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五進退兩難
關燈
小
中
大
草之為貴。
”她還對人說:一個做長官的,潔身自好也許不算太難,能讓僚屬也都清廉,就很不容易。
隻有姚嗲可謂兼之,真是人才難得了。
隻要是難得的人才,武則天都一一予以重任,而不拘他是什麼出身、什麼門第、什麼學曆。
薛季昶原本是個布衣,因上了一道很好的奏章,受到賞識,被任命為監察禦史。
薛季昶也不負聖恩,頗有作為。
将軍侯味虛畏敵不戰,反而謊報軍情,說敵軍有老虎毒蛇打頭陣。
薛季昶一到軍中,立即砍下侯味虛的腦袋,軍威為之一振。
縣尉吳澤貪污殘暴,橫行不法,州中長官毫無辦法。
薛季昶一到河北,立即将吳澤擒獲,亂棍打死,民衆拍手稱快。
以後,哪裡難治理,武則天就派薛季昶到哪裡去。
平民出身的薛季昶,遂成為則天一朝有名的能員。
甚至連仇人或罪人的子孫,隻要有才,也能得到則天皇帝的重用,如上官婉兒、廣武公。
廣武公的伯父曾因罪被殺,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則更是當年密謀廢掉武則天的“首惡”,但女皇陛下對他們的子孫卻并無歧視。
有容人之度量,又有識人之慧眼,武則天很快就網羅了一大批文能治國、武可安邦的傑出人材,而其中最優秀者,又當屬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與并州文水人武則天是老鄉。
他的名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就連不少外國人都知道他。
因為不但中國有《狄公案》,而且一位名叫高羅佩的荷蘭人也寫了不少狄仁傑的偵探小說,使他有了“中國的福爾摩斯”之稱。
其實狄仁傑不但是傑出的偵探、正直的法官,也是優秀的政治家。
他博通經史,熟悉刑律,儀表堂堂,一身正氣。
為官,則愛民如子,不懼權要;為臣,則忠貞不貳,老成謀國;為人,則誠實友善,剛正不阿;處事,則機警權變,足智多謀。
很少有哪個政治家像他這樣集中了這麼多優點的。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他的冷靜,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後。
他正是武後的克星。
”林語堂:《武則天正傳》,第129頁,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然而武則天和狄仁傑的君臣關系,卻又真是好極了,尤其是他擔任宰相的最後幾年。
狄仁傑是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二十六日擔任宰相的。
到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九月二十六日去世,正好整整九年。
這九年期間,狄仁傑實際擔任宰相不到四年。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一月,他被來俊臣誣陷入獄,大難不死,被貶為彭澤縣令,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閏十月恢複相位。
曆此磨難後,在他擔任宰相的最後三年中,武則天對狄仁傑一直敬重有加,愛護有加,信任有加。
狄仁傑提出的批評、建議、意見,武則天多半都能接受,比如久視元年就接受狄仁傑的意見,取消集資建造大佛的決定,還說:“公教朕為善,何得相違。
”狄仁傑推薦的官吏人選,武則天也多半都予以重任,以緻狄仁傑所薦公卿竟達數十人之多。
武則天還親手做了一件袍子賜給狄仁傑,上面繡了十二個大字:“敷正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平日相見,則以“國老”相稱,為唐廷之中絕無僅有。
狄仁傑上朝,武則天不讓他下拜,說每見國老下拜,于心不忍。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失聲,說國老一去,殿堂就像空了一樣。
以後,每遇大事難決,武則天總是喟然長歎:天奪我國老!天奪我國老啊! 武則天與狄仁傑能建立起這樣一種魚水關系,完全得益于武則天政治上的開明和狄仁傑政治上的聰明。
尤其是神功元年以後,兩人都年事已高,自知不久于人世,很希望同心協力辦好幾件事情,武則天深知,要重振朝綱,治理天下,則非有忠心耿耿又剛正賢良的棟梁之材不可。
狄仁傑便正是這樣的人。
狄仁傑從來就沒有反對過武則天。
即便在武則天大施淫威,濫殺無辜的年代,他也沒有反過,隻不過堅守崗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盡可能地減少酷吏們造成的損失。
這正是他的聰明之處。
他知道,以當時自己之位卑德薄,人微言輕,反之無益,不如保存力量,以待将來。
武則天代唐稱帝,他也不持反對态度,而是積極合作,主動參與,且多有貢獻和建樹。
在狄仁傑看來,武則天當皇帝這件事,擋是擋不住的。
隻要她能把國家治理好(武則天确有這個才能),也未必不是天下蒼生之福,何必一定要李姓男人來當皇帝呢?因此,與其阻攔武則天,不如幫她當好皇帝,這才真正是對國家人民負責。
何況,武則天總是要死的。
隻要能讓她在去世後還政于李唐,自己也仍不失為忠臣。
