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宿命 第三章 天變(二)
關燈
小
中
大
群雄并起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元庭。
此時大元左右丞相一個在草原平叛,一個在江南與大宋作戰,平章政事職位自阿合馬被處死後一直空缺,沒有上面三個主心骨坐鎮,滿朝文武自然拿不出一個有條理的主意來。
有人提議把伯顔撤回來剿滅兩浙亂匪,有人提議調剛剛從草原歸來的漢軍迅速撲滅陳吊眼,認為陳吊眼一死,其他亂匪自平。
還有人提議與殘宋暫時議和,以緩國家元氣……。
五花八門的建議流水般送入了皇宮,卻沒見一個回音。
大元皇帝忽必烈仿佛沒聽說社稷動蕩的消息般,把日常朝議和剿匪的事情一并丢給了太子真金,自己在盧世榮、黎貴達、郭守敬等人的協助下,一心撲到了改革百官俸祿和大元币制上。
見忽必烈不上朝,并且把所有事情都推給了太子,群臣的建議越發沒條理。
而真金太子從來沒領過兵,如何對付各地義軍他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
反複與群臣商議了十餘天,最後采納了一個最消極的主意,命各地鎮戍使司自行剿匪,同時命令濟南、淄萊、東昌諸路鎮戍使司集結兵馬堵住膠州半島,嚴防陳賊吊眼再向西北擴展勢力。
這個徹頭徹尾的笨招送入宮去,忽必烈卻二話不說就用了印。
同時讓光祿寺正卿月赤徹爾給群臣傳話,要求衆臣“如輔佐朕一樣盡心輔佐太子,不得怠政!”。
至于皇帝陛下忙些什麼,在諸臣的反複追問之下,剛剛榮升光祿寺正卿的月赤徹爾隻回答了七個字“不知道,好自為之!” 諸臣一下子犯了猜疑,有人私下說忽必烈班師途中受了風寒,還有人說忽必烈在遼東作戰時被流矢所傷。
種種傳言,不一而足。
唯一沒人相信的是忽必烈真的忙着整理大元朝混亂的官俸和币制。
在忽必烈未班師之前,交鈔價格己經跌了近百倍。
當年發行時兩貫交鈔折銀一兩,如今一麻袋交鈔送出去,未必能換回一鬥糙米。
所以在朝廷宣布所有交鈔作廢,俸祿暫停時,并沒在群臣間引發太大的反對聲。
有權有勢的大臣早把家中交鈔全部換成了金銀,至于沒權沒勢的小吏,平素向來不靠朝廷的俸祿過活,那點交鈔損失也根本不放在眼裡。
出乎衆人預料,就在流言紛呈的時候,忽必烈從内宮傳出話來。
着盧世榮根據百官等級,重新制定俸祿标準。
命令郭守敬和黎貴達二人根據南方流傳過來的金屬貨币,鑄造大元新币。
這兩條命令立刻在群臣當中引起軒然大波。
盧世榮算個什麼人,要根基沒根基,要功勞沒功勞,忽必烈把制訂群臣俸祿标準的這麼要緊的事情交給他,擺明了是要提拔他接替阿合馬留下來的平章政事空缺。
而鑄造貨币的活更不得了,雖然黎、郭二人都未掌握實權,但熟悉政務的人都知道,每年各地将散碎銀兩鑄成銀錠的火耗,遠遠高于地方官員的俸祿。
如果把鈔改為币,把散銀散金鑄造之權統統收歸工部,不出三年,主持造币的人富可敵國,而地方官員的收入中将永遠失去火耗銀這項。
所以,官員們立刻放棄了對如何平叛的争議,把勁頭全集中到官俸和币制變革上。
經過一番暗中運作,祥興五年正月,禦史王炎上書真金,彈勃盧世榮貪贓枉法,建議真金敦促忽必烈暫時放棄停俸、鑄币諸事,把主要精力放到剿匪方面來。
泣告忽必烈父子如果再“一意孤行”下去,大元朝江山社稷必危。
用詞之重,前所未有。
忽必烈接到奏折後,拍案而起,宣布重新臨朝。
在主持早朝的第一天,當庭以“刁奴欺主”的罪名,将禦史王炎杖斃。
随後,拿出兵部侍郎帖木兒建議将伯顔大軍撤回江北的折子,以“見識短淺、不堪重用”的罪名,将帖木兒發配到巴鄰萬戶府(今新西伯利亞)主持地方馬政。
緊跟着,治色目大臣阿蔔杜拉“無知妄議”之罪。
把他貶出朝廷,着人押着去西山采石頭。
“朕還沒老,你們誰一心為國,誰三心二意,朕看得清楚!”拍案唯哮的忽必烈讓人再次領略了草原可汗的威嚴。
“爾等傾力輔佐太子,朕自然不會忘記爾等功勞。
如果誰敢欺太子不通政務,可别怪聯翻臉無情!” “臣,臣等對陛下一片忠心!”主管禦史台的老臣伊實特穆爾趴在地上啟奏道。
禦史王炎是他的門生,所上的折子也是幾個老臣商量好了的。
前一段時間忽必烈對各地動蕩情況的刻意忽視,伊實特穆爾等人以為忽必烈可能有些老糊塗了,所以才大着膽子出了一個混招。
而忽必烈當庭杖斃王炎,則相于當庭打了禦史台諸臣,打了伊實特穆爾一記響亮的耳光。
“特穆爾忠心耿耿,朕自然知道。
但你們手下的人懷着什麼心思,你們卻不甚清楚!”忽必烈笑了笑,卻沒讓侍衛扶伊實特穆爾平身,自顧對諸臣斥責道:“朕命爾等忠心輔佐太子,爾等出了很多好主意啊。
