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二)
關燈
小
中
大
藍天白雲之下,幾面宋旗,在泉州城頭慵懶地垂垂卷卷。
城門大開着,昔日繁華的街道上卻沒有幾個人走動。
路面上冷冷清清的,看上去令人有些滲得難受。
偶爾在巷子深處響起一聲犬吠,附近街道大大小小各種犬類立刻操着不同地區的方言,“汪、汪、汪、汪”叫個熱鬧。
寥寥的行人馬上像暴風雨來臨般,瞬間失去了蹤影。
沿街的窗子和門以最快的速度關閉,吡哩吧啦地,比軍隊的腳步還整齊。
過了好一會兒,犬吠聲停了。
空氣中,沒有任何怪異的味道飄來。
臨街的窗子,又“悉悉嗦嗦”地開了一條小逢,一雙雙閃着不安的眼睛從縫隙後看出來,老鼠般四下掃視。
試探幾回,才哆哆嗦嗦将門窗打開。
街市又恢複正常,剛才消失了的人,又變戲法般憑空冒了出來。
挑三揀四地搜羅着生活的必需品。
仿佛剛才什麼也沒發生過一般。
“該死的狗!”坐在櫃台後的掌櫃的擦着臉上的油汗罵道。
猛然意識到自己不該失言提一個“死”字,連連向地上吐着吐沫,跺着腳,試圖把這不吉利的字眼徹底抹掉。
買貨的客人,憐憫地看看神經兮兮的掌櫃,搖着頭出門。
“死”其實并不可怕,就像蒲家兄弟,風光了大半輩子,雖然到頭來稀裡糊塗被屬下砍了頭邀功,幾百萬家資也被人送到了破虜軍中當見面禮。
但畢竟是個短痛,兩眼一閉,家人朋友血流五步的慘狀根本未曾看見。
可怕的是等死的心情。
軍爺們開關獻城已經十幾天了,如何處置泉州,文大人那裡還沒有個說法。
對城市的圍困雖然解了,但城外還有破虜軍一個标人馬虎視眈眈在那裡看着。
海港中,方家和破虜軍水師,還牢牢地把守着出海口,不許船隻進出。
最讓人心裡不安的事情還在後頭,最近幾天,接連有丞相手令傳來,把左翼軍水、陸将士,一撥撥叫到城外整訓。
偌大個泉州,隻留了百十個差役,負責救火防賊。
“怕是要屠城吧,不知幾時封刀!”有膽小者縮着脖子如是想。
越是怕,還越覺得自己的猜測有道理。
聽逃難的人說,蒙古人屠城的時候,通常可都是把有武器的人先騙出城外去。
泉州人殺了大宋皇家三千餘口,這血海深仇,又豈是蒲家老小的命可償還得完的。
早知道這樣,不如跟他們周旋到底。
有人在絕望之餘,後悔地想。
如果不殺了蒲氏兄弟,說不定還能跟破虜軍博上一博。
但轉念一想,連百戰百勝的索都都讓文丞相設計包了餃子,大夥跟在蒲家身後,頂多是個熱鬧,到頭來還是難逃一劫。
也有豪不在意的,該吃喝吃喝,該逛街逛街。
一邊享樂,一邊煞有介事地分析說,文丞相是最公正的,對商人也最體貼。
不信,有他治下的福州、邵武、甯德等地的例子為證。
那裡的不但稅收低,而且隻收一次稅。
憑借着大夥稱為“稅花”的完稅憑證,貨物可以暢通無阻地從東頭走到西頭。
可心寬者畢竟還是少數,并且多是純正的漢族商旅,家業基本不在泉州的。
大多數城内的居民們在幾天内凄凄惶惶,有的人家甚至自己預備了毒藥,就等屠城令一下,立刻阖家赴死。
文丞相公正,這話不假。
但公正的意思是雙重的,對好人不枉,對做過惡的人卻也不縱。
