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小
中
大
太清了出來,商議家務,勸她盤靈回廣東原籍。
剩下的一萬兩銀子,一半買四放租,一半存入妥當的銀号,用息不動本,撫孤守節,日子也可以過得去了。
萬太太完全接納這兩個“小叔子”的意見。
不過她提出一個要求,萬士弘雖有些親戚同鄉,她都不能信任,希望張仲襄能護送她全家回廣東。
張仲襄義不容辭,立即答應。
于是萬家收拾行李,遣散下人,不過三天功夫,便已畢事。
但張仲襄因為有三口通商大臣衙門派駐煙台,交涉洋務的差使,平日雖清閑無事,一旦與洋人有交道要打,耽誤了卻是所關不細,所以特地遣派專差到天津去投遞請假的禀函,要到有了“批回”,方能動身。
這等候回信的當兒,市面上傳說紛纭,曾九帥已經克複了金陵。
這是個好消息,也是一件無大不大的大事,人人關心,可是打聽不出究竟。
洪鈞因為籍隸江南,更感關切,因此對傳聞不一、語焉不詳的情況亦更感煩悶。
倒是藹如沉得住氣,“怎麼回事一兩天之内就明白了!”她勸他說:“你就當它真的好了!何妨打算打算,也強似大熱天裡到處去奔走打聽。
” 想想她的話也不錯。
退一步想,就算這一次消息不确,掃穴犁庭也是不久之事。
“我們江南有句俗語,‘冬至不出年外’,曾九帥成功,必在這一兩個月之内。
”洪鈞微皺着眉說,“金陵殘破之極,貢院一定毀掉了!看來今年的鄉試,已經無望;就算明年補行鄉試,也一定趕不上春闱!我隻好等戊辰科。
” 藹如懂他的意思,是說要到同治七年戊辰的會試,他才能中進士。
其語有憾,卻正是信心十足的表示。
藹如細想了一會,問出一句話來:“三爺,你真的有把握?” “‘場中莫論文’!我不敢說。
” “這就是說,文章是有把握的,就不知運氣怎麼樣?”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 “那你就不必愁”藹如加重語氣說:“如果你竟不中是無天理了!” 聽得這話,洪鈞心中便是一喜,可是還不明究竟,“怎麼呢?”他很快地問:“你總有個說法?” “當然。
”藹如從容答說:“你的相貌,不是長久貧賤之人;你的居心行事,光明正大,講究義氣。
如果你還不中,又去中誰?” “藹如!”洪鈞一時有知遇之感,緊握着她的手說:“你說得我太好了!” “原是如此。
不過,三爺,我還有句話恐怕不中聽。
” “不要緊,不要緊!你說。
” “我不大相信命運;我相信我自己。
有一天張二爺來玩,我陪他閑聊,談起科場裡的情形。
他說,那地方就跟監牢一樣,‘号舍’裡站起來立不直,躺下去睡不平。
鄉試八九月裡,正是‘桂花蒸’的時候,所以中一名舉人,不但文章要好,身體更要好。
有些身子弱的人,吃不得那種辛苦,生重病扶了出去的有;在裡面吐血,活着進去,死了出來的也有。
相傳這都是作了孽,冤鬼來報複,其實是鬼話!所以,三爺,如果我換了你,我不說‘場中莫論文’這句話。
我,第一,下苦功;第二,好好将養身子。
” 她一面說,他一面不斷點頭。
等她說完,洪鈞不勝感慨地低着頭說:“我很慚愧!我竟還沒有你這番見解。
” 他是由衷之言,在她卻覺得恭維過分,反有假客氣之感,因而不受亦不辯。
隻憐惜地說:“你近來又瘦又黑!” “我年年疰夏,今年更是‘食少事繁’,怎麼不瘦?” “好在萬家的大事,總算了結了。
等張二爺送萬家家眷動了身,你也該好好兒将養将養。
” “嗯!”洪鈞點點頭,看了她一眼,然後視線下移,右手按在桌面上,五隻手指輪番輕敲。
那樣子既像心事重重,又像煞費躊躇,總之,心情決不輕松。
