不過,那是下半輩子的依靠。
如果眼前有大把銀子好進賬,倒說就要吃老本了,那麼,将來怎麼辦?” “這也是一時不得已。
過些日子,當然還是照樣,該怎麼就怎麼。
” 顯然的,藹如已經為她說動,有了讓步的意思。
但對利害得失看得清楚些的小王媽,卻不以為就此可以住口。
相反地,她覺得難得有暢所欲言的時候,既然已經說出口了,不如索性說它個痛快,說它個透徹。
因此,她立刻接口:“話是不錯!不過小姐要替客人想一想。
花街柳巷走一走的大爺們,有幾個是專心一志的;望海閣不行,會到别家去。
再要拿他們拉回來,就吃力了!好比火熱的竈,弄得冷冷清清,再要燒熱了它,不是一時三刻的事。
” 藹如默然。
摸着自己的臉在想,這副憔懷的模樣,會有幾人相憐?也許會有客人在心裡想:這樣子也算以色事人?未免太不自量了! 小王媽自然不會猜到她的心事,隻覺得她的意思更加活動了!打鐵趁熱,再結結實實說上兩句,必可使她回心轉意。
而最關她心境的,是洪鈞,就從他身上想話來勸她。
“小姐的心事,我也猜得到,一片心都在洪三爺身上。
洪三爺感恩圖報,一定也會對得起小姐。
不過,洪三爺的境況,也是看得出來的,将來隻怕還要靠小姐幫忙。
如果手裡沒有力量,拿什麼幫他的忙?” 這兩句話很厲害,說服的力量,超過她自己的想象——藹如在這一瞬間,想法完全改變了!“洪三爺的情形,既然你知道,也不必瞞你。
他對不對得起我,是另外一回事;我總覺得做人做事要全始全終。
既然答應幫他忙,就得幫到底。
這話,你暫時不必跟我娘說。
我們談眼前。
”藹如想了一會問,“養病要找地方。
哪裡?” “隻要去找,總有的。
” “要近才好。
” “當然。
近了才好照應。
” “那,”藹如斷然決然地作了決定,“你去找房子,我找機會跟我娘去說。
” ※※※ 房子找妥當了,又找了個很妥當的中年仆婦,專負照料病人之責。
然後,藹如看李婆婆精神較好的時候,在病榻前面,握着母親的手,談遷居養疴的事。
“張大夫的意思,說娘最好換個地方養病,才好得快!” “在什麼地方?”李婆婆口齒不便,五個字的一句話,費了好大的勁才說出來。
“就在後面街上,近得很。
”藹如答說,“早晚我來看娘,幾步路就走到了。
” 其實李婆婆自己也有遷移的意思。
她心裡很明白,望海閣不宜病人居住,住了病人就不宜再作飛觞醉月之地。
隻是她割舍不下女兒;如今聽藹如的話,恰好說中她的心事,因而欣然允諾。
“那好!挑日子就搬。
”她在枕上微側着臉,瞟着床腳的箱箱問說:“這幾個箱子呢?” 那是母親這幾年的積聚。
藹如隻知道是細軟,卻不知其詳,也不願去問。
所以很快地答道:“自然一起搬去。
” “不!”李婆婆在枕上擺頭,“還是放在這裡,比較妥當。
” “這也好!照舊放着,一切不動,連床都不必撤,等娘好了,還搬回來住。
” 李婆婆對這樣處置,極其滿意。
伸出枯瘦的手,在枕下摸索。
藹如代勞,探手枕下,一摸便摸到了一串鑰匙。
“可是要這個?” “嗯!”李婆婆說,“你仔細收好了!” “還是娘自己帶着。
等要取什麼,我再跟娘來要鑰匙。
” 藹如曲體親心,不讓老年人在心裡有一點疙瘩。
因此,易地養菏這件事,非常順利,上午動手,下午便已一切妥貼。
李婆婆的新居鬧中取靜,清幽涼爽,連藹如都有些戀戀地,舍不得走了。
“小姐,回那面去吧!”小王媽背着李婆婆,扯一扯她的衣襟,悄悄說道:“還有好些事要商量呢!” 藹如微微颔首,到李婆婆床前又說了一會閑話,然後起身說道:“娘,我走了!明天再來看你。
” “你走吧!” 說是這樣說,老眼中卻有凄惶之色;藹如忽然心酸,改口說道:“我晚上來!” ※※※ 回到望海閣,小王媽真的有好多事跟藹如談。
