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 曆史回眸 第四十九講 天下大勢
關燈
小
中
大
樣一種政治呢就是官僚政治,由此才形成了什麼官場,官場潛規則、官場作風、官僚主義,它都是因為這個制度變化産生出來的,他們是皇權的職業代理人,官僚是皇權的職業代理人,因為這個時候天下一統了,整個天下隻有一個國家了,天子就是皇帝,或者皇帝就是天子,皇帝不能親自來管這麼多地方,這麼多事情,他要找代理人,這個代理人就是官僚,叫做官員代理,就是帝國制度的特點是中央集權、官員代理,他是代行皇權的,這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貴族政治和官僚政治。
貴族世襲,官僚任命,這是第二點區别。
畫外音:前面易中天先生為我們講了邦國制和帝國制的兩點區别,邦國的國家制度是封建制,帝國的國家制度是郡縣制,邦國的政治形态是貴族政治,帝國的政治形态是官僚政治。
那麼除了這些區别以外,邦國制和帝國制還有什麼區别呢? 第三點區别呢是統治階級的不同。
邦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什麼呢?領主階級。
帝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什麼呢?地主階級。
那麼領主和地主有什麼不同?領主的特點是有産權、有治權。
國是天子封給儲侯的,家是諸侯封給大夫的,大夫擁有一個家,就是“采邑”了,這個家就是他的,這個地就是他的,這個地上的人民就是他的子民,他可以統治,他可以治理,他擁有獨立主權,所以叫做有産權也有治權,或者說有主權也有政權。
地主呢?地主是有産權無治權,到了帝國時代地主這塊地是他的,他還可以買賣,當然這個事情是我們中國曆史上一直沒有說清楚的,中國曆史有一個問題,很嚴重問題就是産權不清,這個土地作為主要的生産資料到底是誰的,一方面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皇帝的,另外一方面呢,每個地主都有自己一塊地還可以買賣,公開買賣、合法買賣,應該叫做産權不清,但是我們姑且算地主是有産權的,因為他可以買賣,但是無治權,他不能說我這塊地上的人是我的子民,那不可以的,所以他是有财權無政權,有産權無治權,這是地主和領主的區别。
好了,我們知道了邦國時代和統治階級是領主階級,帝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那麼在帝國時代,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那麼這樣一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時代又被劃分為三個時代,哪三個時代呢?秦漢是一個時代,魏晉包括南北朝了,魏晉是一個時代,隋唐也包括隋唐以後是一個時代。
這三個時代的統治階級也是不一樣的,是什麼呢?秦漢時代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地主階級,魏晉南北朝的統治階級是士族地主階級,隋唐和隋唐以後的統治階級是庶族地主階級。
為什麼秦漢地主階級是貴族地主呢?因為他是從封建領主,是從貴族政治轉化過來的,邦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貴族領主,因此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階段的統治階級就是貴族地主,他是這樣過渡過來的,還帶有貴族性,比方說他是一個半領主,半地主的這樣一個概念,比方說秦漢那些侯,他也是有領地的,我們去讀《三國志》一說就是封多少縣,封多少個縣給你,你建立一個塊地方,你是一個侯,封到縣侯,諸葛亮、張飛這些人都是縣侯,把一個縣封給你,但是你有财權無政權,封一個縣給你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縣的賦稅歸你了,這個縣有五千戶,叫做封五千戶,就是五千戶的這個賦稅歸你了,封萬戶就是一萬戶的賦稅歸你了,叫萬戶侯,但是沒有政權,你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的,所以叫做半領主半地主。
那麼隋唐以後的庶族地主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完全沒有貴族性了是平民當中的地主,是普通的地主,他隻有一塊地,甚至沒有地,他隻有産權,沒有任何政權、治權、主權這些都沒有。
那麼隋唐以後為什麼它的統治階級會是庶族地主階級呢?因為庶族地主階級最符合帝國制度的要求,帝國制度的要求是什麼呢?中央集權、分級管理、官員任命、代理皇權,就是這個帝國制度要求隻有一個職位是世襲的就是皇帝,這是和邦國的一個重要區别,邦國是天子、諸侯、大夫、士都是世襲的。
帝國時代就是隻有皇帝可以世襲,當然包括皇帝封的一些王侯他是有的也是可以世襲的,但是意義不大了,因為他沒有政權,其他的官員們哪怕你位至卿相,宰相、大将軍,小到一個七品芝麻官都不能世襲,必須嚴格地任命制,那麼這個最嚴格的任命制是在隋唐以後建立起來的,所以隋唐是庶族地主階級的時代。
