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池大老爺
關燈
小
中
大
“這位縣大老爺姓的姓很僻,姓池塘的池,也不知他是真姓,還是假姓?反正池大老爺,官場中沒有一個不知道的,因為池大老爺有幾樣長處。
” “池大老爺”的長處,第一是儀表出衆;第二是服飾漂亮;第三是語言便捷;第四是态度謙和;第五最難,熱心而慷慨,出手十分大方。
因此頭一天到省――浙江省城“禀到”,在接官廳上就結交了好多朋友。
從第二天開始,池大老爺就請客;請的不是闊客,而是跟他一樣身份的候補州縣――這個班子如果到省來禀到,當然是希望能補實缺;換句話說,都是下了做官的本錢,要将本求利,與有些不由正途做官發了财,為生下地的兒子捐個七品官兒,或者做生意發達,捐個州縣官,本人得到很多便利,父母可以讨個浩封的情形,大本相同。
凡是希望補缺的州縣官,所謂“聽鼓轅門”,經常連巡撫、藩司、果司這“三大憲”都見不到;衙參站班,但望青睐一顧,能派個什麼差使就已心滿意足。
無奈粥少僧多,得意的少,失意的多;那份失意的窘境,不堪言狀,真有叫自己的兒子當“跟班”來維持官派的笑話。
所以聽說池大老爺首先就請同寅,不但為了吃一頓“油大”;光是那份受寵若驚之感,就令人感激涕零了。
這一頓客,當然請得皆大歡喜。
酒醉飯飽,池大老爺推牌九,注碼大小不拘。
博到終局。
慶家一個人輸;下家幾乎個個赢,但是赢得都不多,少則一兩銀子,多則五兩而已。
講到這裡,劉不才失聲插口:“這就不容易了。
此人是好手!” “好手”是指賭場上的好手,而在官場上,似乎更是好手,光是那一頓客,就請得口碑載道,沒有一個人不說“池大老爺”好。
過了幾天,又請一班客;是請比他身份高的知府、道員,當然也是候補官兒。
此中卻頓有幾個闊客;飯罷餘興,又推牌九,細心體察,哪個愛賭;哪個賭得爽氣?哪個殷實,哪個是空心大老倌? 一夜下來,池大老爺對這些賭客已了如指掌;也看中了一個戶頭。
這個“戶頭”是候補道,山東人,姓孫;孫家門第鼎盛,出過狀元,也出過宰相,但“官聲”都不怎麼好,而且居鄉為富不仁。
這個孫道台的叔父,曾經因為不肯捐饷辦團練,為朝中當政的王爺所痛恨,至今不甚得意;隻有的是錢,居家納福,倒也逍遙。
孫道台受了叔父之教,刻薄吝啬,在浙江的官場中人緣不好,隻跟一個同鄉常有往來,池大老爺就從他的同鄉身上下手。
講到這裡,小張插嘴問道:“為啥不直接從孫道台身上下手?” “自然有個緣故。
“趙正濤答道,“孫道台外号叫做‘象牙洋肥皂’。
看是好看,你想擺布它卻不容易,随便你怎麼搓來搓去,無損他分毫。
拿賭來說,他喜歡看,就是不大肯下注;有人赢了,居然還伸得出手要分紅。
你想想這種人。
” “既是這種人,池大老爺何必枉費心機?” “也不能說枉費心機――” 趙正濤談孫道台的那個同鄉,姓劉,是候補知府,為人很豪爽,也喜歡賭。
池大老爺便刻意結交,一混熟了,常常到他家去賭錢;十次有八次遇見孫道台,可是決不邀他,因為孫道台的疑心病重,哪個邀他入局,他總以為人家在打他的主意。
這樣賭了有兩個月,池大老爺如果做莊,幾乎必輸;但是他的下風賭得極好,兩下可以扯個直。
因此,凡是常跟他一起賭的人,總推他做在,不希望他賭下風。
到了第三個月上頭,孫道台到底手癢了,出手下注,打五兩銀子;他的手氣旺,打到哪裡,赢到哪裡,但赢得不多,不過一二百兩銀子,因為他不敢打“夾注”。
“真正‘象牙洋肥皂’!”小張笑道,“這樣‘養’着,要養到哪一天?” “養了一個月。
”趙正濤說,“養得孫道台一天不見那個池大老爺,一天就睡不着覺,實在是每天不赢幾兩銀子回去就睡不着覺。
