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二章 迷局(二)
關燈
小
中
大
斷修改着做戰計劃。
此戰,泉州,已經不是他的首要目标。
他的目光,看到更遠,更長。
雨後的天空,挂着一道淡淡的虹影。
水洗過後的紅磚碧瓦顯得分外整潔,看在眼裡,讓人的心情也跟着舒暢。
沒有過不去的風雨。
綠葉下,文天祥慢慢走向大都督府的後堂,那裡,還有數不清的事情要處理。
關于進攻泉、漳一線,打通與朝廷的通道,經過一下午的議論,戰略目标已經大緻完整。
剩下的細節工作要由參謀部門來規劃,破虜軍不止借鑒了文忠記憶中軍隊如何決策,而且借鑒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軍事體系。
情報收集處理、戰略戰術策劃、臨陣指揮和内部監督,在這種全新的框架下,破虜軍的運作效率很高。
具體指揮做戰的将領的任務也輕松了許多。
這是對文忠的記憶消化吸收的結果。
作為大宋狀元,文天祥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文忠記憶中那些武器制造知識和軍隊訓練知識。
有時候,他更欣賞文忠沒成為一個軍人前,在國立中央大學學到的那些東西。
那些關于權力分散與制衡,關于如何通過制度來保證效率并修正錯誤的辯論與思考。
雖然文忠後來所學的一些階級理論,和先前的制衡理論之間沖突很大。
但憑借自己的執政經驗,文天祥更喜歡相對寬容的制衡理論,而不是絕對的鬥争。
(酒徒注:早期的中央大學是一所真正的綜合性大學,理工科不僅僅是以培養工匠為目标。
所以學生在裡邊能接觸到很多哲學體系。
) 身後的磚甬上,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
從節奏上判斷,文天祥認為是劉子俊。
這家夥是個精細人,主管諜報和内務,議事時一直沒說話,此時追上來,估計是要說一些不能公開的話題。
他緩緩回頭,剛好迎上對方急切的目光。
“丞相,您真的決定讓鄒将軍去守邵武?”劉子俊緊趕幾步,追上文天祥,低聲問道。
下午的種種迹象表明,在朝廷和破虜軍之間,鄒洬選擇了前者。
把這樣一個人放在關鍵之地,破虜軍随時面臨着老巢被端的風險。
文天祥的腳步緩了下來,看向劉子俊的目光,意味格外深長。
心裡,雖然還在隐隐做痛,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經越過了這一關。
他知道劉子俊問話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但他更相信,鄒洬不會真的背離破虜軍。
這片土地,這支軍隊,是大夥一塊打下來的。
可能彼此認為走向國家複興的道路不同,但目标卻是一緻。
即使鄒洬選擇了離開,他亦不會責怪對方的背叛。
多年來并肩做戰的友誼是血凝成的,不會因為選擇的道路不同而改變。
這個世界上,除了仇殺,權謀,還有一些美好的東西,雖不多見,但值得珍惜。
以文忠後來在軍隊中的思考方式,鄒洬走的是投降路線。
這次選擇,是一場尖銳的鬥争。
但文天祥不能接受這個觀點。
破虜軍的血要灑在戰場上,而不是灑在自己人的刀下。
在文忠那個時空,一個信奉“天下為公”黨派,和一個“天下為共”黨派,為了國家富強這個最終目标,從兄弟變成仇敵。
自相殘殺到最後,隻是便宜虎視眈眈的外寇。
這個悲劇,文天祥不想在破虜軍中上演。
先化解朝廷方面的非難,再着力化解内部的分歧。
這是他唯一的抉擇。
無論這條路多難,多危險,都必須走下去。
如果一個民族,所有内部争端都靠消滅持不同意見者的肉體的方式解決。
這個民族,沒有外敵的情況下,也會多災多難。
當年司馬光和王介埔之争,如果僅僅停留在治國方略的争執,而不是走向赤裸裸的黨争,大宋也不會被女真從中原趕到江南。
如果沒有辛亥後那長達二十幾年的内戰,就不會有後來日本人的入侵。
既然老天給了他兩份不同的記憶,那就要從每一份記憶中吸取教訓,找一條民族的出路。
而不是明知道悲劇如何發生,還要堅持重複那些錯誤的手段。
