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二 大尾巴羊

關燈


    武昭儀自己的事都辦不好,還管得了别人?王德儉笑了起來,說你這個人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武昭儀的事辦不成,是因為沒人支持。

    如果你出來支持,豈非雪中送炭?武昭儀的事就是皇上的事。

    你幫了皇上這個大忙,能沒好處嗎?李義府這才成了支持廢王立武的第一個“英雄”,也成了因為此事最早受惠的人。

     此後李義府一直青雲直上步步高升,成為當時政壇上炙手可熱的人物。

    不過狗總是改不了吃屎的。

    李義府當政以後,大概隻幹了一件事,那就是賣官。

    《舊唐書》說他“專業賣官為事”,竟是個“賣官專業戶”。

    因為貪得無厭,他連長孫無忌孫子的賄賂也收,賣給他一個司律監的官職。

    其他的壞事幹得也很出格。

    洛陽有個女犯人長得很漂亮,他竟命令審判官畢正義枉法釋放,然後據為己有。

    東窗事發後,又逼畢正義在獄中自殺。

    最後,由于他作惡多端,罪行累累,民憤太大,加上他小人得志,仗勢欺人,飛揚跋扈,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弄得天怒人怨,終于在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被捕下獄,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死在流放地。

    死後,韓野額手稱慶,拍手稱快。

     許敬宗倒沒有這麼惡劣,也并非不學無術。

    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他就進了文學館,和杜如晦、房玄齡、孔颍達、虞世南等人同為十八學士,成為李世民的政治顧問,資格是很老的。

    他學識淵博,文采出衆,著作等身,曾總修《五代史》、《晉書》,是個曆史學家。

    不過此人的人品和史德都不怎麼樣。

    他的父親在隋末江都兵變時被害,他貪生怕死,不敢營救。

    封德彜把這事說了出去,他又忌恨封德彜,在給封德彜作傳時,添油加醋,“盛加其罪惡”。

    其他人如果給他送禮行賄,他也不吝吹捧粉飾之詞。

    學問做到這個程度,實在應該算是道德敗壞了。

     不過,武則天和李治此刻還顧不上這麼多道德的考慮。

    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隊伍,集結自己的人馬,而無論這些人是君子,還是小人。

     李義府之流的得勢,和褚遂良等人的被貶正成鮮明對照。

    人們開始認識到,得罪武則天,就是得罪皇上,甚至可能比得罪皇上還糟糕,決沒有好果子吃。

    相反,投靠武則天,就是站在皇上一邊,肯定青雲直上。

    于是,一些猶疑不決持觀望态度的人認清了形勢,一些原先受排擠受壓制的下層官吏和寒門士人看到了希望,一些原本就見風使舵善于鑽營的小人更是有了可乘之機。

    武則天的旗幟下開始集結人馬,她的隊伍壯大了起來。

     但,她也因此獲得了一個罵名:親信小人,重用匪類。

     武則天并不喜歡小人。

    沒有人會喜歡小人,連小人都不喜歡小人。

    可是,正人君子們都不和她合作,她又有什麼辦法呢?再說,反對她的那些人,也不見得十分幹淨,也做過虧心缺德事吧?褚遂良誣陷過劉洎(音記),長孫無忌陷害過李恪。

    他們的手下,也有不少是小人。

    大哥二哥麻子哥,大家臉上差不多。

    既然如此,就不能再談道德問題,隻能靠政治态度來劃線了。

     不過,武則天重用許敬宗、李義府之流,并不完全是為了酬勞他們的擁立之功,也不完全是因為無人可用,還在于她深知小人有小人的用處。

    在專制政治體制下,小人從來就是陰謀家、野心家、獨裁者最趁手的工具。

    亂世要靠他們興風作浪(他們最擅長造謠告密),治世要靠他們粉飾太平(他們最擅長拍馬吹牛)。

    尤其是搞宮廷鬥争時,小人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些正人君子不肯、不敢、不屑去做的事,都可以放心地交給小人去做,而且包管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何況小人用起來比君子更順手。

    小人沒有道德觀念,好收買;沒有個人意志,好指揮;沒有社會基礎,不怕他們翹尾巴;沒有自身價值,沒用時扔了也不可惜。

    所以,曆朝曆代的帝王,都既用君子,又用小人。

    君子的作用是伸張正義,樹立楷模;小人的作用是制造恐怖,實施陰謀。

    君子是領頭羊,小人是看門狗。

    君子務虛,小人務實。

    有君子作榜樣作楷模,人們自覺忠君;有小人作耳目作打手,大家不敢謀反。

    一個高明的君主,是一定兩種人都要用的,就像大棒和胡蘿蔔缺一不可一樣。

    武則天在她執政的後期,就大量起用正人君子,如狄仁傑。

    但現在還不行。

    她還得依靠小人,為她殺出一條血路來。

     小人的作用無非四種:幫忙、幫閑、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