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關燈
一到上海,第一件事當然是去訪萬士弘的朋友。

    此人姓吳,有五十多歲,一望而知是忠厚長者。

    洪鈞立刻就打定了主意,不必耍什麼花巧,隻将萬士弘的境況,據實相告好了。

     “吳老闆,”他等對方看完了信說:“你跟我那位萬大哥是老朋友,我也不必多說;萬大哥現在是在急難之中,要請你多幫忙。

    ” “言重、言重!”吳老闆搓着手,顯得有些着急、也有些為難,“萬大爺怎麼出了這樣一個大亂子?隻怕我力量太薄,幫不上忙。

    ” “吳老闆太客氣了。

    ”洪鈞開始感到困惑,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隻好這樣泛泛地答說。

     “決不是客氣。

    我的力量,确是有限。

    ”吳老闆說,“當初多虧萬大爺幫我的忙,度過難關;現在萬大爺的情形,跟我當年差不多。

    可是,他的難關,不是我能夠幫他度得過的,隻有盡自己的心。

    洪相公,請問你在上海有幾天的耽擱?” 洪鈞覺得他的語氣越來越不妙,便收斂了笑容,清清楚楚地答道:“我是專程來替萬大哥辦事的,隻要事情辦成,耽擱多少天都可以。

    ” “噢!”吳老闆沉吟了一會又問:“洪相公,住在哪裡?” “我住在寶源客棧。

    ” 于是吳老闆親自陪着洪鈞回到寶源客棧,又要為他具小酌接風。

    俗語說的是:“拿人家的手軟,吃人家的口軟”,洪鈞伯杯酒之間,隻能言歡,不能切切實實替萬士弘辦交涉,因而點水不漏、絕無通融地謝絕。

     吳老闆似乎有些快快之意,隻好告辭,“洪相公”,他說:“我盡力去想辦法;一弄好,馬上通知你。

    ” “什麼時候?” 吳老闆愣了一愣,然後答道:“也許今天、也許明天,最遲不會過後天中午。

    請洪相公随時等我的回音好了。

    ” 因為有這句話,洪鈞便隻好枯守在客棧中。

    他是怕吳老闆随時會再來;如果自己不在,便恰好給了他一個拖延的借口。

    所以寸步不敢離開。

     這是煩煞人的一件事!心挂蘇州、煙台兩地,而眼前“夷場”中的軟紅十丈,卻又可望而不可即。

    加以吳老闆的态度不可捉摸;而萬士弘的難關又不知可能度過?叫人懸念的事是這樣子多,以緻于一顆心再無踏實的時候,越覺得五月底的天氣懊熱不堪。

     度日如年地守到第二天午後,吳老闆滿頭大汗地奔了來;一進門便将緊握着的一個手巾包打開,裡面是兩張銀票。

     “洪相公,我盡力去辦,隻弄到一萬三千銀子。

    力量隻有這麼多,莫奈何!” 洪鈞既喜又驚且愧;原來以為吳老闆言詞暧昧,似乎看萬士弘遭受打擊,境況大不如前,起了異心。

    現在才知道自己錯了。

     “我的情形,可以跟洪相公談談――” 據吳老闆說,當他的茶莊瀕臨倒閉時,虧得有萬士弘所借的一幹銀子,方能撐住門面。

    使他覺得天無絕人之路,隻要自己昂起頭來去闖,沒有過不得的關。

    因有這番信心,才能大膽地下手捕捉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是他偶然聽到一個在洋行裡的朋友談起:“南北花旗開仗,棉花收成又不好,所以英國、印度都要到上海來采辦花衣。

