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白夜 第一章 對峙(一)
關燈
小
中
大
拼命!”文天祥接過話頭,打斷了陸秀夫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君實能說動朝中大臣,我希望萬歲能避居流求。
不經過泉州,蒙古水師無力進攻流求。
而張将軍麾下水師和我破虜軍水師,可以牢牢聯手控制東南海面。
崖山地勢雖然險要,畢竟靠陸地太近,一旦邵州和英德被元軍攻下,崖山必危!” “陸某盡力!定當令丞相之言直達聖聽!”陸秀夫拱手施禮,客套中帶着冷淡。
文天祥知道他不放心自己,再也不提此事,指指點點間,又過了一道崗哨。
耳聽得前方濤聲轟響,卻是來到了一處瀑布面前。
春來雨水多,那瀑布流得正急。
匹練般在山崖間墜下,推動着山溪畔幾輛水輪車飛速轉動。
水車的另一端,是層層疊疊數級齒輪,一個工匠忙忙碌碌,不斷向齒輪上點油。
齒輪的盡頭,是層層滑輪,滑輪用鋼索帶起個碩大的油錘,随着水車的轉動,油錘沿着特定軌道上下揮舞。
幾個臉熏得鍋底般的鐵匠用火鉗夾着鋼甲,放到油錘子下。
隻見紅星亂舞,紫霧升騰,片刻功夫,一塊完整的胸甲已經成型。
“文兄,這,這是何物!”陸秀夫驚詫地問道,對眼前的龐然大物感到無比震撼。
“這是水車,那邊是鍛錘,我朝早就有,都不是新鮮東西。
科學院把他們組合到一起,力量增加了十倍,功效也增加了十倍不止。
目前效果還不穩定,沒送到工廠裡去。
等他們弄利落了,安放到工廠中,打造铠甲和鋼弩,速度就增加許多!” 文天祥認真地跟大夥解釋。
陸秀夫有求知之心,他決不藏私不授。
文忠認為,中國自古以來,科技發明多,但實際推廣開的少。
其中一個原因是士大夫階層對科技的輕視,還有一個原因是發明者的藏私。
把這些水力推動的設備推廣給朝廷,朝廷就能進一步自立。
當他們在新生事物上一步步站穩腳跟時,不知不覺間,也會跟自己一樣,敞開心扉接受新的思維。
“文兄,這神器,做好之後,除了軍中,你會向外賣麼?”陸秀夫拉拉文天祥的袖子,遲疑地問。
先前覺得進入科學院,手續繁雜,崗哨太多。
如今,他卻希望周圍的崗哨越多越好。
幾個工匠在水錘下,工作效率是普通作坊的數倍。
如果這種器械被北元偷學了去,憑借元庭現在的領土和人口優勢,大宋收複故土的任務,會更加艱難。
“賣,精細的軍用。
粗疏的民用!”文天祥豪不在意地說道,仿佛在談論一件尋常的物事。
“不可!”一個工部官員立刻跳起來攔阻,不顧雙方之間身份差别,大聲抗議道:“丞相三思,若北元有此利器……” “買來的東西,能比原主人用得好麼?”文天祥揮揮手,打斷了對方的話。
官員的思維他理解,在把一些新産品投入民用時,很多破虜軍官員也以同樣的理由反對過,“隻有民間普及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才能提高。
而元庭那邊,即使買過一兩台去,不一定會用。
會用,不一定會重視,會用好,會修理,會開發出新性能。
他們自己不消化,一味購買,就會對咱們的設備産生依賴性。
越買越懶,跟在咱們身後跑,距離隻會被越拉越遠!” “普及?基礎?”工部官員的眼睛瞪得比雞蛋還圓。
他不懂這些新名詞,也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們和北元之間的角逐,不僅僅是軍隊之間的較量。
如果長時間僵持下去,最終決定勝負的,是雙方的國力。
而農田、工廠和治下百姓,都是國力的一部分!”文天祥指點着遠處的農田,和近處的煙囪,輕聲說道。
腦海裡,又被文忠的記憶所占滿。
當年,中國的鋼産量為三萬噸,而日本為三百多萬噸中國的生鐵産量為三萬五千噸,而日本為二百零三萬噸。
如此懸殊的國力對比,日本人不入侵,才怪。
有些悲劇看似偶然,退幾步,從遠處看,卻是必然要發生的。
眼下自己這些人指揮能力,和麾下士兵的作戰能力都不如元軍。
所能憑借的,就是一兩樣領先技術和整個國力。
而想提高國力,首先要提高管理國家者的思維理念。
陸秀夫試圖影響自己,讓自己回歸原來的文天祥。
自己又何嘗未存了潛移默化陸秀夫等人的心思。
