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四 幾樁謀殺案
關燈
小
中
大
剛從冀州監獄裡救出來、當了他的别駕從事的崔琰說,昨天我查了一下戶口,這一回我可得三十萬人,冀州可真是個大州啊!誰知崔琰卻說: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弟兄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屍荒野。
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布仁聲,存問風俗,救民于塗炭,反倒首先算計能得到多少兵甲,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嗎?這一番義正詞嚴,吓得旁邊的賓客臉都白了,曹操也連忙收起得意的神态,向崔琰道歉。
因為這實在是正義和正直的聲音,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但那疙瘩,也就結在了心底。
應該說,從204年結怨,到216年殺人,曹操等了十二年,他已經等得夠久的了。
我們不要忘記,專制時代那些掌握了權力的家夥,沒有一個不打擊報複、公報私仇的,曹操當然也不例外。
因為就連最窩囊最低能的皇帝和官員都會這一手。
所不同的僅僅在于:有的人會當場翻臉,立即實施報複;有的人則會為了長遠的目标和更大的利益。
先忍下來,等到秋後再算賬。
但,是秋後算賬還是當場翻臉,卻是英雄或奸雄與狗熊或笨蛋的分野。
于是,崔琰便用自己的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則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孔融的死則有所不同。
孔融,字文舉,據說是孔夫子第二十世孫,來頭自然很大。
他小時候便很聰明,被視為“神童”;十六歲時為掩護受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争死,被視為“義士”。
于是孔融便名滿天下,世人皆知,與前面說到過的那位邊讓同為“後進冠蓋”,三十八歲就當了北海相。
後來,他又被曹操請到許昌,當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建設部長)。
每次朝廷開禦前會議,都是他作主發言人,其他卿大夫則不過挂名委員而已。
孔融的才氣大,名氣大,脾氣和架子當然也不小。
197年,袁術稱帝,曹操便想公報私仇趁機殺掉與袁術有婚姻關系的太尉楊彪。
孔融聽說後,立即去找曹操,說《周書》有雲“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況楊彪和袁術隻是親家!曹操推托說,這是上面的意思。
孔融心想,扯你媽的淡!嘴上也不饒人:莫非成王要殺召公,周公也說不知道?如今天下人敬仰您,隻因為您聰明仁智,辦事公道。
如果濫殺無辜,隻怕天下人都要寒心。
首先第一個,我孔融堂堂魯國男子漢,明兒個就不來上班了!曹操想想他說得也有道理,就不殺楊彪了,但心裡肯定結了個疙瘩。
然而孔融卻不放過曹操,一有機會就找他的岔子,用諷刺挖苦和故意搗亂的方式來發洩他對曹操的不滿。
曹操攻破邺城,曹丕把袁熙的妻子甄氏搶來做小老婆。
孔融就給曹操寫信,說當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賜給周公了。
曹操因孔融博學,以為真有這事,便問他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
孔融回答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又比如曹操為了節約糧食,下令禁酒,說酒可以亡國,由此非禁不可。
孔融又跳出來唱反調,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間有酒德,酒怎麼可以禁?再說從古以來就有因女人而亡國的,怎麼不禁女人?這些話,當然讓曹操很不受用。
但孔融來頭大,名氣大,曹操輕易也奈何他不得,但“外雖寬容,而内不能平”。
如果孔融隻是說些諷刺刻薄話,也許曹操忍一忍也就罷了。
可惜孔融還要攻擊曹操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綱領,對曹操的每一重大決策都要表示反對,這就使曹操不能容忍了。
加上孔融和劉備關系非同一般,曹操又正好要用兵荊州。
留着這樣的人在朝中,如何放心得下?于是曹操便決定在消滅劉備之前,先消滅了孔融。
殺孔融畢竟不是殺别的什麼無名鼠輩,還得講點法律程序。
因此曹操便任命郗慮去當檢察長(禦史大夫),查一查孔融有什麼問題。
郗慮原本與孔融不和,對曹操的任命自然心領神會,很快就收集到孔融的罪證,并讓一個叫路粹的人寫了舉報材料。
其中最嚴重的一條,是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卯金刀就是劉(劉)字。
這便是謀反了,當然該殺,可殺。
于是孔融很快就被下獄、處死、棄市,老婆孩子也統統受到株連。
不過曹操殺孔融,用的卻不是“謀反”的罪名,而是“不孝”的罪名。
據路粹的揭發和後來公布的罪狀,孔融有兩條“反動言論”。
一是說: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欲發作而已。
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系都沒有了。
