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池大老爺
關燈
小
中
大
官,另行擇配;或者有了什麼風化案子,要檢驗案内婦女之類的差使,都是官媒的事,所以這何三嬸婆,也算是紹興城内的知名人物,朱大嫂當然聽說過。
然而,自己又不犯官司,何用她上門?朱大嫂不免驚疑,同時也微感不悅,當即沉着臉說:“何三嬸婆,我是守寡的人,平常苦日子都過不過來,跟人也沒有什麼口舌是非;不曉得你有啥話要說?” “朱大嫂,你的運氣來了。
我們大老爺叫你去有話要問;問完了有賞。
喏,先賞二兩銀子。
” 有這樣的事?朱大嫂真當這個何三嬸婆在開什麼玩笑;但白花花二兩銀子卻不是開玩笑的事。
然則,是騙人上當;有什麼當會上?想來想去想不通。
“走,走!朱大嫂,你不要三心二意,心裡嘀咕;不是我說句刻薄的話,你這個樣子還怕什麼?天上掉來的銀子,不去撿,世上哪有你這樣慢的人?” 這兩句話說到了她心裡,膽氣立刻就壯了,不過還得有兩句話要問:“是哪個大老爺?” “山陰縣池大老爺。
” “要問我什麼話?” “你去了就知道了,包你不吃虧。
抱起孩子走吧!” “等等。
”朱大嫂說,“我跟鄰合關照一聲。
” “不必!池大老爺說了,縣衙門傳你這回事,不能叫人知道。
” 朱大嫂又不免驚疑,但事已如此,不能說了不算;同時估量門外的那個漢子,必是衙門裡的差役,最不好惹的人,還是乖乖聽話為妙。
進了縣衙門,池大老爺在花廳裡傳見;進廳磕頭,不敢仰視。
奇怪的是池大老爺很客氣,也叫“朱大嫂”;更奇怪的是聲音好熟,不由得擡頭去望,這一望幾乎疑心自己看花了眼。
“大老爺!你不是――?” “對了,我就是替你兒子看病的走方郎中。
”池大老爺說:“你不要怕!你隻要說實話。
我知道你的境況不好;你說了實話,我送你三十兩銀子,或者買兩畝田,招個人種,或者做個小生意,撫孤守節。
總教你日子過得下去。
”朱大嫂又驚又喜,思路也靈活了;很快地想到,要問的必是林家“鬧鬼”的故事。
然而細想一想,就隻驚不喜了;說了實話,後患無窮。
二三十兩銀子賣一條性命,太劃不來。
不說又如何?看這位大老爺,人很精明,推托搪塞,一無用處;如果弄到頭來,“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更劃不來了。
正在左右為難的當兒,池大老爺已開口動問,果然就是林家“鬧鬼”的事。
“大老爺,”朱大嫂嗫嚅着答說,“我不敢講。
” “為什麼?” “我怕惹禍――” “惹什麼禍?一切有我作主。
” “眼前有大老爺作主,我自然不怕。
不過大老爺是要高升的;我在這裡一輩子,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話倒也有理。
池大老爺便問:“那末,你要怎樣才肯實話?” “除非――”朱大嫂下了決心,“除非送我回甯波;我娘家在甯波。
” “那容易。
我不但送你回娘家;而且等破了案,我另外還要撥一筆錢,為你養老。
不過,你不能有一句假話” 朱大嫂到此地步,一無顧慮,當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她說她上工的第三天,就聽到采春房裡有響動;問他家老仆林福,說是“鬧鬼”。
朱大嫂心裡自然害怕,少不得細問究竟;卻為林福告誡:“那個鬼不害人;隻别理他,也不要跟外人去說。
見怪不怪,自然無事。
” 然後有一天,白晝經過采春的院子,亦聽得有男人說笑的聲音。
她心裡在想,白日鬧鬼,豈非奇事?同時也因為是白晝,膽就大了;湊到窗子口去張望了一下,哪裡是鬼,明明是個熟人。
