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二 大尾巴羊
關燈
小
中
大
連太宗皇帝都敢頂撞,還有什麼不敢的。
這些苦惱很需要向人訴說,更需要有人幫他走出困境。
但是,又能和誰商量呢?後妃們隻知道争風吃酷,朝臣們又心懷鬼胎。
年輕的皇帝感到了孤獨,感到了“高處不勝寒”。
這時,上帝把武則天派來了。
李治和武則天一見鐘情。
兩個人的偷情,開始時可能出于一時的沖動。
但很快,李治就發現,這個比自己大四歲的女人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魅力,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
像李治這樣羞怯内向的大男孩,原本就喜歡那些比自己年齡大、介乎母親與姐姐之間的女人,就像那些特别具有男子漢氣質的人,往往喜歡比自己小、介乎妹妹和女兒之間的女人一樣。
更何況李治還驚喜地發現,這個女人身上有的,正是自己身上沒有的。
她沉着冷靜、深謀遠慮、機敏果斷、精力旺盛,與自己的多愁善感、柔弱任性、優柔寡斷、羞怯無為正好相反。
李治很為自己的發現而歡欣鼓舞。
他決心和這個女人一起,解決他面臨的三大難題。
為此,他不顧一切地要把這個女人推上皇後的位子。
這是長孫無忌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
因為他們的想象力有限,跳不出“好色”或“懼内”的框框,更弄不清這位年輕的皇帝心裡到底想什麼。
李治寄希望于武則天的,也正是她想要做的。
我們現在已無法弄清,武則天的政治興趣和政治才能是從哪裡來的。
和一般的女人不同,她對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銳和潛能,加上她那女人特有的直覺,玩起來比她老公李治更得心應手。
她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要先做什麼事得放一放。
正是靠着這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她一步一步登上峰巅。
當上皇後以後,武則天最迫切要做的事,除廢掉太子李忠,另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外,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組織系統。
這件事情她和李治有共識,甚至李治比她更有切膚之痛:李治已經嘗到了元老派聯合起來反對自己的滋味。
如果這些元老重臣們動不動就聯合起來和自己對着幹,那他這個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所以,當武則天提出要重賞并提拔擁護她當皇後的那些人時,李治連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其實,李治對這些人也是心存感激的。
他還清楚地記得,當他提出要廢王皇後、立武則天時,朝臣們基本上是一邊倒的。
除少數默不作聲的外,大多數人都站在長孫無忌他們一邊,而且一個個都那麼憤激、沖動,好像他李治犯了多大錯誤似的。
這事他想想就寒心,想想就後怕。
這大唐的江山,究竟是他李治的,還是長孫無忌他們的?幸虧有許敬宗、李義府他們出來說話。
他還記得,第一個公開站出來支持他的,是李義府;在朝堂上為他大造輿論的,是許敬宗。
這使他感到極大的欣慰,就像孤軍奮戰的鬥士遇到了拔刀相助的俠客,就像一個在荒郊夜色中四顧茫然的獨行者看見了遠方的一縷炊煙。
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時得到的支持,哪怕這種支持微不足道,哪怕這種支持來自非常卑微的人。
不!正因為支持者是那樣卑微,這種支持才更加彌足珍貴。
李治從心底裡贊成武則天對這幾個人的重賞和重用。
這樣的人不賞,賞誰?這樣的人不用,用誰?應該把這些人提拔起來,讓他們和長孫無忌的元老集團抗衡。
李治有這樣一些想法是很自然的。
他當然不會這樣去想:這些家夥究竟算是自己的隊伍,還是武則天的人馬?他當然也不會想到,這些家夥對自己的支持,并非都是出于什麼正義、公道、原則,或是出于對君王的絕對忠誠。
他們完全是出于個人的私利,而且事先經過了反複的掂量和考慮,這才決定出來豪賭一把,并把賭注押在武則天這顆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身上。
至少李義府是這樣的。
因為李義府是小人。
李義府這個家夥,在當時的政壇上,名聲是很臭的。
他的外号叫“李貓”,意思是和貓一樣,外表柔順,内心狠毒,笑裡藏刀。
這樣一個名聲極壞的家夥,又是敵對集團的人(李義府的靠山是劉洎,劉洎是魏王李泰一黨,和長孫無忌、褚遂良是死敵,後被褚遂良陷害),長孫無忌當然容不得他,便打算把他貶到外地去。
李義府恐慌之極,問計于王德儉。
王德儉說,現在能救你的,隻有一個人。
