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白夜 第一章 對峙(二)
關燈
小
中
大
。
“這?”衆人眼睛瞪得滾圓。
一個多月來,他們在各地工廠學習,或見鐵匠打造弩臂,或見工人制造齒輪,卻沒見到一個工廠制造完整的鋼弩。
沒想到,最後一道工序隐藏在科學院深處! “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這裡邊幹活的,全是跟鞑子有血海深仇的,不會洩漏破虜軍的半點機密。
”文天祥見大家好奇,低聲解釋,“這種用皮帶傳送的作法,是蕭資他們剛發明的,可以提高鋼弩組裝速度,同一件事情幹得久了,工匠們也都熟能生巧!等這種方法和相關設備完善了,還要挪到外邊的工廠裡去,連同其他新發明一同推廣” “丞相高明!”衆人齊聲說道,已經想不出用什麼言辭來贊揚科學院的這些奇思妙想。
他們都是陸秀夫從數千追随朝廷的讀書人中精挑細選飽學之士,各個都自诩學富五車的。
而今天文天祥帶他們看到的這些東西,卻遠遠超出了他們平時的見識之外。
讀書人看不起百工之流,四十幾天來看到的那些新鮮器具,在他們眼裡不算很難。
拿了圖模、招募來工匠,他們自認為一樣可以慢慢鼓搗着仿造。
而文天祥今天在科學院所展示的分工、協作、組織、協調,卻是他們眼裡最神秘,也最感興趣的全新的學問。
隐隐的,仿佛有人在他們内心深處打開了一道大門,将他們引入了一個前所未知的領域。
文天祥笑了笑,領着大夥繼續前行。
他知道,自己已經初步有所收獲。
人不怕見識淺,怕的是明明見識淺,卻以為世界隻有自己眼中那麼大。
今日科學院向大夥展示了一個他們平時未知的世界,他日,這些人未必不會成為聯接邵武新政和傳統世界的一道道橋梁。
穿過幾個類似的廠棚,衆人來到一個山洞裡。
洞内的空氣燥熱異常,四個巨大的炭爐冒出熊熊火焰,火焰頂端,一團膠狀的東西滾來滾去,光着上身的工匠們遠遠地拿着鋼釺,将膠狀物上下轉動。
膠狀物由紅而黃,由黃而亮,一些水滴般的東西,慢慢在表面上淌了下來。
“成了!”領班的工匠頭看看火色,大喊一聲。
旁邊的徒弟手疾眼快,抓起把大剪子,喀嚓一下,将膠狀物剪下小半。
立刻有人将剪下的部分用鋼鏟子接住,分放到一個燒紅的模子裡。
随着喀嚓喀嚓的剪子聲,各個模子都分配到了膠塊。
有人拿着長長的銅管子插進鋼模,拼命地吹将起來。
“林老,熱麼!”文天祥對着工匠頭大聲問道。
“不熱,習慣了。
這是個細發活,交給别人,我不太放心!”工匠頭扯着嗓子回答,抓起面前已經看不出顔色的大木碗,咕咚咚喝了幾口水,獻寶般繼續說道:“又開發出幾樣新鮮東西來,文大人,我帶你們去看看!” 衆人好奇地跟到了老漢身後,絲毫沒感覺到對方言語裡的不敬。
自從進了山谷,人與人之間那種平和的氣氛就感染着大夥,使他們慢慢忘記了官員的身份和讀書人的清高。
山洞深處豎了一排木架子,用綢布仔細遮蓋着。
林恩老漢走上前,輕手輕腳拉開綢布,将他的寶貝展示在大夥面前。
晶瑩璀璨的水晶琉璃杯,價值千金的七彩琉璃盞,裝上蠟燭可自行轉動的水晶燈,帶着淡淡紫色光華的水晶珠簾,琉璃管、琉璃珠、蜻蜓眼、耳铛、琉璃瓶,一件件、燈光下,散發着盈潤的寶氣。
幾個級别稍高的官員眼中冒出羨慕的光,小心翼翼地站在木架子前,大氣也不敢出,唯恐不小心碰倒了木架,把身家性命全賠了進去。
琉璃本是春秋時已為貴重之物,諸侯皆視為至寶。
經秦、漢兩世,價格慢慢低落。
五胡亂華後,制造工藝慢慢失傳,身價越來越高。
有宋一朝,小型琉璃飾物,如琉璃珠、蜻蜓眼、耳铛等,多為大戶人家嫁娶之用。
外來藩商,也常常帶來小件琉璃交易,每件價值千文。
大到可以成燈、盞、壺者,乃世所罕見,價格動辄百兩以上,并且遠不及眼前這些精美。
破虜軍去年曾進貢給小皇帝這種稀罕物品。
太後和小皇帝都愛若緻寶,國舅楊亮節厚着臉皮在皇宮裡磨了半個月,才“得賜”一套茶具,分享皇家雨露。
其他人,隻有四品以上官員有幸遠遠的看了一眼。
“這,這就是那團膠麼?”有人贊歎着問,想伸手去摸,看看上司嚴厲的眼神,又趕緊把手縮了回去。
“就是那團膠,叫做玻璃。
天方那邊,百年前已經有作坊生産。
我們比他們動手得晚,但比他們造得精,詩詞、字畫,皆可印在成品上!”文天祥和氣地回答,言語間,向衆人介紹着大宋以外的文明,“天方那邊,是穆斯林建立的國家,海商們早就探出了路線。
那裡有很多我們大宋沒有的物品,極其精妙。
福州通航後,我已經派人去購買他們的書籍!”