當初殺盡趙姓歸元的時候,雖然是蒲氏兄弟帶的頭,可大小世家宗族,有幾個能保證自己手上沒沾血?阖城商号,有幾家能保證沒趁火打劫,搶過那些被殺者錢物的? 抱着萬分複雜的心情,人們期待着,觀望着。
企盼着什麼事情快些發生,又唯恐發生些什麼。
城門處,遠遠傳來清晰的馬蹄聲,一隊騎兵沖了進來。
緊接着,三個身穿大宋袍服的官員,在士兵的護送下,乘馬走進了城内。
“是兵,是,是,是……官!”終于有人看清楚了來人的模樣和隊伍的規模,如蒙大赦般歡呼一聲,将官員入城的消息傳播開去。
古人雲,民為羊,官為牧。
牧人來了,羊群就避免了集體被宰殺的命運。
至于會不會有一兩個倒黴的肥羊被拖出去,蒸了下酒,那是後事,暫時管不得了。
頃刻間,新任太守大人的名諱、履曆、嗜好,被好事者打聽出來,以最快速度送到城中各大家族長者的書案旁。
人心初定,大夥這才明白了,破虜軍怪異的舉止,似乎有不願擾民之意。
“新任太守姓陳,祖籍居然就在咱們南安,是文天祥的同榜進士,放過一任知縣,是個出了名的好官兒!”有人回憶着入城時,那張古樸清瘦的面孔說道。
旁邊的人立刻補充出陳龍複不肯迎合朝中權貴搜刮民财憤而辭官的故事,仿佛他就是陳龍複的同僚,親眼看了其作為一般。
“跟太守大人同時入城那個胖子,好像姓杜,是丞相府财務主管,領的是戶部員外郎的官銜,現在改乘财稅總長。
好像出身商闾,家财被元軍奪了,才投的破虜軍!”有人也打聽到了杜規的底細,獻寶般彙報。
這個消息讓聚在一處的商人們懸了好些天的心又安甯了幾分。
幹一行,通一行的人情。
杜大人既然做過行商,應該懂得商家的苦楚,不會因為出
城門大開着,昔日繁華的街道上卻沒有幾個人走動。
路面上冷冷清清的,看上去令人有些滲得難受。
偶爾在巷子深處響起一聲犬吠,附近街道大大小小各種犬類立刻操着不同地區的方言,“汪、汪、汪、汪”叫個熱鬧。
寥寥的行人馬上像暴風雨來臨般,瞬間失去了蹤影。
沿街的窗子和門以最快的速度關閉,吡哩吧啦地,比軍隊的腳步還整齊。
過了好一會兒,犬吠聲停了。
空氣中,沒有任何怪異的味道飄來。
臨街的窗子,又“悉悉嗦嗦”地開了一條小逢,一雙雙閃着不安的眼睛從縫隙後看出來,老鼠般四下掃視。
試探幾回,才哆哆嗦嗦将門窗打開。
街市又恢複正常,剛才消失了的人,又變戲法般憑空冒了出來。
挑三揀四地搜羅着生活的必需品。
仿佛剛才什麼也沒發生過一般。
“該死的狗!”坐在櫃台後的掌櫃的擦着臉上的油汗罵道。
猛然意識到自己不該失言提一個“死”字,連連向地上吐着吐沫,跺着腳,試圖把這不吉利的字眼徹底抹掉。
買貨的客人,憐憫地看看神經兮兮的掌櫃,搖着頭出門。
“死”其實并不可怕,就像蒲家兄弟,風光了大半輩子,雖然到頭來稀裡糊塗被屬下砍了頭邀功,幾百萬家資也被人送到了破虜軍中當見面禮。
但畢竟是個短痛,兩眼一閉,家人朋友血流五步的慘狀根本未曾看見。
可怕的是等死的心情。
軍爺們開關獻城已經十幾天了,如何處置泉州,文大人那裡還沒有個說法。
對城市的圍困雖然解了,但城外還有破虜軍一個标人馬虎視眈眈在那裡看着。
海港中,方家和破虜軍水師,還牢牢地把守着出海口,不許船隻進出。