當這些人回到朝廷,去嘗試那些新的機械和新的生産方式,他們就會慢慢領悟,傳統的治政方式,與新興的産業之間格格不入。
到時候,他們必然要做出取舍。
“如果君實能說動朝中大臣,我希望萬歲能避居流求。
不經過泉州,蒙古水師無力進攻流求。
而張将軍麾下水師和我破虜軍水師,可以牢牢聯手控制東南海面。
崖山地勢雖然險要,畢竟靠陸地太近,一旦邵州和英德被元軍攻下,崖山必危!” “陸某盡力!定當令丞相之言直達聖聽!”陸秀夫拱手施禮,客套中帶着冷淡。
文天祥知道他不放心自己,再也不提此事,指指點點間,又過了一道崗哨。
耳聽得前方濤聲轟響,卻是來到了一處瀑布面前。
春來雨水多,那瀑布流得正急。
匹練般在山崖間墜下,推動着山溪畔幾輛水輪車飛速轉動。
水車的另一端,是層層疊疊數級齒輪,一個工匠忙忙碌碌,不斷向齒輪上點油。
齒輪的盡頭,是層層滑輪,滑輪用鋼索帶起個碩大的油錘,随着水車的轉動,油錘沿着特定軌道上下揮舞。
幾個臉熏得鍋底般的鐵匠用火鉗夾着鋼甲,放到油錘子下。
隻見紅星亂舞,紫霧升騰,片刻功夫,一塊完整的胸甲已經成型。
“文兄,這,這是何物!”陸秀夫驚詫地問道,對眼前的龐然大物感到無比震撼。
“這是水車,那邊是鍛錘,我朝早就有,都不是新鮮東西。
科學院把他們組合到一起,力量增加了十倍,功效也增加了十倍不止。
目前效果還不穩定,沒送到工廠裡去。
等他們弄利落了,安放到工廠中,打造铠甲和鋼弩,速度就增加許多!” 文天祥認真地跟大夥解釋。
陸秀夫有求知之心,他決不藏私不授。
文忠認為,中國自古以來,科技發明多,但實際推廣開的少。
其中一個原因是士大夫階層對科技的輕視,還有一個原因是發明者的藏私。
把這些水力推動的設備推廣給朝廷,朝廷就能進一步自立。
當他們在新生事物上一步步站穩腳跟時,不知不覺間,也會跟自己一樣,敞開心扉接受新的思維。
“文兄,這神器,做好之後,除了軍中,你會向外賣麼?”陸秀夫拉拉文天祥的袖子,遲疑地問。
先前覺得進入科學院,手續繁雜,崗哨太多。
如今,他卻希望周圍的崗哨越多越好。
幾個工匠在水錘下,工作效率是普通作坊的數倍。
如果這種器械被北元偷學了去,憑借元庭現在的領土和人口優勢,大宋收複故土的任務,會更加艱難。
“賣,精細的軍用。
粗疏的民用!”文天祥豪不在意地說道,仿佛在談論一件尋常的物事。
“不可!”一個工部官員立刻跳起來攔阻,不顧雙方之間身份差别,大聲抗議道:“丞相三思,若北元有此利器……” “買來的東西,能比原主人用得好麼?”文天祥揮揮手,打斷了對方的話。
官員的思維他理解,在把一些新産品投入民用時,很多破虜軍官員也以同樣的理由反對過,“隻有民間普及了,整個國家的工業基礎才能提高。
而元庭那邊,即使買過一兩台去,不一定會用。
會用,不一定會重視,會用好,會修理,會開發出新性能。
他們自己不消化,一味購買,就會對咱們的設備産生依賴性。
越買越懶,跟在咱們身後跑,距離隻會被越拉越遠!” “普及?基礎?”工部官員的眼睛瞪得比雞蛋還圓。
他不懂這些新名詞,也無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我們和北元之間的角逐,不僅僅是軍隊之間的較量。
如果長時間僵持下去,最終決定勝負的,是雙方的國力。
而農田、工廠和治下百姓,都是國力的一部分!”文天祥指點着遠處的農田,和近處的煙囪,輕聲說道。
腦海裡,又被文忠的記憶所占滿。
當年,中國的鋼産量為三萬噸,而日本為三百多萬噸中國的生鐵産量為三萬五千噸,而日本為二百零三萬噸。
如此懸殊的國力對比,日本人不入侵,才怪。
有些悲劇看似偶然,退幾步,從遠處看,卻是必然要發生的。
眼下自己這些人指揮能力,和麾下士兵的作戰能力都不如元軍。
所能憑借的,就是一兩樣領先技術和整個國力。
而想提高國力,首先要提高管理國家者的思維理念。
陸秀夫試圖影響自己,讓自己回歸原來的文天祥。
自己又何嘗未存了潛移默化陸秀夫等人的心思。
當這些人回到朝廷,去嘗試那些新的機械和新的生産方式,他們就會慢慢領悟,傳統的治政方式,與新興的産業之間格格不入。
到時候,他們必然要做出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