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二十九講 命案真相

關燈
崔琰是三國時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曹操對他的一身正氣都頗有忌憚,而崔琰卻因為一封信被曹操冤殺。

     楊修則是出身名門,博學多才,多次在曹操面前展示聰明才智,卻因一個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曹操所殺。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崔琰和楊修呢?他們究竟觸動了曹操哪根敏感的神經?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命案真相。

     從前面兩集講到的荀彧之死和孔融之死可以看出,曹操決不允許别人在政治上和他作對,尤其是不能允許公開作對。

    但是,在此之後,曹操又殺死了不曾與他作對的崔琰和楊修,這更是為曹操留下了“無端殺人”的千古罪名。

     崔琰是三國時代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名士,他的德行操守令曹操都非常敬重,卻因一封信被曹操冤殺,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為崔琰喊冤。

    而殺死聰明的楊修,更是為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壞名聲。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崔琰,又為什麼要殺楊修呢?崔琰、楊修被殺的背後究竟隐藏了曹操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命案真相”。

     易中天: 崔琰的死,是當時的一個大冤案,而且是公認的冤案,沒有疑問的冤案。

    我們知道,孔融是被曹操殺掉的,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就不敢給孔融作傳。

    但是陳壽的《三國志》是給崔琰做了傳的,而且就在《崔琰傳》裡面說,崔琰的死“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崔琰的死但是就有人認為是冤案,而且一直到陳壽作《三國志》的時候,大家還認為是冤案,是冤枉的。

     那麼崔琰的死為什麼是冤案?那我們就要講兩個問題:第一,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第二,崔琰是怎麼死的。

     崔琰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的評價是十六個字——“文武全才、朝廷重臣、正人君子、德高望重”。

    崔琰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士人,小時候他是學劍的,學劍術、學擊劍,劍術很好,後來才開始讀書。

    這個人很聰明啊,他一讀書就讀得非常好,就成了當時的經學大師鄭玄的弟子。

    所以他是文武全才,他起先是追随袁紹的,後來崔琰就跟了曹操,一直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謀士和幫手。

     建安十三年,曹操恢複了丞相制度。

    漢代的政治制度是丞相可以開府,就是建立自己的辦公機構。

    當時的說法就是,皇帝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宮,皇宮,丞相的居住和辦公機構叫做府,叫做相府,我們去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他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曹操做了丞相他就可以開府,丞相府下面有兩個機構,一個叫東曹,一個叫西曹,東曹和西曹是什麼意思呢?就相當于我們現在的組織部,負責選拔幹部的。

    崔琰是第一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第二組織部的部長他也當過,那麼崔琰擔任這樣一個重要職務的時候選拔了很多的人才,當時的說法叫做“文武群才,多所明拔”。

     而且崔琰在選拔這些幹部的時候完全是出于公心,唯才是舉,而且要求德才兼備,一直受到朝廷上下的一片稱贊。

    而曹操也明确地表示,崔琰這個人作風非常正派,他本身就是一個表率,他可以使貪婪的人變得清廉,使勇敢的人更加激勵,是這樣的一個人。

     第四點,崔琰德高望重。

    崔琰一表人才,我們前面也講過,曹操擔任魏王以後,接見匈奴使者,自慚形穢,覺得自己個子又矮,長相又不咋的,不足以雄遠國,請崔琰穿上魏王的服裝,接待這個匈奴的使節。

    一表人才,身材高大,聲音洪亮,而且還一身正氣。

    這個人一旦一身正氣了以後,他就是堂堂正正的。

    所以曹操見了他都有三分敬畏,《三國志?崔琰傳》的說法是:“太祖亦敬憚焉”,就是曹操見了崔琰是又尊敬還有點害怕。

    崔琰是這樣的一個人,但是就這樣的一個人,最後還是被曹操殺了,不但被曹操殺害,而且完全是誣殺。

     *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崔琰是一個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的人,曹操對崔琰也是非常敬畏的。

    然而,在公元216年,崔琰被曹操殺死。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崔琰呢?崔琰之死究竟冤在何處呢? *易中天先生剛才講到,崔琰是這樣一位道德高尚的人,這樣一位一身正氣的人,他為什麼會惹怒曹操呢?據史書記載,崔琰因為牽扯一個蹊跷的文字獄案件被曹操殺死。

    聰明一世的曹操又為什麼會用文字獄來加害崔琰呢?崔琰之死究竟冤在何處呢? 當時給崔琰定的罪名是什麼呢?“腹诽心謗”。

    什麼叫腹诽心謗呢?腹就是肚子,就是在肚子裡面诽謗,在心裡面诽謗。

    這是地地道道的混帳邏輯。

    說這個人在肚子裡面诽謗,在心裡面诽謗,你怎麼知道?如果“腹诽心謗”可以作為罪名的話,什麼人都可以殺了。

    事因有沒有一點呢?你總不能無緣無故地說我先逮住一個,說你現在在腹诽心謗,你在肚子裡罵我,那不行吧?總要有一點點什麼痕迹。

     有那麼一丁點。

    什麼事呢?就是當時有一個叫楊訓的人寫了一封表章給皇帝,寫表章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曹操做了魏王,那麼他封了魏王以後,這個楊訓就給皇帝寫了一封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