她已經看出來,藹如是為她說動了,因而雄心大起,打算着重整旗鼓,好好幹上一番。
“有件事,以前我跟婆婆也談過,”小王媽很謹慎地說:“我怕小姐有時候忙不過來,最好能有個人替替手腳。
” “你的意思是?”藹如遲疑地,“莫非——” 見她這樣疑懼畏忌的表情,小王媽倒有些氣餒了。
但多少天的打算,一旦舍棄,不獨自己對自己交代不過去,對他人也難以交代,所以畢竟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
“我想替小姐找個幫手。
這有幾層好處,第一,幫小姐的手腳。
忙不過來,或者懶得應酬,便都可以推托給人家。
第二,支持一個門戶不容易,如今婆婆又有病痛,更多一份花費。
找個人來一起做,可以分擔開銷。
第三,”小王媽神秘地笑一笑,“到那逼得沒法子的時候,至少還有塊‘擋箭牌’。
” 最後一句話,直打入藹如的心坎,臉上不由得便顯出很有興趣的樣子。
細看一看小王媽的臉色,知道她還有話,便點點頭說:“你說下去!好像你已經有了一個人在手裡似地。
” 受此鼓勵,小王媽便起勁了,“也不敢說,已經捏在手裡。
不過機會很巧,眼前倒是有個很好的人。
”她問,“要不要先帶給小姐來看看?” “你先說說,是怎麼個樣子。
” “瓜子臉,身材不高,不過長得很苗條。
一頭頭發可真好,墨黑、雪亮,長到膝彎上。
” “這麼長的頭發倒少見。
” “這不好說瞎話的,小姐一看就知道了。
” “我倒要看看。
”藹如問道:“今年幾歲?” “年紀稍微大一點,今年二十八。
”小王媽趕緊又說,“看上去最多隻有二十四。
” 藹如有些好笑,故意逗着她說:“就像你一樣,看上去最多三十。
” 小王媽有些窘,“小姐别拿我耍了。
”她說,“真的,就是年紀大一點,此外都好,派頭好,談吐好,手段好!真正一等一的人材。
” “還有呢?姓甚名誰,何方人氏?我一概都還不知。
” “姓尤,小名阿霞,是常熟人。
” “那不是你的小同鄉嗎?” “就因為是小同鄉,才有機會結識。
” “如果中意了,怎麼辦?” 這是最要緊的一問,也是小王媽最難回答的一問。
因為從李婆婆一病,她看出自己今後在望海閣的地位,必非昔比;雖無取而代之的可能,至少是個往上竄的機會。
藹如當然無法控制,不妨借望海閣另外培養一兩個人在那裡。
等藹如從良,自己不就現成接收望海閣,成了老鸨别稱的所謂“本家”。
但做本家要有做本家的實力。
阿霞的母親開口要借五千銀子,個人的力量,實在有所不及。
可是又不願讓李婆婆或者藹如做本家;如何讓她們母女出錢,而使得阿霞隻聽自己的話,就得好好動一番腦筋了。
“小姐知道我的,力量有限。
說實話,我倒也想過,将來小姐有了好人家,不管是嫁洪三爺還是哪位有福氣的姑爺,我這個年紀,總不能跟過去當‘陪房’。
阿培也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成器,我不能不為下半輩子作個打算。
” 她的話說得很在情理上,藹如更覺得應該幫她弄成這件事。
想了一會說道:“我跟我娘去說,或者田地,或者細軟,找戶頭變現借給你。
不過你得先想個法子,怎麼能讓我看一看人才好。
” “那容易。
” ※※※ 小王媽作了安排,特意帶阿霞到玉皇廟去燒香;約定了時間,藹如帶着阿翠到那裡去閑逛,便好暗中偷相那未來的女伴。
剛要出門,潘司事突然來訪。
這是藹如最歡迎的一位客人,因為隻要他來,就必能得到洪鈞的消息,或者是書函,或者是口信,次次不落空,這一次也不例外。
“前天蘇州有人來,說洪三爺快要來了。