池大老爺看看時候已到,決定、‘開刀’了。
” 開刀的辦法,說起來很容易,本來是孫道台打到哪裡,赢到哪裡;現在反其道而行之,他打到哪裡吃到哪裡。
好好的活門,隻要他一下注,一定“活抽”;隻等他一歇手,馬上倒又“活”了。
将個孫道台氣得怨聲不絕。
其實也不過輸了百把兩銀子,隻是一次不赢,實在氣人;孫道台想起有個重本博小利的法子,雖然笨一點,卻是十拿九穩。
于是照計而施,先打五兩銀子。
這一注下去,自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孫道台接着便加倍,打十兩――這個法予很笨,而且需要大本錢,但通常總是有效的,一個輸了打兩個;兩個輸了打四個;四個輸了打八個,一倍一倍加上去,隻要在家配一記,就會赢錢,然後從頭再來過,長線放遠鹞,記記不落空,自然積少成多;孫道台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誰知這個主意打在池大老爺頭上,錯到極點;真正成了自投羅網,一連輸了四注,而且輸得氣人;在家别十,他也别十;他也拿地罡,在家就會翻天罡,氣得他臉色都變了。
這牌顯著有點怪,旁家都住了手看熱鬧;劉知府看出蹊跷,勸孫道台歇手,他不肯。
勸他換一門打,他更不肯;因為“堅持到底”是這種賭法的訣竅,一換門可能前功盡棄――賭場裡盡有氣人的事,打了半天輸,一不打了,死門馬上就開,所以很有人相信賭場裡有“鬼”。
孫道台怕“鬧鬼”,不肯換門打。
打到第八注已經輸了一千兩百多銀子,身上帶的錢光了,要跟劉知府借。
三百、五百主人家還拿得出來,但對孫道台來說,并不管用;第八注已經六百四十兩,第九注就得一千兩盯八;倘或再輸,又加一倍。
這樣下去,傾家蕩産也快得很。
劉知府沒有那麼多銀子,就有也不肯借,“老孫,俗語說的,‘甯可與爺争,不可與牌争’。
”他很懇切地勸道:“一千多兩銀子,你也輸得起;跟牌悶氣就沒意思了。
” “不赢一把,這口氣咽不下去;我真的不相信,莫非牌上真的有鬼?” “這倒說不定。
”池大老爺神态自若地答了一句,理理銀票,似乎想結束了。
越是這樣,孫道台越氣也越急,“老兄,”他掀着在家的手說,“這時候錢莊已經關門了,要現款,要票子,都得明天再說。
你相信不相信我?” “豈有不信之理?不過總也要有個限度;我輸,隻輸五兩銀子,你老大哥沉下去可不得了。
” 這兩句話,聽來是好意,其實是激将。
孫道台來了“大爺脾氣”,搖搖頭說:“沒有什麼不得了!三五萬銀子我還輸得起。
” “鬧大了,鬧大了!”劉知府在一旁接口;同時大為搖頭。
莊家不作聲;在他的立場,也實在不便表示态度,就這樣僵持之中,孫道台叫取筆硯來,寫了張“憑條即付銀一千二百八十兩”的字條,畫了花押,作為賭注。
池大老爺将骰子擲了出去;當然這一注又是照吃不誤。
莊家手氣硬到這個樣子,滿座相顧失色,而孫道台一則輸得上火;再則大話已說了出去,不便就此收科,三則到底兩千多兩銀子,善财難舍,因而狠一狠心,又是夾注。
“結果怎麼樣?”小張忙不疊插嘴問道:“又是照吃?” 趙正濤不即回答,反問一句:“你們看呢?” “再吃就太明顯了。
”劉不才說,除非他從此不預備再出手。
” 趙正濤點點頭:“到底劉三叔精明。
” “那怎麼辦?小牌九硬碰硬,不吃即賠。
難道那位池大老爺‘強盜發善心’了?” “是不是‘強盜發善心’,要過後方知;反正這把牌翻出來,震動全場,莊家拿的地對,而孫道台拿了一副天對;翻本出赢錢,不過隻赢了五兩銀子。
” “唉!”小張替池大老爺可惜,‘三年冷齋飯,一頓臘八粥’,真正是一番心血,付之奔流。
