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門,問萬家的聽差說:“是不是有船上的消息?”
“是!不過消息還不确實。
” 聽這回答,洪鈞心頭一寬,“你家老爺呢?”他問。
“在花廳裡。
我領洪三老爺去。
”那聽差又說:“張二老爺也在。
” 到花廳一看,除了張仲襄以外,還有好些陌生人,與萬士弘圍着一張圓桌在商量什麼。
看到萬士弘臉上,洪鈞心便往下一沉。
因為萬士弘的氣色極壞,真所謂“面如死灰”。
光看他這臉色,就可以想象得到,禍事不小。
“文卿,”他揚一揚手說:“我不能陪你。
” “你别管我,你别管我!”洪鈞趕緊答道:“我跟二哥談談。
” 于是他與張仲襄找個偏僻的地方坐下,問起消息;張仲襄黯然喟歎:“唉!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老大這個跟頭栽得不輕。
” “不是說,消息還不确實嗎?” “那是安撫被難家屬的話。
船、貨、十三條性命,都完了。
”張仲襄說:“損失不下五十萬!” “五十萬!”洪鈞失聲驚呼,“可真要傾家蕩産了!” “還得辦善後!十三家人家的撫恤,不是一筆小數目。
” “唉!怎麼闖這麼一場禍?”洪鈞忽然想起,“不都保了險的嗎?” “壞就壞在這上頭!”張仲襄頓一頓足,痛心地說:“船險過期了十天,沒有續保;貨色應保而未保。
都誤在一個司事手裡。
” 洪鈞倒抽一口冷氣,楞在那裡,好半晌說不出話來。
“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巨變!” “怎麼辦呢?”洪鈞泫然欲涕,“眼看老大遭此打擊,我們竟束手無策,豈不急煞人!” “是啊!連句安慰的話都說不上。
事到如今,什麼安慰都是多餘的。
且看他們商量下來怎麼說。
或許有可以為他奔走的地方。
” 洪鈞點點頭,茫然地坐着,心裡七上八下地亂想,會不會是消息誤傳,一場虛驚?是不是保險真的過了期而未曾續保?照常情而論,司事決不該如此糊塗,必是張仲襄弄錯了! 這樣想着,越發渴盼與萬士弘交談幾句。
無奈圓桌邊磋商,一時并無結束的迹象。
而窗外瞑色四合,窗内已須點燈。
張仲襄便說:“看樣子我們插不下手去,幫不上忙,不如走吧!回頭再來。
” “也好。
我們找個地方去消磨兩個時辰,再來聽消息。
” 等他們一站起身,萬士弘便即發覺,迎了上來問道:“你們要走?” “是!”張仲襄答說:“似乎一時用不着我們;我跟文卿到望海閣去坐坐。
有事,請大哥派人來招呼一聲,随喚随到。
” “好,好!就是這樣說。
今天我可不能陪你們了,等把麻煩料理清楚,我們好好喝一喝。
” 盡管萬士弘仍如平時一般,不減豪情快語,但洪鈞終不能不問:“大哥,事情到底怎麼樣了?” “别替我擔心!”萬士弘拍着他的背說:“你還是照常行事,該幹什麼幹什麼。
等你蘇州回來,煙消雲散,什麼麻煩都沒有了!” 是這樣有把握的語言和态度,洪鈞心頭一寬,帶着欣慰的微笑,陪張仲襄安步當車地到了望海閣。
望海閣這天沒有客――不是沒有客上門,而是李婆婆體諒女兒,将狎客盡皆辭謝。
因此,張仲襄敲了好一會的門,才見雙扉開啟。
藹如在樓梯口迎接,一見面便問:“張二爺,你怎麼有空來?” “怎麼?我今天就不該有空嗎?” 藹如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這句話,轉臉向洪鈞問道:“你不是到萬大爺家去了?” “我們就是從他那裡來。
” “是不是說萬大爺的買賣出了事?” “是小王媽告訴你的?”洪鈞忽然變得機警了,“你可關照小王媽,不要亂說。
” “怎麼?消息不确?” “确不确是一回事,有沒有人知道又是一回事。
” 藹如深深點頭,表示領悟;從她自己開始,便不談此事,隻問:“還沒有吃飯吧?” “一點不錯。
”張仲襄答說:“到你這裡,就是吃飯來的。
” “有,有!我到廚房看看去。