” “什麼時候?” 問到重來的确實日期,潘司事就無以為答了。
因為他隻是聽得一言半語,說洪老太大病已痊愈,洪鈞複應潘葦如之聘一事,可望實現。
知道藹如必定樂聞這一消息,順路經過望海閣,特地相訪告知。
這樣熱心,越使藹如心感,也越發不能不殷勤接待,陪着很聊了一陣。
等潘司事興盡告辭,方始攜帶着阿翠,匆匆趕到玉皇廟,偷偷兒看到了阿霞。
小王媽所言不虛。
藹如甚至覺得她形容阿霞之美,還未搔着癢處。
如說世上天生有一種以色事人,那婉轉嬌柔的體态風貌,仿佛生來就是為了要受男子保護愛惜的婦人,那便是阿霞了。
然而,藹如此行的主要用意,是要親眼看一看,阿霞可是善類?此刻為阿霞的豔色所眩,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因而悄悄問阿翠說:“你看她這個人怎麼樣?” 阿翠也有些說不上來,雙眼一瞟一瞟地看了好一會才回答:“有點可憐兮兮的樣子。
” 這話出人意料,仔細看一看,又覺得阿翠的看法,似淺而深,說得很玄,實在很妙。
她是怕招來一個女伴,帶來一身青樓習氣,惹出許多閑是閑非,攪得望海閣上下不甯。
看阿霞楚楚可憐的神情,必然謹慎安份,可以成為閨中良伴,更覺滿意。
※※※ 事情談得很有眉目了。
隻要籌兩千銀子,小王媽的願望,便可實現。
她自己有一千,托藹如出面,向銀号借一千便都有了。
“謝謝小姐!”小王媽又遲疑地說:“還有件事,要跟小姐商量,請小姐跟婆婆說一說。
” 看她的神情,便知是個難題;藹如不敢先作承諾,隻說:“且說來看!”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婆婆的房間騰出來……” “不行!”藹如不待她說完就斷然拒絕,“決不行!” “是。
”小王媽也很見機,急忙賠笑說道:“原是商量,我也知道不妥。
這不必去談它了。
” “對!”藹如接口說道:“倒是有件事要談;阿霞隻是單身一個人進來?” “是的,”小王媽答道,“我借她兩千銀子,扣下四百兩花在她身上,一千五百兩給她娘,從此一刀兩斷。
” “是親娘嗎?” “親娘是斷不了的。
” 藹如明白了,小王媽是花兩千
” “哪個張大夫?” “上個月還在這裡請過客!”小王媽呵斥着,“領賞的時候,你倒不問,哪個張大夫!” “喔,喔。
北大街的!”打雜的掉身就走。
“你去煎碗姜湯來!” “還有啥?”廚子問說。
“拿樓底下、樓梯口的燈都點起來。
”小王媽轉臉又對阿翠說:“你到松壽堂去敲門,買一服‘通關散’來。
再問問那裡的司務,急救中風要什麼藥?叫他們拿給你。
” 于是廚子和阿翠亦都下樓而去。
小王媽拿燈到床前,照見李婆婆的臉,紫漲成豬肝色,眼閉口噤,喉頭“呼噜呼噜”地不住上痰,不由得臉色更沉重了。
“要緊不要緊?”藹如眼淚汪汪地問。
“不要緊!”小王媽安慰她說,“是受了氣,一下子閉住了。
”她又不勝悔恨地,“都怪我!黃老爺的話,不說也就好了。
” “不托他更好。
” “不要!”小王媽以指撮唇,然後指一指李婆婆,又搖搖手,意思是,要防着病人仍有知覺,聽見女兒的話,心裡更為難受。
其實藹如又哪裡再會談下去?如坐針氈似地隻覺等藥等醫生的辰光難挨。
好不容易聽見樓下有了人聲,搶着迎到樓梯口問道:“阿翠,藥買來沒有?” “買來了!”阿翠答道:“松壽堂說,藥不好亂吃。
我一定要,吵了半天,給了一包,藥名寫在上面。
” 藹如接到手裡,進屋念給小王媽聽:“蘇合香丸。
九閉證、心痛、卒中、厥逆。
每股二、三包,開水下。
” 小王媽點點頭,先用通關散吹人李婆婆鼻孔,一無效應。