” “不見得!”劉不才說,“總還有别的花樣。
” “對!還有别的花樣――” 當時池大老爺歎口氣,;說是“天壓地,這個莊不能再推”了;要請孫道台推莊。
孫道台從來沒有做過莊,但這時候卻一諾無辭,因為膽子賭得發了;同時翻回賭本就像平空撿了幾千銀子似的,心想趁手氣好可以大大赢它一場,就算失利,隻當剛才已經輸掉,也就無所謂了。
賭錢赢了跟輸了的想法,大不相同;而隻要作到最壞的打算,心裡亦不會難過,賭興自然勃發。
于是孫道台揎袖攘臂坐了下來,推的也是小牌九。
池大老爺坐在下門,老不出手;孫道台倒也是個旺莊,不過下家的注碼不大,所以隻赢了幾百兩銀子。
到賠過一個統莊,池大老爺開始出手,下門押一千,翻出牌來赢了;他毫不考慮地連本帶利,仍舊都押下門。
孫道台不免氣餒。
他一共隻有兩千多銀票,配過一千;再要輸給池大老爺就不夠配了。
拿此作為理由,倒也振振有詞;隻是池大老爺答得漂亮:“不過不要緊;明天補給我,再說,到底誰赢也還不知道。
” 這話不錯!孫道台膽氣一壯,骰子擲出去是“五在首”;池大老爺搶着拿了最後的一副牌,往桌上一翻,是副天九。
這一下,孫道台拿牌的手都有些發抖。
果不其然,隻得五點;輸光不算,還欠下五百兩銀子。
劉知府苦苦相勸,孫道台算是歇了手。
“這錢赢得很漂亮。
”劉不才問道:“其中自然有毛病;倒要聽聽,是怎麼樣的毛病?” “我就不懂。
”小張另有疑問:“到手的錢又輸了出去;萬一孫道台乖覺,不推莊了呢?” “這裡有好幾層道理,我來說一說;老趙,你看對不對?” 劉不才為小張講解其中的道理。
第一,池大老爺要赢孫道台的錢,機會多得很;但如孫道台手緊,就無計可施,所以第一要着是将他的手面扯大來。
其次,池大老爺那樣連赢七八記,打得孫道台無還手之力,看來太假,旁人亦難心服;同時害劉知府做主人的,不好交代。
所以那樣“放一馬”,是極
” “池大老爺”的長處,第一是儀表出衆;第二是服飾漂亮;第三是語言便捷;第四是态度謙和;第五最難,熱心而慷慨,出手十分大方。
因此頭一天到省――浙江省城“禀到”,在接官廳上就結交了好多朋友。
從第二天開始,池大老爺就請客;請的不是闊客,而是跟他一樣身份的候補州縣――這個班子如果到省來禀到,當然是希望能補實缺;換句話說,都是下了做官的本錢,要将本求利,與有些不由正途做官發了财,為生下地的兒子捐個七品官兒,或者做生意發達,捐個州縣官,本人得到很多便利,父母可以讨個浩封的情形,大本相同。
凡是希望補缺的州縣官,所謂“聽鼓轅門”,經常連巡撫、藩司、果司這“三大憲”都見不到;衙參站班,但望青睐一顧,能派個什麼差使就已心滿意足。
無奈粥少僧多,得意的少,失意的多;那份失意的窘境,不堪言狀,真有叫自己的兒子當“跟班”來維持官派的笑話。
所以聽說池大老爺首先就請同寅,不但為了吃一頓“油大”;光是那份受寵若驚之感,就令人感激涕零了。
這一頓客,當然請得皆大歡喜。
酒醉飯飽,池大老爺推牌九,注碼大小不拘。
博到終局。
慶家一個人輸;下家幾乎個個赢,但是赢得都不多,少則一兩銀子,多則五兩而已。
講到這裡,劉不才失聲插口:“這就不容易了。
此人是好手!” “好手”是指賭場上的好手,而在官場上,似乎更是好手,光是那一頓客,就請得口碑載道,沒有一個人不說“池大老爺”好。
過了幾天,又請一班客;是請比他身份高的知府、道員,當然也是候補官兒。
此中卻頓有幾個闊客;飯罷餘興,又推牌九,細心體察,哪個愛賭;哪個賭得爽氣?哪個殷實,哪個是空心大老倌? 一夜下來,池大老爺對這些賭客已了如指掌;也看中了一個戶頭。
