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重歸一統 第三十七講 非常君臣

關燈
《百家講壇》從2006年2月開始推出《易中天品三國》節目,到今天一共播出三部分,分别是“魏武揮鞭”“孫劉聯盟”和“三國鼎立”,易中天先生在這三部分共36集中講述了魏、蜀、吳三大集團的形成和鬥争過程,刻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三國人物群像,正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曆史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三國最終被晉朝統一。

    那麼,曾經人才輩出的吳、蜀兩國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強大的魏國又為什麼被司馬氏家族改朝換代?易中天先生将為您一一揭開這些謎團,《易中天品三國》的最後一部大戲“重歸一統”從今天開始将正式與廣大觀衆見面。

    首先,易中天先生從劉備死後的蜀漢入手,帶領我們一起去感受諸葛亮和劉禅這一對關系特殊的君臣。

    劉禅繼位,隻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諸葛亮輔政,卻是大權獨攬。

    在他們這種特殊的關系背後,究竟有着什麼樣的曆史隐秘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非常君臣”。

     蜀漢章武三年,劉備托孤于諸葛亮,諸葛亮接過了蜀漢政權這副沉重的擔子。

    這對于他來說,一方面是實現自己政治理想和政治報複的機會,另一方面也面對着諸多難題。

    我們知道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對于諸葛亮來說,他要處理的是四大關系:第一是君臣關系,第二是同僚關系,第三是盟友關系,第四是敵我關系。

    從這一集開始我們就要講諸葛亮如何處理這四大關系。

    而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和後主劉禅的君臣關系。

    這是一對特殊的君臣,非常的君臣。

    因為劉備在托孤的時候,有兩個交待,或者說有兩個安排:一個是對劉禅說,你對待丞相要像對待父親一樣,“事之如父”;第二是他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所以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關系。

    那麼我們要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劉禅他執行了劉備的政治遺囑嗎?結論是肯定的,執行了,不但執行了,還有加碼。

    我們可以來看一個表,這就是諸葛亮在劉禅繼位以後得到的待遇。

    第一,封武鄉侯,這是給他崇高的地位。

    第二,開府治事,這是授予他獨立的相權。

    什麼叫開府呢?就是他自己建立一整套辦事機構,擁有相對獨立于皇權的相權。

    這個制度後來沒了,曹操率先恢複了丞相制度,而且自任丞相,他是開府的。

    劉備建國以後,也恢複了丞相制度,但是不開府。

    那麼劉禅讓諸葛亮開府,這件事情至關重要,将來我們還會一再提到。

    第三,領益州牧,這是授予他全國行政權。

    我們知道所謂蜀漢這個政權,它的地盤也基本上就是益州,那既然你是蜀漢的丞相,你還領益州牧幹什麼呢?有什麼必要呢?有必要,因為雖然從地理上講它基本上是一回事,但是從國家制度講它是兩回事。

    蜀漢是王朝,是中央;益州是郡縣,是地方。

    蜀漢丞相是中樞政要,益州州牧是地方官員。

    那麼又讓諸葛亮領益州牧這個意思,就是把整個國家都交給他了。

    而且據裴松之注引《魏略》,劉禅還對諸葛亮說了這樣的話,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什麼意思呢?就是所有的軍政大事都由您說了算,寡人隻做一件事情,就祭祀天地和先祖。

    再說得白一點,就是軍國大事都交由諸葛亮處理,劉禅隻做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所以《三國志·諸葛亮傳》說:“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

    ”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大事小事,無論大小,所有的事,都有諸葛亮拍闆作決定。

    因此我們可以說,劉禅繼位以後,諸葛亮的地位和曹操一模一樣。

    我們也可以來看一看曹操和諸葛亮的比較。

    曹操的頭銜是什麼呢?封武平侯,丞相,領冀州牧。

    諸葛亮是,封武鄉侯,丞相,領益州牧。

    武平侯和武鄉侯都是縣侯,他們兩個擔任的丞相都是開府的丞相,冀州和益州都是當時的大州。

    大家看看,何其相似來爾!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麼不同的就在于曹操的這些頭銜,多半是自己弄來的;而諸葛亮的這些封号、頭銜,是蜀漢兩任皇帝心甘情願授予他的。

     *把曹操和諸葛亮放在一起對比,我們感覺上總是有些異樣。

    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是奸臣,而諸葛亮是忠臣。

    奸臣總是要犯上作亂,所以傀儡皇帝漢獻帝如果對曹操恨得牙根發癢,一般人都能夠理解。

    而作為忠臣的諸葛亮來輔佐蜀漢的有主劉禅,劉禅是不是睡覺的時候都會笑成一朵花呢?那麼,這是劉禅的真實感覺嗎?劉禅的真實感覺會是什麼樣的呢? 劉禅的感覺如何?不爽。

    有證據嗎?有一點兒。

    根據裴松之的注所引《襄陽記》,諸葛亮去世以後,全國各地都紛紛要求為諸葛亮立廟。

    結果是什麼呢?“朝議不聽”,就是不批準。

    于是老百姓沒有辦法,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