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張仲襄接到手裡,匆匆看完,閉目搖頭,是那種無窮感慨,不勝遺憾的神氣。

     洪鈞自然要問:“二哥,這麼辦,不是當初的原意嗎?” “比當初的原意還要好。

    可惜,晚了一步!”張仲襄急忙又說:“這不是怪你,你辦得太好了!而終于是這麼一個慘不忍言的結局,真乃天意!” 越說越令人糊塗,“二哥,”洪鈞追問,“是不是我耽誤了什麼?” “不、不!你沒有。

    ”張仲襄躊躇了一會,很吃力地說:“你旅途辛苦,加以這麼個刺激,我真替你擔心,怕你支持不住。

    文卿,”他抽着他的背又說:“你先請回去休息,或者到望海閣去坐一坐。

    最好,最好喝醉了它,睡一大覺。

    ” 洪鈞聽他這話,胸頭一爽。

    他也知道張仲襄不願多談,是怕他感觸太重,哀傷過甚;卻不知郁悶更能傷人,倒不如細細去問藹如。

     ※※※ 藹如跟洪鈞一樣傷心,連朝皆哭,眼都腫了。

     可是,她雖一想起萬士弘的好處就哭,而見了洪鈞,反無眼淚,因為怕增添他的傷心。

     在洪鈞,一則處境不同,望海閣不是喪居,雖是“門戶人家”,畢竟也有老母,要顧到忌諱;再則在萬家的眼淚流得太多,此時有欲哭無淚之實;三則是跟藹如同樣的用意,不願她因為他的傷心而傷心。

    因此,見了面反倒找些言不由衷的、小别重逢應有的門面話說。

     “先洗個澡吧!”藹如皺着眉說,“看你這一身,倒像是三年不曾洗過澡似地。

    ” “算了!就洗了澡,也沒有替換的短衫褲。

    ” “這――”藹如想了一會,很有決斷地說:“你别管!你去洗,澡盆裡多坐一會,包你有幹淨短衫褲換。

    ” 于是洪鈞聽她的話,解衣磅礴,由已辭出燕子窠在望海閣暫住的阿培,替他擦背;換了一次洗澡水,花了半個時辰,痛痛快快地一洗征塵。

    等擦幹身子,一套短衫褲已經遞了進來,入手猶溫,顯然是剛洗了用熨鬥燙幹的。

     “身上好像輕了十幾斤。

    ”洪鈞這一天初次有了輕快的語聲,“先不覺得餓,這會倒想吃些什麼了!” “備得有粥。

    ”藹如問道:“是先吃粥,後喝酒;還是先喝着酒,替你烙餅?” “都可以。

    ”洪鈞答說,“我有好些話問你。

    一面吃一面談,最好就隻你我兩個。

    ” “我知道!”藹如點點頭,“你跟我來!” 藹如在她的畫室中,為洪鈞設下小酌。

    對海窗開,風來兩面,是他這半個月來所遇到的第一處清涼境界。

    但心境恻側,舉杯不歡;隻為不忍辜負藹如的情意,強自加餐,卻總覺得食不甘味。

     “走了也沒有一封信給我。

    ”藹如閑閑提起别後,語音中帶着些幽怨。

     “不知怎麼,就是懶得寫信。

    不過,你要的東西我都買了。

    為了買那些不值錢的東西,我還特為在蘇州多住了半天。

    ” “多住了半天?”藹如覺得他的話不可解。

    回家探親又不是驿馬遞“雞毛文書”,多住半天就算耽誤功夫嗎? 洪鈞懂她的意思,“我在蘇州一共隻打算住一夜。

    ”他說,“多留半天,不就很多了?” “為什麼呢?難得回去一趟,這麼趕來趕去,倒像是楊四郎出關見娘似地。

    ” 洪鈞心中一動,家裡那位如果是“四夫人”,眼前相對的就是“鐵鏡公主”了。

    這樣的念頭,自己想想好笑,也覺得荒唐,這種時候,怎麼會有這種心思? 于是他盡力抛開雜念,回答她的話說:“無非為了我那位萬大哥的事,不能不盡快趕回來!”他不願說破實情,講了假話;而且覺得要說便要裝得像,所以又歎口氣:“誰知道白吃一趟辛苦。

