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四章 合圍(一)

關燈
有的威風,蘇劉義站在大營中,看看立在自己身後的擲彈手,再看看自己麾下忙着打掃戰場,修補鹿砦的士兵,心裡一陣翻江倒海,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王老實不顧身份,和自己稱兄道弟。

    蘇劉義不很在乎。

    他本不是個心胸狹隘的人,軍中粗人多,唐突之處,本應在搖頭之間悄然揭過。

    蘇劉義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和幾個同僚用怎樣在話語中,擠兌無兵無将的文天祥和杜浒。

    甚至記得當初自己的神态和每一句話。

     但王老實剛才于兩軍陣前使出來的戰法,卻讓他内心無法平靜。

    那是一種他從沒見過的打法,用手雷将對方的前軍和後隊硬生生切斷,然後用鋼弩進行掃蕩。

    在局部,永遠是以多打少,以強淩弱。

     這絕對不是以前他非常瞧不起的那個隻會說豪言壯語的文書呆能想到的主意。

    當年他之所以排擠文天祥,就是不希望這個不知兵的書呆胡亂指揮,把已經糟糕透頂的軍務搞得更亂。

     而今天,文天祥麾下一個小校身上表現出來能力,卻一下子推翻了他以前對文天祥的所有判斷。

     心裡酸溜溜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但蘇劉義卻不得不接受這樣一個現實。

    文天祥變了,已經不再是那個眼高手低的書生。

    他腳踏實地的做着每一件事,在兵法、謀略方面的造詣,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這些統兵大将。

    加以時日,此人不難一飛沖天。

     “不知道自别後,文大人有什麼奇遇!蘇劉義輕歎一聲,加入了修補營壘的工作。

    朝堂、軍旅,身邊不明白的事還很多,懵懵懂懂,他感覺到背後有一雙手在推着自己前行,走向一個兩邊都看不到盡頭的岔路口。

     實際上,很少有人能看清楚大宋祥興元年的那些撲朔迷離的變化,百丈嶺上一隻蝴蝶煽動了翅膀,掀起的飓風吹偏了整個曆史。

    驟然加速的時代大潮前,一切人都變得陌生,一切故事都變得離奇。

     那個時代出現了太多不可司議的事,以至于後世很多軍事家在研究到福建戰役時,對着厚厚的一疊資料,往往會連連搖頭。

    他們弄不明白,為什麼福建戰役會打出這樣一個結果。

    甚至有人心中湧出“如果我是索都,會如何如何”的想法。

     因為從戰役謀劃和臨陣指揮的角度上來看,索都和文天祥的能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換句話說,在雙方交戰的刹那,文天祥和他麾下的參謀們對于兵法的理解,還是剛剛窺得門徑的學生。

    而索都的指揮能力和指揮經驗,都遠遠超越了文天祥,甚至可以作為後者的老師。

     從索都渡過九龍江後種種謹慎的舉動上可以推斷出,當文天祥率領大軍兵困泉州的消息傳來後,殺人王索都已經戰報上的蛛絲馬迹得知文天祥在泉州設了個口袋給他鑽,謀劃的是标準的圍城打援。

     這種手段是索都一生所經曆的數百次戰鬥中玩膩了的把戲。

    當即索都就決定将計就計,一邊以小股兵力與誘敵的張元部興宋軍周旋,作出忌憚對方火器,萎縮不前的假相。

    另一方面,派遣使者趕到劉深營中,密令劉深移師九龍江下遊,在已經形成的突破地段渡江,與自己形成犄角之勢。

     兩軍之間距離不遠,九龍江西岸又盡屬大元。

    隻要劉深聽從了索都的命令,兩支元軍就可張開大口,趁着破虜軍圍攻泉州,無暇分身的時候,重創許夫人的興宋軍。

    一旦興宋軍被打殘,索都、劉深和蒲家兄弟,就可以反包圍住文天祥的破虜軍,扭轉整個福建局面。

    到時候,非但泉州之圍可解,福州、劍蒲,都将暴露在元軍的攻擊下。

     從當時幾支人馬的戰鬥力對比來看,索都的布置沒有任何錯誤。

    遺憾的是,他忽略了自己的老對手張世傑的膽略,也高估了蒲家兄弟對左翼軍的控制力。

     當劉深的人馬剛一過江,許夫人的興宋軍就從鼓鳴山中撲了出來。

    索都立刻調遣大軍從側面壓了過去。

    三天之後,元軍以死傷四千餘人的代價打破了張元布置的阻擊線,接着在長泰城重創悍将張萬安率領的興宋軍二、三兩标,震動福建。

    逼得文天祥不得不臨時從圍攻泉州的軍隊中抽調主力,為許夫人的興宋軍提供緊急支援。

     眼看着泉州之圍可不戰而解的時候,棋盤上突然多出了一粒子。

    張世傑帶着兩萬大軍跳過潮州,從海路偷襲了漳蒲。

    然後,大宋兵馬源源不斷地殺向了索都背後,克木綿庵,困漳州,将元軍的補給線全部切斷。

     索都不得以,隻好令漢軍副元帥劉深分兵回救漳州,九龍江畔一場血戰,劉深不敵張世傑和杜浒,被迫引軍向上遊突圍,索都後路盡失。

     屋漏偏逢連夜雨,左翼軍在當地商人的收買下,突然兵變。

    蒲家兄弟被亂軍所殺。

    騰出手來的破虜軍立刻調頭西進,三支大宋軍隊,團團将索都困在中間。

    無數在漳、泉一帶觀望的盜匪趁火打劫,組成義勇軍前來助戰。

    幾番激戰下來,索都的防線一再被攻破,不得不收縮到文蒲山一帶。

     随後,張世傑部渡過九龍江,與許夫人,文天祥一起,将三萬元軍困在文蒲山東南,一個方圓不足十裡的半島上。

    背對大海,糧盡援絕,索都數次組織夜間突圍,都被聯軍死死頂了回去。

     但從軍事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