于是隻好撬牙關為病人用溫開水灌入藥。
李婆婆的牙關甚緊,藹如又不敢過分用力,撬撥了半天,尚未能開。
幸虧張大夫趕到——這張大夫亦是藹如裙下的不叛之臣,從睡夢中被喚醒,聽說是李婆婆中風,一破深夜不出門,有急病隻指點學生代診的慣例,親自趕來。
當然,診治得十分盡心,而且醫道也相當高明,望聞問切之後,凝神思索了好一會,方始提筆開了一張方子,君臣佐使,斟酌盡善,到松壽堂會配了藥來,親自看着煎好,撬開牙關,灌了下去。
“痰大概會下去。
隻要痰一下去,就不要緊了!” “多謝張老爺!”藹如由衷地感激,而聲音卻因有抑制而顯得平靜,“等我娘好了,我到府上給張老爺上匾磕頭。
” “上匾不敢當;磕頭更不敢當。
”張大夫說:“我倒是有件事托你,今天沒功夫說,改天詳細談。
” 即使張大夫有意談下去,藹如亦無心聽他。
在她,此時一切都不關心,關心的,隻是母親的病。
口中與張大夫交談,雙眼卻不斷瞟向病榻——看是看不到什麼,聽倒聽出名堂來了。
“張老爺,你聽!”她興奮地說:“痰好像下去了些。
” 于是張大夫細看靜聽,點點頭說:“有轉機了!” 不懂醫道的人也看得出來,李婆婆的病,确是有了轉機。
最明顯的自然是喉頭不再像抽風箱般那樣“呼噜、呼噜”地上痰;眼睛雖還閉着,眼皮卻不時跳動;嘴角也一牽一牽地;在在叫人相信,昏迷的李婆婆是在逐漸恢複知覺之中。
“脈也好得多了!”張大夫提出警告:“不過,雖有轉機,未脫險境,你們要格外當心。
” “是!”藹如答說,“我親自看着。
” “最好輪班看護,這個病最麻煩,不是十天半個月就會好的。
”張大夫很關切地,“你可不要累倒了。
” “不會!”藹如強笑着。
“明天中午我再來。
如果情形有變,即時打發人通知我,不拘什麼時候,無須顧忌。
” “我知道!”藹如感激得要掉眼淚,“什麼叫‘醫家有割股之心’,我今天算是領悟了。
” “真是!”小王媽也說,“像張老爺這樣的熱心腸,不知積了多少陰功?少爺大富大貴的日子在後頭。
” 張大夫矜持地微笑着,别無表示。
藹如送客出門,回到樓上與小王媽計議輪班守護,“四更天了!”她說,“你去睡吧!白天非你不可。
以後都是這樣,你上半夜,我下半夜。
” “這樣也好。
”小王媽接着問道:“明天、後天都有客人定了地方——” “這怎麼行!”藹如不等她說完,便即搶着打斷。
“我也知道,第一,沒有人手;第二,病人要清靜;第三小姐也沒心思應酬。
不過,客人不是這麼想。
” “不這麼想,怎麼想?” 受了搶白的小王媽,不再接口,停了一會說道:“明天一早,得我親自去走一趟;人家帖子都老早發出去了,要趁早請人家改期。
” “改期也不行!不知道哪天才能請客人上門。
” 小王媽的臉色越發陰沉了。
藹如不免奇怪,家有病人,不能如常待客,暫時閉門息個一兩個月,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何以她放出這副嘴臉?倒要問上一問。
“怎麼?有什麼不對?” “沒有什麼?”小王媽避而不答,“等婆婆好點再說。
” 聽她這一說,藹如也就懶得再問了。
等小王媽和阿翠料理茶水,檢點燈燭,掩門而去,東海初日,已經冉冉而升了。
但李婆婆卧室中,卻仍如深夜。
老年人畏風、畏光亮、畏喧耳的濤聲;窗戶密閉,還遮得厚厚的窗簾;即使是在白晝,如果不點燈,亦必是漆黑一片。
此時的藹如,孤燈獨對,守着瀕死而未脫險境的老母,那份凄涼憂懼的心情,是她從未經驗過的。
回想這幾年的飄泊淪落,既未能積下一筆大大的纏頭資,讓母親得以安享餘年;又不能脫籍從良,覓個好好的歸宿。