    ” “也不算白吃辛苦,總有人知道的。

    ” “誰知道?”洪鈞例又動了感情,凄然淚下:“人天永隔,再也不能跟萬大哥在這裡喝酒了!” “一生一死,乃見交情。

    總有人知道。

    ”藹如似乎不願他再追問,緊接着問道:“在上海的交涉怎麼樣?” “上海的交涉,說起來慚愧。

    亦因為過于關心萬大哥的境況,言語态度之間,操之過急,差點搞出極大的誤會來!不過,”洪鈞欣慰地說,“最後總算很圓滿。

    姓吳的真正是君子人,像他這樣的古誼,如今少見了。

    ” 接下來,洪鈞細談了跟吳老闆打交道的經過。

    藹如雙眼灼灼,聽得非常仔細。

    等他講完,眨着眼、閉着嘴,默默無語,是頗有感觸或者領悟的神氣。

     “你看,萬大哥死得是不是不值?能撐一撐,哪怕傾家蕩産,在煙台無片瓦之覆、無一寸之地,到上海跟吳老闆這樣的人一淘,重起爐竈,也還是能打出一片天下來的!” “這要怪你!如果你一到就寫信,拿吳老闆這種古道熱腸的情形,細細告訴萬大爺,也許他就不緻于尋短見。

    ”藹如略停一下又說:“萬大爺是受了氣,冤抑難伸,才自己跟自己賭氣,連性命都不要了!” “喔!”洪鈞移一移凳子,靠近藹如問道:“我正要問你,他究竟是怎麼死的?” 問的其實不是如何畢命,而是為何尋死?張仲襄不肯多談,是怕洪鈞越增悲傷,但藹如身在局外,不但覺得談談無妨,而且她也看得比較清楚。

     第一是急。

    要賠償貨主的損失,要撫恤被難水手的家屬,變賣所有不足以了責任,如何不急?可是,這究竟是可以從長計議的事;天災非人力所能抗,苦主亦會諒解。

     第二是氣。

    萬士弘平日禦下極厚,而被委以重任的司事,竟将如此有關東主身家的保險大事,掉以輕心,置諸腦後,如何不氣? 第三是憤。

    出事以後,萬士弘邀約貨主商議賠償――就是洪鈞由煙台動身的前夕,在萬家看到的那班人。

    平日都與萬士弘稱兄道弟,極好的交情,并且萬士弘确也幫過他們許多忙,水腳,要減價就減價;付款,要延期就延期。

    而當萬士弘危難之時,不但不講交情,甚至約齊了與他為難,多方逼迫,出言刻薄,可惡過于落井下石。

    萬士弘是最好面子、最愛朋友的人,身處其境,如何不憤? “其實憤也是氣!”藹如不自覺地也有些激動了,“人生在世就是争一口氣,‘三分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一口氣咽不下,就唯有死才能咽氣。

    三爺,倘或你一到上海,順順利利跟吳老闆辦好交涉,詳詳細細寫信回來,萬大爺看到這封信,心裡就會想,世界上勢利之徒雖多,好人到底還沒有死完!隻要這一轉念,那股拿死賭氣的勁道,立刻就會打掉一大截,想想做人做朋友,總算還不是一點味道都沒有。

    那一來,你想,萬大爺還死得成嗎?” 這一番侃侃而談,将洪鈞說得楞住了!心潮起伏,不知是痛是悔是遺憾?但有一點卻是清清楚楚能夠辨别的,想不到藹如竟有這樣有條有理,并且異常透徹的見解!從今以後,倒真要刮目相看了。

     ※※※ 半個月的功夫,不分晝夜,舌敝唇焦,張仲襄和洪鈞總算将萬士弘身後之事料理得有了結果。

    張仲襄代表萬家出面談判賠償時,不斷挂在口邊的一句話是:“死了,死了!人一死就什麼都了啦!”這近乎撒賴的口吻,還真管用,大部分貨主識趣,賠款能拿多少算多少。

    有那少數不甘心而硬争強索的,便由洪鈞出頭吵架,說他們逼死人命,萬家要打官司。

    于是張仲襄從旁排解,而話中暗着威脅,洪鈞與登萊青道,不是泛泛的關系,打起官司來,萬家定占上風。

    這樣說好說歹,和解了事。

     處分了一切的債務,萬士弘的遺屬還能剩下一萬兩銀子,張、洪二人便将萬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