” 藹如一扭腰肢,飄然而去。
出了房門,便聽見她在說話,是對小王媽有所囑咐: “萬大爺家的事,到底怎麼樣,還不曉得。
做大買賣的,頂要緊的是信譽,我們要幫萬大爺穩住!你可千萬不能在外面多嘴。
如果有人問起,你懶得答理,就說不知道;願意跟人談談,就說萬大爺财雄勢大,沉條把船,算不了什麼!” “好!”張仲襄輕贊一聲,翹起大拇指,伸向洪鈞,是心悅誠服地贊藹如。
這是贊藹如識大體,通機警;而洪鈞卻仿佛自己受了恭維似地,不由得就浮現了得意的微笑。
不一會,藹如帶着小王媽來開飯,一把杯閑談,張仲襄又談萬士弘,“老大為人豪爽厚道,實在不該遭遇這樣的厄運!”他說,“而竟然如此,豈非天道無知?” “也不見得一定就失敗。
天道難測,或許有意外的機緣,化險為夷,亦未可知。
” “難!”張仲襄停杯不飲,“船破人亡,明擺在那裡的事實。
我真想不出有什麼化險為夷的意外機緣!” “我在想,”藹如接口說道:“萬大爺為人四海,再厚道不過,不但人緣好,總也交了好些好朋友。
就算這一次栽了大跟頭,将來亦總有再起來的時候。
” “對!”張仲襄欣然舉杯,“你這話說得好。
” 洪鈞亦黨心頭一寬。
想到自己的事,覺得有跟張仲襄商量的必要,“二哥,”他問,“我是不是緩些日子,再回蘇州?” 張仲襄點點頭:“這很值得斟酌。
照道理說,你回蘇州,并不是有什麼急事,似乎應該緩一緩,留在這裡跟老大共患難。
不過,照現在的情形看,他托你在上海辦的那件事,倒像是很有關系,甚至是一條退路。
” “那件事”是什麼,洪鈞當然知道,仔細想一想,張仲裹的看法不錯。
如果萬士弘真的到了傾家蕩産的地步,有那茶葉莊一千銀子的股份在那裡,至不濟可以股東的身份,親自參加經營,便是有了一個栖身之處。
這樣一想,洪鈞頓覺責任重大,有負荷不勝之感,因而提議:“二哥,我看得要你到上海走一趟。
商場的一切,我是外行,怕辦不好這個交涉。
” “這一層,你不必顧慮。
對方既然飲水思源,不忘舊思,如今見士弘遭此拂逆,更要感恩圖報。
你到了上海,不過代士弘立一份化借款為股本的合約而已。
不過事不宜遲。
” 洪鈞沉吟了一會,毅然決然地說:“好!我有船就走。
” “我知道明天就有一條沙船回上海。
” “那,我明天就走。
” “來得及嗎?”張仲襄問。
“沒有什麼來不及。
”洪鈞答說,“本來還想辦些土産送人,如今也隻好算了。
” “這也還來得及。
”張仲襄放下酒杯,轉臉說道:“藹如,請你替我裝半碗飯來。
我得找人到沙船上去接個頭。
” “我們一起走。
”洪鈞接着他的話說:“我先到老大那裡看一看。
” “也好。
我們就在老大那裡見面好了。
” 于是張仲襄和洪鈞匆匆飯罷,相偕離了望海閣。
藹如原以為洪鈞總有一句話交代,而竟無有;到送他們下樓時,她到底忍不住了,拉住他的衣服,悄悄問了一句:“今晚上你還來不來?” “要來!”洪鈞應聲而答。
話一出口才發覺不妥;萬士弘遭此挫折,困難重重,在他那裡也許徹夜籌謀,豈不是讓她白等一宵? 正想改口,卻讓藹如說在前面了:“我等你!”是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的聲音。
※※※ 在萬家,一直到午夜他們異姓手足才有交談的機會。
可是到了可以說話的時候,卻反而沒有話說;因為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萬士弘像一下子老了十年。
洪鈞看在眼裡,不禁想哭,“大哥!”他終于找到一句話說:“不要氣餒!” 萬士弘的嘴角牽動了一下,硬擠出一絲笑容,“你不要替我難過!”他說,“局面還不緻于不可救藥!人欠欠人,清理下來,還可以相抵。
” “大哥!”張仲襄緊接着他的話說:“我跟文卿商量過了,他明天就走,替你去料理茶莊的股份。
你是怎麼個打算?趁早交代文卿。
” “茶莊的股份?”萬士弘茫然不知所答;定一定神才想起來,“喔、喔,我倒忘記了。
