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三 血染的皇冠

關燈
家是朕的。

    朕就是把天下都讓給他,也沒什麼了不起,何況隻是讓他當個侍中?這就不但武則天不能容忍,其他人也無法接受。

    哪怕說的是氣話,也不能容忍。

    因此,這家夥隻當了兩個月皇帝,就被武則天和裴炎從寶座上拖了下來。

     事實上李顯也确實不堪為人君。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後,他又當了皇帝,最後卻死于非命。

    因為韋皇後想學婆婆武則天當女皇,女兒安樂公主則想當皇太女。

    她們合謀在餡餅裡放毒藥,把這個糊塗皇帝送上了西天。

    中宗李顯這隻昏頭昏腦的大尾巴羊,一生栽在了他最親密的三個女人身上:親娘武則天、愛妻韋皇後、嬌女李裹兒。

    不難想象,武則天就算不廢他,他也當不好皇帝的。

     接替李顯當皇帝的睿宗李旦是個聰明人。

    他幹脆連朝都不上,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母後去處理,說是自己年輕不懂事(時年二十二歲),無德無才,不堪執掌國政。

    兩年後,武則天提出要還政于他,他隻是叩頭,死也不肯答應。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武則天取代李家的人當皇帝,已是遲早的事。

     然而武則天并沒有匆匆忙忙把皇冠戴在自己頭上。

     武則天不是一個輕舉妄動的人(這是她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她深知,她要做的,是開天辟地以來前所未有的事。

    中國不要說從來沒有過女皇帝,便是女人執政掌權,也很不“合法”。

    這就要有鋪墊、準備,要讓人們在思想上轉彎子,也要耐住性子等一等,看一看。

    武則天能做到這一點。

    她有耐心,沉得住氣,但不能等太久,因為她已經六十一歲了。

     事實上當時的形勢也容不得她慢條斯理溫文爾雅。

    權力鬥争從來就你死我活,改朝換代更不是繪畫繡花。

    高宗去世以後,實際上空缺的帝位已成為一個敏感的問題,挂羊頭賣狗肉的把戲已經演不下去。

    武則天面臨着兩種選擇:要麼還政于子,讓李治的兒子去賣羊肉;要麼亮出武家店的招牌,公開賣狗肉。

    武則天心裡很清楚,大家都在等着她攤牌,何況還有那麼多人在磨刀霍霍虎視眈眈。

     第一個公開跳出來和武則天叫闆的是徐敬業。

    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二十九日,也就是中宗李顯被廢七個多月、章懷太子李賢自殺六個多月後,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宣布要用武力推翻武則天的“僞政權”。

    徐敬業是李世璾的孫子。

    李世璾既然被太宗皇帝賜姓了李,則徐敬業當時也就叫李敬業。

    不過,李敬業現在已經同武則天翻了臉,武則天便憤怒地宣布他不再有資格姓李。

    徐敬業也不客氣,宣布不肯和自己一起舉兵讨伐武氏的叔叔李思文(已被徐敬業羁押)姓武。

    看來,徐敬業和武則天在這一點上倒是一緻的:李乃皇家之姓,尊貴莫名,豈能讓“賊人”得而姓之?李敬業既然背叛朝廷,當然仍應去姓他的徐;李思文既然追随武氏,那就讓他去姓那卑賤、惡劣的武好了。

     這場現在看來十分可笑的姓氏之争,當時可是進行得非常認真。

    雙方都把這一決定诏示全國,以示自己的立場堂堂正正。

    其實,徐敬業姓什麼倒無關緊要,要緊的是他這次行動幾乎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

    他事先并無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和财政上的準備,隻是幾個失意官僚落魄文人,湊在一起發了一通牢騷,慷慨陳詞一番後,就匆忙起兵,揚言要把天下翻個個兒,豈有不敗之理? 但徐敬業并沒有想到這些。

    他一開始還是十分牛氣的。

    他請駱賓王專門為他起草了一份檄文,對武則天進行口誅筆伐,對天下人進行宣傳鼓動。

    駱賓王到底不愧“初唐四傑”之一,文筆好得出奇。

    加上自己長期郁郁不得其志,公憤加私仇,一股怨氣噴薄而出,便把這篇檄文寫得驚天地泣鬼神。

    在駱賓王的筆下,武則天原本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她本性不良(性非和順),出身卑賤(地實寒微),靠着隐瞞曆史(潛隐先帝之私),混入高宗後宮(陰圖後房之嬖)。

    一進宮,就露出狐狸尾巴(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一有權,就露出豺狼本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鸩母)。

    簡直就十惡不赦,早應該天誅地滅(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更何況,她現在居然還妄圖颠覆大唐,竊取帝位,以至于先帝的靈魂不得安息,先帝的愛子不得安甯(一抔之士未幹,六尺之孤何托),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徐敬業作為“皇唐舊臣,公侯冢子”,既“奉先君之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