畫外音:現在我們知道秦漢是貴族地主階級時代,隋唐是庶族地主階級時代,秦漢和隋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
那麼這三大統治階級的不同統治方式又集中地表現在哪裡呢? 表面在帝國的人事制度上,因為一個國家要管理它需要有個管理者,需要官員來管理。
那麼我前面講了邦國時代它是世襲的,當然到春秋戰國的後期,尤其到戰國後期已經開始出現非世襲的官員,意味着已經開始要過渡了,過渡時期嘛,
貴族世襲,官僚任命,這是第二點區别。
畫外音:前面易中天先生為我們講了邦國制和帝國制的兩點區别,邦國的國家制度是封建制,帝國的國家制度是郡縣制,邦國的政治形态是貴族政治,帝國的政治形态是官僚政治。
那麼除了這些區别以外,邦國制和帝國制還有什麼區别呢? 第三點區别呢是統治階級的不同。
邦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什麼呢?領主階級。
帝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什麼呢?地主階級。
那麼領主和地主有什麼不同?領主的特點是有産權、有治權。
國是天子封給儲侯的,家是諸侯封給大夫的,大夫擁有一個家,就是“采邑”了,這個家就是他的,這個地就是他的,這個地上的人民就是他的子民,他可以統治,他可以治理,他擁有獨立主權,所以叫做有産權也有治權,或者說有主權也有政權。
地主呢?地主是有産權無治權,到了帝國時代地主這塊地是他的,他還可以買賣,當然這個事情是我們中國曆史上一直沒有說清楚的,中國曆史有一個問題,很嚴重問題就是産權不清,這個土地作為主要的生産資料到底是誰的,一方面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它是皇帝的,另外一方面呢,每個地主都有自己一塊地還可以買賣,公開買賣、合法買賣,應該叫做産權不清,但是我們姑且算地主是有産權的,因為他可以買賣,但是無治權,他不能說我這塊地上的人是我的子民,那不可以的,所以他是有财權無政權,有産權無治權,這是地主和領主的區别。
好了,我們知道了邦國時代和統治階級是領主階級,帝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那麼在帝國時代,從秦滅六國到辛亥革命,那麼這樣一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時代又被劃分為三個時代,哪三個時代呢?秦漢是一個時代,魏晉包括南北朝了,魏晉是一個時代,隋唐也包括隋唐以後是一個時代。
這三個時代的統治階級也是不一樣的,是什麼呢?秦漢時代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地主階級,魏晉南北朝的統治階級是士族地主階級,隋唐和隋唐以後的統治階級是庶族地主階級。
為什麼秦漢地主階級是貴族地主呢?因為他是從封建領主,是從貴族政治轉化過來的,邦國時代的統治階級是貴族領主,因此帝國時代的第一個階段的統治階級就是貴族地主,他是這樣過渡過來的,還帶有貴族性,比方說他是一個半領主,半地主的這樣一個概念,比方說秦漢那些侯,他也是有領地的,我們去讀《三國志》一說就是封多少縣,封多少個縣給你,你建立一個塊地方,你是一個侯,封到縣侯,諸葛亮、張飛這些人都是縣侯,把一個縣封給你,但是你有财權無政權,封一個縣給你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縣的賦稅歸你了,這個縣有五千戶,叫做封五千戶,就是五千戶的這個賦稅歸你了,封萬戶就是一萬戶的賦稅歸你了,叫萬戶侯,但是沒有政權,你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的,所以叫做半領主半地主。
那麼隋唐以後的庶族地主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完全沒有貴族性了是平民當中的地主,是普通的地主,他隻有一塊地,甚至沒有地,他隻有産權,沒有任何政權、治權、主權這些都沒有。
那麼隋唐以後為什麼它的統治階級會是庶族地主階級呢?因為庶族地主階級最符合帝國制度的要求,帝國制度的要求是什麼呢?中央集權、分級管理、官員任命、代理皇權,就是這個帝國制度要求隻有一個職位是世襲的就是皇帝,這是和邦國的一個重要區别,邦國是天子、諸侯、大夫、士都是世襲的。
帝國時代就是隻有皇帝可以世襲,當然包括皇帝封的一些王侯他是有的也是可以世襲的,但是意義不大了,因為他沒有政權,其他的官員們哪怕你位至卿相,宰相、大将軍,小到一個七品芝麻官都不能世襲,必須嚴格地任命制,那麼這個最嚴格的任命制是在隋唐以後建立起來的,所以隋唐是庶族地主階級的時代。
畫外音:現在我們知道秦漢是貴族地主階級時代,隋唐是庶族地主階級時代,秦漢和隋唐之間的魏晉南北朝是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
那麼這三大統治階級的不同統治方式又集中地表現在哪裡呢? 表面在帝國的人事制度上,因為一個國家要管理它需要有個管理者,需要官員來管理。
那麼我前面講了邦國時代它是世襲的,當然到春秋戰國的後期,尤其到戰國後期已經開始出現非世襲的官員,意味着已經開始要過渡了,過渡時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