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四 左右開弓
關燈
小
中
大
一起告發,衆口一辭地誣告某人謀反,使不明真相者信以為真,被誣告者有口難辯。
二是嚴刑逼供。
比如索元禮、來俊臣的刑具,光是大枷就有十種,名稱也十分吓人,有“死豬愁”和“求即死”等等。
常言說“死豬不怕開水燙”,又說“好死不如賴活着”。
酷吏的刑法既然能讓死豬發愁,恨不能馬上就死,可見比開水還厲害,比死亡還可怕。
第三種辦法更便當,就是一刀砍下犯人的腦袋,然後在預先寫好的供詞上按下犯人的手印。
有這麼多辦法,什麼案子不能小題大做,變成必須從重從快的大案要案? 實際上酷吏們不把案子做大也是不行的。
因為武則天嘴巴上說要聽取民意,其實隻對謀反案有興趣。
既然是謀反,那就不是一兩個人的事了,非得有謀反集團不可。
于是,隻要有一人被密告謀反,他的親人、朋友、同僚也都得跟着倒黴。
這樣一來,恐怖的氣氛便立即傳遍全國。
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在某一天被告發,也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在某一案件中被牽連。
除酷吏們外,每個大臣在上朝時都要和家人作生死訣别,散朝時都要慶幸今天又能活着回家。
一個王朝的政治氣氛到了這個份上,按理說恐怕就離垮台不遠了。
然而武則天的政權并沒有垮台。
相反,在她登基之後,新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還當真出現了新的氣象。
這些成就甚至連武則天的敵人也無法否認,而且被視為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迹。
其實這事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武則天一當上皇帝,便迅速地調整了政策,由高壓一變而為懷柔,由恐怖一變而為開明。
這既是武則天高明之處,亦無妨看作她本性所然。
武則天畢竟不是嗜血成性的殺人狂,而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
她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政策,就像人們頭頂上的天空一樣,有時候和風細雨,有時候雷霆萬鈞。
生與殺,愛與恨,寬容與忌刻,撫慰與整肅,全都取決于政治的需要。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這個非凡的女人不惜翻雲覆雨,左右開弓,也不惜出爾反爾,翻臉不認人。
武則天在臨朝稱制之初曾對臣下說過:“朕情在愛育,志切哀矜。
疏網恢恢,實素懷之所尚;苛政察察,良素心之所鄙。
”這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武則天确實并不真心喜歡苛政,也不真心喜歡那些卑鄙下流、陰鸷歹毒的小人、酷吏和告密者。
任何一個可以稱得上“雄”的人,無論他是英雄、豪雄、枭雄、奸雄,在内心深處都不會喜歡這些東西。
所不同者,僅在于有些雄者完全拒絕這類下流角色,有的則把他們視為糞桶便器一類的東西,不可沒有,但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武則天就是這樣。
她手下最有名的三個酷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官階都不高,職位都不重。
除了羅織罪名、誣人謀反,也沒别的什麼權力。
道理很簡單:第一,這些家夥能力不強,學問不多,人望不高,靠他們治國根本就不行,而女皇陛下并不願意自己的國家紊亂無序、民不聊生。
第二,這些家夥都是鷹犬,而鷹犬是不能喂得太飽的。
喂得太飽,他們就不抓狐狸和兔子了。
武則天對告密者的厭惡使她忍不住要捉拿一下這些王八蛋。
當然,隻能挑那些不太重要的事來發難,挑那些不太重要的家夥來開涮。
如意元年亦即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武則天為了表示虔心禮佛,心血來潮,下令禁止屠殺牲畜和捕撈魚蝦(這項禁令在八年後因鳳閣舍人崔融的勸谏而被廢止)。
右拾遺張德因為喜得貴子,違禁殺了一隻羊,宴請同僚,結果被一個前來赴宴的人告發。
武則天卻在朝會上将告密信交給張德觀看,還對他說:以後請客,最好先看清人頭,不要把好酒好菜拿去喂了背後咬人的狗。
衆目睽睽之下,那個名叫杜肅的告密者當衆挨了一耳光,臉上火辣辣,心裡灰溜溜,從此擡不起頭來,再也沒臉見人。
武則天這件事做得似乎不怎麼地道。
