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過,我當黃老爺是長輩,就有忌諱,也不敢不聽,不敢不老老實實回答。
” “言重!言重!”黃委員開始有了笑意,覺得藹如的話很中聽,“既然如此,我就實說。
都說你跟蘇州的洪文卿好,有了嫁娶之約。
可有這回事?”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黃老爺的話,我不能光拿有或沒有這麼一兩個字回答。
我跟洪三爺很談得來,是有的;嫁娶之約可談不到。
” “怎麼呢?”黃委員問:“是言之過早,還是别有緣故?” 這話才真的讓藹如難答;既非别有緣故,也不能說言之過早。
而躊躇之際,忽然醒悟:若要擺脫黃委員的糾纏,正不妨承認與洪鈞有嫁娶之約。
因此,她将已出口的話,拉了回來:“也不是談不到嫁娶之約;隻是空口說白話,無濟于事。
”她一面想,一面說,“而況,吃這碗門戶飯,又怎麼可以輕易跟客人談嫁娶。
黃老爺是最體諒我的,想來一定明白。
” 黃委員如何能明白?她的話支離矛盾,不知所雲;尤其令他失望的是,态度顯得欠誠懇;不識他的一片好意,未免令人喪氣。
轉念再想,自覺責人太苛。
要他人誠懇相待,自己得先出以誠懇。
彼此相識的日子雖不算短,但割除狎客與姑娘的關系,卻還是剛剛開始,相知并不算深,無怪乎她支吾以對了。
于是,他決定先表明态度,“藹如!”他用低沉的聲音說,“我今天來,完全是為了關切你,想來談談你的終身。
你當我幹爹,我就不能不問。
你是懂文墨的人,‘琵琶行’總念過,縱然‘曲罷長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可是‘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到頭來會怎麼樣呢?” 那還用說嗎?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藹如還在默念原詩詞,黃委員又開口了。
“以你的性情,自然不肯自己委屈,‘老大嫁作商人婦’。
這樣,結局就很難說了!藹如,‘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你要早尋歸宿!” 這幾句話說得很切實,但也很含蓄,藹如倒有些感動了。
她的心情很複雜,有些自慚于小人之心;也有些驚異于黃委員前後的态度,變化如此之大。
因此,雙目灼灼望着,久久不能出一語。
“好吧!我們還是把話說回來。
你對洪文卿到底怎麼樣呢?” 藹如想了一下,反問一句:“你老看他怎麼樣?” “我跟他不熟,不敢說。
我隻勸你一句話:如果你覺得洪文卿可托終身,應該趕快談嫁娶,不然就抛開,另外擇人而事。
” 這話使藹如有種受了屈辱的感覺,“你老看我是嫁不掉?”她很認真地問:“是不是?” “不是。
你誤會了!我隻勸你不必空等。
”黃委員停了一下說,“外面有這麼一種傳言,說你跟洪文卿已經有了嫁娶之約,不過要等他中了進士才辦喜事。
洪文卿這一科是脫掉了,明年、後年不會有恩科,至快也得等三年。
你今年多大?” “二十三。
”藹如據實回答。
“‘二十四番花信風’,女人花信年華,就如盛開的花,再下去就要傷春、傷遲暮了。
你想,再過三年,你是二十六;洪文卿中了還好,不中呢?你是不是再等他三年?” 這話問得很有力量,可是在藹如覺得問得多餘。
因為她與洪鈞,根本沒有如傳言的嫁娶之約,這樣,他的話問得再有理,也是無的放矢。
當然,她如這樣率直回答,就變成“擡杠”,不是對“長輩”應有的禮貌,因而沉吟未答。
黃委員卻以為自己振振有詞,将她問得啞口無言,所以越發起勁,“我之勸你不要等,就因為越等越壞。
你去想,到那時候你會進退兩難;結果是委屈自己,人家還不見情。
” “我不必委屈自己;我也不要人家見情。
”藹如不知不覺地直抒胸臆,略似負氣地答說。
“話不是這麼說,小姐!”黃委員真有苦口婆心之慨,“我舉個粗俗的譬方,舉網得魚,待價而沽;明明已得善價,總覺得意有未足,想等一等再看。
等到快落市的時候,減價賣給原來那顧主,還得饒上兩句好話。
這不是委屈了自己,人家還不見情?” 舉這樣一件窩囊事來作譬方,藹如覺得有傷自尊,心裡不是味道。
她也知道黃委員是好意,然而話不投機。
關鍵在于她與洪鈞将來會“好”到如何程度,落得怎樣的一個結局,連她自己都還茫然。
而黃委員卻已認定她與洪鈞,眼前縱無嫁娶之約,将來亦必非洪鈞不嫁。
這就無怪乎談不攏了。
為了結束這場無謂的談話,她決定作一個明确的表示,“洪三爺是有太太的,我還能存什麼妄想?”接着,她站起身來說,“黃老爺,你請随便坐,我替你去弄點心。
” 這其實是一種客氣的逐客令。
卻不知黃委員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還是真的等着想吃點心,反正并無告辭的意思。
