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 這個女人不尋常
關燈
小
中
大
他對繼位一事表現得太猴急。
他自作聰明地對李世民說:兒臣隻有一個兒子。
将來兒臣壽盡之日,一定把他殺了,傳位給晉王。
這話實在太假了,隻能騙鬼去。
褚遂良就當面對李世民說絕不可能。
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倒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但他沒有殺兒子,他自己倒沒準是趙光義謀殺的(這事在曆史上一直是個疑案)。
而且,趙光義臨終準備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時,他的謀士趙普就說“一錯豈可再錯”。
可見李泰的信誓旦旦,其實是靠不住的,雖然趙光義的故事此刻還沒有發生。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
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系最好,現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治本來就是個沒用的人,一聽,果然愁眉苦臉。
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沒好果子吃的。
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
隻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時就被打發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
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
曆史證明,由于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
大唐王朝差一點丢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丢了性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隻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武則天的運氣也來了。
我相信,她那時一定慶幸自己是個女人。
因為女人雖然不能當皇帝,卻可以當皇後呀! 武則天原本也是不能當皇後的。
武則天起先并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
唐沿隋制,除皇後外,皇帝的小老婆從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個品級。
正五品的才人隻能算個中等偏下。
要升到皇後,簡直是難于上青天。
何況武則天并不十分得寵,李世民的日子又不太多。
但武則天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
她把自己的蜘蛛網絲,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
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帝對自己顯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為他獻身的。
李治後來在一份诏書中說,自己當太子時,因為父皇寵愛,“常得侍從”。
但對父皇的嫔妃,卻“未嘗迕目(目光相遇)”。
先帝知道後,非常贊歎欣賞,“遂以武氏賜朕”。
這話半真半假。
“常得侍從”是真的,“未嘗迕目”則是鬼話。
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間,豈止是眉目傳情,隻怕早就幾番雲雨了。
“遂以武氏賜朕”更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
既然已經賞給他了,為什麼太宗死後,武則天并沒有“出口轉内銷”,順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沒有生育的嫔妃一樣,去當了尼姑? 武則天不想在青燈古佛前了此一生。
她想當的是皇後,而不是什麼尼姑。
何況她已經在這個年輕皇帝身上下了本錢,不能顆粒無收。
不過,駱駝進帳篷,先得伸進去一張嘴。
武則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盡快回到後宮去。
這時,一個蠢女人幫了她的忙。
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後。
王皇後是李治的發妻,出身名門,而且是太宗皇帝親自為李治選的“佳媳”,為人正派賢淑大概沒有問題,但看來或許少了點魅力。
這其實也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影響下,中國古代那些正妻們的“通病”關于這個問題,我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一書中有所論述,請參看……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個叫蕭淑妃的女人身上。
這使王皇後十分忌恨。
加上蕭妃有子,自己卻無生育,便覺得自己皇後的地位,有點搖搖欲墜。