這個“戶頭”是候補道,山東人,姓孫;孫家門第鼎盛,出過狀元,也出過宰相,但“官聲”都不怎麼好,而且居鄉為富不仁。
這個孫道台的叔父,曾經因為不肯捐饷辦團練,為朝中當政的王爺所痛恨,至今不甚得意;隻有的是錢,居家納福,倒也逍遙。
孫道台受了叔父之教,刻薄吝啬,在浙江的官場中人緣不好,隻跟一個同鄉常有往來,池大老爺就從他的同鄉身上下手。
講到這裡,小張插嘴問道:“為啥不直接從孫道台身上下手?” “自然有個緣故。
“趙正濤答道,“孫道台外号叫做‘象牙洋肥皂’。
看是好看,你想擺布它卻不容易,随便你怎麼搓來搓去,無損他分毫。
拿賭來說,他喜歡看,就是不大肯下注;有人赢了,居然還伸得出手要分紅。
你想想這種人。
” “既是這種人,池大老爺何必枉費心機?” “也不能說枉費心機――” 趙正濤談孫道台的那個同鄉,姓劉,是候補知府,為人很豪爽,也喜歡賭。
池大老爺便刻意結交,一混熟了,常常到他家去賭錢;十次有八次遇見孫道台,可是決不邀他,因為孫道台的疑心病重,哪個邀他入局,他總以為人家在打他的主意。
這樣賭了有兩個月,池大老爺如果做莊,幾乎必輸;但是他的下風賭得極好,兩下可以扯個直。
因此,凡是常跟他一起賭的人,總推他做在,不希望他賭下風。
到了第三個月上頭,孫道台到底手癢了,出手下注,打五兩銀子;他的手氣旺,打到哪裡,赢到哪裡,但赢得不多,不過一二百兩銀子,因為他不敢打“夾注”。
“真正‘象牙洋肥皂’!”小張笑道,“這樣‘養’着,要養到哪一天?” “養了一個月。
”趙正濤說,“養得孫道台一天不見那個池大老爺,一天就睡不着覺,實在是每天不赢幾兩銀子回去就睡不着覺。
池大老爺看看時候已到,決定、‘開刀’了。
” 開刀的辦法,說起來很容易,本來是孫道台打到哪裡,赢到哪裡;現在反其道而行之,他打到哪裡吃到哪裡。
好好的活門,隻要他一下注,一定“活抽”;隻等他一歇手,馬上倒又“活”了。
将個孫道台氣得怨聲不絕。
其實也不過輸了百把兩銀子,隻是一次不赢,實在氣人;孫道台想起有個重本博小利的法子,雖然笨一點,卻是十拿九穩。
于是照計而施,先打五兩銀子。
這一注下去,自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孫道台接着便加倍,打十兩――這個法予很笨,而且需要大本錢,但通常總是有效的,一個輸了打兩個;兩個輸了打四個;四個輸了打八個,一倍一倍加上去,隻要在家配一記,就會赢錢,然後從頭再來過,長線放遠鹞,記記不落空,自然積少成多;孫道台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誰知這個主意打在池大老爺頭上,錯到極點;真正成了自投羅網,一連輸了四注,而且輸得氣人;在家别十,他也别十;他也拿地罡,在家就會翻天罡,氣得他臉色都變了。
這牌顯著有點怪,旁家都住了手看熱鬧;劉知府看出蹊跷,勸孫道台歇手,他不肯。
勸他換一門打,他更不肯;因為“堅持到底”是這種賭法的訣竅,一換門可能前功盡棄――賭場裡盡有氣人的事,打了半天輸,一不打了,死門馬上就開,所以很有人相信賭場裡有“鬼”。
孫道台怕“鬧鬼”,不肯換門打。
打到第八注已經輸了一千兩百多銀子,身上帶的錢光了,要跟劉知府借。
三百、五百主人家還拿得出來,但對孫道台來說,并不管用;第八注已經六百四十兩,第九注就得一千兩盯八;倘或再輸,又加一倍。
這樣下去,傾家蕩産也快得很。
劉知府沒有那麼多銀子,就有也不肯借,“老孫,俗語說的,‘甯可與爺争,不可與牌争’。
”他很懇切地勸道:“一千多兩銀子,你也輸得起;跟牌悶氣就沒意思了。