除了調伯顔北返
此時大元左右丞相一個在草原平叛,一個在江南與大宋作戰,平章政事職位自阿合馬被處死後一直空缺,沒有上面三個主心骨坐鎮,滿朝文武自然拿不出一個有條理的主意來。
有人提議把伯顔撤回來剿滅兩浙亂匪,有人提議調剛剛從草原歸來的漢軍迅速撲滅陳吊眼,認為陳吊眼一死,其他亂匪自平。
還有人提議與殘宋暫時議和,以緩國家元氣……。
五花八門的建議流水般送入了皇宮,卻沒見一個回音。
大元皇帝忽必烈仿佛沒聽說社稷動蕩的消息般,把日常朝議和剿匪的事情一并丢給了太子真金,自己在盧世榮、黎貴達、郭守敬等人的協助下,一心撲到了改革百官俸祿和大元币制上。
見忽必烈不上朝,并且把所有事情都推給了太子,群臣的建議越發沒條理。
而真金太子從來沒領過兵,如何對付各地義軍他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
反複與群臣商議了十餘天,最後采納了一個最消極的主意,命各地鎮戍使司自行剿匪,同時命令濟南、淄萊、東昌諸路鎮戍使司集結兵馬堵住膠州半島,嚴防陳賊吊眼再向西北擴展勢力。
這個徹頭徹尾的笨招送入宮去,忽必烈卻二話不說就用了印。
同時讓光祿寺正卿月赤徹爾給群臣傳話,要求衆臣“如輔佐朕一樣盡心輔佐太子,不得怠政!”。
至于皇帝陛下忙些什麼,在諸臣的反複追問之下,剛剛榮升光祿寺正卿的月赤徹爾隻回答了七個字“不知道,好自為之!” 諸臣一下子犯了猜疑,有人私下說忽必烈班師途中受了風寒,還有人說忽必烈在遼東作戰時被流矢所傷。
種種傳言,不一而足。
唯一沒人相信的是忽必烈真的忙着整理大元朝混亂的官俸和币制。
在忽必烈未班師之前,交鈔價格己經跌了近百倍。
當年發行時兩貫交鈔折銀一兩,如今一麻袋交鈔送出去,未必能換回一鬥糙米。
所以在朝廷宣布所有交鈔作廢,俸祿暫停時,并沒在群臣間引發太大的反對聲。
有權有勢的大臣早把家中交鈔全部換成了金銀,至于沒權沒勢的小吏,平素向來不靠朝廷的俸祿過活,那點交鈔損失也根本不放在眼裡。
出乎衆人預料,就在流言紛呈的時候,忽必烈從内宮傳出話來。
着盧世榮根據百官等級,重新制定俸祿标準。
命令郭守敬和黎貴達二人根據南方流傳過來的金屬貨币,鑄造大元新币。
這兩條命令立刻在群臣當中引起軒然大波。
盧世榮算個什麼人,要根基沒根基,要功勞沒功勞,忽必烈把制訂群臣俸祿标準的這麼要緊的事情交給他,擺明了是要提拔他接替阿合馬留下來的平章政事空缺。
而鑄造貨币的活更不得了,雖然黎、郭二人都未掌握實權,但熟悉政務的人都知道,每年各地将散碎銀兩鑄成銀錠的火耗,遠遠高于地方官員的俸祿。
如果把鈔改為币,把散銀散金鑄造之權統統收歸工部,不出三年,主持造币的人富可敵國,而地方官員的收入中将永遠失去火耗銀這項。
所以,官員們立刻放棄了對如何平叛的争議,把勁頭全集中到官俸和币制變革上。
經過一番暗中運作,祥興五年正月,禦史王炎上書真金,彈勃盧世榮貪贓枉法,建議真金敦促忽必烈暫時放棄停俸、鑄币諸事,把主要精力放到剿匪方面來。
泣告忽必烈父子如果再“一意孤行”下去,大元朝江山社稷必危。
用詞之重,前所未有。
忽必烈接到奏折後,拍案而起,宣布重新臨朝。
在主持早朝的第一天,當庭以“刁奴欺主”的罪名,将禦史王炎杖斃。
随後,拿出兵部侍郎帖木兒建議将伯顔大軍撤回江北的折子,以“見識短淺、不堪重用”的罪名,将帖木兒發配到巴鄰萬戶府(今新西伯利亞)主持地方馬政。
緊跟着,治色目大臣阿蔔杜拉“無知妄議”之罪。
把他貶出朝廷,着人押着去西山采石頭。
“朕還沒老,你們誰一心為國,誰三心二意,朕看得清楚!”拍案唯哮的忽必烈讓人再次領略了草原可汗的威嚴。
“爾等傾力輔佐太子,朕自然不會忘記爾等功勞。
如果誰敢欺太子不通政務,可别怪聯翻臉無情!” “臣,臣等對陛下一片忠心!”主管禦史台的老臣伊實特穆爾趴在地上啟奏道。
禦史王炎是他的門生,所上的折子也是幾個老臣商量好了的。
前一段時間忽必烈對各地動蕩情況的刻意忽視,伊實特穆爾等人以為忽必烈可能有些老糊塗了,所以才大着膽子出了一個混招。
而忽必烈當庭杖斃王炎,則相于當庭打了禦史台諸臣,打了伊實特穆爾一記響亮的耳光。
“特穆爾忠心耿耿,朕自然知道。
但你們手下的人懷着什麼心思,你們卻不甚清楚!”忽必烈笑了笑,卻沒讓侍衛扶伊實特穆爾平身,自顧對諸臣斥責道:“朕命爾等忠心輔佐太子,爾等出了很多好主意啊。
除了調伯顔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