他本是一個豁達之人,解開了一個心結,眼前一切自然又是天高雲淡。
“鳳叔有勇有謀,還有林将軍輔佐,把達春擋在邵武之外,并非難事!”看着劉子俊的眼睛,文天祥輕聲答道。
話說完,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擔般,肩膀直了直,腳步也跟着輕健。
劉子俊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但也不好再多勸,猶豫着,腳步停在了原地。
他從來沒懷疑過鄒洬的人格和治軍能力。
但他懷疑,如果朝廷硬以聖旨相逼,鄒洬能不能将破虜軍的利益,放在皇權之前。
聽到身後的腳步聲慢慢停止,文天祥轉過頭來,笑着問道:“子俊,你相信連死都不怕的人,會是出賣朋友的孬種麼?” 劉子俊搖搖頭。
破虜軍上下直腸子多,孬種少。
提着腦袋跟北元拼命時,很少人想到升官發财。
但自古同患難容易,同富貴難。
如今破虜軍有了自己的地盤,軍事和政務蒸蒸日上。
隐隐有了争雄天下的實力後,說不定人也會變。
看了劉子俊的樣子,文天祥也跟着搖頭。
對于這個得力幹将的工作,他一直很滿意。
平素太忙,很少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夥說說。
看來今後,不但推廣自己得到的那些技術,而且要分享自己從文忠記憶中悟出的一些東西。
輕輕拍了拍劉子俊的肩膀,文天祥笑着說道:“軍械如何調配,破虜軍有自己的規矩,在規矩的約束下,鳳叔心向朝廷,也領不出多餘的武器來。
況且,裡裡外外的事情,有你這情報大總管盯着,他出纰漏的機會不多。
咱們既然要與蒙古人争天下,就得拿出争天下的肚量,不能因為一言不合,就對自己人下黑手。
那樣,不用蒙古人來打,咱們自己内部已經先亂了!” “如果鳳叔犯了錯,我自然不會容他。
但在他沒做任何對不起破虜軍的事情之前,我們沒理由懷疑他的忠誠和能力!否則,今天我們逐了鄒鳳叔,明天說不定就得貶了杜貴卿。
凡是與我們意見相左者,都恨不得置他于死地。
那到最後,我們的刀,說不定就會砍刀自己的頭上。
大宋朝沒有内争,不會走到今天這步。
破虜軍剛剛有了起色,我們不能自己毀了自己!” “那倒也是!”被文天祥磊落的目光看得有點臉紅,劉子俊低下頭,讪讪地答了一句。
“鳳叔一時想不開,時間長了,他自己慢慢會領悟。
邵武
此戰,泉州,已經不是他的首要目标。
他的目光,看到更遠,更長。
雨後的天空,挂着一道淡淡的虹影。
水洗過後的紅磚碧瓦顯得分外整潔,看在眼裡,讓人的心情也跟着舒暢。
沒有過不去的風雨。
綠葉下,文天祥慢慢走向大都督府的後堂,那裡,還有數不清的事情要處理。
關于進攻泉、漳一線,打通與朝廷的通道,經過一下午的議論,戰略目标已經大緻完整。
剩下的細節工作要由參謀部門來規劃,破虜軍不止借鑒了文忠記憶中軍隊如何決策,而且借鑒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軍事體系。
情報收集處理、戰略戰術策劃、臨陣指揮和内部監督,在這種全新的框架下,破虜軍的運作效率很高。
具體指揮做戰的将領的任務也輕松了許多。
這是對文忠的記憶消化吸收的結果。
作為大宋狀元,文天祥感興趣的不僅僅是文忠記憶中那些武器制造知識和軍隊訓練知識。
有時候,他更欣賞文忠沒成為一個軍人前,在國立中央大學學到的那些東西。
那些關于權力分散與制衡,關于如何通過制度來保證效率并修正錯誤的辯論與思考。
雖然文忠後來所學的一些階級理論,和先前的制衡理論之間沖突很大。
但憑借自己的執政經驗,文天祥更喜歡相對寬容的制衡理論,而不是絕對的鬥争。
(酒徒注:早期的中央大學是一所真正的綜合性大學,理工科不僅僅是以培養工匠為目标。
所以學生在裡邊能接觸到很多哲學體系。
) 身後的磚甬上,傳來一陣匆忙的腳步聲。
從節奏上判斷,文天祥認為是劉子俊。
這家夥是個精細人,主管諜報和内務,議事時一直沒說話,此時追上來,估計是要說一些不能公開的話題。
他緩緩回頭,剛好迎上對方急切的目光。
“丞相,您真的決定讓鄒将軍去守邵武?”劉子俊緊趕幾步,追上文天祥,低聲問道。
