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白夜 第一章 對峙(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之人。
沉吟了半晌,整頓衣冠,對蕭資深深施禮,“謹受教!陸某唐突了!” ‘你唐突的地方多着呢!’蕭資心道,‘陸大人進科學院,少見多怪!’。
臉上卻堆起一片笑容,長揖回禮。
一邊和衆人寒暄,一邊大聲宣布:“大夥遠道而來,我科學院無以為敬。
架子上的玻璃器物,每人可以任取一套,作為破虜軍給諸位的禮物。
還望諸位回朝後,記得在皇上面前,見證我等之忠誠!” 話音剛落,官吏們立刻發出了一聲歡呼,連聲感謝着向木架子圍了過去。
陸秀夫有心拒絕,看看大夥熱切的神色,歎了口氣,默默退了開去。
“文大人,請随我來!”蕭資輕輕走上前,拉了拉文天祥衣角。
文天祥何等聰明之人,見蕭資突然大方地贈寶,就猜到他想把大夥的注意力引開。
看了陸秀夫一眼,悄悄地跟在了蕭資身後。
轉過岩壁,蕭資在牆上拍了拍,打開一道暗門,将文天祥迎了進去。
從裡邊小心地将門栓好,給文天祥搬來座位,然後謹慎地打開數把鎖,從一個四壁有數寸厚的鐵櫃子裡拿出一個長長的綢緞包,輕輕地擺到文天祥面前的桌面上。
淡藍色的綢布中,躺着一根細長漆黑的鐵管子。
管子内外壁都磨打得極其光滑,帶着細細的螺旋狀花紋。
文天祥愣了一下,旋即驚訝地站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你成功了!小子!” “成了,用雙層鐵管相套,每根造價大概是三兩多銀子。
如果手工打制造,耗時半個月。
如果用水輪帶着機械卷制,每台設備,每天可得二十餘根。
隻是内膛磨起來,異常費力!磨好一根,沒一個時辰不可”蕭資走到文天祥身邊,激動地解釋。
這是文天祥夢寐以求的成果。
鋼弩造價高昂,耗費材料巨大,随着工部官吏将技術帶回朝廷,北元通過設在行朝中的眼線将逐步掌握除材料冶煉外的全部制造工藝。
如果鞑子頭決定不惜造價仿制,憑借北元的國力,很快元軍中就會出現類似的産品。
所以随着前線戰局穩定,火槍的研制工作,就一天天緊迫起來。
以這個時代的鑄造工藝,制造大口徑火炮不算難事,制造口徑隻有寸許的火槍,卻甚費周章。
槍管制造是第一個難題。
這麼細的管子,已經超越了整個時代鑄造技術的極限,沒有一個巧匠能用鋼水将槍管直接鑄造出來。
開始的時候,蕭資和林恩老漢,采取在鋼柱上鑽孔的方法制造槍管。
一個熟練的工匠,完成鑽、磨兩道工序,也需要幾天。
非但效率極其低下,并且不能保證成品率。
“是林恩老前輩琢磨出來的辦法,用回火後的薄鋼條,燒紅後繞着鐵棒纏。
先在鐵棒下部卷住鋼條的一個角,邊旋轉鐵棒,敲敲打打,邊拉緊鋼條的另一端。
隻要纏得均勻,就能得出一條帶螺旋縫隙的鋼管。
然後再用硼砂和鐵屑在火上将縫隙焊牢了,裡外磨平,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蕭資舉起鐵管,對着燈光興奮地介紹。
燈光照在他的眼睛中,文天祥看到一根根粗大的血絲。
這孩子,不知道多少天沒睡過安穩覺了。
文天祥接過鋼管,細細的撫摸,絲絲縷縷的溫暖,從焊縫的痕迹處傳來。
任何時候,自己都不是孤軍奮戰,有蕭資、杜浒、陳龍複等人,無怨無悔地支持着自己。
“如果用機械,就方便許多。
一則機械力大,拉住鋼條的夾闆出力均勻。
第二,旋轉部件轉動速度也固定,轉出來的東西成品率高。
工匠隻需要注意調節旋轉部件和斜拉夾闆的角度就成了,幾天就能學會,不是什麼難活!焊縫的活是鐵匠們早幹熟了的。
磨光的活也用機械,出的活勻,光整!”蕭資沒注意到文天祥的表情,自顧述說着自己的心得,一年多來,他已經完全投入了自己的角色,機械、設備和産品,在他眼中,就像有生命一般。
每當有新産品的誕生,他就會如看到初生嬰兒般欣喜。
“把兩根鐵管套起來,讓鋼管上的焊縫相互錯開,就可以避免炸膛。
這是關鍵,可以通過調節制造内外鋼管所使用的鋼條寬窄來解決。
如果成批制造,就更簡單,内管用一個尺寸,外管用另一個尺寸,不混淆就成了。
開始造起來非常慢,每個工匠,幹一個月頂多做出三根。
後來我們試着用水車帶動鋼棒旋轉,用車鉗和螺栓擠住鋼條,造起來快得多,速度和成品量都超過了制造弩臂。
現在大牛他們已經開始照着火炮的樣子造齒輪、打火錘、彈簧和引火點。
組裝起來,就是一把小形火炮。
到時候,裝上火藥和彈丸,每個人手裡就有一門小炮!”(酒徒注:鐵蕊旋纏法制管,是戚家軍的标準造管法。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戚家軍的資深工匠,手工每月可造兩支槍管。
