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 做能臣,還是做奸雄

關燈
不過是在别人議論朝政時,下唇往外微微翻了一下,就被認為是“腹诽”(在肚子裡诽謗朝廷和君父),應處死刑。

    難怪當時長安城裡五十萬人,囚犯就有十六七萬;也難怪郎中令石建上書奏事,馬字少寫了一點,就要吓個半死了。

    這些事都發生在那位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當權時期。

    武帝一向被看作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即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在他手上,漢帝國的疆域竟擴張到兩倍以上,廣達五百萬平方公裡。

    因此,他又往往被看作是英雄。

    但我以為,在他的鐵騎踐踏和鐵腕統治之下,英雄業績間或有之,英雄精神卻是不會有的。

     到了曹操所處的桓、靈之世,情形就更是每下愈況。

    大漢王朝和它所代表的那個制度,裡裡外外都散發着屍臭。

    事實上,自王莽篡政光武中興後,漢王朝就沒再打起過精神。

    外戚擅權、宦官專政、軍閥稱雄,奸臣拚命抓權,貪官拚命撈錢,老百姓則隻好去吃觀音土。

    道德的淪喪,更是一塌糊塗。

    當時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别居”;“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鈎,反封侯”,可見少廉寡恥和口是心非已成風尚。

    這一點都不奇怪。

    一個王朝和一種制度既然容不得君子,那就隻能培養小人;既然聽不得真話,大家便隻好都說假話。

    當多數人都鬼鬼祟祟或戰戰兢兢,都烏龜縮頭或老鼠打洞時,當權欲嚣張物欲橫流,卑鄙受到鼓勵而高尚受到打擊時,這個社會就很難有什麼英雄氣質和高貴精神,也很難産生虎和豹。

    有的,隻是狗和羊。

    那粗鄙的狗是由粗野的狼退化而來的,那平庸的羊則是披着羊皮的狼,而且是黃鼠狼。

     這時,如果突然出現了一隻虎或豹,會怎麼樣呢?大家都會把它當作不祥的怪物,就像童話裡的鴨子認定那隻小天鵝是醜小鴨一樣。

    但鴨子們隻不過嘲笑一下醜小鴨罷了,那些粗俗的狗和平庸的羊卻會一擁而上,給那隻虎或豹畫他一個大花臉。

     曹操的命運,正是如此。

     曹操的命運似乎老早就被決定了。

     曹操這個人,小時候大約也是個“問題少年”,與項羽、劉邦少時不乏相同之處,隻不過比他倆喜歡讀書。

    史書上說,曹操年少時,“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

    他叔叔實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應該好好管教一下他這個兒子。

    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個鬼點子,來對付他那多管閑事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遠遠地見叔叔來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狀。

    叔問其故,則答以突然中風。

    叔叔當即又去報告曹嵩。

    等曹嵩把曹操叫來一看,什麼事都沒有。

    曹操便趁機說,我哪裡會中什麼風!隻因為叔叔不喜歡我,才亂講我的壞話。

    有這麼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墊底,自然以後叔叔再說曹操什麼,曹嵩都不信了。

     實在地講,曹嵩對他這個兒子的教育,大約是很少過問的。

    曹操自己的詩說:“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所謂“三徙”,是說孟子的母親為了保證兒子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的影響,竟三次搬家。

    所謂“過庭”,則是說孔子的兒子兩次從庭院中走過,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學詩,一次叫他學禮。

    看來,曹操小時候,父親母親都不怎麼管教他,是個沒家教的。

    所以他“任俠放蕩,不治行業”,與劉邦年輕時“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産作業”差不太多。

     曹操的哥們袁紹、張邈等人,也是同類角色。

    他們常常聚在一起胡鬧,事情做得十分出格。

    有一次,一家人家結婚,曹操和袁紹去看熱鬧,居然動念要偷人家的新娘。

    他倆先是躲在人家的園子裡,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聲大叫:“有賊!”參加婚禮的人紛紛從屋裡跑出來,曹操則趁亂鑽進洞房搶走了新娘。

    匆忙間路沒走好,袁紹掉進帶刺的灌木叢中,動彈不得。

    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聲:“賊在這裡!”袁紹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來。

    曹操鬼點子這樣多,難怪《三國志》說他“少機智,有權數”了。

     如此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