    ”吳老闆是松江人,對于“花行”的情況,相當熟悉。

    松江、大倉一府一州所屬濱海出棉花的地方,每年在收割之前,便先抛售期貨,名為“兜包”。

    他心裡在想,既然洋商要來收買,花價一定會大漲。

    而且,不必等洋商到,隻要消息一傳開來,行情立刻就會有大變化,所以要搶得快。

     主意打定,随即動手,賤價賣掉茶莊存貨,又調動一筆款子,總共湊成三千銀子,以每包九兩二錢的價錢買進三百二十多包花衣。

    果然,不到二十天功夫,花價扶搖直上,每包由十一二兩漲到十七八兩,而後市還要看好。

     于是吳老闆心裡在想:花行本錢有限,先抛後補,無非經紀生意。

    上海的花價一漲,産地當然水漲船高,每包總要十四五兩,花行兩手空空,收現貨,交期貨,每包要虧到五六兩銀子,損失太大,就非出花樣不可了。

     最方便也最習見的花樣是摻水。

    每包淨花六十多斤,摻上十來斤的水,立刻滲入花内,外表是不容易看得出來的。

    這一來,斤兩憑空添了許多,成本便可減輕;但棉花就會變質,甚至發黴成為廢物。

     吳老闆将心比心,自覺遇到這樣窘迫難解的情形,恐亦不免出此下策。

    因而體諒花行,開誠布公地商量,“兜包”的期貨自願加價,可是交來的貨物,必須地道。

    花行感念他誠意相待,都能信守約定;而吳老闆雖然加了進貨的成本,但照市價結算下來,仍舊賺了萬把銀子。

    茶葉莊的房子本來是租來的,此時跟房東商量,買了下來,算是有了自己的基業。

     “洪相公,”吳老闆拿話題又拉回本行:“茶葉這行生意,也要靠‘洋莊’才會有大發展。

    今年二月裡杭州克複,我定了一批茶葉,已經運到上海。

    本想等市價好了再賣,現在也說不得了,隻好先殺價讓給同行。

    另外,我拿房地的‘道契’抵押了五千銀子,兩下湊成一萬三千。

    喏,都在這裡!請你收了,轉交萬大爺。

    實在是我力量有限,幫不上大忙。

    ” 聽完他這長長的一篇叙述,洪鈞的感想極多,心思極亂;除了為萬士弘稱謝以外,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

     等吳老闆辭去,他慢慢将心思靜下來,前前後後,仔細思量,不由得又悔又恨,自己做錯了一件事!張仲襄為萬士弘設計的本意是,取得一張與吳老闆合夥的契約,好作為一個傾家蕩産之餘,猶得苦守待時的退步。

    自己既未将話說清楚,在态度上又操之過急,仿佛唯恐人家不認賬似地。

    因而逼得吳老闆非如此不足以表明心迹! 這一萬三千銀子,對萬士弘并不見得有多大幫助;可是在吳老闆這方面的影響之大,卻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一批存貨,本可待價而沽,由此開辟了“銷洋莊”的路子,卻以賤價抛售,形成雙重損失;拿“道契”作押款,額外又添了債務。

    剛剛能夠站穩的一樁事業,經此頓挫,說不定又沉了下去。

     轉念到此,洪鈞異常不安,毫不考慮地趕到吳老闆那裡,重新談判。

     “我們都弄錯了!”他說,“當然,主要的是要怪我,話沒有說清楚。

    萬大哥信上所說的‘共患難,同甘苦’,不是指現在,是指将來。

    萬一他在煙台立腳不住,那時候要跟老兄來同甘共苦,一起經營,重創一番事業。

    這筆款子,說實話,對他也無濟于事;你老兄收了回去,另外換張合夥的合同給我,我就可以交代了。

    ” 吳老闆一面聽他的話,一面發楞;好一會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爽然若失的說:“原來洪相公,你是來試試我的!” “不敢,不敢!老兄,你誤會了。

    ” “是,是!”忠厚的吳老闆急忙道歉:“我失言了!洪相公,你不要見怪。

    ” “我不怪你,怪我自己。

    ”洪鈞将銀票往前推一推:“請收了!” 吳老闆覺得有些委屈。

    地産押款,因為事急求人,利息特重;存貨亦由于同樣的道理,殺價賤售,一進一出要差好幾百兩銀子。

    都隻為洪鈞的話說得不明不白,才遭此無謂的損失!卻又看萬士弘的份上,兼以初交客氣,什麼話都不便說,真是吃了個結結實實的啞巴虧。

     不過他的心地,厚道過人;轉念想想,人家是受人之托,不得不盡力相争,而且也不知道他的打算。

    他自己利害相關,應該問問清楚,細細磋商才是。

    這樣看來,倒是自己冒失,于人何尤? 這樣一想,便覺心平氣和,考慮了一下,從容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