禁屠的命令是她下的,告密的風氣也是她鼓勵的,現在卻把告密信交給被告看,豈非存心推翻自己的主張,而且故意出賣自己的走狗?但對待那些卑鄙下流的告密者和出賣者,沒有什麼比當衆揭露他們出賣他們更大快人心了。
正如戰争隻能由戰争來消滅,出賣也隻能由出賣來遏制。
而這
二是嚴刑逼供。
比如索元禮、來俊臣的刑具,光是大枷就有十種,名稱也十分吓人,有“死豬愁”和“求即死”等等。
常言說“死豬不怕開水燙”,又說“好死不如賴活着”。
酷吏的刑法既然能讓死豬發愁,恨不能馬上就死,可見比開水還厲害,比死亡還可怕。
第三種辦法更便當,就是一刀砍下犯人的腦袋,然後在預先寫好的供詞上按下犯人的手印。
有這麼多辦法,什麼案子不能小題大做,變成必須從重從快的大案要案? 實際上酷吏們不把案子做大也是不行的。
因為武則天嘴巴上說要聽取民意,其實隻對謀反案有興趣。
既然是謀反,那就不是一兩個人的事了,非得有謀反集團不可。
于是,隻要有一人被密告謀反,他的親人、朋友、同僚也都得跟着倒黴。
這樣一來,恐怖的氣氛便立即傳遍全國。
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在某一天被告發,也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在某一案件中被牽連。
除酷吏們外,每個大臣在上朝時都要和家人作生死訣别,散朝時都要慶幸今天又能活着回家。
一個王朝的政治氣氛到了這個份上,按理說恐怕就離垮台不遠了。
然而武則天的政權并沒有垮台。
相反,在她登基之後,新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方面,還當真出現了新的氣象。
這些成就甚至連武則天的敵人也無法否認,而且被視為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迹。
其實這事一點也不奇怪。
因為武則天一當上皇帝,便迅速地調整了政策,由高壓一變而為懷柔,由恐怖一變而為開明。
這既是武則天高明之處,亦無妨看作她本性所然。
武則天畢竟不是嗜血成性的殺人狂,而是老謀深算的政治家。
她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政策,就像人們頭頂上的天空一樣,有時候和風細雨,有時候雷霆萬鈞。
生與殺,愛與恨,寬容與忌刻,撫慰與整肅,全都取決于政治的需要。
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這個非凡的女人不惜翻雲覆雨,左右開弓,也不惜出爾反爾,翻臉不認人。
武則天在臨朝稱制之初曾對臣下說過:“朕情在愛育,志切哀矜。
疏網恢恢,實素懷之所尚;苛政察察,良素心之所鄙。
”這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假。
武則天确實并不真心喜歡苛政,也不真心喜歡那些卑鄙下流、陰鸷歹毒的小人、酷吏和告密者。
任何一個可以稱得上“雄”的人,無論他是英雄、豪雄、枭雄、奸雄,在内心深處都不會喜歡這些東西。
所不同者,僅在于有些雄者完全拒絕這類下流角色,有的則把他們視為糞桶便器一類的東西,不可沒有,但可利用而不可重用。
武則天就是這樣。
她手下最有名的三個酷吏:索元禮、周興、來俊臣,官階都不高,職位都不重。
除了羅織罪名、誣人謀反,也沒别的什麼權力。
道理很簡單:第一,這些家夥能力不強,學問不多,人望不高,靠他們治國根本就不行,而女皇陛下并不願意自己的國家紊亂無序、民不聊生。
第二,這些家夥都是鷹犬,而鷹犬是不能喂得太飽的。
喂得太飽,他們就不抓狐狸和兔子了。
武則天對告密者的厭惡使她忍不住要捉拿一下這些王八蛋。
當然,隻能挑那些不太重要的事來發難,挑那些不太重要的家夥來開涮。
如意元年亦即長壽元年(公元692年),武則天為了表示虔心禮佛,心血來潮,下令禁止屠殺牲畜和捕撈魚蝦(這項禁令在八年後因鳳閣舍人崔融的勸谏而被廢止)。
右拾遺張德因為喜得貴子,違禁殺了一隻羊,宴請同僚,結果被一個前來赴宴的人告發。
武則天卻在朝會上将告密信交給張德觀看,還對他說:以後請客,最好先看清人頭,不要把好酒好菜拿去喂了背後咬人的狗。
衆目睽睽之下,那個名叫杜肅的告密者當衆挨了一耳光,臉上火辣辣,心裡灰溜溜,從此擡不起頭來,再也沒臉見人。
武則天這件事做得似乎不怎麼地道。
禁屠的命令是她下的,告密的風氣也是她鼓勵的,現在卻把告密信交給被告看,豈非存心推翻自己的主張,而且故意出賣自己的走狗?但對待那些卑鄙下流的告密者和出賣者,沒有什麼比當衆揭露他們出賣他們更大快人心了。
正如戰争隻能由戰争來消滅,出賣也隻能由出賣來遏制。
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