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魏武揮鞭 第十講 勝敗有憑

關燈
人奇怪的是,有如此家族背景和社會威望的袁紹為什麼會接連敗退呢?袁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當然你說這個人他一點能耐和個人魅力都也沒有那也不符合事實,他要是一點都沒有的話他怎麼弄出這麼大動靜來呢?應該說袁紹這個人其實還是有本事的,也是有魅力的,他最大的成功在于他利用他家族四世三公的這樣一個政治資源,把袁氏家族的事業推向了一個頂峰。

    這是袁紹了不起的地方,他沒有像後來的清朝八旗子弟一樣躺在父輩的成就上吃老本,他是在祖輩父輩開創的基業上發展壯大了,袁紹的最後的成就、名聲、地位都超過了他的父輩和祖輩,這是袁紹了不起的地方,需要肯定的地方。

    但是他在關鍵時刻卻表現出愚蠢、固執和狂妄,他的愚蠢、固執和狂妄是三位一體的,他因為愚蠢而固執,因為固執而狂妄,又因為狂妄而愚蠢。

    他狂妄,所以他聽不進别人的意見,所以他固執;因為他固執,他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斷,所以他愚蠢;因為他愚蠢,他不知道自己的分量,因此他狂妄。

    所以袁紹的失敗歸根結底是為人的失敗,做人的失敗,性格的失敗。

     那麼袁紹的性格是什麼呢?内心分裂。

    對于這一點,曆史上是有過評價的,我們來看看曆史上怎麼說?《三國志》說,袁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

    ”荀彧則說他“貌外寬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

    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袁紹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風流儒雅,風度翩翩,和藹可親,寬以待人,但是骨子裡面是猜忌别人的,是忌妒别人的,是很刻薄、很尖刻的,很狹隘的,他見不得别人比自己風光,容不下别人比自己聰明,受不了别人比自己正确。

    他為什麼要打曹操?因為曹操比他風光啊,奉天子以令不臣。

    他為什麼要貶沮授?因為沮授比他聰明。

    他為什麼要殺田豐?因為田豐比他正确啊。

     他從官渡兵敗回邺城的時候,袁軍将士都捶着胸脯說,天啊!如果田豐在這兒,我們怎麼會落到這個下場啊?這個話傳到他耳朵裡,他受不了,他就問逢紀,說田豐在邺城獄裡表現怎麼樣啊?他窩裡鬥又開始了,逢紀說,田豐聽說主公打了敗仗,幸災樂禍,拍手大笑,說這下可證明他最英明了。

    結果袁紹回到邺城,第一件事情殺田豐。

    其實沒有逢紀的這個小人的這些活,袁紹也是要殺田豐的,這點田豐早就預料到了,所以田豐說這一回我死定了,然後田豐有一個解釋,他說為什麼呢?如果這回我們打了敗仗,我們主公一高興說不定就把我赦免了,因為他是勝利者,勝利者是很寬容的,而且還可以把我這個意見錯誤的人做個反面教員,帶在身邊到處炫耀啊,你看我打勝了吧,這個小子老說我打不赢的;而這一回他打了敗仗,他一定惱羞成怒,他一定會拿我出氣,所以我這一回是死定了。

    田豐估計得完全不錯,果然被殺。

    我們現在隻要把這件事情和曹操戰争之後的表現比一下就知道了,曹操是打勝了仗還要來感謝那些提意見要他不打這一仗的人,曹操是勝利歸功于他人,失敗歸責于自己;袁紹是勝利歸功于自己,失敗了遷怒于他人,拿人家的腦袋來給自己出氣。

    請大家想一想誰該勝,誰該敗?甚至連袁紹的老婆都不是東西,袁紹死了以後,他屍骨未寒,他老婆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袁紹的五個小老婆全殺了,說就是你們這些狐狸精,害得我老公死于非命。

    殺了還不說,還要毀容,為什麼呢?說不毀容的話你們到地下又見到我老公,你們又勾引他。

    所以袁紹這一家子就是這種人。

     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我們現在來回顧官渡之戰,我們覺得真是勝敗有憑啊!實際上曹袁二人的高下很早就表現出來了,當時他們聯合起來讨伐董卓的時候,袁紹問過曹操一個問題,就說我們萬一失敗了以後,何方面可據?就是什麼方面可以作為我們的依據,或者是我們的根據地?曹操就笑了一下說,足下說呢?袁紹說我們南據黃河,北據燕、代,再聯合戎狄,南向争鋒,應該可以了吧。

    曹操肚子裡好笑,你怎麼老想着往哪個地方跑,難道哪個地方就是最重要的嗎?一個沒有用的人跑到哪個地方也沒有用。

    曹操淡淡地說了一聲,說我看啊,網羅天下的英雄和人才用正義和正道去駕馭他們,應該說就無往不勝了吧!這确實是曹操高了袁紹一招,曹操知道正義的旗幟和精銳的隊伍是克敵制勝的兩大法寶,曹操如何高舉這個正義的旗幟,我們在前面的節目裡已經介紹過了,那麼我們在下面的節目裡就來給觀衆朋友們談一談他如何指揮一支精銳的隊伍,請看下集——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