既然如此,藹如就隻好關照小王媽弄兩碟現成的點心來請他吃。
“藹如,我細想過了!”黃委員夾了個包子顧不得吃,先忙着重拾中斷的話題,“你的意思是不肯給人做偏房?” “是的。
” “這怕有點難——我說難是,你想嫁到官宦人家做正室夫人,恐怕不容易。
洪文卿那裡當然不必談了!如今我倒有個主意,倘或你有意思,倒不妨談談。
” “黃老爺的好意,我自然感激。
”藹如将一碟姜絲推到他面前,“包子冷了不好吃了!你先趁熱請用,有話回頭再說。
” 黃委員點點頭,很快吃完了一碟包子;胃口、興緻似乎都很好,從藹如手裡接過手巾擦一擦嘴,随即又開談了。
“你看那位何翰林怎麼樣?” 藹如大感意外,而且心頭雷轟電掣般,一下子閃過好幾個念頭,終于弄清楚了他的來意,是為何百瑞作說客! 這件事有些好笑,倒要聽聽他怎麼說。
于是,藹如定定神答道:“何老爺一表人才,滿腹詩書,當然是好的。
” “你這是真話?” “我騙黃老爺幹什麼?” “好!”黃委員沉吟了一下,很謹慎地說,“話,我先說在前面。
這是我剛才方始想到的一個主意,那邊還一點都不知道。
不過做媒總是一步一步拉攏來的,我先跟你談談。
何翰林悼亡已經一年多了,做媒人的很多,隻是他伉俪情深,一直表示不想續弦。
我這位兄弟,人比我古怪,話不會瞎說,往後大概不會再有正室夫人的了。
藹如你懂不懂我的意思。
” “黃老爺,我不懂。
” “這有什麼難懂的?雖無正室夫人,不能沒有一個人朝夕相共。
這個人也等于正室夫人一樣了!” 藹如覺得他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有種沒來由的受辱之感。
可是,斷然拒絕是不聰明的辦法。
将黃委員轉化成這種态度,可說煞費苦心,得來不易,應該珍視護惜,犯不着為件不相幹的事得罪他。
于是,她輕盈地笑道:“黃老爺,你真正熱心。
這是件大事,讓我好好想一想。
” “盡管想,盡管想!”黃委員仍然是通達的,很有自信地說:“終身大事,不宜草率。
我自覺為你打算得很實在,你不妨跟你娘商量商量看。
” “是!”藹如試探着問:“你老今夭回去,是不是也要跟何老爺談?” “那得看你啰!” 聽得這樣的回答,藹如放心了,知道他不會魯莽,“依我說,到是暫時不說的好。
”她自問自答地解釋:“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決不是立時三刻可以談得妥當的。
你老如果跟何老爺一提,他看不中我,又不好意思當面回絕,當然是敷衍着再說。
你老熱心,豈不是牽腸挂肚,平空上一樁心事。
如果他看中了我呢,我這裡還沒有确實的回音,又害他上一樁心事,一路上心神不定,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 黃委員先是含笑靜靜聽完,臉上表情變了,是爽然若失的神氣。
“藹如,”他自語似地說:“我真小看你了!” “怎麼呢?”藹如略有些不安,“如果我話說錯了,你老千萬包涵。
” “我是真心話。
你胸中大有丘壑,詞令絕妙。
我以往把你看低了。
這件事,你隻當閑談,聽過就算了。
”說罷,黃委員站起身,“過幾天我再來看你。
” 藹如自然要挽留,留不住也隻好由他。
一個人靜下心來,回想剛才交談的經過,又驚奇,又得意——自己勸他在何百瑞面前先不談此事的話,聽來實在像取瑟而歌,婉諷暗喻,回絕得幹幹淨淨。
然而這是自己事先絕不曾想到的,所謂“大有丘壑,詞令絕妙”,實在是不虞之譽,受之有愧。
※※※ 看起來雨過天晴,陰霾盡掃;不道那天隔牆有耳,無意中聽得的話,卻深深印入心中了。
這個有心人就是李婆婆。
她的看法、想法,當然與藹如有别。
隻是獨生嬌女,偏又淪落,總覺得做母親的對不起女兒,因而有許多地方雖不以藹如的見解為然,而到頭來總是徇己屈從。
當然,最莫奈何的,是她自己拿不出勝過藹如的見解來! 這兩天不同了,她覺得黃委員的見解,勝過藹如,真是如他自己所說的,為藹如“打算得很實在”。
她又怕自己看得不夠透徹,私底下跟小王媽密密商議過幾次。
反複考慮,彼此的看法已十分接近,都認為這無論如何是一個可以談一談的機會。
像藹如那樣,拿語言僵走了黃委員,決不是可以得意的事。
這天是四月十五,月明如晝,薰風微拂;藹如在畫室中沏了一杯好茶,吃着零食在窗下閑坐賞月。
李婆婆覺得這是母女深談的好時刻,便裝了滿滿一袋煙,悄悄走了進去。
“娘怎還不睡?”藹如問。
有她這句話,正好搭了上去,李婆婆歎口氣說:“哪裡睡得着。
一連好幾天了,夜夜雙眼睜到天亮。
” 藹如大驚,“怎麼了?”她問:“莫非生病?得要請大夫看才是。
” “我是心病。
”李婆婆急轉直下地說:“從那天聽見黃老爺跟你說的那番話以後,我就沒有睡好過。
” 藹如頗感意外,“黃老爺的話,娘,你都聽見了?” “都聽見了。
到底是讀過書的,說得那樣子透徹,我心裡也有那點意思,就是說不出來。
” 藹如的心一沉,頓覺月不明,茶不香,零食也甜得發膩了。