” “不赢一把,這口氣咽不下去;我真的不相信,莫非牌上真的有鬼?” “這倒說不定。
”池大老爺神态自若地答了一句,理理銀票,似乎想結束了。
越是這樣,孫道台越氣也越急,“老兄,”他掀着在家的手說,“這時候錢莊已經關門了,要現款,要票子,都得明天再說。
你相信不相信我?” “豈有不信之理?不過總也要有個限度;我輸,隻輸五兩銀子,你老大哥沉下去可不得了。
” 這兩句話,聽來是好意,其實是激将。
孫道台來了“大爺脾氣”,搖搖頭說:“沒有什麼不得了!三五萬銀子我還輸得起。
” “鬧大了,鬧大了!”劉知府在一旁接口;同時大為搖頭。
莊家不作聲;在他的立場,也實在不便表示态度,就這樣僵持之中,孫道台叫取筆硯來,寫了張“憑條即付銀一千二百八十兩”的字條,畫了花押,作為賭注。
池大老爺将骰子擲了出去;當然這一注又是照吃不誤。
莊家手氣硬到這個樣子,滿座相顧失色,而孫道台一則輸得上火;再則大話已說了出去,不便就此收科,三則到底兩千多兩銀子,善财難舍,因而狠一狠心,又是夾注。
“結果怎麼樣?”小張忙不疊插嘴問道:“又是照吃?” 趙正濤不即回答,反問一句:“你們看呢?” “再吃就太明顯了。
”劉不才說,除非他從此不預備再出手。
” 趙正濤點點頭:“到底劉三叔精明。
” “那怎麼辦?小牌九硬碰硬,不吃即賠。
難道那位池大老爺‘強盜發善心’了?” “是不是‘強盜發善心’,要過後方知;反正這把牌翻出來,震動全場,莊家拿的地對,而孫道台拿了一副天對;翻本出赢錢,不過隻赢了五兩銀子。
” “唉!”小張替池大老爺可惜,‘三年冷齋飯,一頓臘八粥’,真正是一番心血,付之奔流。
” “不見得!”劉不才說,“總還有别的花樣。
” “對!還有别的花樣――” 當時池大老爺歎口氣,;說是“天壓地,這個莊不能再推”了;要請孫道台推莊。
孫道台從來沒有做過莊,但這時候卻一諾無辭,因為膽子賭得發了;同時翻回賭本就像平空撿了幾千銀子似的,心想趁手氣好可以大大赢它一場,就算失利,隻當剛才已經輸掉,也就無所謂了。
賭錢赢了跟輸了的想法,大不相同;而隻要作到最壞的打算,心裡亦不會難過,賭興自然勃發。
于是孫道台揎袖攘臂坐了下來,推的也是小牌九。
池大老爺坐在下門,老不出手;孫道台倒也是個旺莊,不過下家的注碼不大,所以隻赢了幾百兩銀子。
到賠過一個統莊,池大老爺開始出手,下門押一千,翻出牌來赢了;他毫不考慮地連本帶利,仍舊都押下門。
孫道台不免氣餒。
他一共隻有兩千多銀票,配過一千;再要輸給池大老爺就不夠配了。
拿此作為理由,倒也振振有詞;隻是池大老爺答得漂亮:“不過不要緊;明天補給我,再說,到底誰赢也還不知道。
” 這話不錯!孫道台膽氣一壯,骰子擲出去是“五在首”;池大老爺搶着拿了最後的一副牌,往桌上一翻,是副天九。
這一下,孫道台拿牌的手都有些發抖。
果不其然,隻得五點;輸光不算,還欠下五百兩銀子。
劉知府苦苦相勸,孫道台算是歇了手。
“這錢赢得很漂亮。
”劉不才問道:“其中自然有毛病;倒要聽聽,是怎麼樣的毛病?” “我就不懂。
”小張另有疑問:“到手的錢又輸了出去;萬一孫道台乖覺,不推莊了呢?” “這裡有好幾層道理,我來說一說;老趙,你看對不對?” 劉不才為小張講解其中的道理。
第一,池大老爺要赢孫道台的錢,機會多得很;但如孫道台手緊,就無計可施,所以第一要着是将他的手面扯大來。
其次,池大老爺那樣連赢七八記,打得孫道台無還手之力,看來太假,旁人亦難心服;同時害劉知府做主人的,不好交代。
所以那樣“放一馬”,是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