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二十四講 赤壁疑雲
關燈
小
中
大
和任務确定了,我們關心的是曹操與孫劉聯軍雙方是如何謀劃這場生死存亡大戰的。
《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是諸葛亮策劃了火攻,确定了抗曹的戰略,同時幫助周瑜草船借箭,準備好了武器;而曹操則是在政治上派蔣幹勸降周瑜,同時軍事上咄咄逼人,大舉進攻,然而初一交戰曹軍竟然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曆史上赤壁之戰的過程究竟是如何的呢? 那麼下面的問題就是過程和結果。
這個過程《三國演義》是寫得非常精彩的,從決策開始一直到戰争結束,當中很多很多故事,而且這些故事都已經變成了新的成語了,比方說舌戰群儒啊,變成成語了。
但是我說了,《三國演義》在這個問題上是七分虛三分實,很多事情是沒有發生過的,比方說舌戰群儒,這是沒有發生過的,智激周瑜也沒有發生過的,還有周瑜突然一天生病,諸葛亮去看他,什麼在手心寫個條子,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諸備隻欠東風,這也是沒有的,但是都已經成了我們的口頭禅了,等等都是沒有的。
那麼有些事是有點影兒的,比方說蔣幹中計,這是有點影的,為什麼呢?蔣幹這個人是有的。
另外草船借箭這個事也有一點影,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是發生在孫權的身上,時間是在建安十八年,那就比赤壁之戰更晚了。
建安十八年的時候曹操和孫權作戰,有一次孫權駕着船到曹操的營寨裡面去看,曹操命令放箭,箭射到了孫權的船上,然後船就歪了,傾斜了,于是孫權下命令調個頭,再讓他射,曹操又射箭,然後兩邊箭射得差不多,一會兒船就平過來了,孫權把船開走了。
說是這麼一個故事,他也不是借箭。
而且有人算過說草船借箭在技術上不可能,他算過要多少個草人,這些草人有多重,擺成一排有多長,要多少多少船才能夠借到十多萬支箭,等等等等有人算過,我也不會算這個,技術上是不可能,這個事我們也以後再說。
那麼實際的戰鬥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我把這個正史上記載的過程給大家講一講。
正史的記載,比較可靠的是《三國志?周瑜傳》,《周瑜傳》的原文是這樣的:“時曹公軍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也就是曹操帶着水軍從江陵順長江東下,周瑜等人率領孫劉聯軍從長江逆江而上,兩家在什麼地方呢?在赤壁這個地方相遇了。
這個時候曹操的軍隊已經得了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了,于是曹軍就退到了長江的北岸,烏林,烏林在哪裡?在現在湖北省的洪湖市,而孫劉聯軍就駐紮在南岸,在赤壁。
那麼初一交戰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呢?四個原因,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這本書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場戰争的過程和勝敗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張先生提出來曹操初一交戰失敗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疾疫流行,曹軍已經得了某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喪失了戰鬥力;第二個原因是曹軍不習水戰,它本來是北方的軍隊,它不善于水戰;第三個原因是曹操料敵不周,就是沒想到下來以後會撞上孫劉聯軍,輕敵了;第四個原因是狹路相逢,因為曹操雖然人多,他主要使用的是水軍,那麼水軍和水軍打仗它是在江上面,你江上面人多有什麼用呢?就那麼大個地方,你一個不習慣水戰的碰上了一夥習慣水戰的,還是病人,肯定是打敗了。
就是兩軍隔江相駐。
這個初一交戰的戰果,周瑜和諸葛亮都料到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上一集講的周瑜和諸葛亮如何分析這場戰争,他們都料到了比方說舍長就短是曹操的弊病,他們兩個都講到了,不習水戰,他們也講到了。
還有一條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戰争的性質,曹操來打劉備、打孫權,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侵略戰争”,我們可以打個引号,因為當時不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所以隻能打個引号,“侵略戰”。
那麼孫權和劉備我們也要打個引号:“自衛反擊戰”。
就是孫權和劉備的軍隊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戰争,鬥志昂揚;而曹操那邊呢,正如周瑜和諸葛亮說的,是疲敝不堪的人率領着離心離德的人,所以初一交戰這麼多原因加在一起,曹操打敗了。
*曹操雖然出師不利,但是曹軍已經是長途跋涉到了長江邊上,渡江踏平東吳指日可待,曹操當然不會失去這次千載難逢統一全國的機會。
但是曹軍大多數是北方人,水上的戰鬥力不強也是事實,于是《三國演義》中描述龐統獻計,用鎖鍊把曹軍船艦連接在一起,這雖然使北方的軍隊可以适應颠簸的戰船,但是也給了孫劉聯軍以可乘之機,于是赤壁之戰中最精彩的火燒曹軍戰船的計謀産生了。
那麼火燒戰船的計謀究竟是誰最先想到的呢?戰敗後的曹操在華容道究竟有沒有遇到關羽呢? 曹操打敗了,打敗了以後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份了,長江之上寒風凜冽,艦船被波浪颠簸得七歪八扭,而騎慣了馬、不習慣坐船的這些曹操軍隊,再加上生病,可能在船上也是嘔吐不止。