李婆婆看她的臉色不好,怕鬧成僵局,趕緊分解,“我早說過,你的終身大事,由你自己作主。
不過,”她說,“你将來自己有了兒女,才會知道天下做父母的人的心!” “将來的事,不必去說它;也許我是孤家寡人一個人,到老,到死。
” 是負氣的口吻。
李婆婆有些氣,也有些着急,“你看你,”她微帶責備地,“一點都不受商量。
” 藹如也知道自己不對,不過口中不肯服輸認錯;想了一會,平靜地說:“娘既然許了我自己作主,又何必為我瞎操心。
最好拿黃老爺的話丢開。
” “我倒想丢開,誰知道那些話偏要找上我!你說怎麼辦?” 這可是無可奈何之事。
藹如苦笑着說:“娘真是自尋煩惱。
” “不是為你,我會煩惱?‘陰陽怕懵懂’,一個人最好糊裡糊塗,吃飽喝足睡得香,是頂有福氣的人。
如果前前後後都弄明白了,就有煩惱。
” “娘,你弄明白了什麼?” “還不是你心裡的事嗎?你又不肯做偏房,又丢不下洪三爺,自己騙自己等在那裡,會等出個什麼結果來?除非——”李婆婆突然頓住,停了一下又說,“罷了,罷了,我也犯不着好端端地去咒人家。
” 藹如懂了,她母親未說完的那句話是:除非人家洪太太一場病死了,你才有指望。
藹如不是不講理、不服善的人,心裡雖不喜她母親的這種想法,但卻不能不承認她母親看法很深、很實在。
不僅如此,她自己還有進一步的領悟,即令洪太太下世,洪鈞成了鳏夫,衣冠之家是不是容許她這樣身份的人着紅襖、坐花轎?猶成疑問,眼前的何百瑞,不就說明了一切了嗎! 轉念到此,心灰意懶,“娘,”她軟弱地說,“今天不要談這個了,好不好?” 李婆婆默然,一方面意有不忍,一方面是着急——今天不談,明天不談,要到哪一天才能談。
女兒不小了,再拖兩三年,就會跟黃委員所說的,落市的魚鮮那樣,難找“主顧”;而眼前這個“主顧”,不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放走了實在可惜。
于是,她決定還是要說,“我隻說一句話,何老爺我也仔細看過了,人品決不比洪三爺差!你仔細去想一想!” 說完,李婆婆站起身來,一手提着煙袋,一手捶着後背,慢慢地走了出去。
那伛偻着腰的影子,落入藹如眼中,不由得一陣心酸。
她很清楚地覺察到,就在這幾個月之間,特别是泰山燒香回來以後,母親老得多了! “隻怕我能等,娘也等不及!”她在心中自語,“怎麼辦,難煞人!” 于是,這一夜的藹如又失眠了。
通前徹後一遍又一遍想,總覺得自己多少年來想争口氣的志向,不能輕棄。
洪鈞那面,還有懸崖勒馬的機會;何百瑞這面,不妨跟黃委員談一談,如果對方肯讓步,隻算為老母委屈,就認了命吧! 于是,天色微明時,她又去叩李婆婆的房門了。
※※※ “黃老爺一直照顧我們苦命的母女,感激的話,我也不必說了。
今天請黃老爺來,是要跟黃老爺賠罪;我女兒不懂事,言語不知輕重,傷了人自己還不知道。
千言并一句,請黃老爺看她年紀輕,不要放在心裡。
” 黃委員有些困惑,不知李婆婆這樣鄭重其事地緻歉,是為了什麼?因而隻好笑笑說:“言重,言重!藹如并沒有拿言語傷我。
” “黃老爺真厚道!黃老爺相好的朋友,一定也很不錯的。
”李婆婆急轉直下問道:“那位何老爺進京之後,可有信來?” 一聽這話,黃委員精神大振,“怎麼?”他問,“是誰在惦念他?” “這,黃老爺就不必問了。
打開天窗說亮話,今天請黃老爺來,是要替黃老爺找個麻煩。
不知道黃老爺有沒有心思管閑事?” “李婆婆,你好口才!話都讓你說在前面了,有麻煩我也不能怕,沒有心思我也得管閑事。
是不是談藹如的親事?” “是的。
”李婆婆幹淨俐落地開條件:“我不要男家的聘禮,也不要男家養我;我把女兒白送給他,不過要他拿花轎來擡。
” 黃委員愣了愣答說:“照藹如的人品來說,坐花轎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幾個人及得上她。
而況你們徐州李家,也不是沒有根底的。
我馬上寫信給他,一來一往,快則一個月的功夫,就有回音了。
” “那就重重拜托黃老爺。
将來再謝媒。
” “謝媒談不到,能夠做成這頭媒,我比什麼都高興。
” 這是他的由衷之言,當天晚上就發了信,信寫得很切實。
又特地将信稿送到望海閣給藹如過目,表示他未負所托。
過了有個把月,李婆婆不見黃委員有回音,有些沉不住氣,少不得要跟女兒去談。
“哪有這麼快?”藹如答說,“這又不是買蔥買蒜,揀都不用揀;人家總要顧前思後好好想一想。
不用催,聽其自然好了。
” “你倒不急!” 這無意中的一句話,可惹惱了藹如,“我急什麼?”她漲紅了臉說,“莫非你老人家真當我落市的魚鮮,沒有人要了?” 做娘的也自知失言。
不過辯解雖不必,要談也無可再談。
憋了一肚子的悶氣,唯有找小王媽去訴苦。
“我看這樣,明天我去一趟,探探黃老爺的口氣。
” “對!”李婆婆的愁懷一寬,“你去一趟!做幾樣點心送去,借個名兒,可别讓她知道!”她指一指藹如的房間。
※※※ 奉主之命饋食,交代清楚,領了賞錢,就該告辭了。