千把銀子的事――” “大哥,”張仲襄打斷他的話說,“别看千把銀子,至少也是個退步。
我跟文卿的意思是,事到如今,你無須再客氣。
人家有難,你救過人家;現在你遭遇拂逆,人家也該幫你的忙。
其實也不是要人家幫忙,隻不過該歸你的歸你而已。
” “嗯!”萬士弘想一想問:“你倒說,該怎麼辦?” “自然是收股份。
當初人家是多少錢下本?” “他跟我說過,是三千兩銀子的本錢。
” “現在就是四千兩了,你有四分之一的股份在内。
”張仲襄說,“大哥,我替你寫一封切切實實的信。
就說全權委托文卿,代表你立一張合夥經營的筆據,你看如何?” “也好!”萬士弘問道:“明天有船嗎?” “有一條沙船,明天趁午潮出口,我已經替文卿講好了,搭那條船走。
” “沙船?”萬士弘躊躇着說:“這兩天風浪很大,我真有點不大放心。
” 到這樣的地步,萬士弘依舊關懷着他人行旅的安危,着實令人感動;洪鈞不知哪裡來的膽量,挺一挺腰闆,很不在乎地說:“大哥,你盡管放心!絕無危險。
” 萬士弘笑了,是自覺安慰的笑;五月十三關帝廟結盟,畢竟有些用處。
“我有你們兩位共患難的兄弟,我還怕什麼?”他拍拍洪鈞的肩說,“我也懂點麻衣相法,你的福命大,一定一路順風。
” “時候不早了。
我先把文卿要帶去的信寫起來!”說着,張仲襄走向書桌,與萬士弘商議着重新寫過一封信,又交代了幾句辦交涉必須注意的要點,将洪鈞送走。
他自己仍舊留了下來,要了解萬士弘如何應付難關。
洪鈞便直投望海閣會踐約會。
走到半途,空中飄下雨點,好在望海閣已經在望,緊一緊腳步,一口氣趕到。
隻見大門虛掩,樓頭燈火熒然,顯然的,藹如正在等候。
推門進去,有打雜的來接過他手裡的燈籠,送到樓梯口;阿翠迎了上來,高興地說:“總算來了!” “怎麼?”洪鈞在她臉上擰了一把,“當我說了話不算?” “總當三爺在萬大爺家有事,分不開身。
”阿翠又說:“遲來一步,就要淋雨了。
” 就這樣已經顯得有些狼狽;一上樓,主婢二人先拿幹毛巾替洪鈞抹幹頭面衣服上的水漬。
接着,小王媽端來一個托盤,四碟小菜一盂粥,請洪鈞宵夜。
這使得洪鈞記起一件事,随即歉然說道:“你兒子的事,隻好等我回來再說了。
” “是!不急。
”小王媽答說,“将來要請三爺栽培。
” “三爺,”藹如接口問道:“你看阿培怎麼樣?” “很聰明、很好的一個孩子。
” “這樣說,是中意了!既然如此,”藹如轉臉向小王媽說,“你明天就把阿培喊回家來!燕子窠那種地方,越早離開越好。
” “好的。
”小王媽欣然同意,向阿翠招一招手,一起下樓,好讓洪鈞與藹如話别。
就這時隐隐雷聲,從海上而來;正當洪鈞與藹如側耳凝神,細辨雨勢時,隻聽從空而降的霹靂,如天崩地訴般,将望海閣的門窗都震得格格作響。
藹如粉面失色,但極力保持着鎮靜;洪鈞急忙一把将她攬在懷中,輕拍着她的背,作為撫慰。
暴雷一個接一個,閃電一道接一道,而最可怕的卻是雨勢,那種緊密的喧嘩之聲,直如翻江倒海。
加以風聲、潮聲,雜然并作。
洪鈞與藹如的耳中,都是嗡嗡作響,相顧驚駭,緊緊抱在一起。
不知隔了多久,發覺雨勢漸小,但風卻更大了。
奔騰澎湃的大潮,一波接一波,似乎直到樓前。
風掀窗帷,暗沉沉一片。
而在藹如的感覺中,卻似有無數光怪陸離、猙獰兇惡的怪物,在半空中張牙舞爪,作勢下噬。
驚悸之餘,喘息着說:“三爺,你明天不要走!” 他了解她的心情;而且他自己也确有些膽怯。
可是,他無法想象明天如果不走,張仲襄和萬士弘對他會有怎麼樣的觀感? “這樣的天氣太壞了,到煙台以來,我還是第一次遇見。
隻怕明天什麼船都要停航了。
” 這一說,提醒了洪鈞,頓覺心頭一寬,“如果停航,”他說,“我自然不走。
” “就是船能出海,你也不要走。
犯不着冒險。
” “不!”洪鈞的想法很單純,以船的動靜為動靜,“隻要有船,我非走不可!” “為什麼呢?真有那麼急?” “其實倒也不争在幾天的功夫。
不過講義氣就管不得那麼多了。
” 這句話發生了洪鈞做夢都不會想到的效果。