最讓人心裡不安的事情還在後頭,最近幾天,接連有丞相手令傳來,把左翼軍水、陸将士,一撥撥叫到城外整訓。
偌大個泉州,隻留了百十個差役,負責救火防賊。
“怕是要屠城吧,不知幾時封刀!”有膽小者縮着脖子如是想。
越是怕,還越覺得自己的猜測有道理。
聽逃難的人說,蒙古人屠城的時候,通常可都是把有武器的人先騙出城外去。
泉州人殺了大宋皇家三千餘口,這血海深仇,又豈是蒲家老小的命可償還得完的。
早知道這樣,不如跟他們周旋到底。
有人在絕望之餘,後悔地想。
如果不殺了蒲氏兄弟,說不定還能跟破虜軍博上一博。
但轉念一想,連百戰百勝的索都都讓文丞相設計包了餃子,大夥跟在蒲家身後,頂多是個熱鬧,到頭來還是難逃一劫。
也有豪不在意的,該吃喝吃喝,該逛街逛街。
一邊享樂,一邊煞有介事地分析說,文丞相是最公正的,對商人也最體貼。
不信,有他治下的福州、邵武、甯德等地的例子為證。
那裡的不但稅收低,而且隻收一次稅。
憑借着大夥稱為“稅花”的完稅憑證,貨物可以暢通無阻地從東頭走到西頭。
可心寬者畢竟還是少數,并且多是純正的漢族商旅,家業基本不在泉州的。
大多數城内的居民們在幾天内凄凄惶惶,有的人家甚至自己預備了毒藥,就等屠城令一下,立刻阖家赴死。
文丞相公正,這話不假。
但公正的意思是雙重的,對好人不枉,對做過惡的人卻也不縱。
當初殺盡趙姓歸元的時候,雖然是蒲氏兄弟帶的頭,可大小世家宗族,有幾個能保證自己手上沒沾血?阖城商号,有幾家能保證沒趁火打劫,搶過那些被殺者錢物的? 抱着萬分複雜的心情,人們期待着,觀望着。
企盼着什麼事情快些發生,又唯恐發生些什麼。
城門處,遠遠傳來清晰的馬蹄聲,一隊騎兵沖了進來。
緊接着,三個身穿大宋袍服的官員,在士兵的護送下,乘馬走進了城内。
“是兵,是,是,是……官!”終于有人看清楚了來人的模樣和隊伍的規模,如蒙大赦般歡呼一聲,将官員入城的消息傳播開去。
古人雲,民為羊,官為牧。
牧人來了,羊群就避免了集體被宰殺的命運。
至于會不會有一兩個倒黴的肥羊被拖出去,蒸了下酒,那是後事,暫時管不得了。
頃刻間,新任太守大人的名諱、履曆、嗜好,被好事者打聽出來,以最快速度送到城中各大家族長者的書案旁。
人心初定,大夥這才明白了,破虜軍怪異的舉止,似乎有不願擾民之意。
“新任太守姓陳,祖籍居然就在咱們南安,是文天祥的同榜進士,放過一任知縣,是個出了名的好官兒!”有人回憶着入城時,那張古樸清瘦的面孔說道。
旁邊的人立刻補充出陳龍複不肯迎合朝中權貴搜刮民财憤而辭官的故事,仿佛他就是陳龍複的同僚,親眼看了其作為一般。
“跟太守大人同時入城那個胖子,好像姓杜,是丞相府财務主管,領的是戶部員外郎的官銜,現在改乘财稅總長。
好像出身商闾,家财被元軍奪了,才投的破虜軍!”有人也打聽到了杜規的底細,獻寶般彙報。
這個消息讓聚在一處的商人們懸了好些天的心又安甯了幾分。
幹一行,通一行的人情。
杜大人既然做過行商,應該懂得商家的苦楚,不會因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