彼此身份不侔,男女有别,沒有什麼可談的;小王媽又是身段極俏,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老坐着不走,更不合适。
而她偏偏不走,讓黃委員倒為難了。
她的來意,入門便知。
隻為難以交代,所以他硬忍着不開口,希望挨過這片刻,小王媽不能不走,便可解除僵局。
見此光景,知道硬拖是拖不過去的了,黃委員不能不有幾句話讓她帶回去。
“費你的心,回去跟李婆婆說:京裡的信來了,一半天我去看她,當面細談。
” “是!”小王媽看着他的臉問道:“想來有喜酒吃了?” 看她一臉殷盼的神色,黃委員不敢說真話,可也不敢全說假話,想了想答道:“俗語說的是:‘好事多磨’!好姻緣哪有一說就成的?” 小王媽亦很知分寸,不便再往下追問,也知道問亦無用,便又假托李婆婆的語氣,重重拜托了一番,方始回望海閣複命。
李婆婆自然失望,但未絕望。
懸揣了一夜,始終猜不透其中的室礙何在,因而也就越發盼望黃委員來為她解除疑團。
誰知連等兩天,不見蹤迹,心知事情不妙了。
“你再去一趟!就說我給黃老爺請安,多費他的心,事情無論成與不成,他的好意,我總是感激的。
不過到底那方面怎麼說,無論如何請黃老爺給句确确實實的話!” 在李婆婆的估計中,派小王媽這樣去一逼,黃委員一定會親自來訪,當面解釋,何百瑞的苦衷何在。
也許上有老親,必須禀命而行;也許下有孺子,顧慮繼母入門,不能視如已出。
反正何百瑞本人一定予肯萬肯,隻是家人親族之間,有所牽掣,需要徐徐化解。
如果是這樣的情形,便又如何?李婆婆午夜夢回,在枕上也打算過好幾遍了。
藹如不是不明事理、不能體諒他人苦衷的人,隻要收緣結果,一歸于正,眼前便稍稍遷就,也決非不可商量的——她在想,大家世族有妾侍“扶正”的規矩;如照黃委員的原議,等于虛位以待,亦未始不可。
轉念到此,突然起了一股勁,覺得這時候跟女兒去談,是最好的時機。
等小王媽帶回确實消息,迫于事實,再作讓步之計,心高氣做的藹如,一定會覺得過于委屈,說什麼也不會點一點頭。
※※※ “我叫小王媽去問黃老爺了。
事情怎麼樣,還不知道。
不過,既然往這條路上走了,總巴望能夠成功。
愛親結親,彼此總要體諒,再說争氣也不争在一時,是争在結局上。
你說,我的話是不是呢?” 藹如一時聽不明白,隻覺得她母親的意思是還要她遷就。
“那麼,”她問:“娘,你說要遷就到什麼地步?” “遷就一頂花轎!大紅裙子,将來你總有得穿的。
那條裙子要你自己掙來穿,面子上才有光采。
” “越說越玄了!”藹如笑道:“我倒不知道怎麼個掙法。
” “全看你自己。
到了何家,上上下下說你賢惠,自然就會拿你扶正,前房兒女給你磕頭叫娘,這條紅裙穿在身上,才有味道。
” 藹如有些好笑,轉念又想,母親用這樣的說法來勸自己讓步,用心甚苦,不是件好笑的事。
默默地将前後對話細想了一遍,知道事已不諧。
但此時先不忙作何表示,且等小王媽回來再說。
不論如何,當初既是為了安慰親心,自甘委屈;如今不管事情怎樣變化,亦總是以不傷親心為主。
主意打定,便笑笑答道:“此刻說亦是白說。
等我好好想一想。
” 雖無确實的答複,但女兒的态度平和,在李婆婆亦是一種安慰,覺得有了這一個伏筆在,等黃委員一到,三方面開誠相見,不論成與不成,都會有個确确實實的結果。
一直到了晚上,才見小王媽回來,隻是她一個人,臉色不恰地說道:“到天黑才見着。
他說:他實在不好意思;這件事無法交代。
我問:‘是不是何老爺有什麼為難的地方’?他說:‘他沒有什麼好為難的。
’這句話是個漏洞,我就釘緊了問,既不是為難,那麼,總有個說法;是不是看不中我們家小姐?他讓我逼得沒法子,說了實話——” 說到頂要緊的地方,小王媽突然頓住;神氣之間,遲疑瞻顧,倒像是自悔失言似地。
因而連原來不甚關心的藹如,也忍不住疑雲大起,急着要追問究竟。
“什麼實話?”李婆婆的臉色蒼白,顫巍巍地問:“莫非黃老爺拿我們當要,根本沒這回事?” “怎麼沒有這回事?黃老爺還拿信給我看。
我就說我不識字,問他,何老爺信上怎麼說?他說,信上大罵了他一頓。
” “大罵?”藹如雙眉一揚,仿佛為黃委員不平,“憑什麼大罵?罵些什麼?” “罵他,”小王媽知道無法隐瞞,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隐瞞,照實答道:“何老爺罵他荒唐,罵他異想天開,罵他——” 不必再說下去了!盡夠了!小王媽深深失悔,不管能不能瞞得住,這兩句話總是說錯了!隻見李婆婆的身子發抖,想站起來而雙腿發軟,手還扶着桌角,身子已經歪着往下縮,癱倒在地上了。
“娘!娘!” 藹如急喊着想去扶她,已自不及。
小王媽大驚失色,脫口喊道:“别亂來!等我看看!” 走上前去,蹲下身子一看,她憂慮的事情發生了!李婆婆口眼歪斜,手腳抽搐,得病甚重。
可是,她不敢說破。
“小姐!”她說,“趕快扶婆婆坐直!” 李婆婆的身材高,身子重,藹如與小王媽竟擡她不動,隻好喊阿翠喚人來。