抛頭露面,忍辱含垢,究竟是為了什麼? 這樣想着,立刻便對眼前的生涯,起了無限的厭倦之感。
可是“牌子”一日不除,便一日不能拒絕生張熟魏上門。
想起剛才談到暫時謝客,小王媽那種面有難色,不以為然的表情,她不僅深感委屈,而且有些憤懑。
隻等母親病好,得要好好作個計較,再不能這樣子得過且過了!她在想,怎得有個識見高超而又可以肺腑相見的人,促膝深談,為自己籌劃出一條妥善的路子來。
緊接在這個念頭之後,腦中随即出現了洪鈞的影子。
一縷情絲蕩漾,倏忽之間延伸蔡繞,将她一顆火熱的心包得緊緊地,有着抑制不住的思慕;恨不得孤燈的另一面便坐着洪鈞,即令不言,隻默然相對,便是一種無可代替的安慰。
然而這是空想!怅惘之餘,覺得唯有用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辦法,借紙筆片面傾訴那些不肯為他人道的話。
這也是排愁遣悶的好法子。
主意既定,回自己畫室去取來紙筆;先到床前看一看母親,病勢似乎又平伏了些,便越發放心,剔亮了燈,伸紙磨墨,咬着筆管想第一段。
第一段構思很順利,照例的問訊以外,便叙她母親得病的情形,不提黃委員,更不提何百瑞,隻說遭遇意外的拂逆,急怒攻心,因而中風。
初步雖已脫險,卻仍怕會有變化。
接着提到洪老太太的傷寒,說她與洪鈞的境遇相似,卻故意不用“同病相憐”這句成語,隻說由自己此時的心境,體會到洪老太太起病之初,洪鈞的憂急痛苦,才知道他的不進京赴會試真是明智的決定。
不然,亦一定因為心懸兩地,文思窘澀而像吳大澄一樣,虛此一行。
由這裡便轉到洪鈞的動向了。
目的是勸駕,希望能早日相晤。
但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為洪鈞設想,煙台舊遊之地,賓主相得,氣候宜人,是讀書用功,準備下科出人頭地的好地方。
再一種是從自己這方面着筆,直截了當地說:如今老母病重,前路茫茫,不知何以為計?自覺可與商議大事的,隻有洪鈞一個人。
倘或堂上已占勿藥,盼他早早回煙台。
前一種說法太泛,後一種說法則又太切。
藹如握筆躊躇,反複考量,終于發覺,最好的說法,是将兩者合而為一。
這樣的長信,又有許多事實,無限深情,要委婉地含蓄在内,在藹如自是件煞費經營的事;而況還要照料病榻,所以斷斷續續一直到第二天才寫完寄出。
幸喜李婆婆大緻是轉危為安了。
舉家上下,還有張大夫,無不欣慰。
話雖如此,張大夫還是千叮萬囑: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中風全靠調養看護,越周到越細心越好。
因此,藹如絲毫不敢疏忽。
這樣半個月下來,李婆婆已能夠開口說話,模模糊糊地大緻可曉。
左半身雖無知覺,右手右足,總算可以動彈,而藹如卻快累得病倒了。
“小姐!”小王媽不能不提醒她了,“你自己要當心;照照鏡子看!” 攬鏡自顧,藹如吓一跳!鏡中是自己的影子嗎?她忍不住驚疑,臉色黃黃地,兩頰和眼眶都凹了下去,雙唇沒有血色,頭發缺少光澤。
似乎隻有一雙黑眼珠和一副白牙齒沒有變化;可是相形之下,黑的太黑,白的太白,反而顯得有些怕人。
雖知憂能傷人,而。
瞧淳一至于此,藹如也不免心驚肉跳。
可是有什麼法子能長保豔光呢?“吃不下,睡不好!”她歎口氣:“唉!” “小姐,我有個念頭,轉了好幾天了。
我先說出來,你看行不行?不行,我們再商量。
” “你說!” “我在想,養病要靜。
現在客人是少得多了,不過三天兩頭還有人來打茶圍,婆婆在床上聽見了,難免操心,再說——”小王媽欲言又止,卻瞪着藹如看,希望她能意會。
