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二十四講 赤壁疑雲
關燈
小
中
大
想出來的,沒有記載,但肯定不是龐統。
根據《三國志?龐統傳》,龐統根本就沒有參與這場戰争,沒龐統什麼事,也沒徐庶什麼事。
但是這樣一個做法給了孫劉聯軍可乘之機,這個時候周瑜的部将黃蓋就對周瑜說:“今寇衆我寡,難以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這“寇衆我寡”這四個字也證明了這個時候曹操人是多,除了水軍把艦船連成一片駐紮在北岸以外,他的陸軍也已經開到了,把營寨紮在岸上。
黃蓋說現在敵人多,我們少,這樣僵持下去不是一個事兒,但是我看他們把船連成一片了,那就有辦法了,“可燒而走也”,我們幹脆就放它一把火,把他燒走。
周瑜然其計,采納了黃蓋的計策。
于是黃蓋詐降,詐降這是有的,也派人送了詐降書,曹操也把送信的人拿來盤問了一番,然後說你要如果是真投降那肯定我是重賞的了,上當了反正是。
于是這邊周瑜和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船,船上都裝滿了柴火,又澆上了油,然後在這柴火上蒙了一塊布把柴火遮掩起來,船上再插上旗子,大船後面系了些小船,這大概是他們逃回來的那個船。
碰巧某一天,突然刮起了東南風,怎麼刮的不知道,反正不是諸葛亮借的,反正那天刮起來了,于是黃蓋的軍隊就上了船往北岸走,挂着個降旗,大聲說,啊,黃蓋投降來了。
曹操的軍隊非常高興,“呼”地一下都跑出來,站在船上、站在岸上看,說啊,你看那黃蓋,就是他黃蓋投降來了,投降來了,太好了。
等黃蓋的船開到跟前以後一起放火,燒着的船撞着曹操的船,借着強勁的東南風,從曹操的水寨一直燒到了曹操岸上的陸軍的營寨。
那這時候出來看熱鬧的這些人,有的着了火被燒死了,有的怕被燒死跳水,又被淹死了,你要知道他是北方人嘛,水性不好,狼狽不堪。
曹操一看這沒救了,下了道命令,放火,我們也放,沒燒着的船都給我燒了,反正要走人了,這船不能留給劉備和周瑜啊,咱自己燒吧,撤。
撤,撤得非常狼狽,從哪裡走呢?華容道。
當時華容道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北風凜冽,道路泥濘,估計還剛下過雨,人根本就走不過。
曹操隻好下一道命令,讓羸兵負草填路。
什麼叫羸兵呢?就是那些弱的,可能是本來就是體弱的,老弱病殘,也甚至可能是傷病員,或者是得了傳染病的這些人,讓他們背着草去填這個路。
路還沒有完全填好,曹操的騎兵就沖過去了,結果這些負草填路的羸兵被曹操的騎兵踏在泥濘裡面,死于非命,非常之慘。
這個事情反映了兩點,一個是曹操逃亡的狼狽,什麼都顧不上了那個時候,第二,确實曹操這人心太狠了,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他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自己的精兵斷後,讓傷病員先走,但是那個時候好像沒有人道主義的觀念,曹操就更沒有,曹操怎麼會有人道主義觀念呢?他為了自己的成功從來是不惜别人的生命的,這個以後我們還要再說。
順便說一句,關羽沒堵在華容道上,這個事情也是沒有的。
這就是赤壁之戰的全部過程。
*赤壁之戰曹操最終以失敗告終,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說,當年曹操打敗袁紹是因為有一面正義的旗幟,而打東吳集團則是一場“侵略”戰争,所以敗了。
然而也有人認為曹操擁有絕對的優勢,輸給孫劉聯軍完全是天命。
那麼,易中天先生認為的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按照這個觀點,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究竟犯了哪幾個緻命的錯誤呢?曹操又是如何一步步從具有絕對優勢,到大敗而逃的呢? 從這裡面裴松之總結出曹操戰敗的兩個原因,裴松之的這個總結在哪裡呢?在《三國志?賈诩傳》的注裡面,既不在《吳主傳》,也不在《先主傳》,也不在《諸葛亮傳》,也不在《周瑜傳》《魯肅傳》,是在《賈诩傳》裡面。
裴松之是這樣說的,他說:“赤壁之敗,蓋有運數。
實由疾疫大興,以損淩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
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那麼按照裴松之的這個觀點,就是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戰吃了這麼大一個敗仗,第一是由于他的軍隊遇上了“非典”或者“禽流感”,得了一場我們現在說不出名字來的大面積感染的流行性的傳染病;當然,第二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貫刮西北風的冬天會刮起東南風來,實在是運氣不好。
所以裴松之說“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這是天要滅他,不是他自己有什麼錯誤。
但是這個觀點我們不太同意,我覺得這場戰争曹操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而且曹操的主觀原因還很重要。
這個問題,參照張作耀先生《曹操評傳》裡面提出的觀點,還有參考學術界的其他觀點,我來分析一下曹操失敗的原因,當然也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曹操發動這場戰争,本來是有優勢的,有什麼優勢呢?四個優勢:第一,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諸侯不敢與之争鋒,這個叫做政治上有優勢。
