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四十七講 逆流而上
關燈
小
中
大
畫外音:陸遜作為江東四英将之一曾因火燒劉備七百裡連營而聲名遠洋,孫權認為陸遜有超世之功、文武之才,對陸遜是推崇備至,所以陸遜才得以出将入相,然而在陸遜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候卻突然被孫權逼死,孫權為什麼要逼死他一手栽培起來的陸遜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除了三國各主之外,将相大臣們一般都是幾個人物合為一卷,隻有諸葛亮和陸遜每人獨占一卷,可見陸遜在三國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陸遜作為孫吳政權“江東化”的代表人物是江東衆多優秀人物中出将入相的唯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達到頂點的時候卻被孫權逼死,曆史上關于陸遜之死是衆說紛纭,有人認為他是因為卷入了太子與魯之争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認為陸遜之死有着更深層的原因,而且正是這個原因才導緻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這個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陸遜之死的背後與曹操、劉備、孫權的建國之路究竟有着怎樣的關系呢?夏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上一集我們講了陸遜之死,陸遜之死是個謎,孫權為什麼要逼死他呢?一般認為陸遜是卷入了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争奪儲位的這樣一個黨争,而陸遜是擁護太子的,不斷地上書給孫權講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孫權,但是這個說法可以讨論,為什麼可以讨論呢?就是因為陸遜死了以後卷入太子魯王黨争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這張表裡面列出來的就是太子黨和魯王黨的人,我們看到有的人受了處分,有的人罷了官,有的人被處死或者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沒事兒。
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人的履曆看一下我們馬上就會看出問題來,被逼死的陸遜吳郡吳縣人,被流放罷官的顧譚,吳郡吳縣人,被處死的吾粲,吳郡吳程人,也就是說有事兒的都是江東人。
沒事兒的是誰呢?諸葛恪升官,他是什麼人?他是流亡北士,諸葛瑾的兒子,升官的還有步鸷,臨淮淮陰人,流亡北士,呂岱,廣陵海陵人,流亡北士。
沒事的是儀,北海營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滕胤,北海劇縣人,流亡北士的後代,而且後來和諸葛恪一起還做了孫權的顧命大臣。
那就很清楚,孫權在這兒是以什麼劃線,不是以擁護太子,還是擁護魯王來劃線,他要整的全部是江東人,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朱據,朱據也是吳郡吳縣人,而且朱據和陸遜都是吳郡四大家族之一,吳郡四大家族:顧、陸、張、朱,朱據這兒會也沒事,朱據當然後來也挨整了,但是那是後來的事情,因此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來,這次孫權就是要整陸遜,而陸遜挨整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他當了丞相一年以後,而陸遜我們知道一直是東吳的上遊統帥,在長江上遊的統帥,駐守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線總指揮,孫權的前線總指揮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魯肅、第三任呂蒙,第四任陸遜,所以東吳四大英将,陸遜這個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
然後又當了丞相,不折不扣叫做出将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職,軍權和政權都掌握過了,何等重要的人物為什麼要整他?那麼也隻能猜測,那麼我猜陸遜挨整是這樣幾個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東士族,第三他是江東士族當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的人,那麼第四他還是江東士族當中在孫權政權裡官做得最大的,權力最大的。
孫權不能夠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了江東士族,功高蓋主這是肯定的,影響太大也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太子也好,其他的人也好都和陸遜的關系非常好,甚至還有學者比方說馬植傑先生猜測,說孫權怕接班人駕馭不了陸遜,太厲害了,他兒子将來繼承了帝位管不了這重臣怎麼辦,等等原因。
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孫權物江東士族之間的這種關系、這種糾葛,因為我們看到江東士族,我講了,有江東四大家族:虞、魏、顧、陸。
虞代表人物虞翻,這個是差點被孫權殺掉的。
魏的代表人物魏騰,差點被孫策殺掉。
我們講《江東基業》第一集的時候講遼孫策要殺魏騰,後來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就站在水井跟前說,你要殺魏騰我就跳下去算了,因為你要殺了魏騰以後大家肯定要反對你,為什麼?就因為魏騰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這個江東士族的勢力太大了,孫策沒敢殺。
