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科場奇聞
關燈
小
中
大
手;願意在下兩場冒名頂替他入場。
朱秀才倒還有些膽怯,無奈吳老者頗為熱心,盛情難卻之下,唯有依從。
“向來科場隻能免賄賂,不能免人情。
主司賣關節犯法,送關節就情有可原。
我跟你的情形也是一樣。
不過,外人不知實情,倘或發覺了,也是件不得了的事;所以這兩次場期,你千萬不能露面,最好到深山古寺去躲一躲。
而且要記住,決不能透露身分姓名。
” “是!謹遵台教。
” “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吳老者看着那塊古老的硯台說:“發榜以後,以此見賜,如何?” “應該。
何用榜後,此刻就請帶了過去。
” 吳老者欣然接受,将他自己所用的一塊硯台送來給朱秀才作謄卷之用;自己攜着那方來自日本的“壓艙石”,回到号舍中細細玩賞。
” 第二天出場,一朱秀才将吳老者邀到旅寓,置酒款待,結成極好的朋友。
到了第二場進場,朱秀才特地關照仆人,不必“送場”;其實是飄然出城,一個人去逛了九溪十八澗。
不過心裡卻不甚安逸,深怕吳老者冒名頂替,會被發覺。
幸好三場之中,隻有頭一場搜檢查問得嚴;二三兩場便松得多,加以吳老者剪短了胡子,又生得後生,七十開外的老翁,看來六十不到,與吳秀才的年貌,正複相當,所以順順利利地做了一回槍手。
不日發榜,吳老者的文章有價;朱秀才現現成成做了一位孝廉公。
“這就是朱秀才的鄰居,有恩報恩,托夢叮囑,非要他帶一方最好的硯台的緣故。
”陶通判說,“這種報恩的事很多,隻不過冥冥中受福,不為人知而已。
至于有怨報怨,必是出了新聞,曉得的人就多了。
我也可以講一兩件你聽聽。
” 其實,陶通判所講的故事,亦未必是有怨報怨,有人在号舍中上了吊;有人得了失心瘋,大鬧科場;有人在卷子裡自陳陰私,以緻貼出藍榜,凡此莫可究法原因的不幸之事,又無法解釋,便都歸之于怨鬼報仇之說了。
陶通判的話是言者有心了,意思中仿佛暗示邵定侯;你自己捉摸,如果曾造過孽,還是不要下場的好,否則怨鬼在闱中報怨是“法所不禁”的,重則送命,輕則丢醜丢得難以做人。
在邵定侯,雖未想到陶通判是有意諷勸;但闱中報怨的故事,确是使得他驚心動魄,幾乎不能保持平靜。
這種臉色看在陶通判眼裡,感受相當深刻;越發佩服池大老爺了。
講完追蹤經過,陶通判對池大老爺說:“直到那時候我才相信,老大哥的判斷一點不錯;那一案跟邵某人有極大的關系。
抱歉的是,我有辱尊命;不過,我可以保他,一定到案。
” 事到如今,徒然怨責,無補實際,反而傷了朋友的感情;池大老爺唯有報以苦笑。
案子當然壓下來了。
隻是他暗中還很用心;知道刑房書辦不甚可靠;隻命小福加意尋訪地道的木匠,和那假冒招贅女婿投水的人。
小福不是本地人,形蹤又不能太顯豁;自然枉費心力,曠日無功。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鄉試終了,并已發榜;邵定侯榜上無名。
池大老爺便将陶通判請了來,催他去找邵定候來到案。
這是陶通判義不容辭的事,滿口應諾,當時在池大老爺那裡寫了一封極其切實的信,交驿站專遞邵定侯在杭州的旅寓。
陶通判并且表示,如果邵定侯遷延不至,他親自到杭州去辦交涉,非要将此人弄來歸案不可。
三天過去,邵定候有了回信,說是十天以内,必“回紹興。
而與此同時,浙江藩司衙門有一通“劄子”,下到山陰縣,說有緊要公事商談,召喚縣令進省,越快越好。
池大老爺頗為疑惑,不知是何緊要公事?唯有匆匆收拾行李,将印把子交了給“二老爺”護理,帶着小福趕緊上省。