藹如已經深銘心版了:洪鈞是個為朋友不惜出生入死,從井救人的義氣男兒。
因為如此,她雖然仍舊不放心他去涉曆可以預見的風濤之險,可是甯願暗地裡擔驚受怕,不願作任何勸阻。
因為她自負不同于一般的庸俗女子,覺得阻撓洪鈞去行快仗義是件可羞可卑的事。
就這片刻之間,她的心境一變,原本打疊着無數的離情别意,待并肩低訴,此時一齊收起,隻問歸程:“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情形變過了!”洪鈞答說,“本來是回去看看娘親的,現在變成是替萬大爺去奔走,當然早去早回。
大概二十天功夫,我們又可以見面了。
” “但願諸事順利,萬大爺安度難關。
不然――”藹如沒有再說下去,隻幽幽地歎了口氣。
“不然如何?” “不然,就太叫人灰心了!好人沒有好報。
” “不會。
好人必有好報!藹如,”洪鈞突然問道:“我在想,明天這個時候,我們倆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你會不會想我?” 藹如一楞,然後莊容答道:“那是自讨苦吃!我才不會那麼傻。
排遣的方法也多得很,看看書,寫寫字,聊聊天,望望海,日子也很容易混過去。
” 這樣的回答,出乎洪鈞的意料。
正在想不明白,而偶然一瞥,發現她眼角淚珠瑩然,頓時恍然大悟。
她是借此開導,勸他别後莫以相思自苦。
用心之深,着實令人感激。
“藹如,”洪鈞激動了,“古人有言,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不想我的知己,出于紅粉。
” “不敢當!”藹如是真的有着惶恐的感覺,怕洪鈞對她期望太深,将來會很失望,隻是這層意思想得到,說不出,隻有一再重複:“不敢當,不敢當。
” “你不必謙虛,反正你對我的一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洪鈞更引一句佛家的話:“‘譬如食蜜,中邊皆甜’。
” 這一說,使得藹如惶恐之感更深,趕緊将話題扯了開去,“蜜倒沒有!”她說,“粥也冷了。
我叫人去換熱的來。
” “不!我不餓。
倒想喝點酒。
” “有葡萄酒,我去拿。
” 由酒上又引出感慨,原來酒是萬士弘送的。
煙台出葡萄,萬士弘打算聘請法國技師釀制葡萄酒,期以十年,必可成功。
去年試釀了好些,窖藏經歲,廣贈親朋品嘗。
如今看來,這個打算将要成為泡影了。
因此,原就嫌酸的這瓶葡萄酒,越發令人攢眉;洪鈞隻飲得一杯,意興便已闌珊。
而窗外風雨未歇,欲歸不可,未免躊躇。
于是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洪鈞在偶然的注意中,驚奇地發現雨聲減低了。
先當是自己的錯覺,但看到藹如也在側耳靜聽,知道自己不錯。
“雨小了!”他說。
“風也小了!”藹如面有欣慰之色。
兩人繼續凝神靜聽,雖仍沉默,并不難堪。
不久,小王媽上樓,一面收拾殘肴,一面說道:“我去打水來,三爺洗洗臉請安歇吧。
” 洪鈞又躊躇了。
看藹如并未答話,心中微有反感,但也因此使他下了決心,“不!”他毅然答說:“我的行李還沒有理好。
雨小得多了,我還是回去。
” 藹如也在躊躇。
她想留他,可又怕有着說不完的話,害他通宵不寐。
就這沉吟之際,洪鈞已經站起身來;她不由自主地伸手拉住他的衣服,遲疑地說:“要不你就歇在這裡。
” 洪鈞忽然有一種不願随人擺布的傲氣,使勁搖一搖頭,“不必!”他說。
“我一定得回去。
” “那麼,我明天去送你。
” “不要!”洪鈞言不由衷地,“不要麻煩你。
” 藹如覺得有些話不投機的味道,就不再多說。
小王媽見此光景,料知洪鈞是走定了,便下樓關照打雜的老劉,點起燈籠,送他回家。
雨倒是停了。
一街的流潦,路很不好走。
洪鈞有着說不出的懊惱,自己都想不明白,一直是好好的,何以臨别之時,弄成這般模樣?