“是有什麼為難的事?”藹如用極平靜的聲音問。
“沒有。
”他回答得很随便,是根本不願跟她談的語氣。
即令對他關懷極深,她的與生俱來的傲氣是改不了的,見此光景,便不再多問了。
※※※ “小姐,你看看,地上撿到一封信,可不知哪位客人失落的?” 從小王媽手裡接過信來一看,信封上寫的是:“回呈貴上人”,下面畫個花押。
不知發信的是誰,更不知受信的是誰?好在信是拆了封的,藹如隻有看信的内容去找這封信的主人了。
信上稱呼是“文翁仁兄大人”;緊接着便是叙事:“惠示敬悉。
茲查尊處宕賬共該七百三十二兩餘。
前奉堂谕:‘各文案委員借支薪水以五百兩為限,不可通融。
’足下逾限已多,所囑暫支銀百兩一節,格于嚴令,歉難從命。
惟叨在愛末,不容坐視;籃中尚存銀六十兩,敬以半數奉借,聊助看花看竹之需。
随交貴介奉上,即希檢收。
”下面具名,仍如信封上的花押,不過已可想見此人的身份,必是新關中職司銀錢出納的賬房。
藹如心裡難過――為洪鈞難過,也為她自己難過。
怪不得他剛才有心事不肯說,原來就是這麼一件說不出口的心事。
使她最難過的是“聊助看花看竹之需”這句話。
洪鈞要借錢,當然不會說是要付望海閣的賬,或者還賭債。
而在他人心目中,洪鈞是因為荒唐而舉債,其沒出息可知! 隻不過百把兩銀子的事,如此受人之辱,藹如為他抑郁不歡之餘,亦複為他憤憤不平。
“小姐,”小王媽問道:“想是洪三爺的信?” “你怎麼知道?” “不是洪三爺的信,”小王媽說,“還不是看過就丢在一邊了!” 藹如一驚!心中警惕,自己的心事都擺在臉上了!以後倒要檢點。
“不是的,”她欺小王媽不識字,硬不承認,“是道台衙門張師爺失落在這裡的不相幹的信,也許人家是故意丢掉的也說不定。
”說着,她将那封信撕成幾片,揉作一團,随手抛入痰盂。
這一夜,她輾轉反側,将深印在心版上的那個人影,翻過來。
倒過去地考量思索,終幹下定了決心。
這是千回百折,盤旋了許多時候而始到達的一個新的心境。
藹如有一種從未經曆過的超脫的感覺,昂首天外,脾睨塵寰,飄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樂。
但也因此使她激動得無法再留在床上,悄悄起身,到畫室中拉開東面的窗簾,但見半輪紅日,萬點金鱗,浩浩森森,海天交融的雄偉景緻,恰好與她的心境相配。
藹如突然平靜了!人世間的一切,就這一刻為她看得微不足道。
“塵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她低聲吟哦着,覺着一身的榮辱,不但不必計較,甚至根本無榮辱之可言。
這瞬間的心境更是她從未經曆過的,仿佛魂靈出竅,淩空飄浮着在看另一個塵世中的藹如,無悲無喜,無我無物。
但等她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想捕捉這一分感覺時,卻已倏然幻滅,無迹可求。
她有些害怕!想起“倩女離魂”的故事,擔心就是這樣的情形。
于是霎時間熱血沸騰,腦中出現了清清楚楚的景象――就在間壁的卧室中,床上直挺挺地躺着似睡似死的女郎;而白發盈頭的母親,含着眼淚,急迫地頻頻呼喚:“愛珠!愛珠!寶貝,你到底怎麼啦?你怎麼不說話?”站在一旁的是小王媽和阿翠,眼淚也就快奪眶而出了。
還有洪鈞,臉色蒼白,緊閉着嘴唇,兩道眉毛差點擰在一起。
藹如心痛如絞,胸口自然氣悶得快要窒息似地。
她像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那樣,一陣痙攣,震得不由自主地跳了起來。