一到就投手本禀見,落司延請入内,見面便拱手道賀:“恭喜,恭喜!” 池大老爺急忙請安還禮:“不敢當!”站起身來問道:“請大人明示,喜從何來?” “我給你看一封公文,你就知道了。
” 鈴着紫泥大印的公文,是巡撫晏端書下給藩司的,說接到兩江總督何桂清的咨文,奏調山陰縣知縣池某赴江蘇聽候差遣。
現在軍務倥偬,需人甚亟,除具折出奏以外,請先饬池某人即日赴滬,到蘇松太道薛煥那裡報到。
照用人的規矩,地方大吏除了不準奏調兼講官或在内廷、可以專折言事的翰林以外,其餘道員以下的外官、五品以下的京官,都可以奏請調用。
尤其是軍與期間,格外方便;而況兩江總督雖與浙江巡撫并無統屬關系,但何桂清正是聖眷優隆的時候,不能不加尊重,所以晏端書接到咨文,立即交給藩司處理。
這未免突兀;池大老爺問道:“何制軍素無淵源,何以有此一舉?卑職倒費猜疑了。
” “怎麼?”藩司詫異地問“老兄事前竟無所聞?” “一點不知道。
” “這就奇了。
”藩司眨着眼說:“據我所知,是預備派你當軍裝局的委員,這是個肥缺;跟洋人買槍炮子藥,起碼一個九五扣。
這個日進鬥金的差使,我隻當是老兄自已謀幹而來的。
” “不是,決不是!”池大老爺極力分辯,“做夢也沒有想到有這回事。
””那真成了怪事!”藩司想了一下說道,“閑話且丢開。
老兄也不必回縣了;我派人署理。
如果稍為有點虧空,我叫後任替你彌補就是。
” 如此相待,不能不令人感激,池大老爺又請個安:“大人栽培之恩,真正不曉得如何報答了?不過這事出得奇怪,容卑職先去打聽一下;明日再來禀見,此刻還求大人先不要‘挂牌’了。
” “也好,明天我等你的回話。
” 池大老爺已經疑心到邵定候出的花樣;辭出藩司衙門立刻去看一個朋友,也是候補知縣,外号“路路通”,人頭極熟,消息極靈,托他打聽其事。
第二天就将詳細情形都打聽到了;“路路通”說:“老兄,有人仇将恩報,托了一個大有力量的人,替你謀到了這麼一個好差使
朱秀才倒還有些膽怯,無奈吳老者頗為熱心,盛情難卻之下,唯有依從。
“向來科場隻能免賄賂,不能免人情。
主司賣關節犯法,送關節就情有可原。
我跟你的情形也是一樣。
不過,外人不知實情,倘或發覺了,也是件不得了的事;所以這兩次場期,你千萬不能露面,最好到深山古寺去躲一躲。
而且要記住,決不能透露身分姓名。
” “是!謹遵台教。
” “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吳老者看着那塊古老的硯台說:“發榜以後,以此見賜,如何?” “應該。
何用榜後,此刻就請帶了過去。
” 吳老者欣然接受,将他自己所用的一塊硯台送來給朱秀才作謄卷之用;自己攜着那方來自日本的“壓艙石”,回到号舍中細細玩賞。
” 第二天出場,一朱秀才将吳老者邀到旅寓,置酒款待,結成極好的朋友。
到了第二場進場,朱秀才特地關照仆人,不必“送場”;其實是飄然出城,一個人去逛了九溪十八澗。
不過心裡卻不甚安逸,深怕吳老者冒名頂替,會被發覺。
幸好三場之中,隻有頭一場搜檢查問得嚴;二三兩場便松得多,加以吳老者剪短了胡子,又生得後生,七十開外的老翁,看來六十不到,與吳秀才的年貌,正複相當,所以順順利利地做了一回槍手。
不日發榜,吳老者的文章有價;朱秀才現現成成做了一位孝廉公。
“這就是朱秀才的鄰居,有恩報恩,托夢叮囑,非要他帶一方最好的硯台的緣故。
”陶通判說,“這種報恩的事很多,隻不過冥冥中受福,不為人知而已。
至于有怨報怨,必是出了新聞,曉得的人就多了。
我也可以講一兩件你聽聽。
” 其實,陶通判所講的故事,亦未必是有怨報怨,有人在号舍中上了吊;有人得了失心瘋,大鬧科場;有人在卷子裡自陳陰私,以緻貼出藍榜,凡此莫可究法原因的不幸之事,又無法解釋,便都歸之于怨鬼報仇之說了。
