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四十七講 逆流而上

關燈
高的,一個人必須又是士就是你不做工、不務農、不經商你必須這樣,你還要書讀得好,你還要道德表現好,你才有做官的資格,這樣的人就太少了。

     而且一個家族一旦出了這麼一個人,通過讀書而做了官,那這個人肯定培養自己的兒子也讀書,也讓他做官,對不對,這樣一來二去讀書做官就會變成這個家族的職業,這樣的家族就叫做士族。

    這個階層的特殊性在什麼地方呢?三個方面:第一壟斷仕途,因為他們詩書傳家,他壟斷知識,通過壟斷知識去壟斷仕途,那個時候辦私學,那個時候也不是誰都可以讀書的,誰都讀得起書的,誰都讀得懂書的,誰都讀得好書的,隻有這樣詩書傳家的人他才讀得了,于是他就代代做官,這就壟斷一塊做官的名額吧。

    第二這個做官的人他有推薦權,他推薦誰呢?第一個推薦自己的子弟吧,還推薦誰呢?推薦那些出身比較差的,但是書讀得好的人,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條件不好的讀書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這個大的士族來推薦他,這麼一推薦這些人和這些大士族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非血緣的家族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在情感是父子關系,那麼這些人将來又做了官以後,他又有推薦權他推薦誰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額出來報恩吧,這個大的士族象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的,越滾越大。

    另外還有一條什麼呢? 互相推薦,然後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薦官吏,你也可以推薦官吏,那咱兩換換,我推薦你的人,你推薦我的人。

    第二個特點呢控制輿論,為什麼要控制輿論呢?因為士族本來就是因為會讀書才做官的,他本來就有文化、有學問,有文化有學問就有話語權,在當時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話語權啊,他也不能上網去發貼子,有話語權的就是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來就有知識、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他一成了領袖人物他周圍就會團結一大批太學生和名士,太學生是什麼?太學生就是國家士部學院的學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第三梯隊,後備幹部。

    名士是什麼呢?名士就是社會上有名的有話語權的、有很多粉絲的、擁趸的這樣一些人,有名的士人。

    第三個特點成為豪強,因為他有權啊,有勢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發達起來了,就成了一方豪強,這樣的豪強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門望族,還叫做勢族,勢力的勢,還叫做世族,世界的世,這些都是指這種家族,而那些沒有權勢的、沒有名望的、沒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門。

    士族壟斷仕途、控制輿論、成為豪強,它就成為社會上一般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到了東漢末年它就成了支撐帝國大廈三根支柱之一,那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畫外音:士族壟斷了仕途這就占領了上層建築,控制了輿論就掌握了意識形态,士族有權有勢最終成為豪強,又把握了帝國的經濟基礎,到了東漢末年帝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意識形态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這些士族就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帝國的統治階級,可是這些士族不得不面臨着新興勢力的挑戰,那麼這些新興勢力是依靠什麼崛起的呢? 事實上,三國以後的魏晉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但是什麼士族地主階級并沒有在東漢以後馬上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呢?因為門閥遇到了軍閥。

    門閥就是士族,士族也叫門閥士族階級,保護士族階級的制度既叫士族制度又叫門閥制度,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制度。

    那什麼叫門閥呢?門閥就是門第、門望、閥閱。

    門第就是家族的社會地位的貴賤高低。

    因為那個時候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三等人,四等人,他有高低,這個高低叫做門第,第就是次序。

    門望是什麼呢?名譽聲望。

    閥閱是什麼呢?功績經曆,就是一個家庭它有過什麼功勞,它有過什麼經曆,這個東西是在當時的仕宦人家家門口是要貼出去的,貼到門口,表彰自己功勞的叫做閥,表揚自己經曆的叫做閱,我們知道閱和曆是能夠合起來,閱曆嘛,一個閥一個閱,左邊是閥,右邊是閱,合起來叫閥閱,這個閥閱再和門第、門望合起來就叫門閥,所以後來就用門閥這個詞來指士族,所以門閥就是有着特殊的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的、世代為官的這樣的大家族。

     那麼軍閥呢?軍閥就是擁有獨立武裝力量的地方豪強,那麼這樣一說大家就清楚了,門閥、軍閥都是閥,但是此閥非彼閥,門閥為閥靠的是聲望地位,或者說得再通俗一點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