然後,直奔出室去叩她母親的房門。
李婆婆剛醒,聽敲
剩下的一萬兩銀子,一半買四放租,一半存入妥當的銀号,用息不動本,撫孤守節,日子也可以過得去了。
萬太太完全接納這兩個“小叔子”的意見。
不過她提出一個要求,萬士弘雖有些親戚同鄉,她都不能信任,希望張仲襄能護送她全家回廣東。
張仲襄義不容辭,立即答應。
于是萬家收拾行李,遣散下人,不過三天功夫,便已畢事。
但張仲襄因為有三口通商大臣衙門派駐煙台,交涉洋務的差使,平日雖清閑無事,一旦與洋人有交道要打,耽誤了卻是所關不細,所以特地遣派專差到天津去投遞請假的禀函,要到有了“批回”,方能動身。
這等候回信的當兒,市面上傳說紛纭,曾九帥已經克複了金陵。
這是個好消息,也是一件無大不大的大事,人人關心,可是打聽不出究竟。
洪鈞因為籍隸江南,更感關切,因此對傳聞不一、語焉不詳的情況亦更感煩悶。
倒是藹如沉得住氣,“怎麼回事一兩天之内就明白了!”她勸他說:“你就當它真的好了!何妨打算打算,也強似大熱天裡到處去奔走打聽。
” 想想她的話也不錯。
退一步想,就算這一次消息不确,掃穴犁庭也是不久之事。
“我們江南有句俗語,‘冬至不出年外’,曾九帥成功,必在這一兩個月之内。
”洪鈞微皺着眉說,“金陵殘破之極,貢院一定毀掉了!看來今年的鄉試,已經無望;就算明年補行鄉試,也一定趕不上春闱!我隻好等戊辰科。
” 藹如懂他的意思,是說要到同治七年戊辰的會試,他才能中進士。
其語有憾,卻正是信心十足的表示。
藹如細想了一會,問出一句話來:“三爺,你真的有把握?” “‘場中莫論文’!我不敢說。
” “這就是說,文章是有把握的,就不知運氣怎麼樣?” “對!我就是這個意思。
” “那你就不必愁”藹如加重語氣說:“如果你竟不中是無天理了!” 聽得這話,洪鈞心中便是一喜,可是還不明究竟,“怎麼呢?”他很快地問:“你總有個說法?” “當然。
”藹如從容答說:“你的相貌,不是長久貧賤之人;你的居心行事,光明正大,講究義氣。
如果你還不中,又去中誰?” “藹如!”洪鈞一時有知遇之感,緊握着她的手說:“你說得我太好了!” “原是如此。
不過,三爺,我還有句話恐怕不中聽。
” “不要緊,不要緊!你說。
” “我不大相信命運;我相信我自己。
有一天張二爺來玩,我陪他閑聊,談起科場裡的情形。
他說,那地方就跟監牢一樣,‘号舍’裡站起來立不直,躺下去睡不平。
鄉試八九月裡,正是‘桂花蒸’的時候,所以中一名舉人,不但文章要好,身體更要好。
有些身子弱的人,吃不得那種辛苦,生重病扶了出去的有;在裡面吐血,活着進去,死了出來的也有。
相傳這都是作了孽,冤鬼來報複,其實是鬼話!所以,三爺,如果我換了你,我不說‘場中莫論文’這句話。
我,第一,下苦功;第二,好好将養身子。
” 她一面說,他一面不斷點頭。
等她說完,洪鈞不勝感慨地低着頭說:“我很慚愧!我竟還沒有你這番見解。
” 他是由衷之言,在她卻覺得恭維過分,反有假客氣之感,因而不受亦不辯。
隻憐惜地說:“你近來又瘦又黑!” “我年年疰夏,今年更是‘食少事繁’,怎麼不瘦?” “好在萬家的大事,總算了結了。
等張二爺送萬家家眷動了身,你也該好好兒将養将養。
” “嗯!”洪鈞點點頭,看了她一眼,然後視線下移,右手按在桌面上,五隻手指輪番輕敲。
那樣子既像心事重重,又像煞費躊躇,總之,心情決不輕松。
“是有什麼為難的事?”藹如用極平靜的聲音問。
“沒有。
”他回答得很随便,是根本不願跟她談的語氣。