陶通判的話是言者有心了,意思中仿佛暗示邵定侯;你自己捉摸,如果曾造過孽,還是不要下場的好,否則怨鬼在闱中報怨是“法所不禁”的,重則送命,輕則丢醜丢得難以做人。
在邵定侯,雖未想到陶通判是有意諷勸;但闱中報怨的故事,确是使得他驚心動魄,幾乎不能保持平靜。
這種臉色看在陶通判眼裡,感受相當深刻;越發佩服池大老爺了。
講完追蹤經過,陶通判對池大老爺說:“直到那時候我才相信,老大哥的判斷一點不錯;那一案跟邵某人有極大的關系。
抱歉的是,我有辱尊命;不過,我可以保他,一定到案。
” 事到如今,徒然怨責,無補實際,反而傷了朋友的感情;池大老爺唯有報以苦笑。
案子當然壓下來了。
隻是他暗中還很用心;知道刑房書辦不甚可靠;隻命小福加意尋訪地道的木匠,和那假冒招贅女婿投水的人。
小福不是本地人,形蹤又不能太顯豁;自然枉費心力,曠日無功。
轉眼一個多月過去,鄉試終了,并已發榜;邵定侯榜上無名。
池大老爺便将陶通判請了來,催他去找邵定候來到案。
這是陶通判義不容辭的事,滿口應諾,當時在池大老爺那裡寫了一封極其切實的信,交驿站專遞邵定侯在杭州的旅寓。
陶通判并且表示,如果邵定侯遷延不至,他親自到杭州去辦交涉,非要将此人弄來歸案不可。
三天過去,邵定候有了回信,說是十天以内,必“回紹興。
而與此同時,浙江藩司衙門有一通“劄子”,下到山陰縣,說有緊要公事商談,召喚縣令進省,越快越好。
池大老爺頗為疑惑,不知是何緊要公事?唯有匆匆收拾行李,将印把子交了給“二老爺”護理,帶着小福趕緊上省。
一到就投手本禀見,落司延請入内,見面便拱手道賀:“恭喜,恭喜!” 池大老爺急忙請安還禮:“不敢當!”站起身來問道:“請大人明示,喜從何來?” “我給你看一封公文,你就知道了。
” 鈴着紫泥大印的公文,是巡撫晏端書下給藩司的,說接到兩江總督何桂清的咨文,奏調山陰縣知縣池某赴江蘇聽候差遣。
現在軍務倥偬,需人甚亟,除具折出奏以外,請先饬池某人即日赴滬,到蘇松太道薛煥那裡報到。
照用人的規矩,地方大吏除了不準奏調兼講官或在内廷、可以專折言事的翰林以外,其餘道員以下的外官、五品以下的京官,都可以奏請調用。
尤其是軍與期間,格外方便;而況兩江總督雖與浙江巡撫并無統屬關系,但何桂清正是聖眷優隆的時候,不能不加尊重,所以晏端書接到咨文,立即交給藩司處理。
這未免突兀;池大老爺問道:“何制軍素無淵源,何以有此一舉?卑職倒費猜疑了。
” “怎麼?”藩司詫異地問“老兄事前竟無所聞?” “一點不知道。
” “這就奇了。
”藩司眨着眼說:“據我所知,是預備派你當軍裝局的委員,這是個肥缺;跟洋人買槍炮子藥,起碼一個九五扣。
這個日進鬥金的差使,我隻當是老兄自已謀幹而來的。
” “不是,決不是!”池大老爺極力分辯,“做夢也沒有想到有這回事。
””那真成了怪事!”藩司想了一下說道,“閑話且丢開。
老兄也不必回縣了;我派人署理。
如果稍為有點虧空,我叫後任替你彌補就是。
” 如此相待,不能不令人感激,池大老爺又請個安:“大人栽培之恩,真正不曉得如何報答了?不過這事出得奇怪,容卑職先去打聽一下;明日再來禀見,此刻還求大人先不要‘挂牌’了。
” “也好,明天我等你的回話。
” 池大老爺已經疑心到邵定候出的花樣;辭出藩司衙門立刻去看一個朋友,也是候補知縣,外号“路路通”,人頭極熟,消息極靈,托他打聽其事。
第二天就将詳細情形都打聽到了;“路路通”說:“老兄,有人仇将恩報,托了一個大有力量的人,替你謀到了這麼一個好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