下午的種種迹象表明,在朝廷和破虜軍之間,鄒洬選擇了前者。
把這樣一個人放在關鍵之地,破虜軍随時面臨着老巢被端的風險。
文天祥的腳步緩了下來,看向劉子俊的目光,意味格外深長。
心裡,雖然還在隐隐做痛,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經越過了這一關。
他知道劉子俊問話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但他更相信,鄒洬不會真的背離破虜軍。
這片土地,這支軍隊,是大夥一塊打下來的。
可能彼此認為走向國家複興的道路不同,但目标卻是一緻。
即使鄒洬選擇了離開,他亦不會責怪對方的背叛。
多年來并肩做戰的友誼是血凝成的,不會因為選擇的道路不同而改變。
這個世界上,除了仇殺,權謀,還有一些美好的東西,雖不多見,但值得珍惜。
以文忠後來在軍隊中的思考方式,鄒洬走的是投降路線。
這次選擇,是一場尖銳的鬥争。
但文天祥不能接受這個觀點。
破虜軍的血要灑在戰場上,而不是灑在自己人的刀下。
在文忠那個時空,一個信奉“天下為公”黨派,和一個“天下為共”黨派,為了國家富強這個最終目标,從兄弟變成仇敵。
自相殘殺到最後,隻是便宜虎視眈眈的外寇。
這個悲劇,文天祥不想在破虜軍中上演。
先化解朝廷方面的非難,再着力化解内部的分歧。
這是他唯一的抉擇。
無論這條路多難,多危險,都必須走下去。
如果一個民族,所有内部争端都靠消滅持不同意見者的肉體的方式解決。
這個民族,沒有外敵的情況下,也會多災多難。
當年司馬光和王介埔之争,如果僅僅停留在治國方略的争執,而不是走向赤裸裸的黨争,大宋也不會被女真從中原趕到江南。
如果沒有辛亥後那長達二十幾年的内戰,就不會有後來日本人的入侵。
既然老天給了他兩份不同的記憶,那就要從每一份記憶中吸取教訓,找一條民族的出路。
而不是明知道悲劇如何發生,還要堅持重複那些錯誤的手段。
他本是一個豁達之人,解開了一個心結,眼前一切自然又是天高雲淡。
“鳳叔有勇有謀,還有林将軍輔佐,把達春擋在邵武之外,并非難事!”看着劉子俊的眼睛,文天祥輕聲答道。
話說完,好像卸下了千斤重擔般,肩膀直了直,腳步也跟着輕健。
劉子俊有些跟不上他的思路,但也不好再多勸,猶豫着,腳步停在了原地。
他從來沒懷疑過鄒洬的人格和治軍能力。
但他懷疑,如果朝廷硬以聖旨相逼,鄒洬能不能将破虜軍的利益,放在皇權之前。
聽到身後的腳步聲慢慢停止,文天祥轉過頭來,笑着問道:“子俊,你相信連死都不怕的人,會是出賣朋友的孬種麼?” 劉子俊搖搖頭。
破虜軍上下直腸子多,孬種少。
提着腦袋跟北元拼命時,很少人想到升官發财。
但自古同患難容易,同富貴難。
如今破虜軍有了自己的地盤,軍事和政務蒸蒸日上。
隐隐有了争雄天下的實力後,說不定人也會變。
看了劉子俊的樣子,文天祥也跟着搖頭。
對于這個得力幹将的工作,他一直很滿意。
平素太忙,很少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夥說說。
看來今後,不但推廣自己得到的那些技術,而且要分享自己從文忠記憶中悟出的一些東西。
輕輕拍了拍劉子俊的肩膀,文天祥笑着說道:“軍械如何調配,破虜軍有自己的規矩,在規矩的約束下,鳳叔心向朝廷,也領不出多餘的武器來。
況且,裡裡外外的事情,有你這情報大總管盯着,他出纰漏的機會不多。
咱們既然要與蒙古人争天下,就得拿出争天下的肚量,不能因為一言不合,就對自己人下黑手。
那樣,不用蒙古人來打,咱們自己内部已經先亂了!” “如果鳳叔犯了錯,我自然不會容他。
但在他沒做任何對不起破虜軍的事情之前,我們沒理由懷疑他的忠誠和能力!否則,今天我們逐了鄒鳳叔,明天說不定就得貶了杜貴卿。
凡是與我們意見相左者,都恨不得置他于死地。
那到最後,我們的刀,說不定就會砍刀自己的頭上。
大宋朝沒有内争,不會走到今天這步。
破虜軍剛剛有了起色,我們不能自己毀了自己!” “那倒也是!”被文天祥磊落的目光看得有點臉紅,劉子俊低下頭,讪讪地答了一句。
“鳳叔一時想不開,時間長了,他自己慢慢會領悟。
邵武