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四十講 禍起蕭牆

關燈
不對的,喜歡這種思維。

    我現在就是在糾正這種思維方式,魏延也對。

    魏延怎麼也對呢?魏延說得很清楚,丞相雖然去世了,魏延還在啊,難道魏延就不能帶兵繼續北伐嗎?為什麼要因為一個人的死耽誤天下人的事呢?這話說得對不對啊,不對嗎? *根據前面的分析,魏延謀反一案,楊儀是心胸狹窄,以個人恩怨報複魏延,後來落了一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下場。

    易中天先生認為,楊儀是有責任的,但同時他也很委屈,他的做法有他不得已的理由。

    那麼既然楊儀的做法是對的,易中天先生為什麼還說魏延的做法也是對的呢?如果魏延是對的,那到底是誰的不對呢? 根據《三國志·魏延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諸葛亮還下了一道命令。

    這道命令是給魏延的,給魏延的一道密令,讓魏延代理自己的職務,“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就是說魏延你代理我的職務,你扶喪回成都。

    這就麻煩了,誰都聽得出來,這樣一看責任就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

    你下兩道命令哪,一道命令讓楊儀代理你的職務,不要管魏延;一道命令你下給魏延,要魏延代你的職務,不要管楊儀,你什麼意思啊?不就是你存心要讓他們兩個打起來嗎?所以就有曆史學家說,魏延的冤案是諸葛亮一手策劃;不但一手策劃魏延的冤案,還一手策劃楊儀的悲劇,對不對?因為你死的時候又秘密上書給朝廷說蔣琬接替自己的職務,把楊儀給晾了。

    所以有曆史學家問,以你諸葛亮的崇高威望,你生前為什麼不公開秘密?你為什麼不把這些都公布出來?你一公布出來以後不就天下太平了嗎?為什麼?那麼我的看法是,《魏略》的說法不可靠,我們先給諸葛亮把這個污給他洗掉,加在諸葛亮身上這個污先給他洗掉。

    為什麼《魏略》不可靠呢?裴松之已經講了,他說:“松之以為,此蓋敵國傳聞之言。

    ”是敵人那邊的傳說,這是靠不住的。

    而且你說要魏延密持喪去是不可能的,因為魏延不在諸葛亮旁邊,諸葛亮的遺體是在楊儀那兒的,魏延怎麼可以奉諸葛亮的靈柩往南走呢?不可能的。

    而且這段記錄說,魏延到了南谷口以後,楊儀告魏延說魏延準備向北投降曹操,那不可能,他投降曹操往北走,他怎麼往南走呢?所以《魏略》這個記載不可靠。

    也因此說,不能說諸葛亮一手策劃了這樣一個冤案,這是不能成立的。

    但是,《三國志·魏延傳》的記載可不可靠呢?《魏延傳》可是明明白白記載了這樣一條諸葛亮的遺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

    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那這個命令也有問題啊,是告訴楊儀這些人不要管魏延,把魏延扔那兒啊,扔在戰場上,讓他自己打曹魏去,咱回家。

    這個命令,為什麼會發這樣一個命令呢?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說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此人背後不是有反骨嗎,他會看相看出來了。

    誰說的?《三國演義》。

    靠得住嗎?靠不住,小說家言别當了真。

    第二種說法呢,那就是張作耀先生的說法,張作耀先生的《劉備傳》說,就是要策劃魏延的謀反案,要逼反魏延,除掉魏延。

    第三種說法,是呂思勉先生、陳迩冬先生的說法,是什麼呢?是《三國志·魏延傳》的這個記載根本就不是真相。

    這兩位先生認為當時的真相是什麼呢?是諸葛亮得了急病,什麼病我們當然不知道,但是根據諸葛亮當時的一些情況來看,他還屬準備帶兵北伐的,沒想到自己要生病的。

    突然病了,什麼都沒交待,來不及。

    結果,楊儀、費祎、姜維啊這幾個人一嘀咕說,這魏延肯定不聽我們的,我們就怎麼怎麼着吧。

    因此是楊儀、姜維、費祎等人假傳丞相遺命,是假的。

    那麼這個有沒有可能呢?還是有可能的,因為說實在的,這個三國史啊,真是非常難研究。

    我們前面講過了,光是馬谡一個下場,同一個人陳壽,同一本書《三國志》,三種說法,你說哪個是真的?這種時候,權力交替的時候,新接權的人他完全可以做手腳。

    而且三國你知道,蜀國是沒有史官的,就沒有國家檔案館的。

    那你不能像研究現代史一樣,國家檔案館,七十年後解密,你把當時的秘密文件拿來看一下,真相大白了,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假傳丞相遺命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們現在就面臨着這樣一個非常困難的選擇:贊成《三國演義》的說法說諸葛亮下這道命令是料定魏延要謀反,你這是冤枉了魏延;贊成《三國志·魏延傳》的說法承認諸葛亮下了這道命令,我們又得批判諸葛亮;如果贊成呂思勉先生、陳迩冬先生的說法說《魏延傳》的說法不是曆史真相,我們要否定陳壽。

    請大家想想該怎麼辦呢?難道就沒有可以講得通的、誰也不冤枉的第四種說法嗎?關于第四種說法,請看下集——以攻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