那麼顧呢,顧雍,顧雍是善終的,但是顧雍的孫子,我剛才講顧譚卷入陸遜一案被罷官被流放,而且顧譚的弟弟也受到牽連,他的姐妹也受到牽連,這裡面确實是有孫權和江東士族的矛盾。
畫外音: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除了三國各主之外,将相大臣們一般都是幾個人物合為一卷,隻有諸葛亮和陸遜每人獨占一卷,可見陸遜在三國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陸遜作為孫吳政權“江東化”的代表人物是江東衆多優秀人物中出将入相的唯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達到頂點的時候卻被孫權逼死,曆史上關于陸遜之死是衆說紛纭,有人認為他是因為卷入了太子與魯之争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認為陸遜之死有着更深層的原因,而且正是這個原因才導緻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這個原因究竟是什麼呢?陸遜之死的背後與曹操、劉備、孫權的建國之路究竟有着怎樣的關系呢?夏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坐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上一集我們講了陸遜之死,陸遜之死是個謎,孫權為什麼要逼死他呢?一般認為陸遜是卷入了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争奪儲位的這樣一個黨争,而陸遜是擁護太子的,不斷地上書給孫權講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孫權,但是這個說法可以讨論,為什麼可以讨論呢?就是因為陸遜死了以後卷入太子魯王黨争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這張表裡面列出來的就是太子黨和魯王黨的人,我們看到有的人受了處分,有的人罷了官,有的人被處死或者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沒事兒。
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人的履曆看一下我們馬上就會看出問題來,被逼死的陸遜吳郡吳縣人,被流放罷官的顧譚,吳郡吳縣人,被處死的吾粲,吳郡吳程人,也就是說有事兒的都是江東人。
沒事兒的是誰呢?諸葛恪升官,他是什麼人?他是流亡北士,諸葛瑾的兒子,升官的還有步鸷,臨淮淮陰人,流亡北士,呂岱,廣陵海陵人,流亡北士。
沒事的是儀,北海營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滕胤,北海劇縣人,流亡北士的後代,而且後來和諸葛恪一起還做了孫權的顧命大臣。
那就很清楚,孫權在這兒是以什麼劃線,不是以擁護太子,還是擁護魯王來劃線,他要整的全部是江東人,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朱據,朱據也是吳郡吳縣人,而且朱據和陸遜都是吳郡四大家族之一,吳郡四大家族:顧、陸、張、朱,朱據這兒會也沒事,朱據當然後來也挨整了,但是那是後來的事情,因此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來,這次孫權就是要整陸遜,而陸遜挨整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他當了丞相一年以後,而陸遜我們知道一直是東吳的上遊統帥,在長江上遊的統帥,駐守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線總指揮,孫權的前線總指揮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魯肅、第三任呂蒙,第四任陸遜,所以東吳四大英将,陸遜這個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
然後又當了丞相,不折不扣叫做出将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職,軍權和政權都掌握過了,何等重要的人物為什麼要整他?那麼也隻能猜測,那麼我猜陸遜挨整是這樣幾個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東士族,第三他是江東士族當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陸家的人,那麼第四他還是江東士族當中在孫權政權裡官做得最大的,權力最大的。
孫權不能夠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了江東士族,功高蓋主這是肯定的,影響太大也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太子也好,其他的人也好都和陸遜的關系非常好,甚至還有學者比方說馬植傑先生猜測,說孫權怕接班人駕馭不了陸遜,太厲害了,他兒子将來繼承了帝位管不了這重臣怎麼辦,等等原因。
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孫權物江東士族之間的這種關系、這種糾葛,因為我們看到江東士族,我講了,有江東四大家族:虞、魏、顧、陸。
虞代表人物虞翻,這個是差點被孫權殺掉的。
魏的代表人物魏騰,差點被孫策殺掉。
我們講《江東基業》第一集的時候講遼孫策要殺魏騰,後來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就站在水井跟前說,你要殺魏騰我就跳下去算了,因為你要殺了魏騰以後大家肯定要反對你,為什麼?就因為魏騰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這個江東士族的勢力太大了,孫策沒敢殺。
那麼顧呢,顧雍,顧雍是善終的,但是顧雍的孫子,我剛才講顧譚卷入陸遜一案被罷官被流放,而且顧譚的弟弟也受到牽連,他的姐妹也受到牽連,這裡面确實是有孫權和江東士族的矛盾。
畫外音: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