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一)

關燈
“口令!” “啊――!”詢問口令的士兵慘叫着倒下。

     靜夜中,突然響起了細細的風聲。

    數以千計的羽箭從雲中撲下,射進宋軍的連營。

    鹿砦、木牆、營帳、瞬間如有了生命般,密密麻麻地“長”滿了雕翎。

    幾點火星縮入箭杆,暗了暗,火苗“騰”地一下竄起老高,整個連營刹那間成為一片火海。

     一排又一排的羽箭帶着風聲落下,掃蕩着營内的一切活物。

    嘈嘈切切的弓弦聲過後,緊接着,數百個身披重甲,手持巨斧與狼牙棒的探馬赤軍撲過來,鑲嵌了鐵皮的戰靴踏過竹釘,繞過陷阱,直奔山腳下營牆。

     營牆後除了傷者的呻吟,臨終者的呐喊,再不聞半點生息。

    仿佛所有大宋官兵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懵。

    眼見着,偷襲着的鐵靴就要踏營而入。

    營牆後空地上,突然豎起千餘面巨盾,巨盾後,弓箭手松開因長時間着力,已經發白的手指。

     “嗚!”鳴镝的炸響聲短而急促,千點寒星,直射向前。

    借着山勢沖鋒的元軍的速度明顯停滞了一下,成隊的士卒,如被冰雹打了的莊稼一樣交替着倒地,一點點紅色的血花在人群中綻放,前沖的隊伍中間瞬間出現了一個淌着血的缺口。

     沉悶的号角聲從山頭吹起,在箭雨中幸存下來的人發出一聲呐喊,不退反進,惡狼一樣号叫着,沒命地沖向營牆。

     營牆後,鎮殿将軍蘇劉義一揮手,又是上千支羽箭齊射,号叫着前沖的重甲武士又被放翻近半,殘餘的寥寥幾個,帶着滿身的雕翎,依舊向前。

     戰鬥在子夜開始,一波又一波身披鐵重甲的元軍在弓箭手的掩護下,不顧生死地沖破夜幕,如同海邊的波濤一樣,迅速吞沒前浪,高高地拍向沙灘。

     弓箭手回敬以羽箭,人浪翻卷着破碎,血如霧一樣在空中飄散。

     第二波鐵甲軍倒下,第三波踏着第二波的屍體上,呐喊着從夜幕中沖出來,黑暗處,隻聽見靴子踏地的啪啪聲,大地在顫動,不知有多少士兵,呐喊着沖向死亡。

     大宋士兵機械地彎弓,放箭,放箭,彎弓。

    看着眼前的蒙古兵躍起,倒下,倒下,躍起。

     山坡上,蒙古弓箭手拉動彎弓,進行壓制射擊。

    羽箭借着山勢,遮天蓋地。

    大宋士兵手中的短弓射程不如敵軍,地勢亦在敵軍之下。

    弓箭手的隊伍很快被蒙古人的羽箭打出缺口。

    後營中,立刻有人沖上來,跪在先行者的遺體旁,從血泊中撿起短弓,拾起羽箭,快速發射出去。

     漫天的羽箭在空中往來,營前的一棵大樹在羽箭的交替打擊下迅速落光了葉子。

    光秃秃的樹幹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白色、黑色、灰色的雕翎。

     血腥的味道在空氣中蔓延,擋在山路口的木制寨牆成為一條死亡分隔線,寨牆兩側,短短半刻鐘,上千條生命走向終結。

     終于,有鐵甲軍靠近了寨牆邊。

    幾個渾身是血的鐵甲武士揮動着巨斧頭,狠狠地向木牆砸下,木牆晃了晃,出現了一道缺口。

    得了勢的蒙古武士歡呼着,一擁而入。

     蘇劉義的臉抽搐了一下,命令親兵舉起了一個紅色的燈籠。

    巨盾後,百十個赤着上身,頭纏紅布,手持長刀的壯漢沖了出來,堵向了缺口。

     天空中,鳴镝往來呼嘯。

    木牆缺口處,卻再沒有雙方的羽箭飄落。

    長刀和巨斧遭遇到一處,令人牙酸的金屬摩擦聲,和令人心顫的金屬入肉聲交替着響起,不斷有帶着鐵甲的殘肢體飛出,血與肉在半空中,畫出凄厲的圖畫。

     死亡就在眼前,夥伴一個接一個倒下。

    雙方士兵卻沒有人後退。

    攻的一方不敢停手,因為他們已經被困了三天。

    如果今晚再打不出缺口突圍,明天山上就要斷水,三萬大軍,就要被人困死在這不名之地。

     防守的一方亦不敢留情,因為他們知道,山上困住的是索都。

    近十萬宋軍,在看着他們的表現。

    江南各地十幾個城市被屠百姓,幾百萬條冤魂在半空中,盯着他們是否盡力。

     沖上來的北元鐵甲軍被大宋敢死隊逼出了寨牆。

    木牆的缺口被竹竿與木闆添補,沒等敢死隊員和辎重兵們轉過身,山上的羽箭封鎖了這個角落。

     一個手持長刀的壯漢,頃刻間身上中了十餘箭,掙紮着,撲在了營牆上。

    熱血,順着青白色的竹竿留下,染得木牆一片赤紅。

    長刀,卻高高的豎起,成為元軍下一次沖鋒的阻礙。

     箭雨過後,更多的北元鐵甲從黑暗處殺了過來,攻勢如漲潮之水,無窮無盡。

    營牆上出現了更多的缺口,新附軍、蒙古軍、探馬赤軍、身穿不同顔色铠甲的士兵,蜂擁而入。

    眼看着,羽箭互射演變成了近身肉搏。

     蘇劉義拔出身邊的長槍,自己沖了上去。

    槍纓舞處,當者披靡。

    百餘名江淮勁卒緊随其身後,手中長槍交替出擊,組成一個滾動的槍陣。

    不斷有北元士兵被槍尖戳翻,暗紅色的槍纓很快被血濕成絡,敵人卻越殺越多,缺口争奪戰,慢慢演變成了群毆,混戰。

     “此非劉義之罪!”蘇劉義心中哀歎着,瘋虎一樣在敵群中往來沖殺。

     敵軍突然之間全部壓到了他防守的位置。

    攻擊方的士兵,數量是守軍的三倍。

    而蘇劉義的麾下以新兵居多,久經戰陣的,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