即令對他關懷極深,她的與生俱來的傲氣是改不了的,見此光景,便不再多問了。
※※※ “小姐,你看看,地上撿到一封信,可不知哪位客人失落的?” 從小王媽手裡接過信來一看,信封上寫的是:“回呈貴上人”,下面畫個花押。
不知發信的是誰,更不知受信的是誰?好在信是拆了封的,藹如隻有看信的内容去找這封信的主人了。
信上稱呼是“文翁仁兄大人”;緊接着便是叙事:“惠示敬悉。
茲查尊處宕賬共該七百三十二兩餘。
前奉堂谕:‘各文案委員借支薪水以五百兩為限,不可通融。
’足下逾限已多,所囑暫支銀百兩一節,格于嚴令,歉難從命。
惟叨在愛末,不容坐視;籃中尚存銀六十兩,敬以半數奉借,聊助看花看竹之需。
随交貴介奉上,即希檢收。
”下面具名,仍如信封上的花押,不過已可想見此人的身份,必是新關中職司銀錢出納的賬房。
藹如心裡難過――為洪鈞難過,也為她自己難過。
怪不得他剛才有心事不肯說,原來就是這麼一件說不出口的心事。
使她最難過的是“聊助看花看竹之需”這句話。
洪鈞要借錢,當然不會說是要付望海閣的賬,或者還賭債。
而在他人心目中,洪鈞是因為荒唐而舉債,其沒出息可知! 隻不過百把兩銀子的事,如此受人之辱,藹如為他抑郁不歡之餘,亦複為他憤憤不平。
“小姐,”小王媽問道:“想是洪三爺的信?” “你怎麼知道?” “不是洪三爺的信,”小王媽說,“還不是看過就丢在一邊了!” 藹如一驚!心中警惕,自己的心事都擺在臉上了!以後倒要檢點。
“不是的,”她欺小王媽不識字,硬不承認,“是道台衙門張師爺失落在這裡的不相幹的信,也許人家是故意丢掉的也說不定。
”說着,她将那封信撕成幾片,揉作一團,随手抛入痰盂。
這一夜,她輾轉反側,将深印在心版上的那個人影,翻過來。
倒過去地考量思索,終幹下定了決心。
這是千回百折,盤旋了許多時候而始到達的一個新的心境。
藹如有一種從未經曆過的超脫的感覺,昂首天外,脾睨塵寰,飄飄然有羽化登仙之樂。
但也因此使她激動得無法再留在床上,悄悄起身,到畫室中拉開東面的窗簾,但見半輪紅日,萬點金鱗,浩浩森森,海天交融的雄偉景緻,恰好與她的心境相配。
藹如突然平靜了!人世間的一切,就這一刻為她看得微不足道。
“塵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她低聲吟哦着,覺着一身的榮辱,不但不必計較,甚至根本無榮辱之可言。
這瞬間的心境更是她從未經曆過的,仿佛魂靈出竅,淩空飄浮着在看另一個塵世中的藹如,無悲無喜,無我無物。
但等她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想捕捉這一分感覺時,卻已倏然幻滅,無迹可求。
她有些害怕!想起“倩女離魂”的故事,擔心就是這樣的情形。
于是霎時間熱血沸騰,腦中出現了清清楚楚的景象――就在間壁的卧室中,床上直挺挺地躺着似睡似死的女郎;而白發盈頭的母親,含着眼淚,急迫地頻頻呼喚:“愛珠!愛珠!寶貝,你到底怎麼啦?你怎麼不說話?”站在一旁的是小王媽和阿翠,眼淚也就快奪眶而出了。
還有洪鈞,臉色蒼白,緊閉着嘴唇,兩道眉毛差點擰在一起。
藹如心痛如絞,胸口自然氣悶得快要窒息似地。
她像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那樣,一陣痙攣,震得不由自主地跳了起來。
然後,直奔出室去叩她母親的房門。
李婆婆剛醒,聽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