“怎麼不說下去?” 看她确是茫然,一點都摸不到自己的意思,小王媽覺得非直說不可了,“婆婆在這裡養病,就不能擺酒。
”她說,“支撐一個門戶不容易,總不能靠當當過日子!” 這一下,藹如恍然大悟;連母親得病的那晚上,提到謝客,小王媽何以在詞色之間,表示不對,亦都明白了。
想想也難怪她,母親一倒下來,她就是望海閣的當家人。
開門七件事,上下十口人,加上母親的醫藥費用,這筆開支不輕;讓小王媽一個人去張羅,負擔是太沉重了些。
于是藹如省悟到自己的責任,沉着心神,細想了一會說道:“把我娘放錢的箱子打開來!” “不用開箱子!沒有現錢,我知道。
”小王媽說:“當當過日子的話,是說說的。
這一陣子的開銷,都是我墊着。
我不是怕婆婆跟小姐少我的錢,我是想着将來的日子。
小姐,我還有幾句話想說,就怕你不愛聽。
” “你說好了!我們母女又沒有拿你當外人。
” “原是這樣,我才不能不着急。
小姐,吃到這碗飯,沒有什麼好名聲的!不圖名,就圖利;圖利也不是容易的事。
趁風頭上,眼明心快,多撈幾個;風頭沒有幾年,錯過了就沒有了!不比洪三爺那樣,今科不中,還有下科!” 語氣未完,而意思是容易明白的。
朱顔一逝,白發漸生;填巷華驺,風流雲散。
到那時縱使降格,無人相求;隻怕想過粗茶淡飯的日子亦不可得。
“當然我也不是說,眼前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婆婆買了金子,買了田,我都知道。
不過,那是下半輩子的依靠。
如果眼前有大把銀子好進賬,倒說就要吃老本了,那麼,将來怎麼辦?” “這也是一時不得已。
過些日子,當然還是照樣,該怎麼就怎麼。
” 顯然的,藹如已經為她說動,有了讓步的意思。
但對利害得失看得清楚些的小王媽,卻不以為就此可以住口。
相反地,她覺得難得有暢所欲言的時候,既然已經說出口了,不如索性說它個痛快,說它個透徹。
因此,她立刻接口:“話是不錯!不過小姐要替客人想一想。
花街柳巷走一走的大爺們,有幾個是專心一志的;望海閣不行,會到别家去。
再要拿他們拉回來,就吃力了!好比火熱的竈,弄得冷冷清清,再要燒熱了它,不是一時三刻的事。
” 藹如默然。
摸着自己的臉在想,這副憔懷的模樣,會有幾人相憐?也許會有客人在心裡想:這樣子也算以色事人?未免太不自量了! 小王媽自然不會猜到她的心事,隻覺得她的意思更加活動了!打鐵趁熱,再結結實實說上兩句,必可使她回心轉意。
而最關她心境的,是洪鈞,就從他身上想話來勸她。
“小姐的心事,我也猜得到,一片心都在洪三爺身上。
洪三爺感恩圖報,一定也會對得起小姐。
不過,洪三爺的境況,也是看得出來的,将來隻怕還要靠小姐幫忙。
如果手裡沒有力量,拿什麼幫他的忙?” 這兩句話很厲害,說服的力量,超過她自己的想象——藹如在這一瞬間,想法完全改變了!“洪三爺的情形,既然你知道,也不必瞞你。
他對不對得起我,是另外一回事;我總覺得做人做事要全始全終。
既然答應幫他忙,就得幫到底。
這話,你暫時不必跟我娘說。
我們談眼前。
”藹如想了一會問,“養病要找地方。
哪裡?” “隻要去找,總有的。
” “要近才好。
” “當然。
近了才好照應。
” “那,”藹如斷然決然地作了決定,“你去找房子,我找機會跟我娘去說。
” ※※※ 房子找妥當了,又找了個很妥當的中年仆婦,專負照料病人之責。
然後,藹如看李婆婆精神較好的時候,在病榻前面,握着母親的手,談遷居養疴的事。
“張大夫的意思,說娘最好換個地方養病,才好得快!” “在什麼地方?”李婆婆口齒不便,五個字的一句話,費了好大的勁才說出來。