” 聽這回答,洪鈞心頭一寬,“你家老爺呢?”他問。
“在花廳裡。
我領洪三老爺去。
”那聽差又說:“張二老爺也在。
” 到花廳一看,除了張仲襄以外,還有好些陌生人,與萬士弘圍着一張圓桌在商量什麼。
看到萬士弘臉上,洪鈞心便往下一沉。
因為萬士弘的氣色極壞,真所謂“面如死灰”。
光看他這臉色,就可以想象得到,禍事不小。
“文卿,”他揚一揚手說:“我不能陪你。
” “你别管我,你别管我!”洪鈞趕緊答道:“我跟二哥談談。
” 于是他與張仲襄找個偏僻的地方坐下,問起消息;張仲襄黯然喟歎:“唉!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老大這個跟頭栽得不輕。
” “不是說,消息還不确實嗎?” “那是安撫被難家屬的話。
船、貨、十三條性命,都完了。
”張仲襄說:“損失不下五十萬!” “五十萬!”洪鈞失聲驚呼,“可真要傾家蕩産了!” “還得辦善後!十三家人家的撫恤,不是一筆小數目。
” “唉!怎麼闖這麼一場禍?”洪鈞忽然想起,“不都保了險的嗎?” “壞就壞在這上頭!”張仲襄頓一頓足,痛心地說:“船險過期了十天,沒有續保;貨色應保而未保。
都誤在一個司事手裡。
” 洪鈞倒抽一口冷氣,楞在那裡,好半晌說不出話來。
“做夢都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巨變!” “怎麼辦呢?”洪鈞泫然欲涕,“眼看老大遭此打擊,我們竟束手無策,豈不急煞人!” “是啊!連句安慰的話都說不上。
事到如今,什麼安慰都是多餘的。
且看他們商量下來怎麼說。
或許有可以為他奔走的地方。
” 洪鈞點點頭,茫然地坐着,心裡七上八下地亂想,會不會是消息誤傳,一場虛驚?是不是保險真的過了期而未曾續保?照常情而論,司事決不該如此糊塗,必是張仲襄弄錯了! 這樣想着,越發渴盼與萬士弘交談幾句。
無奈圓桌邊磋商,一時并無結束的迹象。
而窗外瞑色四合,窗内已須點燈。
張仲襄便說:“看樣子我們插不下手去,幫不上忙,不如走吧!回頭再來。
” “也好。
我們找個地方去消磨兩個時辰,再來聽消息。
” 等他們一站起身,萬士弘便即發覺,迎了上來問道:“你們要走?” “是!”張仲襄答說:“似乎一時用不着我們;我跟文卿到望海閣去坐坐。
有事,請大哥派人來招呼一聲,随喚随到。
” “好,好!就是這樣說。
今天我可不能陪你們了,等把麻煩料理清楚,我們好好喝一喝。
” 盡管萬士弘仍如平時一般,不減豪情快語,但洪鈞終不能不問:“大哥,事情到底怎麼樣了?” “别替我擔心!”萬士弘拍着他的背說:“你還是照常行事,該幹什麼幹什麼。
等你蘇州回來,煙消雲散,什麼麻煩都沒有了!” 是這樣有把握的語言和态度,洪鈞心頭一寬,帶着欣慰的微笑,陪張仲襄安步當車地到了望海閣。
望海閣這天沒有客――不是沒有客上門,而是李婆婆體諒女兒,将狎客盡皆辭謝。
因此,張仲襄敲了好一會的門,才見雙扉開啟。
藹如在樓梯口迎接,一見面便問:“張二爺,你怎麼有空來?” “怎麼?我今天就不該有空嗎?” 藹如不知道怎麼回答他這句話,轉臉向洪鈞問道:“你不是到萬大爺家去了?” “我們就是從他那裡來。
” “是不是說萬大爺的買賣出了事?” “是小王媽告訴你的?”洪鈞忽然變得機警了,“你可關照小王媽,不要亂說。
” “怎麼?消息不确?” “确不确是一回事,有沒有人知道又是一回事。
” 藹如深深點頭,表示領悟;從她自己開始,便不談此事,隻問:“還沒有吃飯吧?” “一點不錯。
”張仲襄答說:“到你這裡,就是吃飯來的。
” “有,有!我到廚房看看去。
” 藹如一扭腰肢,飄然而去。
出了房門,便聽見她在說話,是對小王媽有所囑咐: “萬大爺家的事,到底怎麼樣,還不曉得。
做大買賣的,頂要緊的是信譽,我們要幫萬大爺穩住!你可千萬不能在外面多嘴。