為此,就更應該和武則天合作,以便在立嗣問題上有更多的發言權,也能為将來政權的交替打下堅實的基礎,作好組織上的準備。
狄
”她還對人說:一個做長官的,潔身自好也許不算太難,能讓僚屬也都清廉,就很不容易。
隻有姚嗲可謂兼之,真是人才難得了。
隻要是難得的人才,武則天都一一予以重任,而不拘他是什麼出身、什麼門第、什麼學曆。
薛季昶原本是個布衣,因上了一道很好的奏章,受到賞識,被任命為監察禦史。
薛季昶也不負聖恩,頗有作為。
将軍侯味虛畏敵不戰,反而謊報軍情,說敵軍有老虎毒蛇打頭陣。
薛季昶一到軍中,立即砍下侯味虛的腦袋,軍威為之一振。
縣尉吳澤貪污殘暴,橫行不法,州中長官毫無辦法。
薛季昶一到河北,立即将吳澤擒獲,亂棍打死,民衆拍手稱快。
以後,哪裡難治理,武則天就派薛季昶到哪裡去。
平民出身的薛季昶,遂成為則天一朝有名的能員。
甚至連仇人或罪人的子孫,隻要有才,也能得到則天皇帝的重用,如上官婉兒、廣武公。
廣武公的伯父曾因罪被殺,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則更是當年密謀廢掉武則天的“首惡”,但女皇陛下對他們的子孫卻并無歧視。
有容人之度量,又有識人之慧眼,武則天很快就網羅了一大批文能治國、武可安邦的傑出人材,而其中最優秀者,又當屬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與并州文水人武則天是老鄉。
他的名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就連不少外國人都知道他。
因為不但中國有《狄公案》,而且一位名叫高羅佩的荷蘭人也寫了不少狄仁傑的偵探小說,使他有了“中國的福爾摩斯”之稱。
其實狄仁傑不但是傑出的偵探、正直的法官,也是優秀的政治家。
他博通經史,熟悉刑律,儀表堂堂,一身正氣。
為官,則愛民如子,不懼權要;為臣,則忠貞不貳,老成謀國;為人,則誠實友善,剛正不阿;處事,則機警權變,足智多謀。
很少有哪個政治家像他這樣集中了這麼多優點的。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他的冷靜,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後。
他正是武後的克星。
”林語堂:《武則天正傳》,第129頁,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然而武則天和狄仁傑的君臣關系,卻又真是好極了,尤其是他擔任宰相的最後幾年。
狄仁傑是在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二十六日擔任宰相的。
到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九月二十六日去世,正好整整九年。
這九年期間,狄仁傑實際擔任宰相不到四年。
長壽元年(公元692年)一月,他被來俊臣誣陷入獄,大難不死,被貶為彭澤縣令,神功元年(公元697年)閏十月恢複相位。
曆此磨難後,在他擔任宰相的最後三年中,武則天對狄仁傑一直敬重有加,愛護有加,信任有加。
狄仁傑提出的批評、建議、意見,武則天多半都能接受,比如久視元年就接受狄仁傑的意見,取消集資建造大佛的決定,還說:“公教朕為善,何得相違。
”狄仁傑推薦的官吏人選,武則天也多半都予以重任,以緻狄仁傑所薦公卿竟達數十人之多。
武則天還親手做了一件袍子賜給狄仁傑,上面繡了十二個大字:“敷正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平日相見,則以“國老”相稱,為唐廷之中絕無僅有。
狄仁傑上朝,武則天不讓他下拜,說每見國老下拜,于心不忍。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失聲,說國老一去,殿堂就像空了一樣。
以後,每遇大事難決,武則天總是喟然長歎:天奪我國老!天奪我國老啊! 武則天與狄仁傑能建立起這樣一種魚水關系,完全得益于武則天政治上的開明和狄仁傑政治上的聰明。
尤其是神功元年以後,兩人都年事已高,自知不久于人世,很希望同心協力辦好幾件事情,武則天深知,要重振朝綱,治理天下,則非有忠心耿耿又剛正賢良的棟梁之材不可。
狄仁傑便正是這樣的人。
狄仁傑從來就沒有反對過武則天。
即便在武則天大施淫威,濫殺無辜的年代,他也沒有反過,隻不過堅守崗位,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盡可能地減少酷吏們造成的損失。
這正是他的聰明之處。
他知道,以當時自己之位卑德薄,人微言輕,反之無益,不如保存力量,以待将來。
武則天代唐稱帝,他也不持反對态度,而是積極合作,主動參與,且多有貢獻和建樹。
在狄仁傑看來,武則天當皇帝這件事,擋是擋不住的。
隻要她能把國家治理好(武則天确有這個才能),也未必不是天下蒼生之福,何必一定要李姓男人來當皇帝呢?因此,與其阻攔武則天,不如幫她當好皇帝,這才真正是對國家人民負責。
何況,武則天總是要死的。
隻要能讓她在去世後還政于李唐,自己也仍不失為忠臣。
為此,就更應該和武則天合作,以便在立嗣問題上有更多的發言權,也能為将來政權的交替打下堅實的基礎,作好組織上的準備。
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