第二點,曹操奪得荊州威震四海,許多人聞風喪膽,曹操有心理上的優勢。
第三個,曹操奪得荊州勢如破竹,軍心振奮,以振奮興盛之師戰聞風喪膽之軍,有氣勢上的優勢。
第四點,曹操人多勢衆,孫
根據《三國志?龐統傳》,龐統根本就沒有參與這場戰争,沒龐統什麼事,也沒徐庶什麼事。
但是這樣一個做法給了孫劉聯軍可乘之機,這個時候周瑜的部将黃蓋就對周瑜說:“今寇衆我寡,難以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這“寇衆我寡”這四個字也證明了這個時候曹操人是多,除了水軍把艦船連成一片駐紮在北岸以外,他的陸軍也已經開到了,把營寨紮在岸上。
黃蓋說現在敵人多,我們少,這樣僵持下去不是一個事兒,但是我看他們把船連成一片了,那就有辦法了,“可燒而走也”,我們幹脆就放它一把火,把他燒走。
周瑜然其計,采納了黃蓋的計策。
于是黃蓋詐降,詐降這是有的,也派人送了詐降書,曹操也把送信的人拿來盤問了一番,然後說你要如果是真投降那肯定我是重賞的了,上當了反正是。
于是這邊周瑜和黃蓋準備了幾十艘船,船上都裝滿了柴火,又澆上了油,然後在這柴火上蒙了一塊布把柴火遮掩起來,船上再插上旗子,大船後面系了些小船,這大概是他們逃回來的那個船。
碰巧某一天,突然刮起了東南風,怎麼刮的不知道,反正不是諸葛亮借的,反正那天刮起來了,于是黃蓋的軍隊就上了船往北岸走,挂着個降旗,大聲說,啊,黃蓋投降來了。
曹操的軍隊非常高興,“呼”地一下都跑出來,站在船上、站在岸上看,說啊,你看那黃蓋,就是他黃蓋投降來了,投降來了,太好了。
等黃蓋的船開到跟前以後一起放火,燒着的船撞着曹操的船,借着強勁的東南風,從曹操的水寨一直燒到了曹操岸上的陸軍的營寨。
那這時候出來看熱鬧的這些人,有的着了火被燒死了,有的怕被燒死跳水,又被淹死了,你要知道他是北方人嘛,水性不好,狼狽不堪。
曹操一看這沒救了,下了道命令,放火,我們也放,沒燒着的船都給我燒了,反正要走人了,這船不能留給劉備和周瑜啊,咱自己燒吧,撤。
撤,撤得非常狼狽,從哪裡走呢?華容道。
當時華容道是個什麼樣的情況呢?北風凜冽,道路泥濘,估計還剛下過雨,人根本就走不過。
曹操隻好下一道命令,讓羸兵負草填路。
什麼叫羸兵呢?就是那些弱的,可能是本來就是體弱的,老弱病殘,也甚至可能是傷病員,或者是得了傳染病的這些人,讓他們背着草去填這個路。
路還沒有完全填好,曹操的騎兵就沖過去了,結果這些負草填路的羸兵被曹操的騎兵踏在泥濘裡面,死于非命,非常之慘。
這個事情反映了兩點,一個是曹操逃亡的狼狽,什麼都顧不上了那個時候,第二,确實曹操這人心太狠了,出于人道主義的考慮他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自己的精兵斷後,讓傷病員先走,但是那個時候好像沒有人道主義的觀念,曹操就更沒有,曹操怎麼會有人道主義觀念呢?他為了自己的成功從來是不惜别人的生命的,這個以後我們還要再說。
順便說一句,關羽沒堵在華容道上,這個事情也是沒有的。
這就是赤壁之戰的全部過程。
*赤壁之戰曹操最終以失敗告終,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說,當年曹操打敗袁紹是因為有一面正義的旗幟,而打東吳集團則是一場“侵略”戰争,所以敗了。
然而也有人認為曹操擁有絕對的優勢,輸給孫劉聯軍完全是天命。
那麼,易中天先生認為的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按照這個觀點,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究竟犯了哪幾個緻命的錯誤呢?曹操又是如何一步步從具有絕對優勢,到大敗而逃的呢? 從這裡面裴松之總結出曹操戰敗的兩個原因,裴松之的這個總結在哪裡呢?在《三國志?賈诩傳》的注裡面,既不在《吳主傳》,也不在《先主傳》,也不在《諸葛亮傳》,也不在《周瑜傳》《魯肅傳》,是在《賈诩傳》裡面。
裴松之是這樣說的,他說:“赤壁之敗,蓋有運數。
實由疾疫大興,以損淩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
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那麼按照裴松之的這個觀點,就是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之戰吃了這麼大一個敗仗,第一是由于他的軍隊遇上了“非典”或者“禽流感”,得了一場我們現在說不出名字來的大面積感染的流行性的傳染病;當然,第二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貫刮西北風的冬天會刮起東南風來,實在是運氣不好。
所以裴松之說“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這是天要滅他,不是他自己有什麼錯誤。
但是這個觀點我們不太同意,我覺得這場戰争曹操的失敗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而且曹操的主觀原因還很重要。
這個問題,參照張作耀先生《曹操評傳》裡面提出的觀點,還有參考學術界的其他觀點,我來分析一下曹操失敗的原因,當然也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曹操發動這場戰争,本來是有優勢的,有什麼優勢呢?四個優勢:第一,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諸侯不敢與之争鋒,這個叫做政治上有優勢。
第二點,曹操奪得荊州威震四海,許多人聞風喪膽,曹操有心理上的優勢。
第三個,曹操奪得荊州勢如破竹,軍心振奮,以振奮興盛之師戰聞風喪膽之軍,有氣勢上的優勢。
第四點,曹操人多勢衆,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