如果有人問起,你懶得答理,就說不知道;願意跟人談談,就說萬大爺财雄勢大,沉條把船,算不了什麼!” “好!”張仲襄輕贊一聲,翹起大拇指,伸向洪鈞,是心悅誠服地贊藹如。
這是贊藹如識大體,通機警;而洪鈞卻仿佛自己受了恭維似地,不由得就浮現了得意的微笑。
不一會,藹如帶着小王媽來開飯,一把杯閑談,張仲襄又談萬士弘,“老大為人豪爽厚道,實在不該遭遇這樣的厄運!”他說,“而竟然如此,豈非天道無知?” “也不見得一定就失敗。
天道難測,或許有意外的機緣,化險為夷,亦未可知。
” “難!”張仲襄停杯不飲,“船破人亡,明擺在那裡的事實。
我真想不出有什麼化險為夷的意外機緣!” “我在想,”藹如接口說道:“萬大爺為人四海,再厚道不過,不但人緣好,總也交了好些好朋友。
就算這一次栽了大跟頭,将來亦總有再起來的時候。
” “對!”張仲襄欣然舉杯,“你這話說得好。
” 洪鈞亦黨心頭一寬。
想到自己的事,覺得有跟張仲襄商量的必要,“二哥,”他問,“我是不是緩些日子,再回蘇州?” 張仲襄點點頭:“這很值得斟酌。
照道理說,你回蘇州,并不是有什麼急事,似乎應該緩一緩,留在這裡跟老大共患難。
不過,照現在的情形看,他托你在上海辦的那件事,倒像是很有關系,甚至是一條退路。
” “那件事”是什麼,洪鈞當然知道,仔細想一想,張仲裹的看法不錯。
如果萬士弘真的到了傾家蕩産的地步,有那茶葉莊一千銀子的股份在那裡,至不濟可以股東的身份,親自參加經營,便是有了一個栖身之處。
這樣一想,洪鈞頓覺責任重大,有負荷不勝之感,因而提議:“二哥,我看得要你到上海走一趟。
商場的一切,我是外行,怕辦不好這個交涉。
” “這一層,你不必顧慮。
對方既然飲水思源,不忘舊思,如今見士弘遭此拂逆,更要感恩圖報。
你到了上海,不過代士弘立一份化借款為股本的合約而已。
不過事不宜遲。
” 洪鈞沉吟了一會,毅然決然地說:“好!我有船就走。
” “我知道明天就有一條沙船回上海。
” “那,我明天就走。
” “來得及嗎?”張仲襄問。
“沒有什麼來不及。
”洪鈞答說,“本來還想辦些土産送人,如今也隻好算了。
” “這也還來得及。
”張仲襄放下酒杯,轉臉說道:“藹如,請你替我裝半碗飯來。
我得找人到沙船上去接個頭。
” “我們一起走。
”洪鈞接着他的話說:“我先到老大那裡看一看。
” “也好。
我們就在老大那裡見面好了。
” 于是張仲襄和洪鈞匆匆飯罷,相偕離了望海閣。
藹如原以為洪鈞總有一句話交代,而竟無有;到送他們下樓時,她到底忍不住了,拉住他的衣服,悄悄問了一句:“今晚上你還來不來?” “要來!”洪鈞應聲而答。
話一出口才發覺不妥;萬士弘遭此挫折,困難重重,在他那裡也許徹夜籌謀,豈不是讓她白等一宵? 正想改口,卻讓藹如說在前面了:“我等你!”是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的聲音。
※※※ 在萬家,一直到午夜他們異姓手足才有交談的機會。
可是到了可以說話的時候,卻反而沒有話說;因為千言萬語,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萬士弘像一下子老了十年。
洪鈞看在眼裡,不禁想哭,“大哥!”他終于找到一句話說:“不要氣餒!” 萬士弘的嘴角牽動了一下,硬擠出一絲笑容,“你不要替我難過!”他說,“局面還不緻于不可救藥!人欠欠人,清理下來,還可以相抵。
” “大哥!”張仲襄緊接着他的話說:“我跟文卿商量過了,他明天就走,替你去料理茶莊的股份。
你是怎麼個打算?趁早交代文卿。
” “茶莊的股份?”萬士弘茫然不知所答;定一定神才想起來,“喔、喔,我倒忘記了。
千把銀子的事――” “大哥,”張仲襄打斷他的話說,“别看千把銀子,至少也是個退步。
我跟文卿的意思是,事到如今,你無須再客氣。