二是說: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甯肯拿給别人去吃。
這樣的言論,當然是“不孝”。
所以曹操在布告上惡狠狠地說:“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不但該殺,而且還殺晚了。
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也是典型的專制政
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布仁聲,存問風俗,救民于塗炭,反倒首先算計能得到多少兵甲,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于明公的嗎?這一番義正詞嚴,吓得旁邊的賓客臉都白了,曹操也連忙收起得意的神态,向崔琰道歉。
因為這實在是正義和正直的聲音,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
但那疙瘩,也就結在了心底。
應該說,從204年結怨,到216年殺人,曹操等了十二年,他已經等得夠久的了。
我們不要忘記,專制時代那些掌握了權力的家夥,沒有一個不打擊報複、公報私仇的,曹操當然也不例外。
因為就連最窩囊最低能的皇帝和官員都會這一手。
所不同的僅僅在于:有的人會當場翻臉,立即實施報複;有的人則會為了長遠的目标和更大的利益。
先忍下來,等到秋後再算賬。
但,是秋後算賬還是當場翻臉,卻是英雄或奸雄與狗熊或笨蛋的分野。
于是,崔琰便用自己的死,證明自己是君子;曹操則用崔琰的死,證明自己是奸雄。
孔融的死則有所不同。
孔融,字文舉,據說是孔夫子第二十世孫,來頭自然很大。
他小時候便很聰明,被視為“神童”;十六歲時為掩護受宦官迫害的張儉,與哥哥孔褒争死,被視為“義士”。
于是孔融便名滿天下,世人皆知,與前面說到過的那位邊讓同為“後進冠蓋”,三十八歲就當了北海相。
後來,他又被曹操請到許昌,當了主管工程的将作大臣(建設部長)。
每次朝廷開禦前會議,都是他作主發言人,其他卿大夫則不過挂名委員而已。
孔融的才氣大,名氣大,脾氣和架子當然也不小。
197年,袁術稱帝,曹操便想公報私仇趁機殺掉與袁術有婚姻關系的太尉楊彪。
孔融聽說後,立即去找曹操,說《周書》有雲“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況楊彪和袁術隻是親家!曹操推托說,這是上面的意思。
孔融心想,扯你媽的淡!嘴上也不饒人:莫非成王要殺召公,周公也說不知道?如今天下人敬仰您,隻因為您聰明仁智,辦事公道。
如果濫殺無辜,隻怕天下人都要寒心。
首先第一個,我孔融堂堂魯國男子漢,明兒個就不來上班了!曹操想想他說得也有道理,就不殺楊彪了,但心裡肯定結了個疙瘩。
然而孔融卻不放過曹操,一有機會就找他的岔子,用諷刺挖苦和故意搗亂的方式來發洩他對曹操的不滿。
曹操攻破邺城,曹丕把袁熙的妻子甄氏搶來做小老婆。
孔融就給曹操寫信,說當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賜給周公了。
曹操因孔融博學,以為真有這事,便問他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
孔融回答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又比如曹操為了節約糧食,下令禁酒,說酒可以亡國,由此非禁不可。
孔融又跳出來唱反調,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間有酒德,酒怎麼可以禁?再說從古以來就有因女人而亡國的,怎麼不禁女人?這些話,當然讓曹操很不受用。
但孔融來頭大,名氣大,曹操輕易也奈何他不得,但“外雖寬容,而内不能平”。
如果孔融隻是說些諷刺刻薄話,也許曹操忍一忍也就罷了。
可惜孔融還要攻擊曹操的政治路線和政治綱領,對曹操的每一重大決策都要表示反對,這就使曹操不能容忍了。
加上孔融和劉備關系非同一般,曹操又正好要用兵荊州。
留着這樣的人在朝中,如何放心得下?于是曹操便決定在消滅劉備之前,先消滅了孔融。
殺孔融畢竟不是殺别的什麼無名鼠輩,還得講點法律程序。
因此曹操便任命郗慮去當檢察長(禦史大夫),查一查孔融有什麼問題。
郗慮原本與孔融不和,對曹操的任命自然心領神會,很快就收集到孔融的罪證,并讓一個叫路粹的人寫了舉報材料。
其中最嚴重的一條,是揚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卯金刀就是劉(劉)字。
這便是謀反了,當然該殺,可殺。
于是孔融很快就被下獄、處死、棄市,老婆孩子也統統受到株連。
不過曹操殺孔融,用的卻不是“謀反”的罪名,而是“不孝”的罪名。
據路粹的揭發和後來公布的罪狀,孔融有兩條“反動言論”。
一是說: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欲發作而已。
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系都沒有了。
二是說:鬧饑荒時,有點吃的,如果父親不好,便甯肯拿給别人去吃。
這樣的言論,當然是“不孝”。
所以曹操在布告上惡狠狠地說:“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不但該殺,而且還殺晚了。
這是典型的以言治罪,也是典型的專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