于是,王皇後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樣,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得計的馊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過好幾次的那個小尼姑接進宮來,讓她去和蕭淑妃那個小賤人撕咬,自己坐山觀虎鬥。
有王皇後的支持,李治和武則天很快都如願以償。
武則天拿着那張舊船票,重新登上了後宮這艘豪華遊艇。
她覺得自己真的時來運轉了。
李治也很高興武則天終于到了他手裡,卻不知道自己就像一隻蒼蠅掉進了蜘蛛網,雖然那網很柔軟,很溫馨,還有點香味。
王皇後卻得自己吞下這顆苦果。
她的主意打得并不錯,隻可惜找錯了對象。
武則天可不是一隻傻乎乎隻知蠻幹的母老虎,而是一條蛇,一條可以在草叢裡隐忍潛伏很久,但隻要咬你一口就見血封喉的毒蛇。
何況重返後宮的武則天,早已不再滿足于當一個什麼“才人”或“淑妃”。
她是沖着皇後的位子來的。
這可真是“前門驅虎,後門揖狼”了。
盡管武則天剛進宮時,在王皇後面前溫順乖巧得就像一隻貓;也盡管“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蕭
他自作聰明地對李世民說:兒臣隻有一個兒子。
将來兒臣壽盡之日,一定把他殺了,傳位給晉王。
這話實在太假了,隻能騙鬼去。
褚遂良就當面對李世民說絕不可能。
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倒是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的,但他沒有殺兒子,他自己倒沒準是趙光義謀殺的(這事在曆史上一直是個疑案)。
而且,趙光義臨終準備把皇位還給趙匡胤的兒子時,他的謀士趙普就說“一錯豈可再錯”。
可見李泰的信誓旦旦,其實是靠不住的,雖然趙光義的故事此刻還沒有發生。
李泰還犯了一個自作聰明的錯誤。
他跑去對李治說:你平時和李元昌關系最好,現在他被砍了頭,你就不害怕嗎?李治本來就是個沒用的人,一聽,果然愁眉苦臉。
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沒好果子吃的。
沒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會有危險。
隻有立李治,才能保證三個兒子都平安無事。
李泰當時就被打發到均縣(今湖北省均縣)去了。
李治被立為太子,後來又繼承皇位,這就是高宗。
曆史證明,由于君臣兩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們犯下了無可挽回的錯誤。
大唐王朝差一點丢了江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則丢了性命。
懦弱無能的李治撿了隻皮夾子,真是天上掉下個大餡餅。
武則天的運氣也來了。
我相信,她那時一定慶幸自己是個女人。
因為女人雖然不能當皇帝,卻可以當皇後呀! 武則天原本也是不能當皇後的。
武則天起先并不是李治的老婆,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名分是才人。
唐沿隋制,除皇後外,皇帝的小老婆從正一品的妃,到正八品的采女,一共有八個品級。
正五品的才人隻能算個中等偏下。
要升到皇後,簡直是難于上青天。
何況武則天并不十分得寵,李世民的日子又不太多。
但武則天是一個有心機的女人。
她把自己的蜘蛛網絲,悄悄地搭在了太子李治的身上。
這位未來的年輕皇帝對自己顯然要有用得多,很值得為他獻身的。
李治後來在一份诏書中說,自己當太子時,因為父皇寵愛,“常得侍從”。
但對父皇的嫔妃,卻“未嘗迕目(目光相遇)”。
先帝知道後,非常贊歎欣賞,“遂以武氏賜朕”。
這話半真半假。
“常得侍從”是真的,“未嘗迕目”則是鬼話。
他和那位武才人之間,豈止是眉目傳情,隻怕早就幾番雲雨了。
“遂以武氏賜朕”更是他編造出來的謊言。
既然已經賞給他了,為什麼太宗死後,武則天并沒有“出口轉内銷”,順理成章地去做李治的小老婆,而是和太宗其他沒有生育的嫔妃一樣,去當了尼姑? 武則天不想在青燈古佛前了此一生。
她想當的是皇後,而不是什麼尼姑。
何況她已經在這個年輕皇帝身上下了本錢,不能顆粒無收。
不過,駱駝進帳篷,先得伸進去一張嘴。
武則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盡快回到後宮去。
這時,一個蠢女人幫了她的忙。
這個女人就是王皇後。
王皇後是李治的發妻,出身名門,而且是太宗皇帝親自為李治選的“佳媳”,為人正派賢淑大概沒有問題,但看來或許少了點魅力。
這其實也是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影響下,中國古代那些正妻們的“通病”關于這個問題,我在《中國的男人和女人》一書中有所論述,請參看……所以李治的心思,便主要放在一個叫蕭淑妃的女人身上。
這使王皇後十分忌恨。
加上蕭妃有子,自己卻無生育,便覺得自己皇後的地位,有點搖搖欲墜。
于是,王皇後便和所有利令智昏的蠢女人一樣,想出了一個自以為得計的馊主意:把李治偷偷去看過好幾次的那個小尼姑接進宮來,讓她去和蕭淑妃那個小賤人撕咬,自己坐山觀虎鬥。
有王皇後的支持,李治和武則天很快都如願以償。
武則天拿着那張舊船票,重新登上了後宮這艘豪華遊艇。
她覺得自己真的時來運轉了。
李治也很高興武則天終于到了他手裡,卻不知道自己就像一隻蒼蠅掉進了蜘蛛網,雖然那網很柔軟,很溫馨,還有點香味。
王皇後卻得自己吞下這顆苦果。
她的主意打得并不錯,隻可惜找錯了對象。
武則天可不是一隻傻乎乎隻知蠻幹的母老虎,而是一條蛇,一條可以在草叢裡隐忍潛伏很久,但隻要咬你一口就見血封喉的毒蛇。
何況重返後宮的武則天,早已不再滿足于當一個什麼“才人”或“淑妃”。
她是沖着皇後的位子來的。
這可真是“前門驅虎,後門揖狼”了。
盡管武則天剛進宮時,在王皇後面前溫順乖巧得就像一隻貓;也盡管“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