“喔,”池大老爺很注意地問:“還是熟人,是哪個?” “是邵百萬的兒子。
就住在林家後面。
”朱大嫂說,“我一吓;趕緊回頭。
心裡曉得戳穿了人家的陰私,惹下了禍事,一直就出了林家大門,連工錢都沒有算。
後來,林太太派林福來問我,為啥好端端地不做了?我說:‘我怕鬼。
不過林府上鬧鬼的事。
我決不會跟人家去說。
請他們放心。
’這樣子才算無事;隻是我心裡還是在怕,能搬走最好搬走。
現在統通跟大老爺說了,我可再不敢回去了;邵百萬的兒子一定要跟我為難,性命都難保。
” “不要緊,你不要怕,話說明白了,我今天就派人送你回甯波。
”池大老爺緊接着問:“這句話有多少時候了?” “差不多有十個月。
” “這十個月當中,你總見過邵百萬的兒子在林家進出?” “沒有。
從沒有見過。
”朱大嫂說,“不瞞大老爺說,我還留心過這件事,常在門口張望;就是沒有見過。
” 這就不可解了。
莫非邵百萬的兒子,從那天為朱大嫂撞破以後,就跟采春斷了往來?這樣想着,便又有一句話要問。
“那末,在以前呢?”他進一步解釋,“所謂以前,是指林家還沒有招贅女婿以前,和你沒有到林家去幫傭以前,你曾見邵百萬的兒子進出過林家沒有?” “沒有!”朱大嫂斬釘截鐵地說,“别人有沒有見過,我不知道;我可是從沒有見過。
” 照此看來,其中别有蹊跷。
眼前卻是在朱大嫂口裡問不出什麼來了;不過難保以後别有用她之處,所以還不能實踐送她回甯波的諾言;隻命官媒帶她下去,好生供她住宿,等事定以後,必使她如願。
遣走了朱大嫂,池大老爺又傳刑房書辦;簽押房裡别無他人,說話就很不客氣了,一見就問:“你拿了人家多少銀子?” 這“人家”是指誰?刑房書辦拿人的錢不足為奇,所以倒還沉着,“請大老爺的示下,”他說,“書辦摸不着頭腦。
” “我先問你,邵百萬你總知道?” “紹興城裡有名的殷實人家,怎麼不知道?” “你說說他家的情形看。
” “邵百萬做酒起家,本人已經故世了;隻有一個獨養兒子,名叫邵定侯,是個公子哥兒。
” “喔,他家是不是住在林采春家後面?” “是的。
” “邵定侯跟林采春明來暗去,你知道不知道?” 刑房書辦訝異地問:“大老爺是聽誰說的?書辦不知道這回事。
” “真的不知道?” “真的!”刑房書辦答道,“若是書辦知道,瞞着大老爺,任憑治罪。
” “好!”池大老爺問道:“你現在知道了?” “是的。
” “那你小心!”池大老爺沉下臉來說,“如果你通風報信,買放得賄,小心你兩條腿!” 刑房書辦驚然道:“不敢。
” “這件案子很怪。
若是破了,不但我盡了責任,你們也有面子。
現在我将内幕情形告訴你――” 池大老爺說了内幕,也提出了疑問,邵定侯既然并未在林家出入過,何以能深入林采春的閨房;莫非插翅能飛? “說不定是爬牆頭過去的。
” “還有那個招贅女婿如果說是投河死了,屍首在哪裡;倘或說是被謀害了,屍首又如何運出林家?還有,投河的那個人又是誰?” 刑房書辦想了好一會答道:“大老爺,書辦先派人去探探路看;探明究竟,再來回報。
” “對了,事情要做得秘密。
”池大老爺問道:“你什麼時候可以有回音?” “總要三天。
” 到了第三天,刑房書辦來複命,邵定侯與林采春确有雙宿雙飛的夫婦之實。
但是,邵定候如何進入林家仍舊莫名其妙。
語焉不詳,池大老爺當然要追問,“你是怎麼查的?何以知道他們有夫婦之實?”他說,“又何以會查不出他進林家的途徑?” 被逼不過,刑房書辦說了實話。
他是囑咐捕快,找了一名黑道中的高手,夜入林家去探動靜。
第一夜并無所獲,第二夜去時,正是子正時分;聽得采春卧房中,男女低聲調笑,不用說,男的自然是邵定侯。
