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人小鬼大

關燈
凡是動這些腦筋,非找捕快一起商量不可。

    研究結果,都認為邵定侯誠然是頭“肥豬”,但财雄勢大,他家有個族人在京裡當禦史;這件案子,出入太大,如果拿不住确實把柄,會鬧得不能收場,所以盡管池大老爺起勁,卻不能跟着他冒昧行事。

     “怎麼叫把柄?”刑房書辦問道,“律無‘指奸’的明文;明知他們睡在一床,拿他無可奈何。

    請問要捉他們什麼把柄?” 問到這句話,門角落有個小夥計,怯怯地說道:“大叔,我有幾句話,能不能說?” 在座的都是捕快“頭兒”和積年得力的老手;這個小夥計阿龍不過是借着伺候茶水之便,在聽熱鬧,哪裡有他置喙的餘地?當時便有人叱斥:“小鬼,滾開!” “慢慢!”刑房書辦倒看出這個“小鬼”一雙烏溜溜的眼睛,“人小鬼大”,說不定别有見解,便招招手說:“阿龍,你有啥話?說來聽聽。

    ” “把柄是有的;而且逃不了的。

    堂上大老爺想得不錯:隻要到了那個女人房間裡,就捉得着把柄。

    ” “什麼把柄?” “一定是個地洞。

    ”阿龍說道:“從邵家掘過去,掘到那個女的房間裡;來來去去,神不知,鬼不覺。

    ” 這一說,連罵他的那個捕快都不由得點頭了。

    其實大家也是隐隐然這麼在想;隻是不曾深思,所以聽得阿龍這樣有把握的語氣,便有恍然大悟之感。

     “說不定那個倒楣的新郎官,屍首也就埋在那個地洞裡。

    ” “對!”刑房書辦一拍大腿,矍然而起,“為來為去這個疑團打不破;這一說,更加有道理了。

    來、來,阿龍,你坐過來!” 阿龍才十五歲,生得又瘦又小;除卻一雙黑而且大,十分靈活的眼睛以外,怎麼樣也看不出一點“大人”的樣子,此時受寵若驚,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似的。

     “大叔,我就站在這裡說好了。

    ” “阿龍,”另有人問,“那末,投河的那個人,是怎麼回事?你倒說說看。

    ” “那有啥希奇?”阿龍答道,“我一個‘猛子’紮下去,照樣可以在水底下泅出十幾丈,再爬上岸來;哪個曉得我是死是活?” 這就是說,投水的那個人是買出來的善泳的好手;假意投河,而又有人眼見死在水中,移花接木,掩蓋了真相。

    這樣解釋,似乎頭頭是道,一切都說得通了。

     “照這樣看,能夠查出投水的那個人來,也是一個把柄。

    ”刑房書辦深深點頭,又感慨地說,“我們吃了幾十年的公事飯,腦筋不及一個小鬼。

    ” “還有,”阿龍受到鼓勵,聲音也響了,“還有人好查。

    ” 在阿龍的看法,挖掘地洞,不是外行人所幹得了的;邵家雖然奴仆成群,未見得自己就能動手。

    如果能細心訪查,找到挖掘地洞的工匠來,不又是一個極有力的把柄? “小鬼”說得實在有道理了令人不能不刮目相看;刑房書辦決定采納他的建議,指派捕快,分頭暗訪,一要查那個“替死鬼”;二要查挖掘地洞的工匠――這方面比較容易着手。

     凡是中人之家,平時總有相熟的泥水木匠;尤其是像邵家,屋宇深沉,土木修繕,終年不斷,稍為打聽一下就弄清楚,常時承應的是個王木匠,在紹興城裡開着一家頗具規模的土木作。

     這王木匠雖是“細民”,但胼手胝足,勤儉起家,也算是市井之中有面子的人物,未便拿官派壓他;刑房書辦決定出之以禮、動之以情,備了一副帖子,設宴款待王木匠。

     這在王木匠是常有之事。

    人家起造新屋一定要尊禮工頭匠人,不僅是為了希望工料地道;而且是怕匠人“壓勝”;又稱“壓鎮”,如果薄待匠人,或者禮貌不周,或者克減工食,讓他們做了手腳,主人家就會大倒其楣。

