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五講 慧眼所見

關燈
緣關系現在不大搞得清楚,但是這個人和漢高祖确實是很像,也是從小就好逸惡勞,吃喝玩樂,喜歡音樂、狗、馬和女人,這個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在什麼地方呢?不一樣在于劉邦喜歡罵人,開口就罵,劉備不罵人,劉備沒有看見過他罵人的記錄,也就是說劉備比劉邦做人還要厚道,至少是看起來做人比劉邦厚道,所以他非常得人心。

    據說他擔任平原相的時候他手下有一個老百姓瞧不起他,這個家夥憑什麼給我當領導,就買通刺客去謀殺劉備,結果刺客來了以後,劉備按照他接待人才的那種方式又接到了這個刺客,和他一起喝酒,和他一起吃飯,和他一起玩兒,玩完以後刺客說我是來殺你的,不過我看你這個人這麼好我不殺了,我告訴你是有人要殺你的。

    為什麼這個刺客不殺他?就是因為刺客看到劉備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表現确實很好,根據史書記載,劉備當時一個是保衛地方,有别人打過來以後他保衛這個地方,第二個救濟窮人,第三個就是所有的那些士人他也不管人家地位高、不管人家地位低,一律平等予以對待,隻要對方是個士人,是個人才,他來了以後劉備一定是和他同桌吃飯,一起談話,平起平坐,很得人心。

     第四點,就是劉備有帝王之福。

    劉備是個有福氣的人,在三國的三巨頭當中,他和孫權兩個都算有福氣的。

    福氣最大的是孫權,十八歲的時候就接手了一片現成的基業,他的父親孫堅、他的哥哥孫策已經幫他把天下打下來了,留下一批忠心耿耿的輔佐他的人,張昭、周瑜啊都是非常忠誠的,而且在整個的群雄逐鹿的過程中孫權基本上是用不着親臨第一線的,自然有人幫他打,福氣最好。

    劉備他也算個有福氣的,為什麼說他有福氣呢?他剛一出山就得到了關羽和張飛,我們知道不管古代的戰争還是現代的企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人才難得啊,人才為什麼難得呢?因為一個最好的人才,我們要求他既忠誠又能幹,而老闆們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呢?忠誠的不能幹,能幹的不忠誠,很難找到又忠誠又能幹的,這個劉備剛一出道就來倆,關羽和張飛真是又忠誠又能幹,你說是不是福氣? 但是他的命運又很坎坷,他的道路又很曲折,他奮鬥了那麼多年還是沒有根據地,還是沒有自己的隊伍,還是成不了氣候,還是要依附他人。

    據說有一次他和劉表兩個人喝酒,然後中途他上了一趟廁所,回來以後就流淚,劉表說你為什麼劉淚啊?劉備說,剛才我上廁所的時候低頭看了一下,發現我的兩條大腿都長出肥肉來了,我可是長期騎馬打仗的人啊,我的腿上隻能有肌肉,不能有贅肉,我就想起我現在這麼大一把年紀了還一事無成,所以悲從心來。

    确實是,到建安十二年劉備四十六歲了,你要知道古人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啊,我們現在46歲那叫正當年,古人三十六歲就要稱老夫了,劉備覺得自己真是前途光明我看不見,道路曲折我走不完啊。

     我們知道,劉備他之所以奮鬥了這麼長時間都沒有能夠成了氣候,是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講,他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氣、有英雄之魂、有英雄之義,但缺什麼呢――英雄之地,就是說他缺一個用武之地,這是他缺的第一條。

    第二,他有帝王之分、有帝王之志、有帝王之術、有帝王之福,他為什麼沒有成帝王呢――他缺一條成功之路。

    他這麼多年都沒有找到自己發展的正确的政治路線,而這兩樣東西這個時候都開始有了,因為諸葛亮來了,是諸葛亮讓他得到了用武之地,是諸葛亮為他指出了成功之路,所以諸葛亮來到劉備的身邊真是劉備的大幸,是曹操的大不幸。

    當然了,我們不可以誇大個人的作用,後來局勢的發展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是諸葛亮一個人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認在那個時代,這樣的一個人物的出現确實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這就是當時的劉備和諸葛亮,也就是說,劉備像什麼呢?像一家正在發展中的民營企業,有一點資金,有一點經驗,也有一點點産品,但是找不到主打産品和營銷路線,他缺一個CEO。

    諸葛亮像一個能幹的職業經理人,他就是給人家做總經理的,他自己沒有産業,他也不開公司,他需要找到一家好公司。

    所以這兩個人後來見面以後那真是叫做一拍即合,如魚得水,這才成就了他們這一段君臣際遇,千古流傳的佳話。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倆誰找誰?按照《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說法是劉備三顧茅廬,但是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說法是諸葛亮主動上門,那麼我們就要問:究竟是劉備三顧茅廬呢,還是諸葛亮登門自薦呢?如果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劉備是去了三次才見着,還是去了三次見了三次呢?請看下集――三顧茅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