人家有難,你救過人家;現在你遭遇拂逆,人家也該幫你的忙。
其實也不是要人家幫忙,隻不過該歸你的歸你而已。
” “嗯!”萬士弘想一想問:“你倒說,該怎麼辦?” “自然是收股份。
當初人家是多少錢下本?” “他跟我說過,是三千兩銀子的本錢。
” “現在就是四千兩了,你有四分之一的股份在内。
”張仲襄說,“大哥,我替你寫一封切切實實的信。
就說全權委托文卿,代表你立一張合夥經營的筆據,你看如何?” “也好!”萬士弘問道:“明天有船嗎?” “有一條沙船,明天趁午潮出口,我已經替文卿講好了,搭那條船走。
” “沙船?”萬士弘躊躇着說:“這兩天風浪很大,我真有點不大放心。
” 到這樣的地步,萬士弘依舊關懷着他人行旅的安危,着實令人感動;洪鈞不知哪裡來的膽量,挺一挺腰闆,很不在乎地說:“大哥,你盡管放心!絕無危險。
” 萬士弘笑了,是自覺安慰的笑;五月十三關帝廟結盟,畢竟有些用處。
“我有你們兩位共患難的兄弟,我還怕什麼?”他拍拍洪鈞的肩說,“我也懂點麻衣相法,你的福命大,一定一路順風。
” “時候不早了。
我先把文卿要帶去的信寫起來!”說着,張仲襄走向書桌,與萬士弘商議着重新寫過一封信,又交代了幾句辦交涉必須注意的要點,将洪鈞送走。
他自己仍舊留了下來,要了解萬士弘如何應付難關。
洪鈞便直投望海閣會踐約會。
走到半途,空中飄下雨點,好在望海閣已經在望,緊一緊腳步,一口氣趕到。
隻見大門虛掩,樓頭燈火熒然,顯然的,藹如正在等候。
推門進去,有打雜的來接過他手裡的燈籠,送到樓梯口;阿翠迎了上來,高興地說:“總算來了!” “怎麼?”洪鈞在她臉上擰了一把,“當我說了話不算?” “總當三爺在萬大爺家有事,分不開身。
”阿翠又說:“遲來一步,就要淋雨了。
” 就這樣已經顯得有些狼狽;一上樓,主婢二人先拿幹毛巾替洪鈞抹幹頭面衣服上的水漬。
接着,小王媽端來一個托盤,四碟小菜一盂粥,請洪鈞宵夜。
這使得洪鈞記起一件事,随即歉然說道:“你兒子的事,隻好等我回來再說了。
” “是!不急。
”小王媽答說,“将來要請三爺栽培。
” “三爺,”藹如接口問道:“你看阿培怎麼樣?” “很聰明、很好的一個孩子。
” “這樣說,是中意了!既然如此,”藹如轉臉向小王媽說,“你明天就把阿培喊回家來!燕子窠那種地方,越早離開越好。
” “好的。
”小王媽欣然同意,向阿翠招一招手,一起下樓,好讓洪鈞與藹如話别。
就這時隐隐雷聲,從海上而來;正當洪鈞與藹如側耳凝神,細辨雨勢時,隻聽從空而降的霹靂,如天崩地訴般,将望海閣的門窗都震得格格作響。
藹如粉面失色,但極力保持着鎮靜;洪鈞急忙一把将她攬在懷中,輕拍着她的背,作為撫慰。
暴雷一個接一個,閃電一道接一道,而最可怕的卻是雨勢,那種緊密的喧嘩之聲,直如翻江倒海。
加以風聲、潮聲,雜然并作。
洪鈞與藹如的耳中,都是嗡嗡作響,相顧驚駭,緊緊抱在一起。
不知隔了多久,發覺雨勢漸小,但風卻更大了。
奔騰澎湃的大潮,一波接一波,似乎直到樓前。
風掀窗帷,暗沉沉一片。
而在藹如的感覺中,卻似有無數光怪陸離、猙獰兇惡的怪物,在半空中張牙舞爪,作勢下噬。
驚悸之餘,喘息着說:“三爺,你明天不要走!” 他了解她的心情;而且他自己也确有些膽怯。
可是,他無法想象明天如果不走,張仲襄和萬士弘對他會有怎麼樣的觀感? “這樣的天氣太壞了,到煙台以來,我還是第一次遇見。
隻怕明天什麼船都要停航了。
” 這一說,提醒了洪鈞,頓覺心頭一寬,“如果停航,”他說,“我自然不走。
” “就是船能出海,你也不要走。
犯不着冒險。
” “不!”洪鈞的想法很單純,以船的動靜為動靜,“隻要有船,我非走不可!” “為什麼呢?真有那麼急?” “其實倒也不争在幾天的功夫。
不過講義氣就管不得那麼多了。
” 這句話發生了洪鈞做夢都不會想到的效果。
藹如已經深銘心版了:洪鈞是個為朋友不惜出生入死,從井救人的義氣男兒。
