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 這個女人不尋常
關燈
小
中
大
淑妃果然失寵,讓王皇後出了一口惡氣;但,王皇後也很快就發現,她的這個低智商陰謀詭計和當年何進召董卓進京的性質結果完全一樣:引狼入室。
于是,兩個過去相互敵對的女人決定重新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這個更危險的敵人。
但是無濟于事。
李治這頭大尾巴羊決心投入狼的懷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何況這時宮中又發生了一件奇案:李治興緻勃勃來看武則天剛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卻發現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
一問,隻有王皇後剛剛來過,還擺弄過孩子,而且旁邊沒有人。
這下王皇後便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
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王皇後謀殺了小公主。
小公主之死其實有多種可能。
比如正好突發急病,或王皇後因為沒有撫育孩子的經驗,被子蓋得太嚴捂死了,甚或就是武則天自己掐死的。
姑不論。
何況王皇後既犯不着,也沒那麼蠢,會跑到武則天的住處來殺人。
但李治和王皇後,一個腦子蠢,一個嘴巴笨,一個在氣頭上,一個又說不清,冤案便這麼稀裡糊塗地鑄成。
怒不可遏的李治當時就想廢了王皇後,但被武則天止住了。
武則天心裡很清楚,這時即便廢了王氏,皇後的位子也還輪不到她。
與其再添一個對手,不如讓王皇後在這個位子上再苟延殘喘些時日。
這樣既顯得自己寬宏大量,又不緻給别人以可乘之機。
她和曹操一樣具有政治天才,懂得以她出身之卑賤,地位之尴尬,要實現遠大目标,還需要假以時日。
這就要耐心地等待,要能忍,要沉得住氣。
她也懂得什麼事都要水到渠成,強扭的瓜不甜。
但武則天并沒有閑着。
她很清楚像她這樣的女人在後宮裡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因此她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群衆關系,改善周邊環境,使自己在宮裡由少數派變成多數派。
這時,武則天卑賤的出身幫了她的大忙。
王皇後因為出身高貴,後台又硬,難免高傲,不把周圍手下人放在眼裡。
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和舅舅中書令柳奭(音是)也都妄自尊大趾高氣揚,令宮中人十分憎厭。
武則天這個出身卑賤的小女子卻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尤其是拉攏那些憎惡王皇後、蕭淑妃的人。
她也懂得無風不起浪的道理,知道如果沒有那些王皇後她們一百個看不起的“小人”,後宮裡就别想鬧出什麼事端來。
終于有一天,王皇後的一項“陰謀”被揭發出來了:她居然在宮中裝神弄鬼,行“厭勝”之術——一種詛咒他人緻病緻死的巫術。
這事究竟是王皇後之母柳氏出的馊主意,還是武則天的誣陷,已不得而知。
但武則天收買的那些仆人奴婢,則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反正那個身上紮滿了針的木頭小人在王皇後的寝宮裡被當場搜出,而高宗皇帝李治這幾天又剛好生病。
王皇後再次有口難辯,她的被廢,已是遲早的事情。
為此,武則天還必須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元老重臣面對面地進行一番較量。
剛一交手,沒兩個回合,幾個男人就敗下陣來。
這幾位兩朝開濟的老臣一開始可能把事情想簡單了,也把對手想簡單了。
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武則天這個“賤人”在李治的心目中會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他們也沒有想到,李治這個“娃娃”犟起來會像一頭驢。
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策劃就匆忙上陣,以為隻要他們一反對,李治和武則天就沒轍了。
所以,他們的反對顯然有點意氣用事,而且一上來,就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第一個上陣的是褚遂良。
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顧命大臣,反對廢王立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膽氣很壯,做法卻不大得體。
他的理由有兩條:一,王皇後出身名門,先帝所選,又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不能廢。
二,即便要另立皇後,也得妙選天下名門望族之女。
武則天侍奉過先帝,名聲太壞,不能立。
最後的一招,則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說:這象笏是陛下所賜,現在還給陛下,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