一直守到天色微明,存身不住;逾牆而出,徑回“班房”來報告,随即派人在林家周圍暗暗守候,卻始終未見邵定侯從她家出門。
第三夜也就是昨夜,小偷又去了;那次是受了叮囑,如果邵定侯在,特别要留心有沒有倚在牆頭的梯子?結果不曾發現,而邵定候卻在采春卧室中飲酒宵夜。
那小偷枯守無聊,蹲在暗處閉目養神,到得鼓打三更,方始睜眼,采春房中燈火猶明,小偷湊到窗下,舐破一塊窗紙,朝裡一望,大為驚奇。
“奇的是,屋裡沒有邵定侯的影子;林采春正要上床,帳門掀着,看得清清楚楚,隻有她一個人。
” “這就奇了!” 池大老爺問道,“莫非邵定侯是趁他睡着的當兒,開門走了?” “那個人不曾睡着,于他們這一行的,是機警不過,風吹草動,立刻知道;決不至于走了一個人還在鼓裡。
” 池大老爺沉吟了半天,忽然笑道:“難道他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不成?”接着又問,“我想自己到林家去看一看;你能想個什麼法子,讓我進得了林家的門?” “進林家的門容易。
”刑房書辦立刻就有了主意,“找個小偷去偷林家;林家報了案,縣大老爺可以去踏勘,自然就登堂入室了。
” “不但進林家的門,還要進人家的閨房。
” 那就難了。
縣大老爺是父母官,要顧尊嚴,要持體統;竊案不比搶案,命駕踏勘,本就有些過分,再要闖人家的深閨,越發說不過去。
刑房書辦想了一下說:“那就直截了當,大老爺舊案重審,要看他家女婿,怎麼在洞房中喝交杯盞,怎麼犯了失心瘋?不就可以進她的閨房了嗎?” “這是下策。
我還不願意打草驚蛇。
而況,案子在表面上等于已經了結了;忽然又來這麼一下,也說不過去。
你還是另想辦法。
” “是,”刑房書辦隻好答說:“書辦去想辦法。
” 答應是答應了,但這個辦法很難想,同時研究案情也覺得其中大有蹊跷;本來不想多事,現在看起來非多事不可。
尤其牽涉邵百萬家這件案子是“肥豬拱門”,不好好動一動腦筋,未免可惜。
然而,自己又不犯官司,何用她上門?朱大嫂不免驚疑,同時也微感不悅,當即沉着臉說:“何三嬸婆,我是守寡的人,平常苦日子都過不過來,跟人也沒有什麼口舌是非;不曉得你有啥話要說?” “朱大嫂,你的運氣來了。
我們大老爺叫你去有話要問;問完了有賞。
喏,先賞二兩銀子。
” 有這樣的事?朱大嫂真當這個何三嬸婆在開什麼玩笑;但白花花二兩銀子卻不是開玩笑的事。
然則,是騙人上當;有什麼當會上?想來想去想不通。
“走,走!朱大嫂,你不要三心二意,心裡嘀咕;不是我說句刻薄的話,你這個樣子還怕什麼?天上掉來的銀子,不去撿,世上哪有你這樣慢的人?” 這兩句話說到了她心裡,膽氣立刻就壯了,不過還得有兩句話要問:“是哪個大老爺?” “山陰縣池大老爺。
” “要問我什麼話?” “你去了就知道了,包你不吃虧。
抱起孩子走吧!” “等等。
”朱大嫂說,“我跟鄰合關照一聲。
” “不必!池大老爺說了,縣衙門傳你這回事,不能叫人知道。
” 朱大嫂又不免驚疑,但事已如此,不能說了不算;同時估量門外的那個漢子,必是衙門裡的差役,最不好惹的人,還是乖乖聽話為妙。
進了縣衙門,池大老爺在花廳裡傳見;進廳磕頭,不敢仰視。
奇怪的是池大老爺很客氣,也叫“朱大嫂”;更奇怪的是聲音好熟,不由得擡頭去望,這一望幾乎疑心自己看花了眼。
“大老爺!你不是――?” “對了,我就是替你兒子看病的走方郎中。
”池大老爺說:“你不要怕!你隻要說實話。
我知道你的境況不好;你說了實話,我送你三十兩銀子,或者買兩畝田,招個人種,或者做個小生意,撫孤守節。
總教你日子過得下去。
”朱大嫂又驚又喜,思路也靈活了;很快地想到,要問的必是林家“鬧鬼”的故事。