剛拌過嘴的廚子與打雜,合力将病人擡到床上,靠枕而坐,藹如與阿翠左右夾護,小王媽發号施令,指揮急救。
“快去
” “言重!言重!”黃委員開始有了笑意,覺得藹如的話很中聽,“既然如此,我就實說。
都說你跟蘇州的洪文卿好,有了嫁娶之約。
可有這回事?”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黃老爺的話,我不能光拿有或沒有這麼一兩個字回答。
我跟洪三爺很談得來,是有的;嫁娶之約可談不到。
” “怎麼呢?”黃委員問:“是言之過早,還是别有緣故?” 這話才真的讓藹如難答;既非别有緣故,也不能說言之過早。
而躊躇之際,忽然醒悟:若要擺脫黃委員的糾纏,正不妨承認與洪鈞有嫁娶之約。
因此,她将已出口的話,拉了回來:“也不是談不到嫁娶之約;隻是空口說白話,無濟于事。
”她一面想,一面說,“而況,吃這碗門戶飯,又怎麼可以輕易跟客人談嫁娶。
黃老爺是最體諒我的,想來一定明白。
” 黃委員如何能明白?她的話支離矛盾,不知所雲;尤其令他失望的是,态度顯得欠誠懇;不識他的一片好意,未免令人喪氣。
轉念再想,自覺責人太苛。
要他人誠懇相待,自己得先出以誠懇。
彼此相識的日子雖不算短,但割除狎客與姑娘的關系,卻還是剛剛開始,相知并不算深,無怪乎她支吾以對了。
于是,他決定先表明态度,“藹如!”他用低沉的聲音說,“我今天來,完全是為了關切你,想來談談你的終身。
你當我幹爹,我就不能不問。
你是懂文墨的人,‘琵琶行’總念過,縱然‘曲罷長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可是‘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到頭來會怎麼樣呢?” 那還用說嗎?自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藹如還在默念原詩詞,黃委員又開口了。
“以你的性情,自然不肯自己委屈,‘老大嫁作商人婦’。
這樣,結局就很難說了!藹如,‘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許人間見白頭’,你要早尋歸宿!” 這幾句話說得很切實,但也很含蓄,藹如倒有些感動了。
她的心情很複雜,有些自慚于小人之心;也有些驚異于黃委員前後的态度,變化如此之大。
因此,雙目灼灼望着,久久不能出一語。
“好吧!我們還是把話說回來。
你對洪文卿到底怎麼樣呢?” 藹如想了一下,反問一句:“你老看他怎麼樣?” “我跟他不熟,不敢說。
我隻勸你一句話:如果你覺得洪文卿可托終身,應該趕快談嫁娶,不然就抛開,另外擇人而事。
” 這話使藹如有種受了屈辱的感覺,“你老看我是嫁不掉?”她很認真地問:“是不是?” “不是。
你誤會了!我隻勸你不必空等。
”黃委員停了一下說,“外面有這麼一種傳言,說你跟洪文卿已經有了嫁娶之約,不過要等他中了進士才辦喜事。
洪文卿這一科是脫掉了,明年、後年不會有恩科,至快也得等三年。
你今年多大?” “二十三。
”藹如據實回答。
“‘二十四番花信風’,女人花信年華,就如盛開的花,再下去就要傷春、傷遲暮了。
你想,再過三年,你是二十六;洪文卿中了還好,不中呢?你是不是再等他三年?” 這話問得很有力量,可是在藹如覺得問得多餘。
因為她與洪鈞,根本沒有如傳言的嫁娶之約,這樣,他的話問得再有理,也是無的放矢。
當然,她如這樣率直回答,就變成“擡杠”,不是對“長輩”應有的禮貌,因而沉吟未答。
黃委員卻以為自己振振有詞,将她問得啞口無言,所以越發起勁,“我之勸你不要等,就因為越等越壞。
你去想,到那時候你會進退兩難;結果是委屈自己,人家還不見情。
” “我不必委屈自己;我也不要人家見情。
”藹如不知不覺地直抒胸臆,略似負氣地答說。
“話不是這麼說,小姐!”黃委員真有苦口婆心之慨,“我舉個粗俗的譬方,舉網得魚,待價而沽;明明已得善價,總覺得意有未足,想等一等再看。
等到快落市的時候,減價賣給原來那顧主,還得饒上兩句好話。
這不是委屈了自己,人家還不見情?” 舉這樣一件窩囊事來作譬方,藹如覺得有傷自尊,心裡不是味道。
她也知道黃委員是好意,然而話不投機。
關鍵在于她與洪鈞将來會“好”到如何程度,落得怎樣的一個結局,連她自己都還茫然。
而黃委員卻已認定她與洪鈞,眼前縱無嫁娶之約,将來亦必非洪鈞不嫁。
這就無怪乎談不攏了。
為了結束這場無謂的談話,她決定作一個明确的表示,“洪三爺是有太太的,我還能存什麼妄想?”接着,她站起身來說,“黃老爺,你請随便坐,我替你去弄點心。
” 這其實是一種客氣的逐客令。
卻不知黃委員是沒有聽懂她的意思,還是真的等着想吃點心,反正并無告辭的意思。
既然如此,藹如就隻好關照小王媽弄兩碟現成的點心來請他吃。
“藹如,我細想過了!”黃委員夾了個包子顧不得吃,先忙着重拾中斷的話題,“你的意思是不肯給人做偏房?” “是的。