李義府忙問是誰。
答曰武昭儀。
李義府搖搖頭說:恐怕不行吧!皇上早就想立武昭儀為後,一直沒能成功
這些苦惱很需要向人訴說,更需要有人幫他走出困境。
但是,又能和誰商量呢?後妃們隻知道争風吃酷,朝臣們又心懷鬼胎。
年輕的皇帝感到了孤獨,感到了“高處不勝寒”。
這時,上帝把武則天派來了。
李治和武則天一見鐘情。
兩個人的偷情,開始時可能出于一時的沖動。
但很快,李治就發現,這個比自己大四歲的女人身上,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和魅力,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
像李治這樣羞怯内向的大男孩,原本就喜歡那些比自己年齡大、介乎母親與姐姐之間的女人,就像那些特别具有男子漢氣質的人,往往喜歡比自己小、介乎妹妹和女兒之間的女人一樣。
更何況李治還驚喜地發現,這個女人身上有的,正是自己身上沒有的。
她沉着冷靜、深謀遠慮、機敏果斷、精力旺盛,與自己的多愁善感、柔弱任性、優柔寡斷、羞怯無為正好相反。
李治很為自己的發現而歡欣鼓舞。
他決心和這個女人一起,解決他面臨的三大難題。
為此,他不顧一切地要把這個女人推上皇後的位子。
這是長孫無忌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
因為他們的想象力有限,跳不出“好色”或“懼内”的框框,更弄不清這位年輕的皇帝心裡到底想什麼。
李治寄希望于武則天的,也正是她想要做的。
我們現在已無法弄清,武則天的政治興趣和政治才能是從哪裡來的。
和一般的女人不同,她對政治有着天生的敏銳和潛能,加上她那女人特有的直覺,玩起來比她老公李治更得心應手。
她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什麼事要先做什麼事得放一放。
正是靠着這種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她一步一步登上峰巅。
當上皇後以後,武則天最迫切要做的事,除廢掉太子李忠,另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外,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組織系統。
這件事情她和李治有共識,甚至李治比她更有切膚之痛:李治已經嘗到了元老派聯合起來反對自己的滋味。
如果這些元老重臣們動不動就聯合起來和自己對着幹,那他這個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所以,當武則天提出要重賞并提拔擁護她當皇後的那些人時,李治連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其實,李治對這些人也是心存感激的。
他還清楚地記得,當他提出要廢王皇後、立武則天時,朝臣們基本上是一邊倒的。
除少數默不作聲的外,大多數人都站在長孫無忌他們一邊,而且一個個都那麼憤激、沖動,好像他李治犯了多大錯誤似的。
這事他想想就寒心,想想就後怕。
這大唐的江山,究竟是他李治的,還是長孫無忌他們的?幸虧有許敬宗、李義府他們出來說話。
他還記得,第一個公開站出來支持他的,是李義府;在朝堂上為他大造輿論的,是許敬宗。
這使他感到極大的欣慰,就像孤軍奮戰的鬥士遇到了拔刀相助的俠客,就像一個在荒郊夜色中四顧茫然的獨行者看見了遠方的一縷炊煙。
人最珍惜的,就是他在孤立時得到的支持,哪怕這種支持微不足道,哪怕這種支持來自非常卑微的人。
不!正因為支持者是那樣卑微,這種支持才更加彌足珍貴。
李治從心底裡贊成武則天對這幾個人的重賞和重用。
這樣的人不賞,賞誰?這樣的人不用,用誰?應該把這些人提拔起來,讓他們和長孫無忌的元老集團抗衡。
李治有這樣一些想法是很自然的。
他當然不會這樣去想:這些家夥究竟算是自己的隊伍,還是武則天的人馬?他當然也不會想到,這些家夥對自己的支持,并非都是出于什麼正義、公道、原則,或是出于對君王的絕對忠誠。
他們完全是出于個人的私利,而且事先經過了反複的掂量和考慮,這才決定出來豪賭一把,并把賭注押在武則天這顆即将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身上。
至少李義府是這樣的。
因為李義府是小人。
李義府這個家夥,在當時的政壇上,名聲是很臭的。
他的外号叫“李貓”,意思是和貓一樣,外表柔順,内心狠毒,笑裡藏刀。
這樣一個名聲極壞的家夥,又是敵對集團的人(李義府的靠山是劉洎,劉洎是魏王李泰一黨,和長孫無忌、褚遂良是死敵,後被褚遂良陷害),長孫無忌當然容不得他,便打算把他貶到外地去。
李義府恐慌之極,問計于王德儉。
王德儉說,現在能救你的,隻有一個人。
李義府忙問是誰。
答曰武昭儀。
李義府搖搖頭說:恐怕不行吧!皇上早就想立武昭儀為後,一直沒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