因為如此,她雖然仍舊不放心他去涉曆可以預見的風濤之險,可是甯願暗地裡擔驚受怕,不願作任何勸阻。
因為她自負不同于一般的庸俗女子,覺得阻撓洪鈞去行快仗義是件可羞可卑的事。
就這片刻之間,她的心境一變,原本打疊着無數的離情别意,待并肩低訴,此時一齊收起,隻問歸程:“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情形變過了!”洪鈞答說,“本來是回去看看娘親的,現在變成是替萬大爺去奔走,當然早去早回。
大概二十天功夫,我們又可以見面了。
” “但願諸事順利,萬大爺安度難關。
不然――”藹如沒有再說下去,隻幽幽地歎了口氣。
“不然如何?” “不然,就太叫人灰心了!好人沒有好報。
” “不會。
好人必有好報!藹如,”洪鈞突然問道:“我在想,明天這個時候,我們倆心裡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你會不會想我?” 藹如一楞,然後莊容答道:“那是自讨苦吃!我才不會那麼傻。
排遣的方法也多得很,看看書,寫寫字,聊聊天,望望海,日子也很容易混過去。
” 這樣的回答,出乎洪鈞的意料。
正在想不明白,而偶然一瞥,發現她眼角淚珠瑩然,頓時恍然大悟。
她是借此開導,勸他别後莫以相思自苦。
用心之深,着實令人感激。
“藹如,”洪鈞激動了,“古人有言,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不想我的知己,出于紅粉。
” “不敢當!”藹如是真的有着惶恐的感覺,怕洪鈞對她期望太深,将來會很失望,隻是這層意思想得到,說不出,隻有一再重複:“不敢當,不敢當。
” “你不必謙虛,反正你對我的一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不,”洪鈞更引一句佛家的話:“‘譬如食蜜,中邊皆甜’。
” 這一說,使得藹如惶恐之感更深,趕緊将話題扯了開去,“蜜倒沒有!”她說,“粥也冷了。
我叫人去換熱的來。
” “不!我不餓。
倒想喝點酒。
” “有葡萄酒,我去拿。
” 由酒上又引出感慨,原來酒是萬士弘送的。
煙台出葡萄,萬士弘打算聘請法國技師釀制葡萄酒,期以十年,必可成功。
去年試釀了好些,窖藏經歲,廣贈親朋品嘗。
如今看來,這個打算将要成為泡影了。
因此,原就嫌酸的這瓶葡萄酒,越發令人攢眉;洪鈞隻飲得一杯,意興便已闌珊。
而窗外風雨未歇,欲歸不可,未免躊躇。
于是出現了短暫的沉默。
洪鈞在偶然的注意中,驚奇地發現雨聲減低了。
先當是自己的錯覺,但看到藹如也在側耳靜聽,知道自己不錯。
“雨小了!”他說。
“風也小了!”藹如面有欣慰之色。
兩人繼續凝神靜聽,雖仍沉默,并不難堪。
不久,小王媽上樓,一面收拾殘肴,一面說道:“我去打水來,三爺洗洗臉請安歇吧。
” 洪鈞又躊躇了。
看藹如并未答話,心中微有反感,但也因此使他下了決心,“不!”他毅然答說:“我的行李還沒有理好。
雨小得多了,我還是回去。
” 藹如也在躊躇。
她想留他,可又怕有着說不完的話,害他通宵不寐。
就這沉吟之際,洪鈞已經站起身來;她不由自主地伸手拉住他的衣服,遲疑地說:“要不你就歇在這裡。
” 洪鈞忽然有一種不願随人擺布的傲氣,使勁搖一搖頭,“不必!”他說。
“我一定得回去。
” “那麼,我明天去送你。
” “不要!”洪鈞言不由衷地,“不要麻煩你。
” 藹如覺得有些話不投機的味道,就不再多說。
小王媽見此光景,料知洪鈞是走定了,便下樓關照打雜的老劉,點起燈籠,送他回家。
雨倒是停了。
一街的流潦,路很不好走。
洪鈞有着說不出的懊惱,自己都想不明白,一直是好好的,何以臨别之時,弄成這般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