然而細想一想,就隻驚不喜了;說了實話,後患無窮。
二三十兩銀子賣一條性命,太劃不來。
不說又如何?看這位大老爺,人很精明,推托搪塞,一無用處;如果弄到頭來,“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更劃不來了。
正在左右為難的當兒,池大老爺已開口動問,果然就是林家“鬧鬼”的事。
“大老爺,”朱大嫂嗫嚅着答說,“我不敢講。
” “為什麼?” “我怕惹禍――” “惹什麼禍?一切有我作主。
” “眼前有大老爺作主,我自然不怕。
不過大老爺是要高升的;我在這裡一輩子,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話倒也有理。
池大老爺便問:“那末,你要怎樣才肯實話?” “除非――”朱大嫂下了決心,“除非送我回甯波;我娘家在甯波。
” “那容易。
我不但送你回娘家;而且等破了案,我另外還要撥一筆錢,為你養老。
不過,你不能有一句假話” 朱大嫂到此地步,一無顧慮,當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她說她上工的第三天,就聽到采春房裡有響動;問他家老仆林福,說是“鬧鬼”。
朱大嫂心裡自然害怕,少不得細問究竟;卻為林福告誡:“那個鬼不害人;隻别理他,也不要跟外人去說。
見怪不怪,自然無事。
” 然後有一天,白晝經過采春的院子,亦聽得有男人說笑的聲音。
她心裡在想,白日鬧鬼,豈非奇事?同時也因為是白晝,膽就大了;湊到窗子口去張望了一下,哪裡是鬼,明明是個熟人。
“喔,”池大老爺很注意地問:“還是熟人,是哪個?” “是邵百萬的兒子。
就住在林家後面。
”朱大嫂說,“我一吓;趕緊回頭。
心裡曉得戳穿了人家的陰私,惹下了禍事,一直就出了林家大門,連工錢都沒有算。
後來,林太太派林福來問我,為啥好端端地不做了?我說:‘我怕鬼。
不過林府上鬧鬼的事。
我決不會跟人家去說。
請他們放心。
’這樣子才算無事;隻是我心裡還是在怕,能搬走最好搬走。
現在統通跟大老爺說了,我可再不敢回去了;邵百萬的兒子一定要跟我為難,性命都難保。
” “不要緊,你不要怕,話說明白了,我今天就派人送你回甯波。
”池大老爺緊接着問:“這句話有多少時候了?” “差不多有十個月。
” “這十個月當中,你總見過邵百萬的兒子在林家進出?” “沒有。
從沒有見過。
”朱大嫂說,“不瞞大老爺說,我還留心過這件事,常在門口張望;就是沒有見過。
” 這就不可解了。
莫非邵百萬的兒子,從那天為朱大嫂撞破以後,就跟采春斷了往來?這樣想着,便又有一句話要問。
“那末,在以前呢?”他進一步解釋,“所謂以前,是指林家還沒有招贅女婿以前,和你沒有到林家去幫傭以前,你曾見邵百萬的兒子進出過林家沒有?” “沒有!”朱大嫂斬釘截鐵地說,“别人有沒有見過,我不知道;我可是從沒有見過。
” 照此看來,其中别有蹊跷。
眼前卻是在朱大嫂口裡問不出什麼來了;不過難保以後别有用她之處,所以還不能實踐送她回甯波的諾言;隻命官媒帶她下去,好生供她住宿,等事定以後,必使她如願。
遣走了朱大嫂,池大老爺又傳刑房書辦;簽押房裡别無他人,說話就很不客氣了,一見就問:“你拿了人家多少銀子?” 這“人家”是指誰?刑房書辦拿人的錢不足為奇,所以倒還沉着,“請大老爺的示下,”他說,“書辦摸不着頭腦。
” “我先問你,邵百萬你總知道?” “紹興城裡有名的殷實人家,怎麼不知道?” “你說說他家的情形看。
” “邵百萬做酒起家,本人已經故世了;隻有一個獨養兒子,名叫邵定侯,是個公子哥兒。
” “喔,他家是不是住在林采春家後面?” “是的。
