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宿命 第四章 華夏(一)

關燈
蕭資從來也沒想到,他無意間說的一句話會被載入曆史,并成為後世公認的關于華夏的定義。

    與這個時代的很多英傑一樣,他隻是信口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憑良心做了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

    但在後人眼裡,他們一言一行,都足以令人景仰。

     六百多年後,一個胡姓學者反複研究中華民族的這段特殊的時刻,慨然評價道:“北元初侵時,蓋華夏民族觀念未成,所以頃刻席卷宇内。

    待忽必烈再度南征之際,華夏民族觀念己深入人心,北元欲重演五胡亂華故事,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關于這段時間蒙古人的所作所為,這位博學睿智的老者不無幽默地寫道:“我們應該“感謝”忽必烈,如果不是他所率領的蒙古族對華夏祖先進行的血腥屠殺和殘暴奴役,我們至今還分不清楚朝代更疊和異族入侵之間的區别。

    是忽必烈大汗用屠刀讓華夏祖先認清了國家與民族概念,認清了成為被征服者的悲慘命運。

    使他們不再相信五德輪替的鬼話和征服者的任何借口。

    此後數百年,華夏民族即便内部矛盾到了最尖銳時刻,想到的也是憑自己的力量慢慢修正而不是借助外來兵馬“重塑”自己的國家!” “六百年間,先後有俄羅斯、倭寇試圖染指華夏故土,皆被華夏百姓擊退。

    ”胡姓老者以如椽巨筆總結數百年曆史,心潮澎湃。

    “每當國家危難之時,總有人振臂高呼“驅逐鞑虜,恢複中華”,然後數萬鐵血男兒前仆後繼,九死而無悔!” “驅逐鞑虜,恢複中華”這八個字最早出于祥興五年名懦陳龍複所寫的《抗元檄文》。

    全文共六百餘字,以文言寫成,字字現金石之聲。

    檄文發出後,流求蘇家、東海方家、黃水洋群豪、兩浙草莽以及福建、廣東各地豪傑全部聚集在文天祥戰旗下。

    一時間在建康附近居然彙集了近二十萬兵馬,兩浙各地陸續還有其他志願者,紛紛趕往抗元前線。

     “……驅逐胡虜,恢複中華救濟斯民,永安社稷!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居于國中,願與華夏之民平等相待者,則視之與華夏人無異。

    歸我者永安于中華,背我者自竄于塞外。

    我中國之民,自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忽必烈猛然站起身,把細作送來的檄文重重摔在了地面上。

    他從來沒讀過這麼有氣勢的檄文,偏偏這檄文來自敵人的筆下。

     “葉李呢,把葉李給朕找來,他不是與文賊齊名麼?速給朕寫一篇同樣的文字來反擊!”金帳裡傳來一陣陣咆哮,受傷了野獸般凄厲。

    兩旁衛士謀臣吓得臉色發白,不知道拿什麼言辭來回應。

    有人悄悄地給光祿寺正卿月赤徹爾送了個信,片刻之後,這個在忽必烈面前最能說上話的後輩将領匆匆忙忙趕到中軍。

     “葉李呢,他怎麼還沒來。

    難道他承認沒文賊才高麼?還是三心二意,也想着造朕的反!”忽必烈見來的不是自己最急着召見的人,不滿地吼道。

    他身材不高,一條腿還有些跛,但此刻這拖着一條跛腿的老人卻如座大山般壓得衆謀臣喘不過氣來。

     “陛下,葉李老了!”月赤徹爾上前幾步,躬着身子回答。

    手腳卻絲毫不停歇,快速将忽必烈扔到地上的諜報拾了起來。

     “老了,朕準他告老了麼!派人給我用快馬追回來,寫完了南征檄文再讓他滾!”暴怒中的忽必烈不會跟任何人講道理,一張臉黑裡透紅,仿佛馬上要噴發的火山般狂熱。

     “陛下何必與文賊一般見識呢,您這裡越生氣,他在江南越得意。

    咱蒙古人向來用彎刀跟人講道理,不逞這口舌之利的。

    當年成吉思汗爺六個字,不抵花子摩國洋洋萬言麼!”月赤徹爾快速掃了一眼檄文,淡然相應。

     “你要戰,便做戰!”忽必烈猶如被醒醐灌頂,臉上的表情瞬間從狂暴中回複正常。

    從月赤徹爾手中奪回諜報,再度掃了一遍,冷笑了幾聲,道:“要打便打了,廢話那麼多幹什麼?月赤徹爾,你說得有道理。

    至于葉李,讓他繼續歇着罷,朕需要時再喚他!” “陛下,葉李上月己經蒙長生天召喚去了!”回過魂來的怯薛秦少卿低聲提醒。

    方才忽必烈讓他們去傳喚一個死人來應旨,當然沒人有膽子去閻羅殿下令。

     “死了,怎麼死的。

    朕怎麼不記得?”忽必烈搔了搔頭頂上越來越少的白發,茫然地問! “陛下是被文賊氣的,所以一時忘記了!”機靈的月赤徹爾笑着回答,“葉李舉薦盧世榮為國理财,結果盧世榮卻貪贓枉法。

    盧賊罪行敗露後,葉李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