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白夜 第一章 對峙(二)

關燈
一行人慢慢地向前走着,每走幾步,都能發現很多新東西。

    這些新鮮産品和設備要麼是中國自古就有,要麼是其他國家古已發明,制造起來都不困難,但應用到實處,卻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牲畜拖曳的五行簍車(簡易播種機,漢武帝時期,趙過發明),高效水排(水力鼓風機,東漢,杜詩),帶碾扇車(古代脫粒脫殼機,時間不詳),經科學院的工匠們改進,加裝了彈簧,齒輪等鋼鐵部件之後,效率更高,維修起來也更方便。

     陸秀夫等人贊歎着,點評着,不知不覺間,把自己融入到科學院中,忘記了原來的身份。

     “如果在添炭口處放一個鐵闆,隻能向内開,不能向外,是不是可以防止倒火傷人!”跟在陸秀夫同來的工部官員劉翼指着一個剛剛磨光的鋼制矮爐子模型,小心地問道。

     這種爐子是專門茶館設計的快壺,中部添炭,底部漏灰,煙囪在正中間垂直走煙,用來燒水特别方便,片刻可以燒開一大壺水。

    屬于福建民間大戶人家和餐館非常流行的産品,目前已經流通到廣南東路一帶。

    科學院依然在研究提高其性能,以期待開發出别的效用。

    (茶爐子了,誕生年間不詳細,有各種型号,北方農村常見) 正在爐子邊指揮衆人幹活的工匠師父眼睛一亮,拿出尺子在添炭口比了比,連連叫好。

    回過身來,抱拳問道,“這位大人貴姓,此計甚好。

    給我等解決了個大麻煩,請留下名來,以備到蕭大人那裡領取專利銀!” “我,我,這小事,算了,算了!”劉翼趕緊躲向一邊,臉紅脖子粗地回答。

    無意間偶得的一個小點子,根本沒花費什麼心思。

    本着讀書人的清高,他可不願意給文天祥的人留下貪财的印象。

     “劉大人不要客氣,這是科學院規矩。

    有發明者,必有專利。

    如果議定了你發明的價值,将來誰造這種燒水用的矮爐,隻要加了那片鋼闆的,就要給你交專利費用!”完顔靖遠跑過來,興沖沖地解釋,“就算一個矮爐子給你一個銅闆,咱們福建一年賣出多少個矮爐去,工廠主就得給你多少個銅闆!十年八載,你就成了大富豪,你若不要,盡管把錢放到我的名下,我替你花,如何!” “這,這….”劉翼猶豫着,掙紮着,不知道到底如何是好。

     “妙才,你收了吧,不必客氣。

    若人人都如你般清高,工匠們何來改進技藝的興趣!此事與贖買魯奴的性質差不多,妙才不能因顧小義而廢大道。

    ”文天祥回過頭來,微笑着命令。

     這倒應了古人贖買奴隸的典故,當年魯國律法規定,衆人在其他國家發現魯國奴隸,先行墊付錢為其贖還自由。

    回到魯國後,可到官府讨還費用。

    子貢出錢替奴隸贖身,卻不肯向官府要錢。

    衆人都誇他品格高尚,孔子卻斥責他說,如果人人都向你學習,幾年之後,就再不贖買了。

     衆人相顧莞爾,劉翼最終紅着臉,在科學院官員和工匠面前,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笑着繼續向前,大夥對福建路的諸多規矩越發感興趣。

    這裡規矩多,細而繁雜。

    但各種規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

    并且每個人都盡力執行。

    不像行朝那邊,各項規矩彈性極大,如何執行,是否執行,全憑官員的一念之間。

     漸行漸深,前方已經是山谷裡端,谷地突然變窄,一道急急的山溪拐了個彎,從谷間沖出,山溪之上,斜跨一座青黑色鐵索橋,橋的另端,一段高大的石頭牆,兩扇重重的鐵門,将小半個山谷牢牢隔斷。

     不用問,大夥也知道進了科學院核心重地。

    壓低了聲音,放輕了腳步,跟着文天祥走過索橋。

    鐵門下,十幾個全幅武裝的官兵迎上來,再次将衆人身份确認過了,才搖了搖鈴铛,通知裡邊的人将門開了一條小縫,讓大夥一個個沿着縫隙擠了進去。

     入眼的是一個遮着明瓦(一種用貝殼磨成的瓦,半透明),沿山壁而建立的長棚,約兩三丈長。

    長棚中間,一條兩尺寬窄的牛皮帶在水車的帶動下緩緩移動。

    皮帶兩邊面對面站了兩排人,自顧忙碌着,聽見有人進來,卻沒有人有時間擡頭。

     衆人定睛看去,隻見最外邊的那兩名工匠各從身後抓起一根弧形鋼條,在兩段各卡了一個環,就放到皮帶之上。

    鋼條在皮帶上慢慢前移,挨着他們的兩個工匠将身後的零件快速的裝到金屬環上,就停止了操作。

    當那個金屬制品被皮帶托着走向下一個工匠面前時,又被裝上一個鋼托,如此前行,等到了皮帶尾,俨然已是成品。

     一把精鋼勁弩從皮帶上落下,被隊尾的工匠揀起來,簪上批次标記,放到了身後的小車上。

    片刻之間,車上已經裝了十幾把弩。

    幾個士兵跑進來,推起小車,向不遠處的存放武器的崖洞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