目标沒有對準武則天,卻把炮彈全砸在李治身上。
事情當然是李治引起的。
畢竟是李治要換老婆,不是别人要換,或武則天公然要當。
但李治是不能反對的,因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
反對李治,就是反對大唐。
至少是,公開反對皇帝,等于跟自己有仇。
褚遂良一上來,就把矛頭直指李治,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其實,在這場廢立鬥争中,不但不能反對李治,而且還要争取李治。
因為要換的那個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後也好,換不換,最後還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說了算。
既然是
于是,兩個過去相互敵對的女人決定重新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這個更危險的敵人。
但是無濟于事。
李治這頭大尾巴羊決心投入狼的懷抱,十頭牛都拉不回來。
何況這時宮中又發生了一件奇案:李治興緻勃勃來看武則天剛生下不久的小公主,卻發現小公主已死在襁褓之中。
一問,隻有王皇後剛剛來過,還擺弄過孩子,而且旁邊沒有人。
這下王皇後便渾身是嘴也說不清了。
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王皇後謀殺了小公主。
小公主之死其實有多種可能。
比如正好突發急病,或王皇後因為沒有撫育孩子的經驗,被子蓋得太嚴捂死了,甚或就是武則天自己掐死的。
姑不論。
何況王皇後既犯不着,也沒那麼蠢,會跑到武則天的住處來殺人。
但李治和王皇後,一個腦子蠢,一個嘴巴笨,一個在氣頭上,一個又說不清,冤案便這麼稀裡糊塗地鑄成。
怒不可遏的李治當時就想廢了王皇後,但被武則天止住了。
武則天心裡很清楚,這時即便廢了王氏,皇後的位子也還輪不到她。
與其再添一個對手,不如讓王皇後在這個位子上再苟延殘喘些時日。
這樣既顯得自己寬宏大量,又不緻給别人以可乘之機。
她和曹操一樣具有政治天才,懂得以她出身之卑賤,地位之尴尬,要實現遠大目标,還需要假以時日。
這就要耐心地等待,要能忍,要沉得住氣。
她也懂得什麼事都要水到渠成,強扭的瓜不甜。
但武則天并沒有閑着。
她很清楚像她這樣的女人在後宮裡是既遭鄙薄又招忌恨的,因此她的當務之急是搞好群衆關系,改善周邊環境,使自己在宮裡由少數派變成多數派。
這時,武則天卑賤的出身幫了她的大忙。
王皇後因為出身高貴,後台又硬,難免高傲,不把周圍手下人放在眼裡。
她的母親魏國夫人柳氏和舅舅中書令柳奭(音是)也都妄自尊大趾高氣揚,令宮中人十分憎厭。
武則天這個出身卑賤的小女子卻懂得人情世故,懂得如何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尤其是拉攏那些憎惡王皇後、蕭淑妃的人。
她也懂得無風不起浪的道理,知道如果沒有那些王皇後她們一百個看不起的“小人”,後宮裡就别想鬧出什麼事端來。
終于有一天,王皇後的一項“陰謀”被揭發出來了:她居然在宮中裝神弄鬼,行“厭勝”之術——一種詛咒他人緻病緻死的巫術。
這事究竟是王皇後之母柳氏出的馊主意,還是武則天的誣陷,已不得而知。
但武則天收買的那些仆人奴婢,則肯定起了不小的作用。
反正那個身上紮滿了針的木頭小人在王皇後的寝宮裡被當場搜出,而高宗皇帝李治這幾天又剛好生病。
王皇後再次有口難辯,她的被廢,已是遲早的事情。
為此,武則天還必須和長孫無忌、褚遂良這些元老重臣面對面地進行一番較量。
剛一交手,沒兩個回合,幾個男人就敗下陣來。
這幾位兩朝開濟的老臣一開始可能把事情想簡單了,也把對手想簡單了。
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武則天這個“賤人”在李治的心目中會有那麼重要的地位;他們也沒有想到,李治這個“娃娃”犟起來會像一頭驢。
他們沒有進行很好的策劃就匆忙上陣,以為隻要他們一反對,李治和武則天就沒轍了。
所以,他們的反對顯然有點意氣用事,而且一上來,就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
第一個上陣的是褚遂良。
褚遂良是前朝元老,顧命大臣,反對廢王立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膽氣很壯,做法卻不大得體。
他的理由有兩條:一,王皇後出身名門,先帝所選,又沒有犯什麼大錯誤,不能廢。
二,即便要另立皇後,也得妙選天下名門望族之女。
武則天侍奉過先帝,名聲太壞,不能立。
最後的一招,則是把手中的象笏往地上一放,說:這象笏是陛下所賜,現在還給陛下,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這第一炮就打走了火。
目标沒有對準武則天,卻把炮彈全砸在李治身上。
事情當然是李治引起的。
畢竟是李治要換老婆,不是别人要換,或武則天公然要當。
但李治是不能反對的,因為他是大唐王朝的皇帝。
反對李治,就是反對大唐。
至少是,公開反對皇帝,等于跟自己有仇。
褚遂良一上來,就把矛頭直指李治,簡直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其實,在這場廢立鬥争中,不但不能反對李治,而且還要争取李治。
因為要換的那個人,不管你算她是李治的老婆也好,算她是大唐的皇後也好,換不換,最後還得既是老公又是皇帝的李治說了算。
既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