“就在後面街上,近得很。
”藹如答說,“早晚我來看娘,幾步路就走到了。
” 其實李婆婆自己也有遷移的意思。
她心裡很明白,望海閣不宜病人居住,住了病人就不宜再作飛觞醉月之地。
隻是她割舍不下女兒;如今聽藹如的話,恰好說中她的心事,因而欣然允諾。
“那好!挑日子就搬。
”她在枕上微側着臉,瞟着床腳的箱箱問說:“這幾個箱子呢?” 那是母親這幾年的積聚。
藹如隻知道是細軟,卻不知其詳,也不願去問。
所以很快地答道:“自然一起搬去。
” “不!”李婆婆在枕上擺頭,“還是放在這裡,比較妥當。
” “這也好!照舊放着,一切不動,連床都不必撤,等娘好了,還搬回來住。
” 李婆婆對這樣處置,極其滿意。
伸出枯瘦的手,在枕下摸索。
藹如代勞,探手枕下,一摸便摸到了一串鑰匙。
“可是要這個?” “嗯!”李婆婆說,“你仔細收好了!” “還是娘自己帶着。
等要取什麼,我再跟娘來要鑰匙。
” 藹如曲體親心,不讓老年人在心裡有一點疙瘩。
因此,易地養菏這件事,非常順利,上午動手,下午便已一切妥貼。
李婆婆的新居鬧中取靜,清幽涼爽,連藹如都有些戀戀地,舍不得走了。
“小姐,回那面去吧!”小王媽背着李婆婆,扯一扯她的衣襟,悄悄說道:“還有好些事要商量呢!” 藹如微微颔首,到李婆婆床前又說了一會閑話,然後起身說道:“娘,我走了!明天再來看你。
” “你走吧!” 說是這樣說,老眼中卻有凄惶之色;藹如忽然心酸,改口說道:“我晚上來!” ※※※ 回到望海閣,小王媽真的有好多事跟藹如談。
她已經看出來,藹如是為她說動了,因而雄心大起,打算着重整旗鼓,好好幹上一番。
“有件事,以前我跟婆婆也談過,”小王媽很謹慎地說:“我怕小姐有時候忙不過來,最好能有個人替替手腳。
” “你的意思是?”藹如遲疑地,“莫非——” 見她這樣疑懼畏忌的表情,小王媽倒有些氣餒了。
但多少天的打算,一旦舍棄,不獨自己對自己交代不過去,對他人也難以交代,所以畢竟還是鼓起勇氣,說了出來。
“我想替小姐找個幫手。
這有幾層好處,第一,幫小姐的手腳。
忙不過來,或者懶得應酬,便都可以推托給人家。
第二,支持一個門戶不容易,如今婆婆又有病痛,更多一份花費。
找個人來一起做,可以分擔開銷。
第三,”小王媽神秘地笑一笑,“到那逼得沒法子的時候,至少還有塊‘擋箭牌’。
” 最後一句話,直打入藹如的心坎,臉上不由得便顯出很有興趣的樣子。
細看一看小王媽的臉色,知道她還有話,便點點頭說:“你說下去!好像你已經有了一個人在手裡似地。
” 受此鼓勵,小王媽便起勁了,“也不敢說,已經捏在手裡。
不過機會很巧,眼前倒是有個很好的人。
”她問,“要不要先帶給小姐來看看?” “你先說說,是怎麼個樣子。
” “瓜子臉,身材不高,不過長得很苗條。
一頭頭發可真好,墨黑、雪亮,長到膝彎上。
” “這麼長的頭發倒少見。
” “這不好說瞎話的,小姐一看就知道了。
” “我倒要看看。
”藹如問道:“今年幾歲?” “年紀稍微大一點,今年二十八。
”小王媽趕緊又說,“看上去最多隻有二十四。
” 藹如有些好笑,故意逗着她說:“就像你一樣,看上去最多三十。
” 小王媽有些窘,“小姐别拿我耍了。
”她說,“真的,就是年紀大一點,此外都好,派頭好,談吐好,手段好!真正一等一的人材。
” “還有呢?姓甚名誰,何方人氏?我一概都還不知。
” “姓尤,小名阿霞,是常熟人。
” “那不是你的小同鄉嗎?” “就因為是小同鄉,才有機會結識。
” “如果中意了,怎麼辦?” 這是最要緊的一問,也是小王媽最難回答的一問。
