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三 寬容與報複
關燈
小
中
大
陳琳為袁紹起草檄文,對曹操破口大罵,被俘後,曹操也隻是說:罵人罵我一個就行了,怎麼罵我祖宗三代呢?陳琳謝罪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曹操也就算了,仍任命他為司空軍謀祭酒。
畢谌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被張邈扣押,曹操便對他說:令堂大人在張邈那裡,你還是到他那裡去吧!畢谌跪下磕頭,說自己沒有異心,感動得曹操流下眼淚。
誰知畢谌一轉身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張邈。
後來,畢谌被俘,大家都認為他這回必死無疑。
誰知曹操卻說:盡孝的人能不盡忠嗎?這正是我到處要找的人啊!不僅不治畢谌的罪,還讓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魯國相。
以張繡之“深仇大恨”,一聽來歸,便握手言歡,封官晉爵;以許攸之“貪婪狂妄”,一聽來奔,便喜不自禁,赤腳出迎;以陳琳之“惡毒攻擊”,隻因愛其才,竟毫不計較,坦然開釋;以畢谌之“背信棄義”,隻因嘉其孝,竟既往不咎,信任如故。
還有那個魏種,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張邈反叛時,許多人倒戈跟随了張邈,曹操卻十分自信地說:隻有魏種是不會背叛我的。
誰知魏種也跟着張邈跑了,氣得曹操咬牙切齒:好你個魏種!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饒不得你!但當魏種果然被俘時,曹操卻歎了一口氣說:魏種是個人才啊!又任命他去當河内太守。
凡此種種,都使曹操的英雄氣度大帥胸襟躍然紙上。
曹操寬容人,更難得的是還能夠以誠待人。
許攸來降後,剛一坐下,開口便問:請問貴軍還有多少糧食?曹操猝不及防,随口答道:起碼還能支持一年。
許攸毫不客氣地說:不對!重講!曹操又改口說:還可以支持半年。
許攸冷笑一聲: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敗袁紹吧?怎麼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講實話?曹操是聰明人,他知道許攸如果不是掌握了情報,便是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瞞是瞞不過去了。
而且,如果再不講真話,就難以取得許攸的信任和幫助,于是笑笑說: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實打實地說,頂多隻夠一個月了。
許攸見曹操實話實說,便将自己對戰局的分析和解決的辦法和盤托出,一仗就打得袁紹再也翻不過身來。
說起來,曹操的生性是很狡詐的。
所謂“少機警,有權數”,不過是史家比較委婉客氣的說法,說穿了就是狡詐。
何況曹操又是帶兵打仗的人。
兵不厭詐。
戰場上用詭計,官場上用權謀,不過軍事鬥争和政治鬥争的家常便飯,沒什麼稀罕,也并不丢人,誰都這麼做,隻不過敵方叫“狡猾奸詐”,己方叫“足智多謀”、“出奇制勝”罷了。
曹操的聰明之處,在于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假話,什麼時候該說真話。
尊奉天子,繼承漢室,不過買政治股,打正統牌,不妨做秀,也難免敷衍。
同智士謀臣說話,因為雙方都是聰明人,如果耍小聰明使小心眼,就很容易被對方看穿而失去信任,那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反倒不如實話實說。
曹操很能把握這個尺寸。
惟其如此,他才為自己造就了“謀臣如雲,武将如雨”的局面。
不過,誰要是以為曹操不會整人報複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曹操這個人,報複心是很重的。
而且,報複起來,一點都不手軟。
公元193年秋,曹操親提大軍,直撲徐州。
一則因為徐州牧陶謙此刻與公孫瓒聯手對付他,二則因為陶謙曾出兵幫助袁術打過他,三則因為他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被陶謙的部将張闿(音凱)搶劫并殺死。
殺父之仇,豈能不報,何況仇人又是敵人?這一下陶謙吃不消了,隻好逃進郯城(今山東省郯城縣)躲起來。
曹操打不下郯城,便拿徐州老百姓出氣。
于是縱兵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前後殺了數十萬人,僅一次就在泗水邊“坑殺男女數萬口”,連泗水都被屍體堵塞,為之不流。
徐州地區許多城池“無複形迹”,不但沒有人影,連雞犬都殺光了,簡直就是慘絕人寰。
所以195年曹操打算再次征讨徐州的時候,謀士荀彧(音玉)就斷言徐州軍民一定會拼死抵抗,決不投降,因為上次殺的人實在太多。
