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一)

關燈
區區五百江淮勁卒。

     無論身高、膂力還是殺人經驗,以職業農夫為主體的宋軍皆不是以職業強盜為主體的元軍對手。

    更何況強盜一方身披鐵甲,手持利刃。

    而農夫這一方,兵器多為粗制爛造,臨時拼湊而起。

     北元殺入江南的幾支真正的蒙古軍,索都部号稱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

    依附在索都本部人馬身邊的探馬赤軍和新附軍,也都是百戰老兵。

     蘇劉義面前的窟窿越來越大,寨牆上的缺口,已經連到了一起。

    越來越多的敵軍從缺口處湧入,逼得蘇劉義麾下的士卒節節後退。

     一柱香不到的功夫,前壘和中壘已失,蘇劉義帶着剩餘士卒死死守住後壘,最後一道防線岌岌可危。

     就在此時,身背後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哨步兵,從身後的山路上快速沖上來,曲折蜿蜒的山路,在他們腳下,如履平地。

     帶隊的将領一揮手,幾十枚鐵彈丸,長了眼睛一般,飛入了元軍當中。

     鐵彈丸在鐵甲軍中轟然炸開,将周圍的蒙古武士掀翻在地。

    爆炸聲過後,是一排亮晶晶的鋼弩,割麥子一樣,将蜂擁而來蒙古武士,全部割倒。

     一營破虜軍,從斜側慢慢的切過來。

    刀一般,逼得蒙古武士連連後退。

     每前進一步,都伴着一排弩箭。

    人浪起伏,三排破虜軍弩手交替前進。

    弩的射速不快,但陣形和平日的訓練卻讓弩陣的威力發揮到了極緻。

     弩陣後,一排簡易的發射架快速拼裝成形。

    竹制的力臂猛然彈開,幾十枚手雷流星一般劃破夜幕。

     彈丸交替着落下,黑色的煙柱并排着湧起。

    每一道煙柱,都意味着毀滅與死亡。

    泥土長了翅膀,霧一樣凝結在半空中,石頭、碎木、雜草亂紛紛從天空落下,曾經活着的和已經死亡的,頃刻間融合為一體。

     前沖的元軍在窄窄的山路上被彈坑隔為兩段。

     彈坑後的士兵,瑟縮着,任軍官如何催促也不肯再沖向前。

    一個月來,從遭遇“土匪”張元開始,他們已經吃足了手雷的苦頭。

    死在鋼刀和弓箭下,大夥還能剩下全屍體。

    死于手雷的爆炸中,通常是面目全非。

    這種面目,死後魂魄連祖宗都不認。

     王老實帶着一營破虜軍,取代蘇劉義麾下的弓箭手,成為了局部戰場的主角。

    簡易的竹子發射架被士兵們喊着号子拉開,點燃的手雷從發射架的一端,快速彈出,掠過兩軍糾纏之地,射向北元士兵最密集處。

     沖鋒的人流被徹底隔斷,與宋軍戰在一處的北元士兵突然失去了後援,陣腳大亂。

    得到強援的大宋士兵卻精神振奮,齊聲呐喊,争先恐後地沖上。

     一個蒙古武士的羅圈甲上紮滿了羽箭,倒地之前,掙紮着把彎刀砍入了面前宋兵的肩膀。

     受傷的大宋士兵在地上痛苦地掙紮,翻滾,突然,他撿起一支箭,從裆下,将箭刺入了附近一名元軍的身體。

     兩個大宋士兵同時撲上來,卡住了一個鐵甲軍沒有防護的脖子。

    被卡住的黨項武士拼命掙紮,胳膊如重錘一樣砸在宋兵的腰腹間。

    兩個隻穿了紙甲的宋兵被打得口吐鮮血,卻絲毫不肯松手,最終,三個人同時倒在了烈火中。

     在破虜軍的協助下,元軍的攻勢被壓制住,漸漸疲軟,終于支撐不住,慢慢退了回去。

    戰場慢慢回複了平靜,殘肢、硝煙、餘火、熱血,一切就像做了場惡夢。

     鎮殿将軍蘇劉義伸手,抹去了臉上的血汗。

    後退幾步,一跤坐倒在上。

     一隻滿是老繭的大手伸過來,從地上将蘇劉義拉起。

    金屬護面拉下,王老實給了蘇劉義一個寬厚的笑臉:“蘇将軍,您先忙着,我留一隊手雷兵聽你調用,奉丞相命,兄弟這個營專門堵窟窿。

    鞑子不會隻從一個地兒突圍,兄弟我先行告辭!” 說完,拉上面甲,帶着麾下士卒,匆匆消失在夜色中。

     “呸,什麼東西,沒品沒級,也敢跟我家将軍稱兄道弟!”家将蘇白望着王老實的背影唾了一口,悻悻地罵到。

     蘇劉義是張世傑麾下第一愛将,大宋廣平侯,鎮殿将軍。

    而王老實隻是一個破虜軍營正,雙方地位相去甚遠。

    王老實習慣了破虜軍中那套做法,倉猝之下,沒給蘇劉義行禮就走了,此舉當然激起了蘇部将士的不滿。

    一些與蘇劉義交好的将領立刻七嘴八舌地非議起來。

     “是啊,不就仗着有幾門炮麼,什麼了不起。

    咱們和鞑子拼命的時候……” “改日去文丞相那問問,是不是平素破虜軍就這麼教導的,不把咱爺們放在眼裡!” “是啊,這尊卑長幼還要不要…!” “嗯哼!”蘇劉義重重的咳嗽了一聲,打斷了衆人的議論。

    他不希望兩軍之間,臨陣時再起什麼隔閡。

     衆将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态,扭過頭,向王老實留下的擲彈手們望去。

    破虜軍那一隊擲彈兵靜靜地站着,對周邊的議論充耳不聞。

    一個個如出鞘的鋼刀般,散發着刺骨的寒氣。

     “無怪乎文瘋子一年來能席卷福建!”幾個識貨的将軍轉過身,偷偷地吐了一下舌頭。

    各自散去。

    身後不過三十餘人,那份軍容,那份殺氣,居然将整個營地上千人都比了下去。

     那是百戰百勝雄師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