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三足鼎立 第二十六講 得寸進尺

關燈
赤壁之戰後,曹操又進行了三次戰争,即破馬超、韓遂,征孫權,伐張魯。

    三次戰争時間都很短,曹操甚至甯肯半途而廢也要返回邺城。

    那麼,曹操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每次都匆匆忙忙趕了回去,究竟是要做什麼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得寸進尺。

     在上一集易中天先生講到,曹操在赤壁之戰後進行了三次戰争,即破馬超、韓遂,征孫權,伐張魯。

    三次戰争,都是半途而廢。

    劉備的謀士法正認為,這一定是因為曹操的後方有更嚴重的問題,要等着他回去解決。

    那麼,曹操三次出征,三次都從戰場上匆忙地趕回去,是像法正說的那樣,曹操的後方出了問題,要等着他回去解決嗎?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是什麼問題如此重要,會讓曹操甯願在戰場上半途而廢,也要匆匆忙忙趕回後方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得寸進尺”。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到,曹操得隴不望蜀,半途而廢,其原因呢?劉備的二号謀士法正認為是他“内有憂逼”。

    那麼是這樣的嗎?是這樣的。

    曹操他不是自立門戶,他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是利用大漢王朝的現成的政權來做他自己的事情。

    這個東西就搞不太清楚了,那在朝廷裡做官的有的是他曹操的人,有的不是他曹操的人,是原來這個大漢王朝的官員。

    所以曹操這邊,大後方即大前方,他是腹背受敵、兩面作戰,朝廷裡面蔑視、嫉妒、反感、仇恨曹操,打他主意,看他笑話的,大有人在。

    而且這些人情況也很複雜,戰前戰後不一樣,我說的戰是指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以前,曹操基本上是一路凱歌;而且曹操這個時候對皇帝、對百官應該說态度也比較好,大家還覺得他是一個要匡複漢室、平定天下、統一國家的這麼一個英雄,所以雖然有些人跟他面和心不和,大家也還比較客氣,攻擊他的人不太多。

    但是赤壁之戰以後,大家發現曹操這個人他也有失敗的時候,一些本來就反對他的人就開始做文章了。

     *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戰敗,但他作為漢朝丞相的地位并沒有改變,曹操實際上仍然掌握着漢朝的政權。

    朝廷上那些反對他的人,就開始大做文章,朝廷之外更有敵人罵他是“托名漢相,實為漢賊”。

    那麼這個時候的曹操,是從此收斂野心,态度放謙卑了,還是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說法,依然我行我素呢? 而曹操怎麼樣呢?赤壁之戰以後,他的功勞比以前小,野心倒比以前大;成績比以前少,态度倒比以前壞。

    這當然引起大家的不滿意了,攻擊他的人就多起來了。

    那麼攻擊他的人當中也是有兩撥人:一撥我們姑且稱之為小人,就是本來就是看到誰紅了他就對誰不滿意的,他就是要整誰、挑誰毛病、找誰茬的,有這麼一撥;還有一撥呢,确實是忠于大漢王朝的,就覺得曹操是不是要篡漢啊。

    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曹操的大後方是很不穩定的,所以曹操是腹背受敵、兩面作戰。

    這點曹操心裡非常地清楚,所以他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赤壁之戰一年多兩年以後,發了一條教令,叫做《讓縣自明本志令》,又叫《述志令》。

     *“令”是中國古代上級告谕下級的一種文書。

    曹操寫《讓縣自明本志令》的背景,是因為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漢獻帝又給曹操加封土地和人口,以表彰曹操鞏固漢朝政權、統一中國北方的功績。

    但同時,朝廷上也有反對曹操的聲音,認為曹操是一個要篡漢自立的“漢賊”。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寫出《讓縣自明本志令》以表明心志。

     “讓縣”就是将漢獻帝封給曹操的三縣、兩萬戶讓出去。

    在這篇文章中,曹操說自己起初隻想做好一個地方郡守,世道混亂,便想隐居鄉下,後來興兵讨伐董卓,也沒有多大的志向。

    然後,曹操曆數自己的功績,表明自己功業雖大,但無代漢自立之心。

    最後,筆鋒轉到當前,說封給他的土地可以退,也就是曹操可以“讓縣”,但兵權不能放棄。

    文章叙述了曹操在不同形勢下,産生的不同願望,寫得十分坦率。

     但是現在看來,這個事情是曹操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作秀的、沽名釣譽的把戲。

    因為,曹操是不是真要讓縣呢?是的,他的這個新加封的三縣、兩萬戶确實是讓出去了,退回去了;但是幾天以後,他的三個兒子封侯,曹植封平原侯,曹據封範陽侯,曹豹封饒陽侯。

    這三個侯,每個食五千戶,那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曹操讓了三個縣,自己沒要了,他兒子一人得一個。

    曹操讓出去了兩萬戶,他三個兒子加起來得了一萬五千戶,隻少了五千戶,對不對?但是這三個兒子的三個封地是一個州一個,都是戰略要地,你說曹操他是賺了還是賠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如果曹操是誠心誠意地要讓縣,是謙讓,他應該給皇帝上一封表章,他應該打報告給皇帝。

    他沒有,他下一道命令給下面。

    他不是表章,是教令;他不是奏上,是臨下。

    什麼意思呢?就是借這個事,說他想說的話。

    就像現在的公衆人物、影視明星,他制造一個事件,然後趁機開一個新聞發布會,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去,一個道理。

    ——所以有些人根據曹操讓縣是假,推論說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說的也是假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