” “這怕有點難——我說難是,你想嫁到官宦人家做正室夫人,恐怕不容易。
洪文卿那裡當然不必談了!如今我倒有個主意,倘或你有意思,倒不妨談談。
” “黃老爺的好意,我自然感激。
”藹如将一碟姜絲推到他面前,“包子冷了不好吃了!你先趁熱請用,有話回頭再說。
” 黃委員點點頭,很快吃完了一碟包子;胃口、興緻似乎都很好,從藹如手裡接過手巾擦一擦嘴,随即又開談了。
“你看那位何翰林怎麼樣?” 藹如大感意外,而且心頭雷轟電掣般,一下子閃過好幾個念頭,終于弄清楚了他的來意,是為何百瑞作說客! 這件事有些好笑,倒要聽聽他怎麼說。
于是,藹如定定神答道:“何老爺一表人才,滿腹詩書,當然是好的。
” “你這是真話?” “我騙黃老爺幹什麼?” “好!”黃委員沉吟了一下,很謹慎地說,“話,我先說在前面。
這是我剛才方始想到的一個主意,那邊還一點都不知道。
不過做媒總是一步一步拉攏來的,我先跟你談談。
何翰林悼亡已經一年多了,做媒人的很多,隻是他伉俪情深,一直表示不想續弦。
我這位兄弟,人比我古怪,話不會瞎說,往後大概不會再有正室夫人的了。
藹如你懂不懂我的意思。
” “黃老爺,我不懂。
” “這有什麼難懂的?雖無正室夫人,不能沒有一個人朝夕相共。
這個人也等于正室夫人一樣了!” 藹如覺得他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有種沒來由的受辱之感。
可是,斷然拒絕是不聰明的辦法。
将黃委員轉化成這種态度,可說煞費苦心,得來不易,應該珍視護惜,犯不着為件不相幹的事得罪他。
于是,她輕盈地笑道:“黃老爺,你真正熱心。
這是件大事,讓我好好想一想。
” “盡管想,盡管想!”黃委員仍然是通達的,很有自信地說:“終身大事,不宜草率。
我自覺為你打算得很實在,你不妨跟你娘商量商量看。
” “是!”藹如試探着問:“你老今夭回去,是不是也要跟何老爺談?” “那得看你啰!” 聽得這樣的回答,藹如放心了,知道他不會魯莽,“依我說,到是暫時不說的好。
”她自問自答地解釋:“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決不是立時三刻可以談得妥當的。
你老如果跟何老爺一提,他看不中我,又不好意思當面回絕,當然是敷衍着再說。
你老熱心,豈不是牽腸挂肚,平空上一樁心事。
如果他看中了我呢,我這裡還沒有确實的回音,又害他上一樁心事,一路上心神不定,那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 黃委員先是含笑靜靜聽完,臉上表情變了,是爽然若失的神氣。
“藹如,”他自語似地說:“我真小看你了!” “怎麼呢?”藹如略有些不安,“如果我話說錯了,你老千萬包涵。
” “我是真心話。
你胸中大有丘壑,詞令絕妙。
我以往把你看低了。
這件事,你隻當閑談,聽過就算了。
”說罷,黃委員站起身,“過幾天我再來看你。
” 藹如自然要挽留,留不住也隻好由他。
一個人靜下心來,回想剛才交談的經過,又驚奇,又得意——自己勸他在何百瑞面前先不談此事的話,聽來實在像取瑟而歌,婉諷暗喻,回絕得幹幹淨淨。
然而這是自己事先絕不曾想到的,所謂“大有丘壑,詞令絕妙”,實在是不虞之譽,受之有愧。
※※※ 看起來雨過天晴,陰霾盡掃;不道那天隔牆有耳,無意中聽得的話,卻深深印入心中了。
這個有心人就是李婆婆。
她的看法、想法,當然與藹如有别。
隻是獨生嬌女,偏又淪落,總覺得做母親的對不起女兒,因而有許多地方雖不以藹如的見解為然,而到頭來總是徇己屈從。
當然,最莫奈何的,是她自己拿不出勝過藹如的見解來! 這兩天不同了,她覺得黃委員的見解,勝過藹如,真是如他自己所說的,為藹如“打算得很實在”。
她又怕自己看得不夠透徹,私底下跟小王媽密密商議過幾次。
反複考慮,彼此的看法已十分接近,都認為這無論如何是一個可以談一談的機會。
像藹如那樣,拿語言僵走了黃委員,決不是可以得意的事。
這天是四月十五,月明如晝,薰風微拂;藹如在畫室中沏了一杯好茶,吃着零食在窗下閑坐賞月。
李婆婆覺得這是母女深談的好時刻,便裝了滿滿一袋煙,悄悄走了進去。
“娘怎還不睡?”藹如問。
有她這句話,正好搭了上去,李婆婆歎口氣說:“哪裡睡得着。
一連好幾天了,夜夜雙眼睜到天亮。
” 藹如大驚,“怎麼了?”她問:“莫非生病?得要請大夫看才是。
” “我是心病。
”李婆婆急轉直下地說:“從那天聽見黃老爺跟你說的那番話以後,我就沒有睡好過。
” 藹如頗感意外,“黃老爺的話,娘,你都聽見了?” “都聽見了。
到底是讀過書的,說得那樣子透徹,我心裡也有那點意思,就是說不出來。
” 藹如的心一沉,頓覺月不明,茶不香,零食也甜得發膩了。
李婆婆看她的臉色不好,怕鬧成僵局,趕緊分解,“我早說過,你的終身大事,由你自己作主。
