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四十六講 冷暖人生

關燈
大,前期他是很重要的,慢慢地,慢慢地,他就不直接管事了,但是我們就會問了既然張昭原本就不那麼重要,孫權又不希望他的丞相重要,那麼用張昭這個原本并不重要的去當那個并不希望重要的丞相那不是很合适嗎?這又怎麼解釋呢?解釋很簡單,就是張昭不很重要,是因為他不直接主事,他沒管事,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了,他一當丞相他就管事嘛,他一管事他就重要,他一重要就變成什麼結果呢? 就變成張昭也變重要了,丞相這個職務也變重要了,而孫權是既不希望張昭太重要,也不希望丞相太重要,所以他絕對不能用張昭做丞相,講清楚了嗎?那我們下面又要問了,孫權這個考慮他主要的不希望張昭重要呢還是不希望丞相重要,到底不希望哪個重要?我們先說張昭,孫權肯定是不希望張昭太重要的,為什麼呢?張昭非同一般,前期那些老臣周瑜、魯肅、呂蒙這些人在孫權設丞相職務之前已經去世了,那麼老一代的、老一輩的就是張昭,而張昭又是什麼呢?托孤之臣,而且孫策是說了這樣話的“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當然這個話是孫策的非常之托,張昭也不會動不動就會把這個話拿出來的,總歸不爽的或者不自在吧,萬一拿出來呢,萬一他作為丞相提出的建議和吳王的決策發生了沖突的時候,就是相權和皇權沖突的時候,他把這打牌打出來怎麼辦? 那時候聽誰的,而且事實上張昭也以托孤之事自重,張昭退居二線以後基本上就是不來上班了,後來遇到一點事情孫權就去找他,到他家裡去看他,張昭本來是跪坐在席位上,一看孫權來了,張昭馬上避席,避席我們講過了《漢代風雲人物》,避席來表示尊敬,孫權馬上跪坐,伸直腰子坐下來,坐定以後張昭就說了:說想當年,桓王和太後就是孫策和吳夫人不以老臣屬陛下,而以陛下屬老臣。

    這句話很重,就是當年孫策和吳夫人可不是把老臣我交給你,可是把你交給老臣我的,講清楚了這個帳,誰歸誰管,可惜老臣這個人不知趣嘛,不會說話嘛,不會讨人喜歡嘛,所以受冷遇嘛,老臣以為這一輩子就死在荒郊野外了嘛,沒想到陛下還來看老臣,看歸看,老臣這個人這個性子是不會改的,老臣之所以這樣做就因為太後和桓王托付了老臣,所老臣想什麼就說什麼,要老臣琢磨着别人的心思說人家喜歡聽的話老臣做不到。

     孫權沒辦法:是是是,你該怎麼說就怎麼說吧,也是不爽的,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嘉和元年的時候,這個時候孫權已經當皇帝了,遼東太守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他裝模作樣地向吳國稱臣,那麼孫權就封他為燕王,然後派了一萬人、兩個人重要的大臣去封王,大家都說這個公孫淵這個人是靠不住的,這個人反複無常,是個小人,他肯定是忽悠我們的,我們就把他的使節打發回去給些錢,給個證書算了,孫權高興得不得了,說不行,隆重地封他為燕王,所有人都去勸,沒有用,張昭也去勸,還是沒有用,然後張昭說了一句,孫權就駁一句,張昭說一句,孫權就駁一句,兩個人說着說着話趕話,越趕這個矛盾就越尖銳,最後孫權忍無可忍把刀拔出來了:孫公啊,我們吳國的士人進宮拜聯,出宮拜君,進了我皇宮的是拜聯,出了皇宮人家跪拜的都是你,聯對你也夠給面子的了,可是,張公你從來不給聯面子,每次都是當着這麼多的人面跟聯頂撞,聯可是要犯錯誤了,聯可是忍不住了啊,聯要犯錯誤了,就是我要殺你了。

    張昭也不說話了,盯着孫權看“熟視”看就看,然後說:唉,陛下,其實老臣也知道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為什麼還要說呢? 太後的遺言言猶在耳啊!太後囑咐臣的那些話是什麼時候說的,是太後臨終之前把臣叫到她的床跟前說的啊,然後淚流滿面,涕淚縱橫,孫權把刀一扔也哭了,君臣二人抱頭痛哭,但是孫權哭歸哭,做歸做,哭完散了會以後他還是把人派到遼東去了,張昭一氣之下再不上朝,而且事實證明孫權是錯了,孫權派過去的使節到了遼東就被公孫淵給殺了,張昭再不上朝,孫權說好啊,你不上朝,來人啊,用土把張昭的門給我壘起來,把他家門封起來,張昭說你會封門我不會封嗎?我在家裡面挖土封,他在裡面也砌個牆把門封起來,孫權也拿他沒辦法,孫權隻好借一次外出的機會去看他,在外面喊,裡面沒有搭理,孫權一怒之下說放火,就放火,放火以後張昭在裡面說把門給我關得更緊一點,把他有門都關起來讓他燒,孫權也沒有辦法說滅火滅火滅火,滅火滅完了沒辦法,孫權隻好站在他家門口站着,罰站嘛,這個時候張昭的兒子也知道這個事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人家畢竟是皇上,于是把張昭從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