“這?”衆人眼睛瞪得滾圓。
一個多月來,他們在各地工廠學習,或見鐵匠打造弩臂,或見工人制造齒輪,卻沒見到一個工廠制造完整的鋼弩。
沒想到,最後一道工序隐藏在科學院深處! “國之利器,不可輕易示人。
這裡邊幹活的,全是跟鞑子有血海深仇的,不會洩漏破虜軍的半點機密。
”文天祥見大家好奇,低聲解釋,“這種用皮帶傳送的作法,是蕭資他們剛發明的,可以提高鋼弩組裝速度,同一件事情幹得久了,工匠們也都熟能生巧!等這種方法和相關設備完善了,還要挪到外邊的工廠裡去,連同其他新發明一同推廣” “丞相高明!”衆人齊聲說道,已經想不出用什麼言辭來贊揚科學院的這些奇思妙想。
他們都是陸秀夫從數千追随朝廷的讀書人中精挑細選飽學之士,各個都自诩學富五車的。
而今天文天祥帶他們看到的這些東西,卻遠遠超出了他們平時的見識之外。
讀書人看不起百工之流,四十幾天來看到的那些新鮮器具,在他們眼裡不算很難。
拿了圖模、招募來工匠,他們自認為一樣可以慢慢鼓搗着仿造。
而文天祥今天在科學院所展示的分工、協作、組織、協調,卻是他們眼裡最神秘,也最感興趣的全新的學問。
隐隐的,仿佛有人在他們内心深處打開了一道大門,将他們引入了一個前所未知的領域。
文天祥笑了笑,領着大夥繼續前行。
他知道,自己已經初步有所收獲。
人不怕見識淺,怕的是明明見識淺,卻以為世界隻有自己眼中那麼大。
今日科學院向大夥展示了一個他們平時未知的世界,他日,這些人未必不會成為聯接邵武新政和傳統世界的一道道橋梁。
穿過幾個類似的廠棚,衆人來到一個山洞裡。
洞内的空氣燥熱異常,四個巨大的炭爐冒出熊熊火焰,火焰頂端,一團膠狀的東西滾來滾去,光着上身的工匠們遠遠地拿着鋼釺,将膠狀物上下轉動。
膠狀物由紅而黃,由黃而亮,一些水滴般的東西,慢慢在表面上淌了下來。
“成了!”領班的工匠頭看看火色,大喊一聲。
旁邊的徒弟手疾眼快,抓起把大剪子,喀嚓一下,将膠狀物剪下小半。
立刻有人将剪下的部分用鋼鏟子接住,分放到一個燒紅的模子裡。
随着喀嚓喀嚓的剪子聲,各個模子都分配到了膠塊。
有人拿着長長的銅管子插進鋼模,拼命地吹将起來。
“林老,熱麼!”文天祥對着工匠頭大聲問道。
“不熱,習慣了。
這是個細發活,交給别人,我不太放心!”工匠頭扯着嗓子回答,抓起面前已經看不出顔色的大木碗,咕咚咚喝了幾口水,獻寶般繼續說道:“又開發出幾樣新鮮東西來,文大人,我帶你們去看看!” 衆人好奇地跟到了老漢身後,絲毫沒感覺到對方言語裡的不敬。
自從進了山谷,人與人之間那種平和的氣氛就感染着大夥,使他們慢慢忘記了官員的身份和讀書人的清高。
山洞深處豎了一排木架子,用綢布仔細遮蓋着。
林恩老漢走上前,輕手輕腳拉開綢布,将他的寶貝展示在大夥面前。
晶瑩璀璨的水晶琉璃杯,價值千金的七彩琉璃盞,裝上蠟燭可自行轉動的水晶燈,帶着淡淡紫色光華的水晶珠簾,琉璃管、琉璃珠、蜻蜓眼、耳铛、琉璃瓶,一件件、燈光下,散發着盈潤的寶氣。
幾個級别稍高的官員眼中冒出羨慕的光,小心翼翼地站在木架子前,大氣也不敢出,唯恐不小心碰倒了木架,把身家性命全賠了進去。
琉璃本是春秋時已為貴重之物,諸侯皆視為至寶。
經秦、漢兩世,價格慢慢低落。
五胡亂華後,制造工藝慢慢失傳,身價越來越高。
有宋一朝,小型琉璃飾物,如琉璃珠、蜻蜓眼、耳铛等,多為大戶人家嫁娶之用。
外來藩商,也常常帶來小件琉璃交易,每件價值千文。
大到可以成燈、盞、壺者,乃世所罕見,價格動辄百兩以上,并且遠不及眼前這些精美。
破虜軍去年曾進貢給小皇帝這種稀罕物品。
太後和小皇帝都愛若緻寶,國舅楊亮節厚着臉皮在皇宮裡磨了半個月,才“得賜”一套茶具,分享皇家雨露。
其他人,隻有四品以上官員有幸遠遠的看了一眼。
“這,這就是那團膠麼?”有人贊歎着問,想伸手去摸,看看上司嚴厲的眼神,又趕緊把手縮了回去。
“就是那團膠,叫做玻璃。
天方那邊,百年前已經有作坊生産。
我們比他們動手得晚,但比他們造得精,詩詞、字畫,皆可印在成品上!”文天祥和氣地回答,言語間,向衆人介紹着大宋以外的文明,“天方那邊,是穆斯林建立的國家,海商們早就探出了路線。
那裡有很多我們大宋沒有的物品,極其精妙。
福州通航後,我已經派人去購買他們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