” “邵定侯跟林采春明來暗去,你知道不知道?” 刑房書辦訝異地問:“大老爺是聽誰說的?書辦不知道這回事。
” “真的不知道?” “真的!”刑房書辦答道,“若是書辦知道,瞞着大老爺,任憑治罪。
” “好!”池大老爺問道:“你現在知道了?” “是的。
” “那你小心!”池大老爺沉下臉來說,“如果你通風報信,買放得賄,小心你兩條腿!” 刑房書辦驚然道:“不敢。
” “這件案子很怪。
若是破了,不但我盡了責任,你們也有面子。
現在我将内幕情形告訴你――” 池大老爺說了内幕,也提出了疑問,邵定侯既然并未在林家出入過,何以能深入林采春的閨房;莫非插翅能飛? “說不定是爬牆頭過去的。
” “還有那個招贅女婿如果說是投河死了,屍首在哪裡;倘或說是被謀害了,屍首又如何運出林家?還有,投河的那個人又是誰?” 刑房書辦想了好一會答道:“大老爺,書辦先派人去探探路看;探明究竟,再來回報。
” “對了,事情要做得秘密。
”池大老爺問道:“你什麼時候可以有回音?” “總要三天。
” 到了第三天,刑房書辦來複命,邵定侯與林采春确有雙宿雙飛的夫婦之實。
但是,邵定候如何進入林家仍舊莫名其妙。
語焉不詳,池大老爺當然要追問,“你是怎麼查的?何以知道他們有夫婦之實?”他說,“又何以會查不出他進林家的途徑?” 被逼不過,刑房書辦說了實話。
他是囑咐捕快,找了一名黑道中的高手,夜入林家去探動靜。
第一夜并無所獲,第二夜去時,正是子正時分;聽得采春卧房中,男女低聲調笑,不用說,男的自然是邵定侯。
一直守到天色微明,存身不住;逾牆而出,徑回“班房”來報告,随即派人在林家周圍暗暗守候,卻始終未見邵定侯從她家出門。
第三夜也就是昨夜,小偷又去了;那次是受了叮囑,如果邵定侯在,特别要留心有沒有倚在牆頭的梯子?結果不曾發現,而邵定候卻在采春卧室中飲酒宵夜。
那小偷枯守無聊,蹲在暗處閉目養神,到得鼓打三更,方始睜眼,采春房中燈火猶明,小偷湊到窗下,舐破一塊窗紙,朝裡一望,大為驚奇。
“奇的是,屋裡沒有邵定侯的影子;林采春正要上床,帳門掀着,看得清清楚楚,隻有她一個人。
” “這就奇了!” 池大老爺問道,“莫非邵定侯是趁他睡着的當兒,開門走了?” “那個人不曾睡着,于他們這一行的,是機警不過,風吹草動,立刻知道;決不至于走了一個人還在鼓裡。
” 池大老爺沉吟了半天,忽然笑道:“難道他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不成?”接着又問,“我想自己到林家去看一看;你能想個什麼法子,讓我進得了林家的門?” “進林家的門容易。
”刑房書辦立刻就有了主意,“找個小偷去偷林家;林家報了案,縣大老爺可以去踏勘,自然就登堂入室了。
” “不但進林家的門,還要進人家的閨房。
” 那就難了。
縣大老爺是父母官,要顧尊嚴,要持體統;竊案不比搶案,命駕踏勘,本就有些過分,再要闖人家的深閨,越發說不過去。
刑房書辦想了一下說:“那就直截了當,大老爺舊案重審,要看他家女婿,怎麼在洞房中喝交杯盞,怎麼犯了失心瘋?不就可以進她的閨房了嗎?” “這是下策。
我還不願意打草驚蛇。
而況,案子在表面上等于已經了結了;忽然又來這麼一下,也說不過去。
你還是另想辦法。
” “是,”刑房書辦隻好答說:“書辦去想辦法。
” 答應是答應了,但這個辦法很難想,同時研究案情也覺得其中大有蹊跷;本來不想多事,現在看起來非多事不可。
尤其牽涉邵百萬家這件案子是“肥豬拱門”,不好好動一動腦筋,未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