     因此,王木匠人座便即問道:“大爺,是不是發了财,要起造花園了?” 刑房書辦笑道:“起造花園我不配。

    不過,年紀也差不多了,要退卯了;辛苦了一輩子,想住得舒服些。

    我那兩間破房子,想拆掉翻造;少不得要請你費心。

    ” “你大爺的事,沒有不盡心的。

    ”王木匠問道,“不知道可有圖樣?” “哪裡要畫什麼圖樣,我隻有五百兩銀子,請你盡這個數替我辦。

    ” “好的。

    我完全當差。

    不過,你總也要說個格局,我才好替你籌劃。

    ” “普普通通,隻要住得舒服就是。

    隻是有一層,要請你費心,”刑房書辦放低了聲音說,“自己人,我也不瞞你;幹我們這一行,總難免有些不能給外人看的文書;而且,也難保沒有仇家,所以我想掘個地窖子。

    ” “這容易。

    人家為了藏銀子、藏酒,掘個地窖子是常有的事。

    ” “不過,我這個地窖子不同。

    ”刑房書辦緊接着說,“我剛才不是說過,難保沒有仇家尋上門來;緊要關頭得有個地方避一避。

    我問壁就是我表弟家;我想掘個地窖子要能通到他家。

    ” “這是地道;工程就大了。

    要看過地方再說。

    ” 刑房書辦已經發覺有些入港了,卻又故意宕開一筆:“工程如果太難,你不好做,我另外找人。

    ” 他是激将之計,王木匠不知就裡,自然上當:“有什麼不好做?我做過!” “喔,給哪家做過?” 王木匠似乎突然警覺,雖不便改口否認;卻也不願細說,“好幾家做過。

    這件事我有把握。

    ”他顧而言他地問:“預備什麼時候開工?” “那要請教你啊!” “我無所謂,一切現成;先看了地方,畫好圖樣,挑日子就好動工。

    ” “地方就在這裡。

    ” 刑房書辦以筷蘸酒,在桌面上畫出“四至”,說明基地面積;兩個人很認真地商議新屋的格局、材料,以及許多營造上的細節。

     最後又談到地道,王木匠說道:“這要到令親府上去看過。

    這個工程麻煩是出入口;這面的口子,預備開在什麼地方?” “你看呢?” “總要出入方便。

    不過工程也不能太費手腳,不然花費就大了。

    ” “都請你斟酌。

    ”刑房書辦問道:“人家是怎麼做的?” “這不一定,開在床底下的都有。

    ” “床底下?出入不是不方便了嗎?” 王木匠自知再一次失言,縮住了口;但第一次還能保持平靜,一錯再錯,自感不妥,臉上就有些不大自然了。

     當刑房書辦的是何等角色?趁此逼他一逼,當即睜大了眼,裝得神色凜然地,“王老闆,我們自己人,有啥事情你不要瞞我。

    是不是有什麼靠不住的人,請你挖過地道?這要闖出禍來,你可脫不得幹系!” “這――”王木匠也将一雙眼睜得好大,“我承包土木作,人家怎麼說,我怎麼做。

    莫非也做不得?” “話不是這麼說。

    譬如像我,你曉得我的來曆,自然不要緊;若要來路不明,看樣子像個江洋大盜,莫非你也冒冒失失替他挖?” 聽這一說,王木匠釋然了,“原是有來曆的人;大大地有來曆!” “你倒說我聽聽看,是哪個?” “邵百萬的大少爺!” 果然是他!刑房書辦立刻想到阿龍,實在要佩服這個“小鬼”。

     “大爺,剛才我為啥不說,隻為這是我們這一行的規矩,替人家做這些工程,不好對外人宣揚。

    加以邵家大少爺千叮萬囑,所以我一時口緊;你不要見我的怪。

    ” “行有行規,我怎麼會怪你?也不過談談作個比較。

    ”刑房書辦問道,“他那地道多長?” “長得很,總有二十多丈。

    ” “為啥?他做這個地道啥用處?” “跟你老一樣,為的有身價了;萬一有啥風吹草動,好有個躲一躲的地方。

    ” “出口呢?做在哈地方?” “做在邵大少爺的書房裡。

    ” “那面呢?通到啥地方?” “林家――” “林家”二字一出口,王木匠陡然一驚;酒都吓醒了――剛才就是因為已有幾分酒意,口沒遮攔;現在說到林家,自己提醒了自己,想起林家那樁案子,再想到坐在對面的人身份,這些念頭加在一起,恍然意會,自然要大吃一驚。

     “大爺”,他的神色異常嚴重,“你老問這些話,到底是為了啥?” “剛才不是說過了,談談作個比較。

    ” “大爺,你不要騙我了,一定有道理在内。

    如果你不說明白;大爺,我要得罪了,你打死我,我也不會再多說一句。

    ” 說到這樣決絕的話,刑房書辦無選擇。

    索性傾囊倒筐,将林家招贅女婿投河這樁案子的可疑之處,都說了給王木匠聽;聽得王木匠伸出舌頭,半天縮不回去。

     “原來邵大少爺看中了她!我倒真沒有想到。

    ” 接下來就該工木匠細說究竟了。

    “邵大少爺”當初告訴工木匠,從他父親下世,族中就發生奪産的糾紛;他有個惡叔,打算以綁架的手段,迫使他有所承諾,否則便要謀害他的性命,由那惡叔的長子入繼。

    接收“邵百萬”的全部産業。

    為此,他跟林家情商要做個地道,緩急可恃。

     “你想想看,我哪裡會想得到,他開這個地道,是派這樣的用場。

    真正知人知面不知心!” “現在閑話少說,我請問你,那面的出口做在哈地方?” “是一間空房子裡。

    ” 刑房書辦愣了一下,旋即明白,當初自然是空屋,一則不能表露,地道直通人家的閨房;再則不是空屋,施工不便。

    等造好了,林采春再搬進去住,有何不可? “這間房子,你到了那裡,自然認識?” “自然認識。

    ” “那好!”刑房書辦欣然引杯,“來,來,先敬你一杯;少不得還有麻煩你的地方。

    ” “大爺!”王木匠哪裡肯受這一杯酒,“這件事你無論如何要幫我的忙,豁免了吧?” “豁免?這又不是為難的事。

    ” “怎麼不為難?邵家這方面,我不好交代;再說,這是違犯行規的,以後再沒有人請教我了。

    ” 這話倒也是。

    刑房書辦沉吟着,不知如何處置。

     “大爺!”王木匠說,“我在後街上造了一所小小的房子,原是想分了家以後,自己搬到那面去住的。

    你老如不嫌棄,先搬了去住;明天我就把地契送過來。

    ” 為了想豁免指證的“官差”,竟願以一幢住房作為謝禮:這在刑房書辦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