确實,曹操這一回,也報複得太過分了。
陶謙即便罪大惡極,也頂多殺了他本人或他那一夥,關老百姓什麼事呢?如此濫殺無辜,豈非喪心病狂? 其實,就連他樹的那個樣闆張繡,似乎也是遭了報複的。
他随曹操北征烏桓,還沒到地方就死了,死因不明。
《魏略》說是被曹丕吓死的
曹操也就算了,仍任命他為司空軍謀祭酒。
畢谌的母親、弟弟、妻子、兒女被張邈扣押,曹操便對他說:令堂大人在張邈那裡,你還是到他那裡去吧!畢谌跪下磕頭,說自己沒有異心,感動得曹操流下眼淚。
誰知畢谌一轉身連招呼都沒打一個,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張邈。
後來,畢谌被俘,大家都認為他這回必死無疑。
誰知曹操卻說:盡孝的人能不盡忠嗎?這正是我到處要找的人啊!不僅不治畢谌的罪,還讓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魯國相。
以張繡之“深仇大恨”,一聽來歸,便握手言歡,封官晉爵;以許攸之“貪婪狂妄”,一聽來奔,便喜不自禁,赤腳出迎;以陳琳之“惡毒攻擊”,隻因愛其才,竟毫不計較,坦然開釋;以畢谌之“背信棄義”,隻因嘉其孝,竟既往不咎,信任如故。
還有那個魏種,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張邈反叛時,許多人倒戈跟随了張邈,曹操卻十分自信地說:隻有魏種是不會背叛我的。
誰知魏種也跟着張邈跑了,氣得曹操咬牙切齒:好你個魏種!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饒不得你!但當魏種果然被俘時,曹操卻歎了一口氣說:魏種是個人才啊!又任命他去當河内太守。
凡此種種,都使曹操的英雄氣度大帥胸襟躍然紙上。
曹操寬容人,更難得的是還能夠以誠待人。
許攸來降後,剛一坐下,開口便問:請問貴軍還有多少糧食?曹操猝不及防,随口答道:起碼還能支持一年。
許攸毫不客氣地說:不對!重講!曹操又改口說:還可以支持半年。
許攸冷笑一聲: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敗袁紹吧?怎麼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講實話?曹操是聰明人,他知道許攸如果不是掌握了情報,便是看透了自己的心思,瞞是瞞不過去了。
而且,如果再不講真話,就難以取得許攸的信任和幫助,于是笑笑說:剛才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實打實地說,頂多隻夠一個月了。
許攸見曹操實話實說,便将自己對戰局的分析和解決的辦法和盤托出,一仗就打得袁紹再也翻不過身來。
說起來,曹操的生性是很狡詐的。
所謂“少機警,有權數”,不過是史家比較委婉客氣的說法,說穿了就是狡詐。
何況曹操又是帶兵打仗的人。
兵不厭詐。
戰場上用詭計,官場上用權謀,不過軍事鬥争和政治鬥争的家常便飯,沒什麼稀罕,也并不丢人,誰都這麼做,隻不過敵方叫“狡猾奸詐”,己方叫“足智多謀”、“出奇制勝”罷了。
曹操的聰明之處,在于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假話,什麼時候該說真話。
尊奉天子,繼承漢室,不過買政治股,打正統牌,不妨做秀,也難免敷衍。
同智士謀臣說話,因為雙方都是聰明人,如果耍小聰明使小心眼,就很容易被對方看穿而失去信任,那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反倒不如實話實說。
曹操很能把握這個尺寸。
惟其如此,他才為自己造就了“謀臣如雲,武将如雨”的局面。
不過,誰要是以為曹操不會整人報複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曹操這個人,報複心是很重的。
而且,報複起來,一點都不手軟。
公元193年秋,曹操親提大軍,直撲徐州。
一則因為徐州牧陶謙此刻與公孫瓒聯手對付他,二則因為陶謙曾出兵幫助袁術打過他,三則因為他父親曹嵩和弟弟曹德被陶謙的部将張闿(音凱)搶劫并殺死。
殺父之仇,豈能不報,何況仇人又是敵人?這一下陶謙吃不消了,隻好逃進郯城(今山東省郯城縣)躲起來。
曹操打不下郯城,便拿徐州老百姓出氣。
于是縱兵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前後殺了數十萬人,僅一次就在泗水邊“坑殺男女數萬口”,連泗水都被屍體堵塞,為之不流。
徐州地區許多城池“無複形迹”,不但沒有人影,連雞犬都殺光了,簡直就是慘絕人寰。
所以195年曹操打算再次征讨徐州的時候,謀士荀彧(音玉)就斷言徐州軍民一定會拼死抵抗,決不投降,因為上次殺的人實在太多。
确實,曹操這一回,也報複得太過分了。
陶謙即便罪大惡極,也頂多殺了他本人或他那一夥,關老百姓什麼事呢?如此濫殺無辜,豈非喪心病狂? 其實,就連他樹的那個樣闆張繡,似乎也是遭了報複的。
他随曹操北征烏桓,還沒到地方就死了,死因不明。
《魏略》說是被曹丕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