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四)

關燈
,如陸秀夫、張世傑和自己,都是忠臣。

    而那些颠覆大宋的人,也是忠貞之士。

     唯一的差别,就是忠于的對象不同。

     在文天祥這種理學大家眼中,這是何等的荒唐! “伍子胥為報複仇,而滅自己故國,自然是個巨奸!”陸秀夫回答得毫不猶豫,結論說了出來,忽然又覺得不妥,放低了聲音補充道:“吳國以國士待之,他後來甯死不肯抗夫差之命,應該,應該也算是,也算是半個忠的!” “那其餘二位呢,以君實之眼算不算忠直之臣?”文天祥笑着追問,仿佛已經看出了陸秀夫心中的猶豫。

     “苻堅對王猛有知遇之恩,王猛輔佐之掃平天下,死後還有遺策,不能不說其忠心耿耿。

    至于北元董大,元主以兄稱之,言聽計從,榮寵更在王猛之上。

    他為元主出謀劃策,竭盡全力,站在北元一方,當然也是個忠的!”陸秀夫的聲音越來越低,内心深處,突然湧起一股說不清楚的煩亂。

     “若放在君實角度上呢,或者放在史家筆下,是忠是奸呢?君實大才,望不吝再次教我!”文天祥收起笑臉,恭恭敬敬向陸秀夫做了個揖,行求教之禮。

     “這――?”陸秀夫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好。

    讀書人口中,對王猛評價已有定論,此人非但是忠臣,而且是一代名相,文人楷模。

    若以此為例,董文柄自然也是忠臣兼名相,但陸秀夫心中,無論如何不能把這個幫助鞑子,進攻華夏的家夥歸到忠臣一類。

     忠、奸、善、惡,突然間,陸秀夫發現自己原本清晰的思維全部混亂,對人物和世界的認識全部颠倒。

     夜空中傳來悠長的号角,仿佛在催促着什麼。

    大帳外,近衛營将士忙忙碌碌,跑去跑來。

    文天祥靜靜地聽,靜靜地看,靜靜地期待着陸秀夫人能給他一個清晰的答案。

     燭影跳動,畫角聲寒。

     軍帳中對峙的兩個身影,在布壁上忽長忽短。

     片刻鐘,如百年般長,亦入白駒過隙般短。

     陸秀夫猶豫着,枯瘦的手上,一根根青筋都透了出來。

    他想握住什麼,掌心裡卻什麼都握不住,指甲刺進肉裡,拳眼處慢慢滲出血來,他卻渾然不覺。

     “君實啊,你說,北元占了我大半江山,算得華夏正朔麼?”文天祥見陸秀夫答不上來,善意地提醒。

     “無知蠻夷,竊我權柄,怎能稱得上華夏正朔!胡人自古無百年之運,一旦氣數盡了,不過是又一個金與夏而已!”陸秀夫後退兩步,随後恍然大悟般說道:“我知道了,忠于我華夏正朔者,則為忠臣。

    否則,縱使才高八鬥,名滿天下,亦為大惡,大奸!王猛助異族寇中原,是為逆也!董大輔蠻夷殺我百姓,更為大奸大逆!” “那,何謂華夏正朔呢。

    大宋是,為何大元就不是?”文天祥見陸秀夫已有所悟,緊緊地逼問。

     “蠻夷之君,怎稱正朔!”陸秀夫氣哼哼地回答,狐疑地看了看文天祥,反問道:“瑞兄,你問這話何意!” “無他,依君實所言,蠻夷之君,則不為正朔。

    若北元換成了僞漢,此刻他占了天下十中之九,算不算正朔?如果僞漢不算,那當時與太祖對峙的南唐,算不算正朔?” 文天祥突然正色,問話聲如棒喝當頭。

     他并不指望陸秀夫一下子接受自己的觀點,但他希望,以陸秀夫的學識的才智,能看到,讀書人心中,除朝廷之外,還應該有國家二字。

     傳統儒學最大的缺陷,是沒有一個清晰的國家概念。

    隻知道有朝廷,不知道國家,讓儒家的很多說法自相矛盾,并且看起來可笑緻極。

     跳過傳統儒學,站在國家的角度上看敵我雙方的儒者,看雙方的名士,忠、奸、善、惡,立刻清清楚楚。

     走出這一步,儒學才能突破極限而發展,才能回到數千年前,容納百川的初始軌道上。

     “這…,文兄,你這話何意!”陸秀夫的腦海裡一片混亂,不知不覺,汗已經淌了滿臉。

     僞漢劉豫,雖然為中原政權,但屬于女真人的兒王朝,自然不能稱之正朔。

    與大宋對峙的南唐是否為正朔,從地域、血統上都難得出一個否字。

    如果從地域上說,南唐不是中原王朝,那此刻的大宋比南唐還偏安,當然更算不上。

    如果說高宗皇帝建立的宋朝是太祖血脈的延續,那李氏父子的南唐卻能追溯到唐主李淵那裡。

     “這即為我所悟得的精忠報國之本意。

    武穆所忠之國,并非朝庭,而是我堂堂華夏,我中國!” “而朝庭,不過是國家的管理者,即你口中的權柄掌握者。

    所謂正朔,則是這個朝庭,有沒有掌握權柄的合理性。

    如果判斷他是否合理合法,則要看他怎樣對治下的百姓,看在百姓心中,他是否盡職盡責!” “率獸食人,則為亡天下。

    無論皇帝和朝廷是蒙古人的,還是漢人,如果這個朝庭不肯保護百姓權益,為百姓做主。

    把天下大多數百姓視為自己的奴隸,像強盜一般視百姓為打江山後應得的紅利,它就不合法,也沒有掌握權柄的合理性。

    哪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