因為從李婆婆一病,她看出自己今後在望海閣的地位,必非昔比;雖無取而代之的可能,至少是個往上竄的機會。
藹如當然無法控制,不妨借望海閣另外培養一兩個人在那裡。
等藹如從良,自己不就現成接收望海閣,成了老鸨别稱的所謂“本家”。
但做本家要有做本家的實力。
阿霞的母親開口要借五千銀子,個人的力量,實在有所不及。
可是又不願讓李婆婆或者藹如做本家;如何讓她們母女出錢,而使得阿霞隻聽自己的話,就得好好動一番腦筋了。
“小姐知道我的,力量有限。
說實話,我倒也想過,将來小姐有了好人家,不管是嫁洪三爺還是哪位有福氣的姑爺,我這個年紀,總不能跟過去當‘陪房’。
阿培也不知道哪一年才能成器,我不能不為下半輩子作個打算。
” 她的話說得很在情理上,藹如更覺得應該幫她弄成這件事。
想了一會說道:“我跟我娘去說,或者田地,或者細軟,找戶頭變現借給你。
不過你得先想個法子,怎麼能讓我看一看人才好。
” “那容易。
” ※※※ 小王媽作了安排,特意帶阿霞到玉皇廟去燒香;約定了時間,藹如帶着阿翠到那裡去閑逛,便好暗中偷相那未來的女伴。
剛要出門,潘司事突然來訪。
這是藹如最歡迎的一位客人,因為隻要他來,就必能得到洪鈞的消息,或者是書函,或者是口信,次次不落空,這一次也不例外。
“前天蘇州有人來,說洪三爺快要來了。
” “什麼時候?” 問到重來的确實日期,潘司事就無以為答了。
因為他隻是聽得一言半語,說洪老太大病已痊愈,洪鈞複應潘葦如之聘一事,可望實現。
知道藹如必定樂聞這一消息,順路經過望海閣,特地相訪告知。
這樣熱心,越使藹如心感,也越發不能不殷勤接待,陪着很聊了一陣。
等潘司事興盡告辭,方始攜帶着阿翠,匆匆趕到玉皇廟,偷偷兒看到了阿霞。
小王媽所言不虛。
藹如甚至覺得她形容阿霞之美,還未搔着癢處。
如說世上天生有一種以色事人,那婉轉嬌柔的體态風貌,仿佛生來就是為了要受男子保護愛惜的婦人,那便是阿霞了。
然而,藹如此行的主要用意,是要親眼看一看,阿霞可是善類?此刻為阿霞的豔色所眩,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因而悄悄問阿翠說:“你看她這個人怎麼樣?” 阿翠也有些說不上來,雙眼一瞟一瞟地看了好一會才回答:“有點可憐兮兮的樣子。
” 這話出人意料,仔細看一看,又覺得阿翠的看法,似淺而深,說得很玄,實在很妙。
她是怕招來一個女伴,帶來一身青樓習氣,惹出許多閑是閑非,攪得望海閣上下不甯。
看阿霞楚楚可憐的神情,必然謹慎安份,可以成為閨中良伴,更覺滿意。
※※※ 事情談得很有眉目了。
隻要籌兩千銀子,小王媽的願望,便可實現。
她自己有一千,托藹如出面,向銀号借一千便都有了。
“謝謝小姐!”小王媽又遲疑地說:“還有件事,要跟小姐商量,請小姐跟婆婆說一說。
” 看她的神情,便知是個難題;藹如不敢先作承諾,隻說:“且說來看!”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婆婆的房間騰出來……” “不行!”藹如不待她說完就斷然拒絕,“決不行!” “是。
”小王媽也很見機,急忙賠笑說道:“原是商量,我也知道不妥。
這不必去談它了。
” “對!”藹如接口說道:“倒是有件事要談;阿霞隻是單身一個人進來?” “是的,”小王媽答道,“我借她兩千銀子,扣下四百兩花在她身上,一千五百兩給她娘,從此一刀兩斷。
” “是親娘嗎?” “親娘是斷不了的。
” 藹如明白了,小王媽是花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