) “是前裝藥,還是後裝藥!”文天
沉吟了半晌,整頓衣冠,對蕭資深深施禮,“謹受教!陸某唐突了!” ‘你唐突的地方多着呢!’蕭資心道,‘陸大人進科學院,少見多怪!’。
臉上卻堆起一片笑容,長揖回禮。
一邊和衆人寒暄,一邊大聲宣布:“大夥遠道而來,我科學院無以為敬。
架子上的玻璃器物,每人可以任取一套,作為破虜軍給諸位的禮物。
還望諸位回朝後,記得在皇上面前,見證我等之忠誠!” 話音剛落,官吏們立刻發出了一聲歡呼,連聲感謝着向木架子圍了過去。
陸秀夫有心拒絕,看看大夥熱切的神色,歎了口氣,默默退了開去。
“文大人,請随我來!”蕭資輕輕走上前,拉了拉文天祥衣角。
文天祥何等聰明之人,見蕭資突然大方地贈寶,就猜到他想把大夥的注意力引開。
看了陸秀夫一眼,悄悄地跟在了蕭資身後。
轉過岩壁,蕭資在牆上拍了拍,打開一道暗門,将文天祥迎了進去。
從裡邊小心地将門栓好,給文天祥搬來座位,然後謹慎地打開數把鎖,從一個四壁有數寸厚的鐵櫃子裡拿出一個長長的綢緞包,輕輕地擺到文天祥面前的桌面上。
淡藍色的綢布中,躺着一根細長漆黑的鐵管子。
管子内外壁都磨打得極其光滑,帶着細細的螺旋狀花紋。
文天祥愣了一下,旋即驚訝地站起來,用顫抖的聲音問道:“你成功了!小子!” “成了,用雙層鐵管相套,每根造價大概是三兩多銀子。
如果手工打制造,耗時半個月。
如果用水輪帶着機械卷制,每台設備,每天可得二十餘根。
隻是内膛磨起來,異常費力!磨好一根,沒一個時辰不可”蕭資走到文天祥身邊,激動地解釋。
這是文天祥夢寐以求的成果。
鋼弩造價高昂,耗費材料巨大,随着工部官吏将技術帶回朝廷,北元通過設在行朝中的眼線将逐步掌握除材料冶煉外的全部制造工藝。
如果鞑子頭決定不惜造價仿制,憑借北元的國力,很快元軍中就會出現類似的産品。
所以随着前線戰局穩定,火槍的研制工作,就一天天緊迫起來。
以這個時代的鑄造工藝,制造大口徑火炮不算難事,制造口徑隻有寸許的火槍,卻甚費周章。
槍管制造是第一個難題。
這麼細的管子,已經超越了整個時代鑄造技術的極限,沒有一個巧匠能用鋼水将槍管直接鑄造出來。
開始的時候,蕭資和林恩老漢,采取在鋼柱上鑽孔的方法制造槍管。
一個熟練的工匠,完成鑽、磨兩道工序,也需要幾天。
非但效率極其低下,并且不能保證成品率。
“是林恩老前輩琢磨出來的辦法,用回火後的薄鋼條,燒紅後繞着鐵棒纏。
先在鐵棒下部卷住鋼條的一個角,邊旋轉鐵棒,敲敲打打,邊拉緊鋼條的另一端。
隻要纏得均勻,就能得出一條帶螺旋縫隙的鋼管。
然後再用硼砂和鐵屑在火上将縫隙焊牢了,裡外磨平,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蕭資舉起鐵管,對着燈光興奮地介紹。
燈光照在他的眼睛中,文天祥看到一根根粗大的血絲。
這孩子,不知道多少天沒睡過安穩覺了。
文天祥接過鋼管,細細的撫摸,絲絲縷縷的溫暖,從焊縫的痕迹處傳來。
任何時候,自己都不是孤軍奮戰,有蕭資、杜浒、陳龍複等人,無怨無悔地支持着自己。
“如果用機械,就方便許多。
一則機械力大,拉住鋼條的夾闆出力均勻。
第二,旋轉部件轉動速度也固定,轉出來的東西成品率高。
工匠隻需要注意調節旋轉部件和斜拉夾闆的角度就成了,幾天就能學會,不是什麼難活!焊縫的活是鐵匠們早幹熟了的。
磨光的活也用機械,出的活勻,光整!”蕭資沒注意到文天祥的表情,自顧述說着自己的心得,一年多來,他已經完全投入了自己的角色,機械、設備和産品,在他眼中,就像有生命一般。
每當有新産品的誕生,他就會如看到初生嬰兒般欣喜。
“把兩根鐵管套起來,讓鋼管上的焊縫相互錯開,就可以避免炸膛。
這是關鍵,可以通過調節制造内外鋼管所使用的鋼條寬窄來解決。
如果成批制造,就更簡單,内管用一個尺寸,外管用另一個尺寸,不混淆就成了。
開始造起來非常慢,每個工匠,幹一個月頂多做出三根。
後來我們試着用水車帶動鋼棒旋轉,用車鉗和螺栓擠住鋼條,造起來快得多,速度和成品量都超過了制造弩臂。
現在大牛他們已經開始照着火炮的樣子造齒輪、打火錘、彈簧和引火點。
組裝起來,就是一把小形火炮。
到時候,裝上火藥和彈丸,每個人手裡就有一門小炮!”(酒徒注:鐵蕊旋纏法制管,是戚家軍的标準造管法。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戚家軍的資深工匠,手工每月可造兩支槍管。
) “是前裝藥,還是後裝藥!”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