不過,”她說,“你将來自己有了兒女,才會知道天下做父母的人的心!” “将來的事,不必去說它;也許我是孤家寡人一個人,到老,到死。
” 是負氣的口吻。
李婆婆有些氣,也有些着急,“你看你,”她微帶責備地,“一點都不受商量。
” 藹如也知道自己不對,不過口中不肯服輸認錯;想了一會,平靜地說:“娘既然許了我自己作主,又何必為我瞎操心。
最好拿黃老爺的話丢開。
” “我倒想丢開,誰知道那些話偏要找上我!你說怎麼辦?” 這可是無可奈何之事。
藹如苦笑着說:“娘真是自尋煩惱。
” “不是為你,我會煩惱?‘陰陽怕懵懂’,一個人最好糊裡糊塗,吃飽喝足睡得香,是頂有福氣的人。
如果前前後後都弄明白了,就有煩惱。
” “娘,你弄明白了什麼?” “還不是你心裡的事嗎?你又不肯做偏房,又丢不下洪三爺,自己騙自己等在那裡,會等出個什麼結果來?除非——”李婆婆突然頓住,停了一下又說,“罷了,罷了,我也犯不着好端端地去咒人家。
” 藹如懂了,她母親未說完的那句話是:除非人家洪太太一場病死了,你才有指望。
藹如不是不講理、不服善的人,心裡雖不喜她母親的這種想法,但卻不能不承認她母親看法很深、很實在。
不僅如此,她自己還有進一步的領悟,即令洪太太下世,洪鈞成了鳏夫,衣冠之家是不是容許她這樣身份的人着紅襖、坐花轎?猶成疑問,眼前的何百瑞,不就說明了一切了嗎! 轉念到此,心灰意懶,“娘,”她軟弱地說,“今天不要談這個了,好不好?” 李婆婆默然,一方面意有不忍,一方面是着急——今天不談,明天不談,要到哪一天才能談。
女兒不小了,再拖兩三年,就會跟黃委員所說的,落市的魚鮮那樣,難找“主顧”;而眼前這個“主顧”,不論從哪一點上來說,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放走了實在可惜。
于是,她決定還是要說,“我隻說一句話,何老爺我也仔細看過了,人品決不比洪三爺差!你仔細去想一想!” 說完,李婆婆站起身來,一手提着煙袋,一手捶着後背,慢慢地走了出去。
那伛偻着腰的影子,落入藹如眼中,不由得一陣心酸。
她很清楚地覺察到,就在這幾個月之間,特别是泰山燒香回來以後,母親老得多了! “隻怕我能等,娘也等不及!”她在心中自語,“怎麼辦,難煞人!” 于是,這一夜的藹如又失眠了。
通前徹後一遍又一遍想,總覺得自己多少年來想争口氣的志向,不能輕棄。
洪鈞那面,還有懸崖勒馬的機會;何百瑞這面,不妨跟黃委員談一談,如果對方肯讓步,隻算為老母委屈,就認了命吧! 于是,天色微明時,她又去叩李婆婆的房門了。
※※※ “黃老爺一直照顧我們苦命的母女,感激的話,我也不必說了。
今天請黃老爺來,是要跟黃老爺賠罪;我女兒不懂事,言語不知輕重,傷了人自己還不知道。
千言并一句,請黃老爺看她年紀輕,不要放在心裡。
” 黃委員有些困惑,不知李婆婆這樣鄭重其事地緻歉,是為了什麼?因而隻好笑笑說:“言重,言重!藹如并沒有拿言語傷我。
” “黃老爺真厚道!黃老爺相好的朋友,一定也很不錯的。
”李婆婆急轉直下問道:“那位何老爺進京之後,可有信來?” 一聽這話,黃委員精神大振,“怎麼?”他問,“是誰在惦念他?” “這,黃老爺就不必問了。
打開天窗說亮話,今天請黃老爺來,是要替黃老爺找個麻煩。
不知道黃老爺有沒有心思管閑事?” “李婆婆,你好口才!話都讓你說在前面了,有麻煩我也不能怕,沒有心思我也得管閑事。
是不是談藹如的親事?” “是的。
”李婆婆幹淨俐落地開條件:“我不要男家的聘禮,也不要男家養我;我把女兒白送給他,不過要他拿花轎來擡。
” 黃委員愣了愣答說:“照藹如的人品來說,坐花轎的大家閨秀,也沒有幾個人及得上她。
而況你們徐州李家,也不是沒有根底的。
我馬上寫信給他,一來一往,快則一個月的功夫,就有回音了。
” “那就重重拜托黃老爺。
将來再謝媒。
” “謝媒談不到,能夠做成這頭媒,我比什麼都高興。
” 這是他的由衷之言,當天晚上就發了信,信寫得很切實。
又特地将信稿送到望海閣給藹如過目,表示他未負所托。
過了有個把月,李婆婆不見黃委員有回音,有些沉不住氣,少不得要跟女兒去談。
“哪有這麼快?”藹如答說,“這又不是買蔥買蒜,揀都不用揀;人家總要顧前思後好好想一想。
不用催,聽其自然好了。
” “你倒不急!” 這無意中的一句話,可惹惱了藹如,“我急什麼?”她漲紅了臉說,“莫非你老人家真當我落市的魚鮮,沒有人要了?” 做娘的也自知失言。
不過辯解雖不必,要談也無可再談。
憋了一肚子的悶氣,唯有找小王媽去訴苦。
“我看這樣,明天我去一趟,探探黃老爺的口氣。
” “對!”李婆婆的愁懷一寬,“你去一趟!做幾樣點心送去,借個名兒,可别讓她知道!”她指一指藹如的房間。
※※※ 奉主之命饋食,交代清楚,領了賞錢,就該告辭了。
彼此身份不侔,男女有别,沒有什麼可談的;小王媽又是身段極俏,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老坐着不走,更不合适。
而她偏偏不走,讓黃委員倒為難了。