這個時候曹操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把這些艦船連起來,把小船聯合在一起就變成一艘大船,它就不颠簸了。
那麼這個主意是誰出的?不知道,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還是曹操的謀士
《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是諸葛亮策劃了火攻,确定了抗曹的戰略,同時幫助周瑜草船借箭,準備好了武器;而曹操則是在政治上派蔣幹勸降周瑜,同時軍事上咄咄逼人,大舉進攻,然而初一交戰曹軍竟然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曆史上赤壁之戰的過程究竟是如何的呢? 那麼下面的問題就是過程和結果。
這個過程《三國演義》是寫得非常精彩的,從決策開始一直到戰争結束,當中很多很多故事,而且這些故事都已經變成了新的成語了,比方說舌戰群儒啊,變成成語了。
但是我說了,《三國演義》在這個問題上是七分虛三分實,很多事情是沒有發生過的,比方說舌戰群儒,這是沒有發生過的,智激周瑜也沒有發生過的,還有周瑜突然一天生病,諸葛亮去看他,什麼在手心寫個條子,欲破曹公須用火攻,萬事諸備隻欠東風,這也是沒有的,但是都已經成了我們的口頭禅了,等等都是沒有的。
那麼有些事是有點影兒的,比方說蔣幹中計,這是有點影的,為什麼呢?蔣幹這個人是有的。
另外草船借箭這個事也有一點影,但不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是發生在孫權的身上,時間是在建安十八年,那就比赤壁之戰更晚了。
建安十八年的時候曹操和孫權作戰,有一次孫權駕着船到曹操的營寨裡面去看,曹操命令放箭,箭射到了孫權的船上,然後船就歪了,傾斜了,于是孫權下命令調個頭,再讓他射,曹操又射箭,然後兩邊箭射得差不多,一會兒船就平過來了,孫權把船開走了。
說是這麼一個故事,他也不是借箭。
而且有人算過說草船借箭在技術上不可能,他算過要多少個草人,這些草人有多重,擺成一排有多長,要多少多少船才能夠借到十多萬支箭,等等等等有人算過,我也不會算這個,技術上是不可能,這個事我們也以後再說。
那麼實際的戰鬥情況是怎麼樣的呢?我把這個正史上記載的過程給大家講一講。
正史的記載,比較可靠的是《三國志?周瑜傳》,《周瑜傳》的原文是這樣的:“時曹公軍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也就是曹操帶着水軍從江陵順長江東下,周瑜等人率領孫劉聯軍從長江逆江而上,兩家在什麼地方呢?在赤壁這個地方相遇了。
這個時候曹操的軍隊已經得了病,剛一交戰曹軍就敗了,于是曹軍就退到了長江的北岸,烏林,烏林在哪裡?在現在湖北省的洪湖市,而孫劉聯軍就駐紮在南岸,在赤壁。
那麼初一交戰曹操為什麼會打敗仗呢?四個原因,張作耀先生的《曹操評傳》這本書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場戰争的過程和勝敗原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張先生提出來曹操初一交戰失敗有四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疾疫流行,曹軍已經得了某一種嚴重的傳染病,喪失了戰鬥力;第二個原因是曹軍不習水戰,它本來是北方的軍隊,它不善于水戰;第三個原因是曹操料敵不周,就是沒想到下來以後會撞上孫劉聯軍,輕敵了;第四個原因是狹路相逢,因為曹操雖然人多,他主要使用的是水軍,那麼水軍和水軍打仗它是在江上面,你江上面人多有什麼用呢?就那麼大個地方,你一個不習慣水戰的碰上了一夥習慣水戰的,還是病人,肯定是打敗了。
就是兩軍隔江相駐。
這個初一交戰的戰果,周瑜和諸葛亮都料到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我們上一集講的周瑜和諸葛亮如何分析這場戰争,他們都料到了比方說舍長就短是曹操的弊病,他們兩個都講到了,不習水戰,他們也講到了。
還有一條我認為很重要的就是戰争的性質,曹操來打劉備、打孫權,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是“侵略戰争”,我們可以打個引号,因為當時不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所以隻能打個引号,“侵略戰”。
那麼孫權和劉備我們也要打個引号:“自衛反擊戰”。
就是孫權和劉備的軍隊是為了保家衛國而戰争,鬥志昂揚;而曹操那邊呢,正如周瑜和諸葛亮說的,是疲敝不堪的人率領着離心離德的人,所以初一交戰這麼多原因加在一起,曹操打敗了。
*曹操雖然出師不利,但是曹軍已經是長途跋涉到了長江邊上,渡江踏平東吳指日可待,曹操當然不會失去這次千載難逢統一全國的機會。
但是曹軍大多數是北方人,水上的戰鬥力不強也是事實,于是《三國演義》中描述龐統獻計,用鎖鍊把曹軍船艦連接在一起,這雖然使北方的軍隊可以适應颠簸的戰船,但是也給了孫劉聯軍以可乘之機,于是赤壁之戰中最精彩的火燒曹軍戰船的計謀産生了。
那麼火燒戰船的計謀究竟是誰最先想到的呢?戰敗後的曹操在華容道究竟有沒有遇到關羽呢? 曹操打敗了,打敗了以後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已經是十二月份了,長江之上寒風凜冽,艦船被波浪颠簸得七歪八扭,而騎慣了馬、不習慣坐船的這些曹操軍隊,再加上生病,可能在船上也是嘔吐不止。
這個時候曹操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把這些艦船連起來,把小船聯合在一起就變成一艘大船,它就不颠簸了。
那麼這個主意是誰出的?不知道,是曹操自己想出來的還是曹操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