她的來意,入門便知。
隻為難以交代,所以他硬忍着不開口,希望挨過這片刻,小王媽不能不走,便可解除僵局。
見此光景,知道硬拖是拖不過去的了,黃委員不能不有幾句話讓她帶回去。
“費你的心,回去跟李婆婆說:京裡的信來了,一半天我去看她,當面細談。
” “是!”小王媽看着他的臉問道:“想來有喜酒吃了?” 看她一臉殷盼的神色,黃委員不敢說真話,可也不敢全說假話,想了想答道:“俗語說的是:‘好事多磨’!好姻緣哪有一說就成的?” 小王媽亦很知分寸,不便再往下追問,也知道問亦無用,便又假托李婆婆的語氣,重重拜托了一番,方始回望海閣複命。
李婆婆自然失望,但未絕望。
懸揣了一夜,始終猜不透其中的室礙何在,因而也就越發盼望黃委員來為她解除疑團。
誰知連等兩天,不見蹤迹,心知事情不妙了。
“你再去一趟!就說我給黃老爺請安,多費他的心,事情無論成與不成,他的好意,我總是感激的。
不過到底那方面怎麼說,無論如何請黃老爺給句确确實實的話!” 在李婆婆的估計中,派小王媽這樣去一逼,黃委員一定會親自來訪,當面解釋,何百瑞的苦衷何在。
也許上有老親,必須禀命而行;也許下有孺子,顧慮繼母入門,不能視如已出。
反正何百瑞本人一定予肯萬肯,隻是家人親族之間,有所牽掣,需要徐徐化解。
如果是這樣的情形,便又如何?李婆婆午夜夢回,在枕上也打算過好幾遍了。
藹如不是不明事理、不能體諒他人苦衷的人,隻要收緣結果,一歸于正,眼前便稍稍遷就,也決非不可商量的——她在想,大家世族有妾侍“扶正”的規矩;如照黃委員的原議,等于虛位以待,亦未始不可。
轉念到此,突然起了一股勁,覺得這時候跟女兒去談,是最好的時機。
等小王媽帶回确實消息,迫于事實,再作讓步之計,心高氣做的藹如,一定會覺得過于委屈,說什麼也不會點一點頭。
※※※ “我叫小王媽去問黃老爺了。
事情怎麼樣,還不知道。
不過,既然往這條路上走了,總巴望能夠成功。
愛親結親,彼此總要體諒,再說争氣也不争在一時,是争在結局上。
你說,我的話是不是呢?” 藹如一時聽不明白,隻覺得她母親的意思是還要她遷就。
“那麼,”她問:“娘,你說要遷就到什麼地步?” “遷就一頂花轎!大紅裙子,将來你總有得穿的。
那條裙子要你自己掙來穿,面子上才有光采。
” “越說越玄了!”藹如笑道:“我倒不知道怎麼個掙法。
” “全看你自己。
到了何家,上上下下說你賢惠,自然就會拿你扶正,前房兒女給你磕頭叫娘,這條紅裙穿在身上,才有味道。
” 藹如有些好笑,轉念又想,母親用這樣的說法來勸自己讓步,用心甚苦,不是件好笑的事。
默默地将前後對話細想了一遍,知道事已不諧。
但此時先不忙作何表示,且等小王媽回來再說。
不論如何,當初既是為了安慰親心,自甘委屈;如今不管事情怎樣變化,亦總是以不傷親心為主。
主意打定,便笑笑答道:“此刻說亦是白說。
等我好好想一想。
” 雖無确實的答複,但女兒的态度平和,在李婆婆亦是一種安慰,覺得有了這一個伏筆在,等黃委員一到,三方面開誠相見,不論成與不成,都會有個确确實實的結果。
一直到了晚上,才見小王媽回來,隻是她一個人,臉色不恰地說道:“到天黑才見着。
他說:他實在不好意思;這件事無法交代。
我問:‘是不是何老爺有什麼為難的地方’?他說:‘他沒有什麼好為難的。
’這句話是個漏洞,我就釘緊了問,既不是為難,那麼,總有個說法;是不是看不中我們家小姐?他讓我逼得沒法子,說了實話——” 說到頂要緊的地方,小王媽突然頓住;神氣之間,遲疑瞻顧,倒像是自悔失言似地。
因而連原來不甚關心的藹如,也忍不住疑雲大起,急着要追問究竟。
“什麼實話?”李婆婆的臉色蒼白,顫巍巍地問:“莫非黃老爺拿我們當要,根本沒這回事?” “怎麼沒有這回事?黃老爺還拿信給我看。
我就說我不識字,問他,何老爺信上怎麼說?他說,信上大罵了他一頓。
” “大罵?”藹如雙眉一揚,仿佛為黃委員不平,“憑什麼大罵?罵些什麼?” “罵他,”小王媽知道無法隐瞞,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隐瞞,照實答道:“何老爺罵他荒唐,罵他異想天開,罵他——” 不必再說下去了!盡夠了!小王媽深深失悔,不管能不能瞞得住,這兩句話總是說錯了!隻見李婆婆的身子發抖,想站起來而雙腿發軟,手還扶着桌角,身子已經歪着往下縮,癱倒在地上了。
“娘!娘!” 藹如急喊着想去扶她,已自不及。
小王媽大驚失色,脫口喊道:“别亂來!等我看看!” 走上前去,蹲下身子一看,她憂慮的事情發生了!李婆婆口眼歪斜,手腳抽搐,得病甚重。
可是,她不敢說破。
“小姐!”她說,“趕快扶婆婆坐直!” 李婆婆的身材高,身子重,藹如與小王媽竟擡她不動,隻好喊阿翠喚人來。
剛拌過嘴的廚子與打雜,合力将病人擡到床上,靠枕而坐,藹如與阿翠左右夾護,小王媽發号施令,指揮急救。
“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